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三送灶神,你知道灶神是誰嗎?

臘月二十三送灶神,你知道灶神是誰嗎?

灶神在中國古代的神仙體系裡是一個“與凡人一起生活”的特殊神祇,家家戶戶都要祭拜。人們只是習慣地將灶神稱呼為“灶王爺”、“灶君”,但估計很少有人知道灶神真實的姓名和來源。

人們最早祭祀的灶神是炎帝。根據秦漢時期的陰陽五行學說,人們認為炎帝是火德的帝王,也是最早教會人們使用火來烤熟食物的人,所以就被奉為灶神。炎帝是灶神的說法來自西漢劉安的著作《淮南子》,而在清代汪汲的著作《事物原會》裡,又認為上古時期的軒轅黃帝發明了灶臺,灶神應該是軒轅黃帝。

臘月二十三送灶神,你知道灶神是誰嗎?

祭灶的文化在商朝時期就已經開始流行,當時的人們認為籲瑣的兒子黎是灶神。黎又稱祝融,也就是人們所說的火神。炎帝是“火德的帝王”,祝融是“火官的神靈”,兩個都與火有關,於是,一帝一神就同時被人奉為灶神。這是《周禮》、《國語》、《呂氏春秋》三本著作時間很早的書籍給予的解釋,這也可能是關於灶神的身份和來源的最早說法。

在殷商時期,人們祭祀灶神,既是源於對火崇拜的延續,也是僅僅將灶神作為掌管飲食的神祇來祭拜。到了先秦時期,祭祀灶神已經開始成為上至天子、下至庶民都非常重視的活動。周代天子級的祭祀活動“七祀”和民間級的祭祀“五祀”裡,都有關於祭祀灶神的典禮記載和要求。到了先秦時期,灶神的司職範圍已經不僅僅是掌管飲食,而是擔負著監察人間善惡的監察權,所以灶神又被人稱作耳目神。正因為灶神被賦予了監察善惡、記錄言行、上達天聽的神秘職責,所以當時的人們對灶神特別崇敬,民間就流傳“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的俗諺。意思是說,與其向神秘未知的力量獻媚以求福祉或者免罪罪責,不如去用心供奉灶神。因為這個俗語,孔子還留下一句名言:“獲罪於天,無可禱也”。

臘月二十三送灶神,你知道灶神是誰嗎?

越到後世,人們對於灶神的姓名和來源的說法也越來越多,這種現象表明灶神文化在其流傳、發展過程中也是不斷地融合和創新的。莊子就認為灶神的名字叫“髻”,《史記》和《三國志》兩部歷史書又共認灶神名叫宋無忌,成書於南朝梁代的《荊楚歲時記》又記載,灶神名叫蘇吉利,他的老婆也就是“灶王奶奶”名叫王摶。這個說法一直延續到隋朝,也就是從魏晉時期開始,灶神已經有老婆了。

而在《玉燭寶典·灶書》中,灶王奶奶的名字又變成了博頰。這樣的設計,估計也是因為儒家認為“夫婦為人倫之本”,不能讓灶神孤零零地行使職責。但到了後來,人們可能無法確定灶王奶奶究竟是哪一個,於是在一種灶神畫像的版本里,灶神身邊是有兩個老婆的,估計根源也就在這裡。道教的經典《灶王經》裡稱,天下的灶君,以種火老母為尊。這似乎是說,灶君的總頭目應該是種火老母。因為灶神是家家戶戶都有的,是每一家各有灶神,還是一個灶神用億萬化身進駐人家,對此也沒有人做過解釋。但種火老母是這些灶神的直接領導。

臘月二十三送灶神,你知道灶神是誰嗎?

到了唐代,這個說法又改變了。唐代的李賢在注引《雜五行書》時又說:“灶神名禪,字子郭,衣黃衣,披髮,從灶中出”。這段文字對灶神的姓氏沒有說清楚,只是說了名和字,還有人解釋說這段文字所描述的灶神是一個美女。成書在清代《敬灶全書》認為,灶君姓張,名單,字子郭。“單”或“禪”應該是一個字的誤寫,因為兩個文獻裡的“字子郭”是相同的,而且又確認灶神就是男性身份的神。

唐代的小說《酉陽雜俎·諾皋記》裡說,灶神名叫張單,又名張隗,長相如同美女,他的老婆小字卿忌。張單的說法估計與另一種說法裡的主角張宙指的是同一個人。據傳,這個張姓人是一個浪蕩公子,因為各種惡習耗盡家財,妻子被逼無奈改嫁他人。後來張姓人流落街頭乞討為生,他的原妻看到他可憐,就讓他進廚房吃飯,結果原妻的丈夫從外歸來,張姓人為了防止他誤會,就跳入灶膛燒死,以保護原妻的名節清白。後來,張姓人的原妻偷偷給前夫焚香祭祀被丈夫發現,就謊稱在祭祀灶神。

臘月二十三送灶神,你知道灶神是誰嗎?

成書於明代的《封神演義》裡,姜子牙在封神的時候,又將張奎和高蘭英夫婦封為了七殺星,七殺星屬於南鬥第六星,五行屬火,河北省有部分地方又將張奎和高蘭英夫婦奉為灶神。

在少數民族的神話傳說裡,關於灶神的姓名和來源的說法還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舉了。但總體而言,民間對於灶神姓張的說法認同的比較多。因為民間傳說玉皇大帝名叫張有仁,張單(張禪、張隗)或者張奎都姓張,是玉皇大帝的本家。

總而言之,神話是文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僅僅灶神文化這一個神話現象,就有著如此豐富多彩的故事和傳說,也因此說明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傳統文化因為有著“海納百川,兼容幷蓄,融會貫通”的特點,所以使得中國文化成為世界上最為豐厚和璀璨的智慧寶庫。

臘月二十三送灶神,你知道灶神是誰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