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亩芯片工厂计划落地,华为这一招能否突破阻挠?

近日外媒报道称,华为计划在英国剑桥自建芯片工厂,投资3.3亿元,占地500余亩。与此同时,华为还将在爱丁堡建立芯片研究中心,进一步健全国外的研发体系。另外,展讯作为中国新崛起的芯片厂商,也在海外布局上不断地开拓,曾在一年内向三星提供1.8亿套芯片。华为、展讯的一系列动作表明,中国芯出海或将是一个发展趋势。

国产芯片出海 打开中国芯市场格局

一直以来,中国面临着“缺芯少屏”的局面,但随着以华为等代表的芯片企业自主研发实力的不断增强,国产芯片也逐渐“觉醒”。伴随着华为在美国遭禁一事的发酵,华为想要打开世界市场,必须寻找新的出路。当下而言,华为在英国建立自己的芯片工厂,一来是以英国为平台实现对未来全球市场的探索,另一方面与英国电信及沃达丰进行强强联合,进一步反哺国产芯片企业,亦可能打开双赢的局面。

除此之外,紫光集团旗下展讯出海实力也不错,据数据显示,展讯通基带芯片出货量高达7亿套,约占全球近三成的市场份额,仅次于高通和联发科。而此前,中国半导体企业清华紫光自主研发的内存芯片也在硅谷亮相,打开中美芯片贸易的大门。据了解,紫光展锐芯片2018年出海量高到15亿,印度、南非、拉美、东南亚等各地都成了重要开拓市场,印度更是拥有高到40%的市场份额。

中国芯片自主研发实力的强大,扩大了出海市场格局,为中国芯片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国产芯片势力崛起 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随着芯片热的不断升级,芯片战场引发各路企业高速入局。近日国内家电行业领军企业美的也插足芯片领域,与三安集成电路共同打造联合实验室进行集成电路的研究。而小米、魅族等国产智能手机商业加大了对手机芯片系统的研发,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核心技术水平。

500亩芯片工厂计划落地,华为这一招能否突破阻挠?

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建立的达摩院也在芯片领域投入许多精力,砸1000亿用于芯片的自主研发,两年内销售达2亿片,颇有后来者居上之势。BAT另一巨头百度则自主研发了AI芯片——昆仑,互联网造芯之势似乎已经到来。

随着5G风口的到来,芯片市场也将迎来天翻地覆的变化,国产芯片正处于风口浪尖之上。在中国制造的号召下,在中国企业的不断努力下,打破“缺芯少屏”的局面刻不容缓,目前在IC制造领域,中芯国际14nm量产在即,国产替代的步伐也在迅速加快。政策倾向性的支持,也为我国芯片市场的爆发提供了空间。

目前我国还处于芯片制造的初期阶段,还很年轻,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国产芯片势力的不断崛起,我国在芯片领域还有巨大的进步空间。据芯片研究机构IC Insights统计预测,2018年本土芯片产量占国内市场的15.3%,到2030中国芯片市场的自给率将达到20.5%。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