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里德国军校的常乃超,算是个人才,为何只在杂牌军当个师长?

大美人小智慧


常乃超少将的部队以及重建的第74军,均隶属于“徐州剿总”邱清泉第二兵团的作战序列,是以“五大主力”之一第五军为基干组建起来的嫡系精锐兵团,哪里是什么杂牌军?到1948年夏季,国民党先后组建的22个机动兵团都算是比较能打的野战部队,杂牌和菜鸟全去守点了。既然暂7师划归邱兵团指挥参加救援黄百韬的战役,说明战斗力还过得去。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暂编师”番号与抗日战争期间有本质的不同,通常是新组建或新扩充部队的临时番号,但未必不是嫡系,未必就装备很差,相反,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此类新建部队反而基本都是美式装备。

“暂编师”的称谓最早出现于抗日战争时期,随着中日战争规模的迅速扩大,不仅现役主力部队全部投入战场,新编师、预备师也填进去后仍感兵力不足,于是军事委员会允许各战区升格地方武装、警察团队、甚至是招安的土匪武装为野战师,先顶着暂编师的番号参战,根据战场表现以及在军政部“点验”之后,再授予正式番号,从1938年到1945年期间,共组建了66个暂编师。



应该说,这个时期的暂编师地方色彩很浓,确非黄埔嫡系,战斗力也是参差不齐,多数战力较弱。但第九战区薛岳手下的暂5师和暂6师,一色的湘军子弟,历经多次大战恶战,绝不是弱旅,其中暂5师师长彭士量少将英勇殉国。抗战胜利后,暂编师番号全部取消,素质好的部队授予正式番号,素质差的一律裁撤。

1947年以后,由于国民党军队被大量整军整师成建制消灭,各战区尤其是东北、华北、华东三大战场兵力严重不敷使用,于是“国防部”再次允许各剿总司令部以“暂编师”的番号扩编部队,陈诚一次就在东北新建了14个暂编师,傅作义也弄了一堆暂编师和暂编军,这些新建部队虽然战斗力平平,但接受的全部是新运来的美械,装备水平反而不错。



比如辽沈战役中在长春投诚的新七军,就是以原新一军主力新38师为主,调入暂编第56师和暂编第61师组建的,是郑洞国第一兵团的基干力量,这是标准的中央军嫡系部队,根本不是什么杂牌军,那两个暂编师无非来不及授予正式番号而已。

同样,《亮剑》中李云龙所在的华东战场,国民党徐州剿总在淮海战役打响前也进行了大肆扩军,出现了暂编第14师、暂编第25师等部队番号,比如暂14师就划归邱泉兵团指挥,“邱疯子”担心该师战斗力太弱,便将其与第46师合并。不过这些暂编师就派系来说,仍然属于中央军而非杂牌军,只是没有历史、没有战功、没有荣誉的新部队,作战经验欠缺。



国民党军方从1933年起选派年轻军官留德深造,对象一般从黄埔二期开始,被选中的都是高层看好的少壮嫡系,邱清泉本人就是1934年通过考试前往德国工兵学校、陆军大学留学的,对于类似于常乃超这样留德的黄埔学弟,邱清泉一定是有亲近感并格外照顾的,虽然暂7师的番号及常乃超这个人物是虚构的,但《亮剑》着力描述的是军史花絮,并非胡编乱造。

到了淮海战役的1948年,常乃超仍然佩戴少将军衔,这一准是黄埔六期以后的军官,不过剧中年龄与级别不太配套,略显老气横秋,也难怪“不善奔跑”。担任非主力的暂编师长,无非有三种情况,第一是刚刚晋升的少将,能力和资历尚不足以率领主力师,此时黄埔四期生大多已成为嫡系军长或师长;第二是从高级军事机关下来带兵的办公室将军,一时半会也不敢给他指挥精锐师来练手。



第三是用黄埔系军官执掌吞并而来的杂牌部队,部队经过换血亦完成了“中央化和嫡系化”,这是蒋介石和陈诚的一贯作风,而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不代表常乃超本人及其所部仍是杂牌。解放战争俘虏的敌少将级以上军官成百上千,能把常乃超留用为军事学院的教员,足以说明军事理论功底不错,不一定是会带兵打仗的将才,但肯定算个“人才”。

顺便说一句,新版《亮剑》虽然剧情无甚超越,但军装的款式颜色还是比老版要真实准确些。


度度狼gg


先说一下,常乃超是《亮剑》中刻画出来的艺术形象,但并不是杜撰出来的,其原型是国军整11师师长王元直,参加过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下面就正面回答一下问题。

首先,常乃超的暂七师不算是杂牌军,你见过哪个杂牌师是清一色的美式装备,虽然在中央军序列中排名不靠前,但也是装备精良。比那些连人手一把步枪都做不到的地方部队好太多了。

第二,常乃超本人的军事技术才能也是一流的水平,毕竟从德国军事院校毕业的中国将军也是少数。其在抗日战争时期也跟小日本面对面的对抗过,有不少的正面作战经验,所以此人的理论和实战经验都是不俗的。

按常理来说,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应该远超当时的解放军,但结局确实失败。常乃超此人多的是正面战场经验,其在德国学习的也是世界著名战役的理论知识,但是中国战场跟其他战场不太一样。拿其他战场的经验来应对中国战场是行不通的,这也是很多国民党军队的通病。



秘史杂谈


苍茫大地认为:一支部队的灵魂是他的主将,某种程度说他是这支部队第一战斗力。

先讲了一个国军貌似“杂牌军"的、王耀武指挥的补充一旅战斗力的真实故事。

34年7月,红军五次反围剿已相当吃力,于是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被派往闽浙赣皖开展游击战,目的是冒充红军主力吸引国军尾随,掩护红军主力向西南部转移的意图,简言之丢车保帅。



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最年轻的军团长、三十六位军事家之一)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曾洪易为随军中央代表。先遣队出苏区,过闽江,受命改变原计划从谷口东进水口,威胁并相机袭占福州,夺下古田后趁势进攻福州,沿途遭国军狂轰滥炸,一度攻进福州城后被驱退,回闽北,与方志敏部汇合,组成红十军团,刘畴西任军团长,粟裕任参谋长,寻淮洲改任十九师师长。

12月23日夜,方志敏部在乌泥关至谭家桥公路两侧设伏,红19师在公路右侧,20师、21师在左侧,准备伏击国军孤军追击的王耀武补充第一旅。黄埔三期的王耀武是国军为数不多的帅才,是名将粟裕终生视为敌手的两个国军将领之一,另一个是老虎仔薛岳。刘畴西这位黄埔一期生、又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啃过洋面包的将领以为王耀武是补充一旅、杂牌武装,其实王耀武部军官清一色的黄埔生,刘犯了轻敌的毛病,竟然以地方部队改编的、长于游击的二十师、二十一师主攻,而擅长攻坚、战力最强的十九师做了预备队。

王耀武前卫团十分谨慎,上午十点搜索至19师阵地,寻淮洲发起攻击,国军前卫缩回,以大部队迂回到20师、21师侧后,占领了630高地,控制了乌泥关一带公路,居高临下。红19师被迫回师增援,双方恶战,各有三百余人死伤,红19师师长寻淮洲身先士卒,身负重伤,向泾县转移途中牺牲,乐少华、刘英等八名师以上干部负伤,87团团长黄英特阵亡。

谭家桥一战,方志敏部处境惨淡,35年1月,被迫退回赣东北,在怀玉山地区刘畴西又不知慈不带兵的古训,让将士们休息一夜,于是大部被围,仅有方志敏、粟裕率四百人的前锋突围。方志敏不听粟裕劝阻,返回寻找大部队,结果红十军团全军覆没,方志敏由于叛徒出卖,被捕。后与35年8月6日与刘畴西一起在南昌就义。



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王耀武部的战斗力可见一斑。

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新一军,最初由新编三十八师和二十二师组成,三十八师前身是1932年组建的国民政府财政部税警总团,开始不属国军系列、不是正规部队,但清一色的美式装备,营以上军官大都是英美军校留学生,士兵大都是有文化的学生兵,领头大哥是赫赫有名的孙立人!淞沪抗战中,税警总团在唐桥站和苏州河刘家宅一带与日军第九、第三师团血战一个多月,随后又完成掩护大军撤退任务,作战66天,歼日寇数千人。42年又解救了被日军包围在仁安羌的英军步兵第一师及装甲第七旅,以不满千人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之敌,救出近7倍于己的友军,是中国远征军的第一个胜仗,孙立人一战誉满全球。

第二,常乃超的军事理论水平尚可,实战指挥才能确实不行。

眼高手低的国军中最典型的书呆子将领是黄维。这位出身黄埔一期的将领其军事指挥才能、识人能力远不如副司令长官、黄埔师弟胡琏,淮海一战,十二兵团全军覆没。常乃超一仗就被拥有同等兵力的李云龙所擒,多年的洋面包白啃了!



第三,将军不论出身,战场才是将军的试金石,是金子迟早要发光的。

李云龙的原型开国中将王近山,原是六纵副司令,六纵开始在中野还是小弟弟,但王疯子超级能打,深得刘邓首长喜爱,换下六纵司令王宏坤,由王近山代司令,很快六纵成为中野绝对的主力。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过汝河时凶险异常,六纵的萧永银、李德生旅的事迹被编进小学教材《狭路相逢勇者胜》。


苍茫大地顾炜斌


常乃超是暂编第七师少将师长,国民党军历史上确实有过这个番号。1939年11月,国民政府将广东的挺进第3、7、8纵队和广东保安处直属部队以及保安团合编组成暂编第2军,邹洪任军长,该军下辖暂编第7师、暂编第8师、预备第6师,隶属于第四战区。先后参加过39年冬季攻势、第二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抗战结束之后,该军的番号被撤销。

《亮剑》中,常乃超所属的师属于邱清泉第二兵团的战斗序列,淮海战役时,邱清泉的第二兵团下辖第5、12、70、72、74等五个军。第5军下辖第45、46、200三个师;第12军下辖第112、238两个师;第70军下辖第32、96、139三个师;第72军下辖第34、122、233师;第74军下辖第51、57、58三个师。我认为常乃超这一角色应该借鉴了第12军副军长兼第112师师长于一凡。淮海战役中,第12军少将副军长兼第112师师长在淮海战役中被我军俘虏。而且第12军的前身就是东北军,是一个杂牌部队,该军多次被歼灭又被重建。淮海战役时,第12军是重建的部队,战斗力比较弱。


要想在蒋介石的中央军里面混必须是“黄陆浙”,留学德国的常乃超和这三条一条都不沾,因此,他当个杂牌军的师长并不奇怪。


历史军魂


《亮剑》是先有小说后有电视剧。虽说电视剧很好看,但相对于小说,剧版所做的史实改编并不多。拿被我军俘虏的暂7师师长常乃超来说,以他的才华,怎么可能是“杂牌军”的师长呢?这很显然是《亮剑》的大Bug啊。



常乃超这个人和他的部队,其实都有Bug存在。按说,以剧中对常乃超和他的部队暂7师的描述,常乃超这种留学德国军校的高材生,怎么可能在所谓的“杂牌军”部队暂7师当师长呢?即便他不在中央军嫡系任职,也该在地方王牌部队任职。



但这样说貌似也不对。因为《亮剑》对暂7师的定义也有“问题”。《亮剑》把暂7师定义为杂牌部队,可能就是因为这个“暂”字。实际上,暂7师非但不是“杂牌军”,甚至可能是一支难啃的“硬骨头”。那么暂7师究竟是哪支部队呢?



据悉,《亮剑》中常乃超的原型是杨伯涛指挥的第18军下辖的第11师师长王元直……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这第11师可是王牌部队中的王牌师,怎么可能是“杂牌军”呢?





但《亮剑》完全把暂7师当成“杂牌军”了,李云龙甚至对“杂牌军”师长常乃超被俘,嗤之以鼻……


南瓜报告


常乃超是军事理论家,在真正的战场是不合适的,他在军事学院当军事讲师可是一流的。把军事理论讲解的非常好。

李云龙是军事实践家,让他去讲课,他连常乃超的百分之十都达不到。到后期李云龙毕业后,才能实现在军事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合格军长。

就像工厂,刚来的大学生啥活都不会干,而且口才好。就是人家说的百无一用是书生。如大学生跟着老师傅天天上班不断档的参加所有工作三年。那么就不一样了,他就能把所学的学科知识全部都能用到工作中,理论加实践


英雄少年66265076


你认为常乃超应该当什么?从剧情分析来看,常乃超是在国外受过非常专业的军事教育,但是他的指挥能力不行,所以只能当杂牌师的师长已经很不错了,这种情况又不是没有过先例,比如顶顶大名的军事家蒋百里,也就是钱学森的老丈人,蒋英的父亲,他也是曾经在国外的著名军校留学,回国之后只能作幕僚,而不能当将军。


老何157501439


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民国时期国民革命军的军官与高级将领大部分出身于保定军校与黄埔军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最有前途的无疑是与蒋介石有师生关系的黄埔生。再就是与国军内高层有着同学关系的留日军官。其他军校毕业的军官很难得到蒋介石的信任与重用。


雪山来客1077


他不是黄埔出身。这一点就让他很难得到重用。


Drenched259297790


提问者精神病?电影里的剧情,假的。他问为何。啥都不为,剧组安排的,不用理由。这小子咋总和影视剧情节较劲?缺心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