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到底是走以陕西系的文化好,还是走中原文化好,陕西系的文化包括哪些地区?

台湾之声


一、遗址排名角度(不完全统计) 。

南越国遗址:广东广州市(越秀区),2000年历史。

三星堆遗址:四川广汉市,3000-5000年历史。

半坡遗址:陕西西安市,6000-6700年历史。

红山遗址:内蒙赤峰市,5000-6700年历史。

良渚遗址:浙江杭州市,4000-5300年历史。

田螺山遗址:浙江余姚市,6000-6500年历史;

河姆渡遗址:浙江余姚市,5000-7000年历史。

太阳人遗址:重庆三峡,7000年历史。

仰韶遗址:河南三门峡渑池县城,6000-7000年历史。

裴李岗遗址:河南郑州新郑县城,6900-7500年历史。

马家窑遗址:甘肃定西临洮县城,4000-5000年历史。

大地湾遗址:甘肃天水秦安县城,5000年-8000年历史。

不难看出,排名靠前的省份分别是:河南、甘肃、浙江、四川(重庆),该数据与我国黄河长江的走向也是一致的。

黄河几字形绕开陕西,西安没黄河,西安连前五都进不了。

二、确切说,不是陕西,而是西安关中。

1、西安关中。

西安关中平原,不属于西北黄土高原。

西安关中自古属于中原河南司州。

西安人的根在河南。

西安自古属于中原河南,西汉时期,西安就隶属于河南司隶州;东汉称司隶校尉部,由洛阳统领;三国时期归许昌管辖;直到西晋才从河南划出,划入雍州边缘。

西安人百分百能听懂河南方言,但听不懂西北方言。

西安人也希望自己属于中原。

2、汉中。

汉中讲四川话,不讲陕西话。

汉中是汉水发源地,属于长江流域;西安关中属于渭河黄河流域。

刘邦封汉王,辖地就在巴蜀(包括汉中)。

汉中古属益州;西安关中自古属于中原河南司州。

3、宝鸡。

“陇县古称陇州,因地处陇山东坡而得名”,宝鸡西府话与西安关中话完全不一样。

宝鸡话更接近甘肃陇东庆阳平凉话。或者说宝鸡讲甘肃陇东话,不讲陕西西安关中话。

宝鸡人爱吃西北浆水面,西安人爱喝中原河南胡辣汤。

4、渭南铜川讲河南话,不讲陕西话。

渭南古属弘农郡,治所今河南灵宝。

铜川地处金锁关。

本来就应该陕北划归宁夏;汉中划归四川;西安关中划归中原河南;宝鸡划归西北甘肃陇东。


用户67724358697


中国从来都是,现在依然还是以中原文化为根本、为核心、为主干。也从来没有“以一个某西文化相对于中原文化”的学术性论点。所谓“某西文化”,只是现代通俗意义上的、大众传媒意义的,一种对某地域性的风俗人情的概括性描述。它与有着丰富历史内含,有着神圣意味的中华文明祖源的代名词——中原文化,绝对不可以相提并论。

可以这样说“某南文化”与“某西文化”或与“某东文化”相比较,谁更有发展价值,谁在未来中国影响更大?也以讲“传统齐鲁文化”或“传统吴越文化”或“传统楚文化”“或传统三晋文化”或“传统燕赵文化”或“传统西部文化”,与“中原文化”相比,各有什么短长?

但以僭越之心,竟然以“某西文化”并论“中原文化”,实在太市井,太无趣。对中华文明,对祖国的文化渊源,对知识逻辑,要有敬畏之心!


198084715


文明之发源应该先是从山岭高原到平原河干的过程,初时,大地为泽国,这基本是没问题的,人只能在高处生存。后来,鸽子可以从陆地衔回橄榄枝的时候,人类才逐渐向低平处拓进。但是此等皆荒远之文明,和今日人皆所谓的中华传承文明有天壤之别。

今日之传承,应该是自周朝以兴中华之邦逐渐形成的一整套礼文乐艺、修身齐家平天下的文化套餐,虽周人起之甘陕,但此文明成果由中华民族共融共建共享,不应有地域之分。

由于山川之隔、民族差异,一些地区没有很好地融合进来,形成了有地域特色的文化、风俗,这些都是中华文明的补充和重要组成,不可妄以分割。


私奔的世界


问题的人可能有种感觉中国文化分中原与陕西之分,并想分出优劣来。

1、如果古羌族从西来,可以分条路线。一条是从西藏阿里进入藏地,之后南下进入卫藏,继续东进进入四川,然后向云贵广西乃至东南亚迁徙,或翻过山到天水,进入渭河流域,即陕西了。一条是从祁连山、河套、大同进入汾河谷地,再出太行,进入华北。传统上好像黄帝部落走的是最后的路线。

2、这一迁徙过程中,古羌族会分化为不同的新民族,同时会与当地原住民融合,甚至发生冲突。

3、如此上古中国大地上,存在相互交往的几部分,一是青藏高原上以古苯教为基础的象雄以及各个分支部落,他们向南可以进入云南、尼泊尔、印度等,向西北进入中亚与西迁的古雅利安人相遇相融合,向北则与蒙古高原上古部落相'遇相融,所以《山海经》有匈奴国、开题国并列牦牛北的记载。向东进入河湟谷地、四川盆地等。二是从新疆、河西走廊、河湟谷地、宁夏平原、山西的黄帝部落。三是黄帝部落北部的古蒙古部落。四、从河湟谷地、河西走廊进入陕西的犬戎部落。以及犬戎与原住民融合后的先周、先商人。后者与炎帝有关。五、山东江苏安徽的东夷部落。六、南方的古族,比如僕人、苗人。七、四川的古巴人和古蜀人。

4、战略利益上,中原开发早,经营农业效率高,是各方争夺目标。

5、政治联盟上,黄帝部落与炎帝血缘较近,犬戎与发家陕西的周关系较近。炎黄联盟需要南战东夷、三苗,还要防背后的蒙古古族和犬戎。

6、中国历史演化的路径是,炎黄联盟控制了北方后,东夷及南方各族联合,舜和大禹北上又获得政权,最后是夏朝建立,后内迁的商人联系东夷又灭夏,商人继续內迁,但是商后来讨伐造反的东夷,周人联系西部犬戎等偷袭灭商。后西周无法平衡西部各族与中原诸侯,在两者合谋下王权旁落,中国进入春秋,中原文化显赫。秦先民向西、南开拓,与蜀、犬戎等联合,又雄霸中国,最终统一天下。但是随后中原各国造反,灭秦,汉朝建立,虽然汉朝承秦制,但是他是中原人。陕西成为中原人防止内斗的政权堡垒,更主要是成为逆向整合古羌族东迁的历史遗留势力的根据地。这一任务从汉武帝开始完成,中原文化控制了河西走廊,进入西南。

7、从以上历史演变,可以看出,古羌族西迁对中原争夺活动,到西周末幽王死已经基本失败,秦为回光返照,且秦变法是学习中原经验。然后整个中国的历史脉络主体就是中原文化反向整合古羌族东迁遗留势力的过程,同时也担负起炎黄要抵抗蒙古高原古族南侵的任务。历史范围超越了陕西这一狭小地域,就不存在所谓的陕西文化了。

8、所以结论是:中原文化是华夏的主流。


野也史记夫


春秋战国时期分为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楚文化,秦文化,东周王室周边的中原核心区域残存的周文化等,最终以秦国统一天下,书同文 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开创了秦文化在华夏大地上的繁荣。然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奠定了华夏的基本领土(传统汉地)。秦灭汉兴,汉承秦制,继承了秦文化的发展,揉合了儒家思想,后三分天下,从此秦汉文化进入低谷。东西两晋南北朝,衣冠南渡,融合了江南的楚文化吴越文化。隋唐华夏再度崛起,这时候文化融合已经相当充分,进入了以关陇集团主宰的鼎盛时代,但已非秦汉时的秦文化。之后以宋朝崇文抑武为标志,华夏正式进入衰微时期,之后元、清统一天下,又融入了蒙满文化。综上可看出,真正的秦文化,在秦汉以后已衰落,狭义的中原文明(传统的魏韩及东周王室区域)仅在局部地区存在几百年,广义的中原文明(传统汉地),一直处于融合发展状态。


金陵烟雨中


一帮打着讨论文化的人,其实都是么文化的,说这个,道那个,真正的大家有几个在头条嚷嚷的。记得四十年前有道高考作文题叫《沉甸甸的谷穗》大意是枝头饱满的谷穗都低着头,么成熟的高昂着头。

共勉!





三秦晓露1


这两处都不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应当是滇蜀金沙文化,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世界文明的源头,而中原汉人文化仅仅只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代表不了56个民族的华夏文明和世界其他三大文明的上古关系,以及喜马拉雅共生圈


用户104866052163


应走以秦、汉文化为主,加长江、黄河即全国普文化的道路!


荷韻蘭风


历史证明了,走中原文明好些。


超级无敌小草


关中,顽固的遗老文化。中原,开放的大家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