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領先的不止是納稅額

2019年4月1日,阿里公佈2018全年阿里集團和螞蟻金服集團總計向國家納稅516億元,同比增長超過40%,這意味著2018年阿里平均每天納稅超過1.4億元。

在阿里成立之初,曾提出過每天要納稅一百萬元,如今,阿里不僅百倍實現當年願望,而且還在逐年高速增長。最近幾年,2013年,阿里納稅超70億元, 2014年阿里納稅109億元,成為國內首家納稅超百億元的互聯網公司。到2018年,阿里的納稅額已經達到5年前的7.3倍,這個增長率是驚人的。


阿里領先的不止是納稅額


相比之下,中國其他互聯網公司的納稅情況就沒有那麼透明瞭。我們整理了一下歷年來中國互聯網公司公佈的納稅情況。除了百度在2012年公佈納稅15億之外,包括騰訊、小米、京東、拼多多,今日頭條等公司從未公佈過納稅情況。不出意外,阿里在互聯網企業中納稅是領先的。


阿里領先的不止是納稅額


從營收看,京東2018年營收4620.20億人民幣,阿里同期營收(非2018財年營收)是3452.78億人民幣,京東還領先阿里。看GMV,連拼多多也有4760億。為何京東、拼多多公佈都沒公佈,而阿里在互聯網行業遙遙領先呢?

一、 財報的對比

一家企業的納稅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家企業所創造的價值,2018年底,包括京東、聯想、國美、泰康、小米、百度、北京鏈家、北京華為的100家北京民營企業百強納稅總額是655.51億元,而阿里一家的納稅額516億元,幾乎以一抵百。

看營收,京東營收4620.20億,聯想營收3589.20億,小米營收1749億,百度營收1023億,都是千億巨頭,阿里同期不過3452.78億。為何差距就這麼大呢?

讓我們細看一下財報。

2018年,京東雖然實現了連續的季度盈利,但是全年盈利只有35億人民幣(這還是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的數字,否則是虧損的)。這個數字一算利潤率只有0.7%,利潤率非常可憐。這麼低的利潤率,所得稅自然交的少,納稅額也就低了。

同樣,聯想營收3589.20億,利潤43.62億;小米營收1749億,利潤86億,一算利潤率都是非常低的。除去轉移的增值稅,這些企業創造的價值有限,自己貢獻的稅收也就很有限了。

至於拼多多,營收131.20億 虧損39.583億。這已經不是盈利和納稅的問題,而是怎麼活下來的問題。

相比之下,阿里2018財年盈利是614.12億,2018年度(含2018財年四季度和2019年財年前三季度,與京東、聯想、小米、拼多多同期)的盈利是807.54億。

盈利數字巨大,阿里創造的價值巨大,所以阿里才繳納的那麼多的稅款,才以一抵百。

二、佈局的領先

從觀念上,似乎阿里、京東、拼多多都是電商企業,是同一類企業,只是京東做自營電商,阿里做淘寶天貓,拼多多做拼購微商。大分類上他們還是一類。

而事實上,阿里的佈局遠超競爭對手。

阿里最初從電商開始的,在發展過程中,阿里的生態疆域是不斷升級。阿里逐漸成了一個非常龐大的體系。阿里電商C2C有淘寶、閒魚,B2C有天貓,線下有銀泰,海外電商有天貓國際,全球購,速賣通,還收購了南亞,東南亞各國的一大票當地電商。電商領域實現全覆蓋。新零售到處開花。

金融領域的支付寶是配合電商業務發展的,然後支付寶衍生於餘額寶的理財,小額貸款螞蟻小貸,消費貸款螞蟻花唄,數據衍生出芝麻信用,還有保險業務、傳統商業銀行業務,控股恆生電子,螞蟻金服成為金融行的綜合巨頭

線上延伸到線下,O2O,餐飲,旅遊,出行全部囊括。從消費品延伸到文娛市場,阿里音樂、影視、遊戲、閱讀,體育由構成一個文娛系統。

在龐大體系的背後,阿里雲提供數據和技術支持,菜鳥物流解決物流,螞蟻金融解決資金流。阿里甚至準備自己研發核心的人工智能芯片。

阿里這種佈局,構成了綜合的體系優勢。阿里電商首先培育了螞蟻金服,而螞蟻金服的金融服務又反哺阿里的新零售業務。阿里電商的需求推動菜鳥網絡的發展,而菜鳥強化了物流服務又促進了淘寶和天貓的業務……。

阿里的佈局和體系形成,核心業務才有比較高的利潤率,各個業務板塊也能夠輪動。

相比之下,京東雖然也努力轉型技術公司,但是京東的核心業務盈利有限,難以支持高技術的開發與產業化,京東的確有一些高科技在研發在展示,但是由於產業化困難,京東的高科技不能服務於主營業務,轉化為主營業務的高利潤,所以京東的盈利長期無法與阿里相比。

至於拼多多,它目前的營收主要來自於廣告收入,而它主要依靠在線營銷技術服務收入,而自己的平臺銷售費用同比增長900%。一年虧損40個億,這種情況不可持續。拼多多尚未解決主營業務盈利的問題,距離體系化佈局發展還有幾個銀河系的距離。

三、 不僅是516億

2018年,阿里納稅516億,但是阿里對社會所做的貢獻遠不止516億。

在2017年的時候,有專門的計算,阿里當年直接貢獻稅收366億元,但是帶動生態上下游納稅的額度實際上超過了2900億元。

按照這個比例,2018年阿里帶動的上下游納稅至少是4000億元。而2018年,浙江省地方財政收入不過6598億元。

電商促成商品交易,交易就會產生稅收。商品流通的背後又會帶動製造、物流、金融等等產業的發展,每一個產業背後又連接著更多產業,比如製造業就需要廠房、裝備、原材料等。一個商品到達消費者背後是大量產業的協同,以及產業鏈不同環節間的生意達成,自然又會產生更多稅收。

阿里本身佈局就是體系化,在阿里龐大的體系內,無數企業與個人在阿里的體系創造價值,為社會貢獻稅收,製造就業,這才是真正的回饋社會。

事實上,在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同時,阿里一直強調的是可持續回饋,從納稅、就業、公益、脫貧等方面持續地回饋社會,阿里甚至將公益時長當成員工KPI。

我們每個人幾乎都玩過支付寶的螞蟻森林,用戶只要通過網上為低碳行為消費,就可以獲得綠色能量,一旦積累到達一定量,養成一顆樹苗,阿里就會幫你在沙漠或乾旱地區種下一顆真實的樹。到2018年末,阿里已經種下了5552萬棵真樹。

而2019年2月11日, 波士頓大學等組藉助NASA的空間遙感數據發佈研究。稱自2000年以來,地球新增了5%的綠化面積,其中有25%都來自於中國,這其中就有阿里的功勞。

所以,阿里對社會的貢獻遠遠不止516億,阿里的體系,阿里的佈局,阿里的公益意識讓社會獲得了遠超516億的回報。阿里領先是不僅僅是納稅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