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擔心信託安不安全,信託還擔心你買不買得起!

經常會碰到一些人跟姐探討信託安不安全,能不能買的問題。所以今天這篇文章,蘋果姐就講講富人的理財工具,信託。

你擔心信託安不安全,信託還擔心你買不買得起!

信託:理財產品中的高富帥

為什麼說信託是富人的理財工具呢?我們先來看看監管對於信託合格投資者的定義:

《信託公司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管理辦法》第二章第六條關於合格投資者的規定為:

(1)投資一個信託計劃的最低金額不少於100萬元人民幣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組織;

(2)個人或家庭金融資產總計在其認購時超過100萬元人民幣,且能提供相關財產證明的自然人;

(3)個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內每年收入超過20萬元人民幣或者夫妻雙方合計收入在最近三年內每年收入超過30萬元人民幣,且能提供相關收入證明的自然人。

如果有想買信託的讀者,先按照上面三條對號入座一下看你屬不屬於該類人群。那麼是不是說你符合了以上的條件,你就能買信託了呢?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那你就太傻太天真咯!

你擔心信託安不安全,信託還擔心你買不買得起!

信託不是你想買,想買就能買

首先,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數信託產品,都是300萬的購買門檻。部分產品可能會有100萬的購買名額(行業俗稱“小號”),但是額度有限(按規定不能超過50個),一般都搶不到。所以這基本上已經把信託的合格投資者框定在了一個標準:至少得有300萬及以上的現金。經過姐不科學的統計,此類人群佔比應該不超過10%。如果你確認自己是那10%的人群,恭喜你,我們繼續下面的討論。

你擔心信託安不安全,信託還擔心你買不買得起!

廣東土豪真多

一般要購買信託產品,有三個主要銷售渠道:銀行、信託公司直銷、三方理財公司。這裡簡單介紹一下三者的優劣對比:

1.銀行:一般在銀行的代銷信託產品,大多數是比較小的信託公司。因為這些信託公司規模較小,不會花太大的力氣來建直銷渠道,通過銀行銷售是他們最有效率的獲客方式。不過呢,銀行一般都店大欺人,會扣除比較高的手續費,所以客戶能拿到的信託產品收益都會相對較低(一般銀行要收1%~2%的手續費,大家自己算利差吧....)所以姐一般建議不在銀行買代銷的信託產品。

PS:千萬別相信銀行所謂的風控、專業等說辭(裡面套路太多,以後一一解析)

2.信託公司直營:這個一般是比較大的信託公司會組建的渠道。相對來講裡面的從業人員資歷更深,專業程度也會較高。而且因為是公司直營,客戶能拿到的產品收益是“一手價”,所以收益也會較銀行高。姐也會推薦客戶選擇這種渠道進行信託產品的購買,比較穩妥。

3.三方理財公司:這個水就有點深了,因為市面上的三方理財公司越來越多,從業人員的素質也是良莠不齊。如果你沒有認識靠譜的理財經理,建議就不要在這個渠道購買信託了。

你擔心信託安不安全,信託還擔心你買不買得起!

靠譜的理財經理一般有三個特徵:從業時間長,專業客觀,後續服務到位

至於說到信託的安全問題,姐認為,金融市場需要時間發展,我們的市場經濟開放至如今也不過短短几十年,剛開始居民手裡的閒錢是存定期、買國債,後來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由銀行開始主導銷售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截至到2018年,銀行的自營理財規模已經達到29萬億,成為居民儲蓄最主要的一個渠道。但很多人只知道銀行理財排名第一,卻不清楚排名第二的信託,信託產品規模目前達到了26.9萬億,僅次於銀行理財規模。而且信託的也是屬於強監管的金融產品,從風險等級來看,跟銀行理財其實屬於一樣的標準。最重要的,還是得選擇合適自己的產品。(以後姐會專門寫信託的產品分類)

所以土豪們,多關注關注信託吧。

你擔心信託安不安全,信託還擔心你買不買得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