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好的辦法能讓老農民快樂的度過晚年時光?

披星戴月一老農


城市裡的老人到法定年齡後就可以領取養老金,而農村老人只能被動靠養兒防老,這個問題要必須得到解決,因此國家就專門為農民推出養老政策,就是農民每年定期的繳納養老金,以備晚年養老。



確實,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鄉村農民有了許多相應的政策保障,國家也給符合條件的農民按月發放養老金。但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農村養老金水平仍較低,隨著社會發展及物價上漲,每月僅僅幾十元如何能保障晚年養老?

現在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2.5億,在農村“老有所養”正成為越來越迫切的社會問題,但從總體水平上看,我國農民的養老金絕對水平和相對水平都還比較低,失去勞動能力的農村老年人養老負擔只能依賴子女,因病致貧的現象屢見不鮮。

所以對農村養老制度要不斷完善,養老金要不斷提高,逐步縮小城鄉差距,才能對農民晚年生活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8年相關部委出臺《關於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的指導意見》,確定了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確定及其增長機制的確定原則,為城鄉居民的養老金增長提供了制度保障。


首先,在農村養老金確定與調整過程中,我們要理清一些相關問題。

1、基礎養老金是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出資,但要防止地方財力的差異在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方面被進一步擴大,所以基礎養老金水平應當主要與當地物價水平掛鉤,而不能只和當地財力水平掛鉤。

2、要增強對個人繳費的激勵性。城鄉居民養老金制度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共同構成。 農民養老保險分了從100元~2000元12個檔次,每個檔次都對應金額不等的養老金。農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經濟情況來選擇性進行繳費,選擇的繳費檔次越高,退休後所能夠領到的養老金自然就更高。 應進一步提高個人繳費的積極性,建立養老待遇與繳費之間的關聯機制,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個人繳費水平不僅影響個人賬戶養老金水平,也可以與基礎養老金水平掛鉤。 當然有條件的也可一次性繳納15年的養老金,到達規定年齡即可領取。

3、對個人繳費的激勵要防止逆向的收入再分配。個人賬戶由個人繳費、地方政府補貼和集體補助共同構成,但財政資金應首先確保公平性和普惠性,財政補貼資金的差別應當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內。



4、個人賬戶資金的保值增值要做好風險管理。城鄉居民的養老錢則更要確保投資穩健,從而確保養老金長期保值增值。 5、控制並不斷縮小城鄉居民與城鎮職工的養老金水平差距。城鄉養老金差距已經大大超過生活成本的差距,特別是與農村居民的歷史與現實貢獻不相匹配。

其次,我們要清楚農村養老金還有許多政策優惠和補貼。

1、養老基本生活補貼:60歲的農村老人每月可領到75元,70歲以上的老農民每個年齡段都有屬於自己的養老保險資金。每位老農民每月可拿到至少200元以上的養老金。

2、補繳養老金獲得的退休金:很多地區已經出臺了一次性補繳養老保險的細則,只要是年滿60週歲的農民都可以一次性繳納十五年的養老保險,然後每個月領取一定金額的養老金。

3、貸款購買退休金:現在部分農村地區已經實施貸款買“退休金”的方法,農民將住房抵押貸款獲得一筆養老金,銀行按月在發放的養老金中扣除一部分作為每月還款。 還可以辦養老貸。也就是農民在支付不了養老金時,可以採用去商業銀行貸款,等到60歲以後會在養老金中扣除,剩下就是農民所拿到的補貼了。雖然養老貸很少有人辦,但在缺少資金,而又能減輕當前負擔的情況下卻能購買養老金,也不失一個好方法。


4、高齡老人補貼金:一般這項補貼的標準和年齡規定也不一樣,最低的70歲以上就能領取,有的身份是80、90歲以上的老人才能領取。目前這個政策只有部分地區正在推廣。

5、失地農民養老保險:一直以來許多農民都是依靠土地來維持生計,雖然現在大多數農民都沒有耕種土地而是在外面打工賺錢收入,可等到了老喪失了勞動力,他們依然會依靠土地進行養老,而土地徵收之後,他們的老年生活也將會存在問題,所以如今給地都出臺了相關政策,將失地農民納入到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體系當中,每月能夠領取到上千元的養老金。

再次,在農村有一些人是可以免繳養老保險的,他們是: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員;農村低保人員;農村特困人員。這三類人是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照顧對象,是可以免繳養老金的。

此外,還有幾種人可以像城裡人一樣享受退休,退休後不上班也能領取養老金,他們是:農村村幹部。只要村幹部連任兩屆,就能夠每月享受到基本退休金;農村退伍軍人。退休金額是根據退伍軍人留在部隊的年限或者職位的高低為領取依據;農村退休的老工人,也可領取退休金。



還有專家就提出了這樣一個提案,農民在我們國家也是一種職業,農民從事的農業生產解決了全國農民的吃飯問題,對國家的貢獻是很大的,在退休之後也應能夠領取到退休金。

據今年好消息,自2019年1月1日起,基本養老金將以5%左右的增長率進行調整。

總之,農村養老政策都是服務於農民,有必要建立城鄉居民與城鎮職工養老金待遇水平的監測機制,不斷縮小其待遇差別。現在農民的養老由農民個人、村集體和社會共同負擔的大方向不會變,相信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會逐步解決農村居民老有所養問題,讓農村居民過上更有質量的晚年生活。


米濛


我是農村人,父母也到了城裡人退休的年齡,面臨著養老問題。說一下我的體會,我的老家在山東的一個普通農村,條件來說,既不算落後也不算富裕。

對於農村的老年人來說,沒有退休一說,安度晚年只是美好的願望,大多數的老年人除非身體不允許了、不能動了,才會真正閒下來,這並不是兒女們不孝敬,對於生活在農村的老年人來說,因為沒有退休金,心裡不踏實,只要自己能動,都會盡量去積攢,去為子女分擔,哪怕是兒女們過得都挺好,都每月給他們錢,他們也會這樣做,也許他們永遠也體會不到城裡退休老人的那種每月領退休金的踏實感。

真的很希望農村老人們也能像退休工人一樣每月能夠領取一定的養老金,哪怕每月幾百塊,他們也會覺得很踏實,也許有的城裡人會發牢騷說農民沒交過社保不該有退休金,可你們想過沒有,現在農村60歲以上的老年人哪個不是交了幾十年的公糧?以前地裡產出的糧食得有6成都上交了,換回來的就是一張單子,等秋後直接就當了提留款了,有時候不夠交提留的還得補現金,難道這不能頂個社保嗎?農民的要求很低,每月幾百能解決基本的生活保障就行。現在我們這邊6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85塊,除了買鹽能夠。


臉譜aa


先給你介紹一個網紅,一個快樂的農村老人!

圖片上的老人今年108歲了,是山西平陸縣人,108歲高齡的她口齒伶俐,腿腳利索,耳朵也能聽得清,每天自己燒火做飯,下午的時候跟村子裡的老人們去打麻將。

老人無兒無女,在八十歲時老伴兒去世了,平時一個人住在地坑院兒裡,七十一歲的侄兒媳婦常常會過來看看,為老人揉個面,老人自己蒸饅頭。平時老人就吃一些蒸紅薯和煮菜吃,院裡還養有一條狗與老人作伴。老人的經濟來源是村子裡給老人辦的五保戶補貼,然後老人自己在院子裡種點兒菜,老人的生活費就足夠了。

老人性格開朗,逢人邊有說有笑,每天還要喝二杯白酒,自飲自樂,但從不貪杯。

老人收入不愁,作息規律,性格開朗,還有個孝順的侄兒媳婦,還每天打麻將的業餘生活,這些就構成了老人的快樂生活。

由此看來,農村老人的快樂生活並沒有那麼難!關鍵還要看自己的心態,知足常樂,會自我調節,你就是一個快樂的農村老人!

您覺得呢?您身邊有多少快樂的農村老人呢?歡迎留言分享!

圖片來自網絡,僅做交流分享!不妥,請聯繫刪。


村姑說村事


要想讓老人晚年過的快樂,首先要搞清楚他們需要什麼,物質上的,心理上的,肯能到了他們那個年紀,更多的是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吧!吃飯有人陪,生個病有人照顧!

拿我老婆的爺爺來說,80多歲了,地道農村老人!奶奶早已過世,四個兒子一個女兒,按理說兒孫滿堂應該過的不錯,可是他們有的在外面買了房子,有的在外面工作,一年回不了幾次家,能給的就是逢年過節回家看看,給爺爺一些錢。可他們不曾想一個80多的老人要錢有啥用,他只要一天三頓有吃的,有人陪他說說話就滿足了。我經常勸我岳父,就在近處找份工作!經常回家陪陪爺爺,80幾歲的人了,說不定哪天就走了,不要像奶奶一樣,最後一面都見不到!可是現實生活很殘酷,都要忙於工作。還好我工作的地點離家不遠,還經常回去看看!爺爺心裡多少有點慰藉。


小波侶行記


本人農民,年過半百,還有幾年就該到退休年齡了,現在一直在外打工,家裡田地給弟弟種了,目前三個孩子都大了,一個二個都“各奔前程”去了,小的兒子結婚建房子花了一大筆錢,欠了幾十萬塊,現在兒子又添倆孫子……又指望不上他們還債了……我們還完債可能就成廢物了,屆時如果向子女要錢養老,總感覺是難為情的事,有古語云“色難”啊!

目前農村養老金太少了,起碼得夠生活費啊!我現在所處的勞務公司就是給國企“中石化上海高橋石化公司”做雜務的,那些正式工人退休了跟上班一樣月薪還有五·六千,而且醫療幾乎全報……我們老農民退休金能拿五·六百也行啊……感覺老農民的“社保”國家應該強制“繳費”,針對農民的低收入另立政策,最低標準使農民退休後能有起碼的生活費和相應的醫保就行了,條件好的可以多繳費多拿退休金!

老農民的“社會保障”不能全部依靠子女,那樣會出現各式各樣的社會矛盾,“清官難斷家務事”的老古董問題癥結大多在老人的“社會保障”這一塊。

這可謂是“家事國事天下事”啊!祈願國泰民安!


子平62680050637


要想讓老農民快樂的度過晚年的生活可沒那麼容易,如今農民老了,基本都是自己養老,孩子們在外面打工,總感覺老人過得一點都不快樂。

一、提高農村的養老金,400至500元就夠了

如今的農村養老保險雖然有很多個檔次,雖然交得越多領的越多,可是實際領到的養老金增加得並不明顯,比如100元的檔次那種,養老金可以領八九十元,而交2000元的檔次,養老金才增加到三百多,顯然很不划算,因此農村當前大部分農民交的都是100元的檔次。

因此我有兩個建議:

第一、可以提高養老保險領取比率,交得越多,同時可以領更多的錢,我相信大部分農民都願意按高檔次交費,至少等以後老了,如果每個月能領一千多的養老金,老人們生活就不用愁了。

第二、可以提高低檔次的養老金金額,我們家鄉這邊的養老金已經漲到了110元一月,我覺得還是太少了,110元根本不夠老人生活,至少也要提高到400元至500元,農村老人才不會太依附子女。

二、提高農村醫療保險的報銷比例,一些特定的醫藥費也可以進行報銷

如今農村有了醫療保險,確實給農民生活提供了保障,即便得大病,也能報銷大部分,但是那少部分對農民來講,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特別是農村的一些老人,身體不好,又沒有什麼收入來源,治病費用基本全靠子女,很容易把家庭治窮。

另外農村當前購買的醫療保險,只能報銷住院的費用,平時買藥、打針的費用並不能報銷,事實上農村老人的因為幹了一輩子農活,身體落下了病根,平時不敢住院,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才會去拿藥、打針,結果卻不能報銷,可是自己每年交的220元醫療保險豈不是白交了?說是利民,感覺確是給農民增加負擔。

三、完善農村基礎建設

農村年輕人都去外面打工就不說了,反正這個問題很難改變,如今農村老人生活得特別無聊,如果在村裡,完善一些健身和娛樂措施,應該對老人有很大的幫助,老人在家閒著沒事,可以去健身、散步、聊天、下棋等等,還是蠻不錯的。


老梁話三農


這是個社會現象,也是個很現實的問題,老農民們已經老了,他們為國家做出了貢獻,現在到了晚年,怎樣才能讓她(他)們過好晚年時光呢?

這得需要國家出臺一些相關的政策和補助,光靠農民自身養老,有多少人能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呢?更不用說讓他們快樂的度過晚年時光,這得有經濟的基礎和解決現實的問題。

經濟的基礎。可以為老農民發放養老金。因為他們已經老了,沒有能力再從事農業了,現在種地也沒什麼收入,經濟來源也就少了,只靠兒女們給點錢,那也是滿足不了生活需要的。

現實的問題有兩點需要解決。第一,農民病不起。農民從事農業,本就沒什麼收入,更沒有多少的積蓄,真正的生了大病,把家裡花得個傾家蕩產都不夠,還得外債磊磊,有的農民生了大病,乾脆就不治了,說不好聽的一點話,只有等死。在我的生活裡就有這樣一個鮮例,我鄰居的母親得了和血液有關的病,一聽說得花好多的錢,家中哪有那麼多的錢為自己看病,就把兒女們和老伴兒支出去,自己卻喝了百草枯。這就是農民的悲哀,真的是病不起了。還需要國家大力的扶持。

第二,贍養問題。現實的社會,哪裡都離不開錢,兒女們不上班去不行,不種地不行,家中的老人誰來管呢?這得有國家相關的政策和出資,在村裡面建立老年機構和養老院,真正的做到讓老農民們老有所依,老有所養,這樣他們才能快樂地度過晚年時光。


桃園榮姐



新中國三農文獻


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他們已經進入老齡化,靠那點兒養老金是不夠的,身體好的,還能打工,小病小災,還可以自己解決。可是身體不好的呢?還要子女貼補 子女條件好的,能夠多給點兒錢照顧老人,子女條件差的也就只能聽天由命了。對於子女而言,壓力也是很大的,上有老下有小。所以呼籲國家能夠重視這部分群體,能夠增加養老金 ,對於非常困難的老農民要也增加補貼。同時也要重視老農民的快樂驛站,鼓勵他們多參加社區的活動 快樂健身 科學養生。作為子女也要常回家看看,老人的幸福快樂就是有病有人管,沒病有人陪。對於老人也要主動參加社區活動,多參加力所能及的戶外活動 身心健康 才能長命百歲。此回答僅為個人觀點





美娜美生活


第一物質方面老有所養病有所醫,我家所處農村如今60歲以上的每月能領取103元養老金,自己能勞動外加兒女補貼,完全是養兒防老,至於醫療保健,每人每年需繳納150元保險,二級醫院住院報銷80%,但藥品必須是醫保目錄內,雖然增加大病醫療保險,但還是病不起,門診一律不報銷。目前來看要想實現國家統一規劃養老醫療,仍然任重道遠,需要不斷加大投入;

第二精神方面要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寄,由於獨生女政策的原因,外加兒女基本進城打拼,最多春節回家幾天陪伴父母,農村留守老人大多精神空虛無所依靠,其實生活苦點累點都還能克服,精神上的寄託跟陪伴目前仍然無解,只能寄希望國家大力發展城鎮化,實現就近就業才有有所緩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