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書論》:看懂這些理論,就算你不苦練,書法也能快速突破

在書法史上,有過無數實力超強的書法家,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就是王羲之,他在書法上取得的成就是很多後人望塵莫及的。我們從研究的角度看王羲之的書法研究應該算是最深刻的了。他應該是書法研究方面的權威,他的書法理論更具有價值。

奇怪的是,很多書法家都不知道王羲之居然也有一本《書論》?

王羲之《書論》:看懂這些理論,就算你不苦練,書法也能快速突破

其實,大部分書法愛好者對王羲之的瞭解僅僅侷限在了他的《蘭亭序》和他的那些傳奇故事上。真正上升到研究王羲之書法理唸的恐怕只有現在的學院派學者才會這麼做吧!作為“書聖”,歷史上曾有兩次掀起王羲之書法的高潮,但是他的書法理論卻很少被人們提起,這是為什麼呢?

王羲之《書論》:看懂這些理論,就算你不苦練,書法也能快速突破

王羲之去世以後,經歷了太多無情的戰火,這讓王羲之的書法真跡在戰火中毀掉了,而梁武帝和唐太宗又鼓勵學習王羲之書法,這樣劇烈的反差下,讓很多王羲之的臨摹本湧現出來。試想一下,作為一個普通人,資質一般,學習王羲之書法學的還不是真跡,能有什麼成就嗎?既然沒有成就,難道不會打擊信心?因此很多學習王羲之書法的人都半途而廢了。當然,也有一部分人在學習王羲之以後另尋突破點。

王羲之《書論》:看懂這些理論,就算你不苦練,書法也能快速突破

另一方面就是王羲之《書論》本身的原因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王羲之《書論》並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記載於宋代朱長文的《墨池編》。也就是說,不看朱長文的書論,就看不到王羲之的書論。這就又產生了兩個一點,第一:王羲之《書論》是假的,或者說並非是王羲之寫的。但從內容上看,觀點獨到,絕不是一般書家能夠提出來的!第二:宋代以前很長一段時間內,王羲之《書論》是處於失傳狀態的。我們不妨做一個大膽假設,世人都被王羲之的《蘭亭序》吸引了,《書論》很少引起書家的注意,因此被埋沒幾百年也是有可能的!當然了,這只是揣測,沒有理論支撐。 如果哪位書友有新的發現,一定要留言告知筆者。

王羲之《書論》:看懂這些理論,就算你不苦練,書法也能快速突破

既然是王羲之的《書論》,其含金量一定不低,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裡邊的內容。“夫書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學無及之。”開頭第一句就說書法是非常高深玄奧的,如果沒有淵博的學識,遠大的志向,是很難達到一定高度的。這個高度應該就是王羲之眼中的高手的境界吧!“眼高手低”是學書法最常見的一個現象,王羲之的水平有多高,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可在王羲之自己眼中,他所追求的這個高度一定會更高!這樣獨到的見識,恐怕只有他這樣的一流書家才能提出吧!筆者更加深信,能看懂《書論》,就算不苦練,書法也會突破新境界吧!

王羲之《書論》:看懂這些理論,就算你不苦練,書法也能快速突破

回到《書論》,其實,要達到那樣的境界真的非常難!我們現在的書法家將很多深奧的書法理論視為是“故弄玄虛”,對古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抱著一種不屑一顧的態度。將書法理論和技法都想象得太簡單,這其實是非常膚淺的。我們再回到《書論》,“每作一字,須用數種意,或橫畫似八分,而發如篆籀,或豎牽如深林之喬木,而屈折如鋼鉤”,這裡的“意”就是心意、意趣。我們寫一個字要有不同的意趣,內涵要豐富,要有不同的生命力。就是一個簡單的筆畫,它也該是有動感的、有內涵的、是多元化的。像那種通篇死氣沉沉,僵硬、呆滯的書法根本算不上什麼書法,充其量是寫得很差的字!

王羲之《書論》:看懂這些理論,就算你不苦練,書法也能快速突破

“凡書貴乎沉靜,令意在筆前,字居新後,未作之始,結思成矣。”王羲之對內心的審視和探究也是非常精深的。他說:寫字之前,一定要將自己的心靜下來,去除一切繁雜的念想,就像修煉者一樣,閉上眼之後,心是安穩的,腦海中是平靜的,在這樣的狀態下,你再開始寫字效果一定不一般。下筆的時候,筆要慢,慢了也就靜了。但是心中不能慢,要想著字,要胸有成竹,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意在筆先”吧!

王羲之《書論》:看懂這些理論,就算你不苦練,書法也能快速突破

遺憾的是,在我們當今社會下,每個人都是浮躁的,都渴望著快速成功。這種靜心也是一種奢望。因此,當下的書法也是急躁的,離古人的境界越來越遠。很多人連看一本書的耐心也沒有,隨便塗抹幾筆,就想要成為大家,真是書法界的不幸!由此,筆者更加相信老師的教誨:學了書法就要遠離名利,不一定真的淡泊,但是會跟利益相去甚遠!關於對王羲之《書論》的理解,這只是筆者的一些淺薄見解,大家如有什麼高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