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信託:在陣痛中尋找轉型方向

回望2019年信託業一步步走過的腳印,用“痛並探索著”來詮釋是再合適不過了:資產管理規模跌破22萬億元,風險資產規模增至4千億元,房地產信託規模4年來首降,事務管理類信託規模佔比降至52.75%……



信託公司正承受著業績與輿論的雙重壓力。但不破不立,經歷陣痛的同時,多家信託公司已經邁出轉型的步伐,信託業也正在醞釀一場行業洗牌。未來,信託行業將進一步迴歸本源,發揮主動管理能力,聚焦財富管理這一“主航道”。


“游擊戰術”難長久


剛剛過去的2019年,實為信託行業的一道檻。


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11月集合信託成立規模為1067.51億元,同比下降41%。其中,有213.83億元投向房地產,較2018年同期的660.49億元大幅下降68%。


對信託公司來說,房地產信託是一項高收益業務,是主要的利潤來源,但房地產信託在去年下半年經歷了監管部門的嚴格調控。


2019年7月,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為加強房地產信託領域的風險防控,對部分房地產信託業務增速過快、增量過大的信託公司,銀保監會開展了約談警示,要求這些信託公司控制業務增速,提高風險管控水平。緊接著,對信託公司房地產信託業務進行餘額管控的消息傳出。8月份,銀保監會向各銀保監局信託監管處室下發了《中國銀保監會信託部關於進一步做好下半年信託監管工作的通知》,堅決遏制房地產信託過快增長、風險過度積累的勢頭。


在此背景下,政信類信託似乎成了信託公司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數據顯示,2019年11月份基礎產業類信託募集資金規模達348.69億元,環比增加17.28%。


然而,政信類信託的風險也在集聚。隨著金融去槓桿的不斷深入,融資平臺公司“借新還舊”套路不再順暢,債務風險開始逐漸暴露。而且,繼2019年4月份及8月份的兩次風險排查之後,信託行業的第三次風險排查正在進行。有信託行業人士稱,本次核查中,房地產信託、政信信託是核查重點。


近年來信託公司一直都在打“游擊戰”。2007年,在信貸緊縮的背景下,銀信合作業務成為信託公司的主業,該項業務曾經一度佔據信託公司業務的70%以上。此後銀監會對銀信合作業務進行規範,信託公司又找到房地產信託這一“避風港”,而房地產信託之後,信託公司開始集體轉向政信類信託。


“雖然之前盈利一直不錯,但信託公司卻沒能找到自己的主業。”一家北京地區的信託公司負責人表示。隨著資管新規及配套細則的陸續出臺,監管部門對於信託公司的定位日漸清晰,信託公司要實現由平臺類業務向本源業務的轉型。“當務之急是提升主動管理能力,打造配套的管理團隊、投研團隊,培養產品研發和創新的能力。”這位負責人表示。


乘風轉舵正當時


單單看穩步壓縮的信託業資管規模,顯然無法瞭解去年的行業變局。回顧一下信託公司2019年的產品佈局思路就會明白,信託業轉型正在提速。


2018年4月資管新規出臺後,信託業迎來了剛性轉型期,迴歸本源,發力主動管理業務自此成為行業的高頻詞。“2018年下半年信託公司主要都在壓降通道規模,2019年全年行業開始大力佈局主動管理產品線。”滬上一信託公司高管表示,主動管理屬性更強的業務,如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慈善信託、家族信託等成為公司的主要發力方向。


中信登數據顯示,2019年三季度,事務管理類產品規模佔比顯著下降且首次低於40%,非主動管理類產品涉及的初始募集金額和規模佔比均創年內新低。


具體來看,據用益信託統計,相較於2019年初2977億元的消費金融信託業務規模,2019年新增消費金融集合類信託規模達1119.29億元,增幅為37.6%。另外,家族信託憑藉靈活的制度安排優勢也成為各信託公司加速轉型的方向之一,2019年三季度全行業家族信託規模較二季度提升50.99%。


“雖然2019年傳統業務受限,但我們認為這正是信託公司發力主動管理、迴歸本源的歷史性機遇。”一上海地區信託公司人士表示,以往信託公司過於依賴“省心省力”的通道業務以及高收益的房地產信託,導致了信託公司在與銀行的合作中喪失了話語權。房地產信託業務也存在諸多風險,目前信託公司正培養自主管理能力,直接面對客戶,真正發揮代人理財的作用。


在雲南信託董事長甘煜看來,隨著降槓桿、去通道的不斷深入,徹底打破剛性兌付、禁止產品嵌套、加強資金池管理、提高合格投資者門檻等規定,必然讓信託業承壓,經歷轉型陣痛。為此,信託公司必須轉變原有的業務模式,找到新的盈利突破口,提升自己的主動管理能力,加大信託產品的風險防範。


標新立異猶可期


相較於此前行業“同喜同悲”的境況,2019年信託業的最大特色之一便是分化日益明顯,而在分化背後,則是信託公司創新業務進度和方向的迥然不同。


在資管新規發佈後,信託公司的業務佈局大幅度轉向淨值化管理領域,拓展了TOF(基金中的信託)、FOF(基金中的基金)等業務,相關創新層出不窮。公開資料顯示,中信信託、外貿信託、中航信託等信託公司均與私募基金展開合作並落地了新的項目。如2019年9月中信信託發行的TOF型指數增強策略產品“指數增強靈均慧選1期金融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由其主動管理並自主銷售,掛鉤中證500指數,在獲得指數收益的同時,還可以獲得年化7.5%固定增強收益,成為中信對自主管理證券投資產品的又一次積極探索。


另外,也有信託公司將創新目光鎖定在慈善信託領域,從最初的單一受託人、單一資金類模式,發展到股權慈善信託、“先行信託+慈善信託”“基金會+慈善信託”等複雜且具有特色的服務模式。


光大信託去年12月設立的“光信善·逸雲1號”開創了慈善信託新模式,即由財富客戶將金融理財產品投資的未來收益捐出一部分乃至全部用於支持公益慈善,該模式未來有望在整個金融領域實現批量化複製。


上海信託總經理陳兵表示,信託具有創新基因,也是創新的重要基地,渴望開展金融創新,金融市場很多的制度、業態和具體業務創新都起源於信託。未來信託業將在嚴格把控風險的基礎上,持續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多樣化服務。


信託:在陣痛中尋找轉型方向

信託:在陣痛中尋找轉型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