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到底是走以陝西系的文化好,還是走中原文化好,陝西系的文化包括哪些地區?

臺灣之聲


一、遺址排名角度(不完全統計) 。

南越國遺址:廣東廣州市(越秀區),2000年曆史。

三星堆遺址:四川廣漢市,3000-5000年曆史。

半坡遺址:陝西西安市,6000-6700年曆史。

紅山遺址:內蒙赤峰市,5000-6700年曆史。

良渚遺址:浙江杭州市,4000-5300年曆史。

田螺山遺址:浙江餘姚市,6000-6500年曆史;

河姆渡遺址:浙江餘姚市,5000-7000年曆史。

太陽人遺址:重慶三峽,7000年曆史。

仰韶遺址:河南三門峽澠池縣城,6000-7000年曆史。

裴李崗遺址:河南鄭州新鄭縣城,6900-7500年曆史。

馬家窯遺址:甘肅定西臨洮縣城,4000-5000年曆史。

大地灣遺址:甘肅天水秦安縣城,5000年-8000年曆史。

不難看出,排名靠前的省份分別是:河南、甘肅、浙江、四川(重慶),該數據與我國黃河長江的走向也是一致的。

黃河幾字形繞開陝西,西安沒黃河,西安連前五都進不了。

二、確切說,不是陝西,而是西安關中。

1、西安關中。

西安關中平原,不屬於西北黃土高原。

西安關中自古屬於中原河南司州。

西安人的根在河南。

西安自古屬於中原河南,西漢時期,西安就隸屬於河南司隸州;東漢稱司隸校尉部,由洛陽統領;三國時期歸許昌管轄;直到西晉才從河南劃出,劃入雍州邊緣。

西安人百分百能聽懂河南方言,但聽不懂西北方言。

西安人也希望自己屬於中原。

2、漢中。

漢中講四川話,不講陝西話。

漢中是漢水發源地,屬於長江流域;西安關中屬於渭河黃河流域。

劉邦封漢王,轄地就在巴蜀(包括漢中)。

漢中古屬益州;西安關中自古屬於中原河南司州。

3、寶雞。

“隴縣古稱隴州,因地處隴山東坡而得名”,寶雞西府話與西安關中話完全不一樣。

寶雞話更接近甘肅隴東慶陽平涼話。或者說寶雞講甘肅隴東話,不講陝西西安關中話。

寶雞人愛吃西北漿水面,西安人愛喝中原河南胡辣湯。

4、渭南銅川講河南話,不講陝西話。

渭南古屬弘農郡,治所今河南靈寶。

銅川地處金鎖關。

本來就應該陝北劃歸寧夏;漢中劃歸四川;西安關中劃歸中原河南;寶雞劃歸西北甘肅隴東。


用戶67724358697


中國從來都是,現在依然還是以中原文化為根本、為核心、為主幹。也從來沒有“以一個某西文化相對於中原文化”的學術性論點。所謂“某西文化”,只是現代通俗意義上的、大眾傳媒意義的,一種對某地域性的風俗人情的概括性描述。它與有著豐富歷史內含,有著神聖意味的中華文明祖源的代名詞——中原文化,絕對不可以相提並論。

可以這樣說“某南文化”與“某西文化”或與“某東文化”相比較,誰更有發展價值,誰在未來中國影響更大?也以講“傳統齊魯文化”或“傳統吳越文化”或“傳統楚文化”“或傳統三晉文化”或“傳統燕趙文化”或“傳統西部文化”,與“中原文化”相比,各有什麼短長?

但以僭越之心,竟然以“某西文化”並論“中原文化”,實在太市井,太無趣。對中華文明,對祖國的文化淵源,對知識邏輯,要有敬畏之心!


198084715


文明之發源應該先是從山嶺高原到平原河干的過程,初時,大地為澤國,這基本是沒問題的,人只能在高處生存。後來,鴿子可以從陸地銜回橄欖枝的時候,人類才逐漸向低平處拓進。但是此等皆荒遠之文明,和今日人皆所謂的中華傳承文明有天壤之別。

今日之傳承,應該是自周朝以興中華之邦逐漸形成的一整套禮文樂藝、修身齊家平天下的文化套餐,雖周人起之甘陝,但此文明成果由中華民族共融共建共享,不應有地域之分。

由於山川之隔、民族差異,一些地區沒有很好地融合進來,形成了有地域特色的文化、風俗,這些都是中華文明的補充和重要組成,不可妄以分割。


私奔的世界


問題的人可能有種感覺中國文化分中原與陝西之分,並想分出優劣來。

1、如果古羌族從西來,可以分條路線。一條是從西藏阿里進入藏地,之後南下進入衛藏,繼續東進進入四川,然後向雲貴廣西乃至東南亞遷徙,或翻過山到天水,進入渭河流域,即陝西了。一條是從祁連山、河套、大同進入汾河谷地,再出太行,進入華北。傳統上好像黃帝部落走的是最後的路線。

2、這一遷徙過程中,古羌族會分化為不同的新民族,同時會與當地原住民融合,甚至發生衝突。

3、如此上古中國大地上,存在相互交往的幾部分,一是青藏高原上以古苯教為基礎的象雄以及各個分支部落,他們向南可以進入雲南、尼泊爾、印度等,向西北進入中亞與西遷的古雅利安人相遇相融合,向北則與蒙古高原上古部落相'遇相融,所以《山海經》有匈奴國、開題國並列犛牛北的記載。向東進入河湟谷地、四川盆地等。二是從新疆、河西走廊、河湟谷地、寧夏平原、山西的黃帝部落。三是黃帝部落北部的古蒙古部落。四、從河湟谷地、河西走廊進入陝西的犬戎部落。以及犬戎與原住民融合後的先周、先商人。後者與炎帝有關。五、山東江蘇安徽的東夷部落。六、南方的古族,比如僕人、苗人。七、四川的古巴人和古蜀人。

4、戰略利益上,中原開發早,經營農業效率高,是各方爭奪目標。

5、政治聯盟上,黃帝部落與炎帝血緣較近,犬戎與發家陝西的周關係較近。炎黃聯盟需要南戰東夷、三苗,還要防背後的蒙古古族和犬戎。

6、中國歷史演化的路徑是,炎黃聯盟控制了北方後,東夷及南方各族聯合,舜和大禹北上又獲得政權,最後是夏朝建立,後內遷的商人聯繫東夷又滅夏,商人繼續內遷,但是商後來討伐造反的東夷,周人聯繫西部犬戎等偷襲滅商。後西周無法平衡西部各族與中原諸侯,在兩者合謀下王權旁落,中國進入春秋,中原文化顯赫。秦先民向西、南開拓,與蜀、犬戎等聯合,又雄霸中國,最終統一天下。但是隨後中原各國造反,滅秦,漢朝建立,雖然漢朝承秦制,但是他是中原人。陝西成為中原人防止內鬥的政權堡壘,更主要是成為逆向整合古羌族東遷的歷史遺留勢力的根據地。這一任務從漢武帝開始完成,中原文化控制了河西走廊,進入西南。

7、從以上歷史演變,可以看出,古羌族西遷對中原爭奪活動,到西周末幽王死已經基本失敗,秦為迴光返照,且秦變法是學習中原經驗。然後整個中國的歷史脈絡主體就是中原文化反向整合古羌族東遷遺留勢力的過程,同時也擔負起炎黃要抵抗蒙古高原古族南侵的任務。歷史範圍超越了陝西這一狹小地域,就不存在所謂的陝西文化了。

8、所以結論是:中原文化是華夏的主流。


野也史記夫


春秋戰國時期分為齊魯文化,燕趙文化,吳越文化,楚文化,秦文化,東周王室周邊的中原核心區域殘存的周文化等,最終以秦國統一天下,書同文 車同軌,統一度量衡,開創了秦文化在華夏大地上的繁榮。然後北擊匈奴,南征百越,奠定了華夏的基本領土(傳統漢地)。秦滅漢興,漢承秦制,繼承了秦文化的發展,揉合了儒家思想,後三分天下,從此秦漢文化進入低谷。東西兩晉南北朝,衣冠南渡,融合了江南的楚文化吳越文化。隋唐華夏再度崛起,這時候文化融合已經相當充分,進入了以關隴集團主宰的鼎盛時代,但已非秦漢時的秦文化。之後以宋朝崇文抑武為標誌,華夏正式進入衰微時期,之後元、清統一天下,又融入了蒙滿文化。綜上可看出,真正的秦文化,在秦漢以後已衰落,狹義的中原文明(傳統的魏韓及東周王室區域)僅在局部地區存在幾百年,廣義的中原文明(傳統漢地),一直處於融合發展狀態。


金陵煙雨中


一幫打著討論文化的人,其實都是麼文化的,說這個,道那個,真正的大家有幾個在頭條嚷嚷的。記得四十年前有道高考作文題叫《沉甸甸的穀穗》大意是枝頭飽滿的穀穗都低著頭,麼成熟的高昂著頭。

共勉!





三秦曉露1


這兩處都不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應當是滇蜀金沙文化,這裡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也是世界文明的源頭,而中原漢人文化僅僅只是一個民族的文化,代表不了56個民族的華夏文明和世界其他三大文明的上古關係,以及喜馬拉雅共生圈


用戶104866052163


應走以秦、漢文化為主,加長江、黃河即全國普文化的道路!


荷韻蘭風


歷史證明了,走中原文明好些。


超級無敵小草


關中,頑固的遺老文化。中原,開放的大家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