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前列腺癌惰性,是该观察等待还是该积极治疗?

前列腺癌不同于胰腺癌这类“称王称霸”的癌种,多数情况下其发展较为缓慢。正是由于其较为惰性,所以在前列腺癌治疗中有主动监测与观察等待这样的选择,即不采取积极的治疗,转而关注疾病进展,待其进展至一定程度后再开展治疗。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不治疗,真的不延误病情吗?所有患者都等得起吗?

都说前列腺癌惰性,是该观察等待还是该积极治疗?

什么是观察等待?

观察等待指对前列腺癌进行病程监测,以期在症状出现、检查结果改变或 PSA 提示即将出现症状时能及时提供姑息治疗。观察的目的是在前列腺癌不太可能导致死亡或严重发病时,避免采用非治愈性治疗,以便保持患者的生活质量。

优点: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治疗或雄激素剥夺治疗可能引起的副作用。

缺点:可能因事先没有症状或 PSA 水平升高而延误疾病进展的治疗时机,出现诸如生尿潴留或病理性骨折等症状,最终可能导致因病死亡。

适宜人群:适用于合并症负担大的老年或体弱患者,主要是针对预期寿命小于10年且危险分级在中危以内的患者。

期间的检测:最短每6个月一次的 PSA 检测和直肠指检,但不包括前列腺活检。当出现或即将出现症状时,患者可以开始姑息性雄激素剥夺治疗治疗。

什么是主动监测?

主动监测指对前列腺癌疾病进程进行密切动态监测,以期在发现癌症进展时能及时采取以根治为目的的干预措施。旨在针对适宜的患者可推迟治疗以及治疗可能引起的副作用。

优点:可推迟治疗带来的副作用,较少影响到生活质量/正常活动,对于疾病负荷小的患者减少不必要治疗的风险

缺点:可能错过治愈机会;最终仍有部分患者将需要治疗;需定期前列腺活检。活检可能会带来相关的而不良事件,且多次活检后可能会对日后开展根治性手术在技术方面造成困难。

适宜人群:预期生命大于等于10年的较为年轻的极低危或低位患者。若医生判断为预后良好的中危患者也可考虑主动监测。

期间的检测:不短于6 个月进行一次 PSA 测定(除非有临床指征);不短于 12 个月进行一次直肠指检(除非有临床指征);不短于12个月进行一次前列腺活检(除非有临床指征)。如果初始活检少于 10 针,或评估结果显示不一致,要在确诊后6个月内重复 1 次前列腺活检。

延误风险难免,权衡利弊是关键

都说前列腺癌惰性,是该观察等待还是该积极治疗?

通过对等待观察和主动监测的全面了解后,我们可以看出这样不积极治疗的选择确实有效避免了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了一定保障,但其也难免对一部分患者造成了治疗延误。什么样的人适合,成了问题的关键。

对于是否要积极治疗,年龄与危险分级(见下表)这两点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总的而言早期前列腺癌或年龄大且自身其他疾病负荷重的患者可能面临这样的选择。无论是等待观察还是主动监测并不意味着什么事都不做,这反而对后续的疾病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主动监测。如果后续的检测不到位,将极大增加疾病延误的风险,最终导致难以挽回的局面。

都说前列腺癌惰性,是该观察等待还是该积极治疗?

前列腺癌确实相对惰性,不积极治疗对部分早期或老年患者而言是有利的,但无论复查检测做的多好都难免治疗延误的风险。总而言之前列腺癌毕竟是恶性肿瘤,对这个问题,患者应该与医生仔细讨论,多方面权衡利弊后,再下结论,尤其是相对年轻的患者。

都说前列腺癌惰性,是该观察等待还是该积极治疗?

观察等待或者主动监测一般针对情况较好的早期前列腺癌患者。目前在中国,仅不到三分之一的患者在初诊时为早期疾病,因而大多数患者并不适合观察等待或者主动监测,积极治疗仍是十分必要的。即便选择了观察等待或者主动监测,一旦疾病发生进展仍需进行后续的治疗,以便控制疾病达到减轻疾病负荷并改善症状的目的。若放任不管,前列腺癌一旦转变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局面就会变得分外棘手。

mCRPC目前国内仅阿比特龙及多西他赛两种药物可用,但由于耐药,最终仍有部分患者会因无药可用,最终陷入不得不放弃积极治疗的困境。对于这类患者,治疗已从该不该转变为了有没有?

在晚期前列腺癌药物方面,目前我国引进与研发的速度仍稍逊于欧美国家。例如,在美国,mCRPC患者除上述的阿比特龙和多西他赛外,还有第二代AR抑制剂恩杂鲁胺及化疗药卡巴他赛等可供耐药后选择。对于国内患者,如耐药后仍想积极治疗或许只有考虑海外购药或参与相关临床研究这样的选择了。目前国内的第二代AR抑制剂临床研究正在积极的开展中,想积极治疗的患者不妨参与进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