朱大典:明末富可敵國的大貪官,亦是率全家死節的抗清豪士

貪婪附形式,忠烈隨本心

都說南方的士子北方的將,燕趙大地,齊魯豪傑,血性漢子多多,似乎在我們的印象中,這南方人天生就不如北方人來得剛烈,但這個結論在明末清初卻被擊得個粉碎。

當清人南下之時,那江南迷濛的煙雨中,殺聲四起,陳子龍、夏完淳、張蒼水等一眾人,高舉反清大旗,誓死不降;及至剃髮令下,江陰八十一日,嘉定三屠,血流成河,無數壯士頭斷,豪傑義烈,他們出血海而不折,仰首青天,以文弱之軀,頑強地挺起了中國之脊樑,

反觀那北方,那中原,如"差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說剃髮,頭便一伸老長;說圈地,立馬移家他鄉,溫馴得讓人吃驚。什麼燕趙悲歌,早不知在何處唱響;什麼齊魯衣冠,竟爭先去結辮左衽;中原的黃鐘大呂;西北的激越秦腔,都隨著清人的馬蹄聲咽。原因何在?不懂。

朱大典:明末富可敵國的大貪官,亦是率全家死節的抗清豪士

金華,江南名城,當年清人鐵騎漸近之時,全城民眾在一位叫朱大典的帶領下,奮起抗爭,拼死血戰、城陷敵手後,朱大典留給後世的是滿門殉城、無人降清的悲壯結局。

朱大典,字延之,號未孩,浙江金華人,萬曆年間進士,在山東、福建等地任職時屢有戰功。崇禎自縊煤山後,朱大典先後為福王、潞王、魯王效力。1646年,受魯王命令鎮守金華,與清軍血戰月餘。城破時點燃火藥庫,壯烈殉城。

但這個朱大典在野史中的記載卻很是不堪,至少在先期是這樣。名聲之臭不輸馬士英之輩,他同阮大鋮是同年進士,兩人關係也好得不行不行的。在阮大鋮走投無路之時,便是來投奔他,他也把這阮同年視為知己,一同巡防城務,還將城牆之薄弱之處告訴他,在部下皆欲殺這阮姓之人時,他不得已才禮送出城。

悲催的是這阮同學卻投降了清人,成了攻打金華的帶路黨,當清人久攻金華不下之時,阮大鋮以同年好友的身份馳書招降,但結果是朱大典裂書殺使,誓死不降,可能也是這一點激怒了阮大鋮,獻策讓清人調來紅衣大炮,轟擊從朱大典處得知的城牆薄弱處,於是,城破巷戰,金華失陷。

朱大典:明末富可敵國的大貪官,亦是率全家死節的抗清豪士

在清兵大舉殺入城的情況下,朱大典依然頑強抵抗。直到將士大部分戰死,朱大典才從容召集家人和幕僚32人,圍坐在火藥庫旁,點燃了所有的炸藥,隨著一聲巨響,吳越英傑朱大典以身殉國,他用自己的熱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壯麗篇章。

和朱大典一起殉難的,有他的五個兒子和一個孫子。在此之前,他的大孫子朱鈺在突圍求援途中被殺害,朱大典的長媳章氏在金華城被攻破前一天,拜別家人首先自縊殉難,朱大典的妻妾何氏等和次媳陳氏、三媳姜氏、四媳來氏、五媳汪氏是在金華城被攻破時,手牽著兒孫投井自盡。

朱大典早已出嫁的女兒,在看到金華城滾滾濃煙,聽到父親殉國的消息後,也自縊而死。朱大典祖孫三代22口,在金華保衛戰中全部殉難,滿門忠烈,無一生存……

朱大典:明末富可敵國的大貪官,亦是率全家死節的抗清豪士

熟悉明史的一定知道對兩個人的評價,即馬士英和阮大鋮,前者為小人中的君子,而後者是小人中的小人。時人一直是以馬阮並稱,可謂是一對奸佞之人,惡貫滿盈。但馬士英在清人來襲之時,不惜以其老母冒充太后張勢,招集人馬同清人死磕,最後是兵敗被俘,不屈死難;而這阮大鋮則是先逃後降,降後竭力佐清,不辭勞苦,醜態百出,最後是累死在進軍福州途中。

這朱大典大概應該同馬士英差不多,前期一直是個貪官的形象,著名學者張岱記述其在總督江北及河南湖廣軍務,便因"不能持廉"被革職。張岱稱他"真如乳虎蒼鷹",在鳳陽時,"括取財賄,四府僚屬,囊橐皆盡,人擬其富且敵國"。

除了張岱,清人邵廷采在《東南紀事》也曾說過"饒有才,而性奇貪,多行暴虐",但是,朱大典的貪腐似乎也僅見這二人記述,大致都屬野史筆記之範疇,可信度幾何,不是太好判斷,但是,如馬士英一般,不管前期做了多少不恥之事,但這最後的一筆壯烈,會沖淡前面諸多的塗鴉。

只是馬士英沒那麼好的運氣,大家只記住了他的前期而不知他的後期;但這朱大典就幸運得多了,大家只記得他後期的這沖天一響,而對他前期所為,不關心,也無趣,有或無都無關緊要,不妨礙他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即使我們相信朱大典前期真是一貪腐之人,然而,當民族危難之時,他卻能破家紓難,撒盡家財以招兵抗敵。僅這一點,似乎也不像是一個貪墨成性之人所為。

朱大典:明末富可敵國的大貪官,亦是率全家死節的抗清豪士

再有,如果他真是臭名遠揚的"暴虐奇貪"之徒,怕是沒有多少人會聚集在他的周圍吧,全城老百姓能有幾人會聽他的?還能忠心死守孤城?家屬和親信將校不化妝卷財逃走還陪伴他殉職?

史載,城陷之時,大典尚有從人十餘,麾之曰:"去!"從人皆願同死,不應。這樣的人格魅力,實在難同張岱筆下的朱大典等同起來。

我並不是想替這朱大典辯白什麼,畢竟,如很看不慣他的張岱,最後還是感動於朱大典最後的精彩,"嬰城守婺,破家從忠,繼之以死",有壯烈如斯,還能有何言哉。

如果以朱大典為官之貪婪,闖來迎闖,清來降清,當是很自然之事,見風使舵是這類人處世之準則,可以想象清軍對其開出價碼也會很豐厚的,但是,他卻在最後關頭,守住了自己的底線,以他的一顆赤子之心,保家衛國,誓死效忠大明王朝,這對他來說,也是給自己良心的一個交待。

朱大典:明末富可敵國的大貪官,亦是率全家死節的抗清豪士

由於金華城上的損傷慘重,清人進行了瘋狂地報復,殘暴的清軍和無恥的降卒們,對城內百姓進行了長達三天的大屠殺,民眾死亡數以萬計。據金華市志記載,民眾被殺達2萬餘人,而曹樹基在《中國人口史》當中估計,屠城導致的死亡人口約為5萬人。

朱大典英勇不屈之抗清雖然以失敗告終,這結果其實是可以預計得到的,正是金華軍民不向暴虐低頭,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他們以不屈不撓的英雄氣概,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豪邁,不僅保住了吳越在清軍蹂躪下的最後一點尊嚴,也贏得了征服者的尊重。

清人編撰的《明史》評論,"蓋浙東死事之烈,未有如大典者。"康熙年間,朱大典等人得祀鄉賢祠和忠烈祠,乾隆年間,清廷為朱大典賜諡"烈愍公"。 並在金華建造了一座高大的青石牌坊,橫額上勒刻"表海崇勳"四個大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