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城鎮化有了國家標準 海鹽發展模式成全國樣板

2019-04-03 06:06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王雨紅 通訊員 吳彩芬 李琳琳

就地城镇化有了国家标准 海盐发展模式成全国样板

近日,由海鹽縣人民政府、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起草的國家標準《就地城鎮化評價指標體系》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發佈,這是全國新型城鎮化領域發佈的第一項國家標準。

記者瞭解到,《就地城鎮化評價指標體系》國家標準強調“人的城鎮化”,兼顧城鎮化發展水平和發展質量的思路,以科學性、協調性、系統性、發展性和可操作性為原則,涉及人口結構、經濟發展、生態環境、公共服務4大領域49項關鍵指標,規定了就地城鎮化評價指標體系的內容、評價指標內涵與計算方法和評價實施要求,反映既定城鎮化數量情況下所能滿足城鄉居民生產、生活和生態需求的城鎮化質量。

就地城镇化有了国家标准 海盐发展模式成全国样板

近年來,海鹽以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為切入點,通過“確權”、“賦能”、“同待遇”,探索出一條中國東部沿海較發達地區推進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逐步形成了鄉村振興與城鎮化融合推進的“就地城鎮化”發展模式,既就地實現了傳統鄉村生活向現代城鎮化社會的轉型,又避免了異地城鎮化過程中各種城市病與農村空心化等一系列社會矛盾。

2015年,海鹽成為全國第一批農村綜合改革標準化試點,經過三年時間的研製,最終形成了《就地城鎮化評價指標體系》國家標準。“這項標準的制定與實施將為縣域就地城鎮化發展水平和質量作出量化評價提供方法和依據,為績效評估提供基礎支撐。” 海鹽縣市場監管局質量與標準計量科負責人說。

《就地城鎮化評價指標體系》國家標準的實施有利於對就地城鎮化每個階段的發展水平和質量進行客觀評價,發現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制定下一階段的措施,有利於將有限的資源運用於最急需的地方,為進一步明確鄉村振興戰略的思路、方向,測算鄉村振興的發展水平提供了一條極具可行的有效路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