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城镇化有了国家标准 海盐发展模式成全国样板

2019-04-03 06:06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王雨红 通讯员 吴彩芬 李琳琳

就地城镇化有了国家标准 海盐发展模式成全国样板

近日,由海盐县人民政府、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起草的国家标准《就地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这是全国新型城镇化领域发布的第一项国家标准。

记者了解到,《就地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国家标准强调“人的城镇化”,兼顾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思路,以科学性、协调性、系统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涉及人口结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公共服务4大领域49项关键指标,规定了就地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评价指标内涵与计算方法和评价实施要求,反映既定城镇化数量情况下所能满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和生态需求的城镇化质量。

就地城镇化有了国家标准 海盐发展模式成全国样板

近年来,海盐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切入点,通过“确权”、“赋能”、“同待遇”,探索出一条中国东部沿海较发达地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逐步形成了乡村振兴与城镇化融合推进的“就地城镇化”发展模式,既就地实现了传统乡村生活向现代城镇化社会的转型,又避免了异地城镇化过程中各种城市病与农村空心化等一系列社会矛盾。

2015年,海盐成为全国第一批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经过三年时间的研制,最终形成了《就地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国家标准。“这项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将为县域就地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质量作出量化评价提供方法和依据,为绩效评估提供基础支撑。” 海盐县市场监管局质量与标准计量科负责人说。

《就地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国家标准的实施有利于对就地城镇化每个阶段的发展水平和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发现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下一阶段的措施,有利于将有限的资源运用于最急需的地方,为进一步明确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方向,测算乡村振兴的发展水平提供了一条极具可行的有效路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