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发物”呢?

甜宝爱学习


“这是发物,你不能吃!”这种只存在于长辈口中,却不见典籍记载的特殊食物——“发物”,它究竟是何方神圣?

<strong>

什么是“发物”

从中医的角度,“发物”中的“发”,是个动词,有“引发,诱发,助发”之意。所谓的“发物”,就是指会诱发身体的某些隐疾,甚至加重现有病症的食物。比如某人本就肝火旺盛,体热,这时候他如果食用易导致上火的食物,对他的病症无异于火上浇油。

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就需要简单了解一下哪些食物属于发物,各自有何特性。根据发物的性质不同,中医将其分为以下七个类别。

分类:

1发热之物:葱、姜、韭菜、胡椒、羊肉、狗肉,发热之物,

经常上火的人要少吃,特别是结核病、肺热咳痰、便秘、体内有炎症的患者更应忌食;

2发风之物:海鲜、鱼、虾、蟹、鸡蛋、香椿芽、鹅,发风之物是皮肤病患者的克星,得了皮肤病(如荨麻疹、湿疹)的朋友就只好暂时告别海鲜河鲜之类的食物了;

3发湿热之物:饴糖、糯米、猪肉,糯米、猪肉等发湿热之物不易消化,对脾胃虚弱的人来说非常不利,患有湿热、黄疸、痢疾等疾病的人应当忌食;

4发冷积之物:西瓜、柿子、冰糕、冬瓜、四季豆、莴笋、柿子,发冷积之物本身寒凉,多食容易损伤人体阳气,导致寒性体质的人脾胃、心肺、肝肾等脏腑阴寒加重,进而引起泄泻、冷痛、咳嗽、胸痹等症状。一般脾胃虚寒、寒症体质等人群最好少吃;

5

发燥之物:炒板栗、炒花生、炒瓜子,发燥之物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不是过敏人群,都可适当食用。但是如炒花生、炒瓜子等干货盐分太重也会损伤身体,所以吃的时候应该选择无盐的种类,并多喝水;

6动血之物:胡椒、辣椒、桂圆、羊肉、狗肉、白酒,动血之物性质温热,有活血的功效。但是对于有出血症状的患者来说,是绝对禁止食用的,有崩漏带下、月经过多等病症的患者切记要忌麻辣、忌酒、忌羊肉;

7滞气之物:豆类、薯类、油腻食品、油糕、荞面、莜面、芡实、莲子、芋头、红薯,如果你本身就脾胃虚弱、腹胀、消化不良,就最好不要食用豆类、红薯等滞气之物,它们会加重你的症状。

上面提到的发物,几乎囊括了我们日常所吃的各类食物。那这些发物我们都要少吃或不吃了吗?当然不是!对健康人来说,所有的食物都不是发物。只要身体健康,适量食用,所有的发物均可放心食用。

<strong>


儿科医生鲍秀兰


你好,我是李药师。

我重点讲皮肤病。

皮肤科角度来说,“发物”是指可以引起皮肤病发生或使原来皮肤病加重的食物。传统多指辛热物、海鲜物等。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类似记载,而清代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对发物记载较多,分为动火、动风、助湿、积冷、动血、动气等六类。

如记载:“鹅,动风发疮”。此处的“风”是指风邪,风有“善行而数变”的特性,喜四处走窜,表现为游走不定,瘙痒剧烈,皮疹时退时发,进食鹅则可使风邪导致的疾病加重。

除了鹅肉,还有哪些日常生活中的食物会引起皮肤疾患加重或发作呢?皮肤病急性发作的病因可分为风、湿、热、虫、毒五类,其中以风、热、湿三邪为多,所以动风、动火、助湿的发物是皮肤病患者应该主要忌食的食物种类。

第一类是动风发物:

多具升散、辛热之性,能使人阳气升散发越,风邪亢害,邪风走窜。常见就有海鲜、虾类、蟹类、贝类、鹅肉、菌菇等。

第二类是动火发物:

多具辛燥、温热之性,能助热动火、耗津伤液。如辛辣、酒、葱、姜、椒、蒜、韭、羊肉、狗肉及芒果、榴莲、荔枝、龙眼等热性水果。

第三类是助湿发物:

多具黏腻、肥甘之性,具有阻脾气、助湿邪的作用。如甜腻食物、肥肉、糯米等食物。

对于以上三类食物,诸如荨麻疹、湿疹、特应性皮炎等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不宜食用,而疮痈疔疖等感染性疾病急性发作期也需禁忌。

除了上述常见“发物”,还应禁忌过敏原筛查阳性的食物、食用后明确会使原有皮肤病加重而停食后症状好转的食物。

当然,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忌口也应根据体质、地理环境、季节不同而“个体化”。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辅以相应的忌口措施,则可促使疾病痊愈,并有助于预防复发。

如果你有皮肤病困扰,可以联系我,我们一起交流。




李药师健康管理


“发物”这个概念估计所有人都听说过吧,我之前手臂受伤缝了差不多20针,那段时间就有点困惑。主要是吃点什么都会被念叨,而且家人都是以“发物”的理由“妄图”要阻止我。所以出于因为不让吃而产生的“愤恨”或者说对于美食的渴望,我对于“发物”还是进行了一些了解的,正好借着这次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

【什么是“发物”呢?】

其实中“发物”这两个字上,我们多少就能大概了解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发”这个字在这里就是“引发”、“诱发”之类的意思,所以“发物”大抵意思就是会吃了引发、诱发某些症状、疾病或者是不利于身体的某些状态恢复的食物。

而很多时候“发物”其实就是综合一部分传统医学和民间习俗而总结出来的“忌口”,因为“发物”这个词汇是在近一两百年编撰的书籍中才开始出现,所以这个概念其实还没有很多其他中医概念那么相对严谨,很多地方难以自圆其说。比如结合着清代王士雄所做的《随息居饮食谱》来说“发物”按照引发疾病的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动火发物:藠头、花椒、胡椒、姜、羊肉、狗肉等等;

动气发物:莲子、芡实、羊肉等;

积冷发物:西瓜、梨等水果,以及各种生冷食品;

助湿发物:糯米、猪肉、饴糖等;

动风发物:虾、蟹、香椿、鸡蛋等等;

动血发物:辣椒、胡椒、酒等等。

因为所囊括的内容太多,就没一一列举了,如果要逐字逐句的遵守这种以前的说法,基本上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吃的食材可以说都是某种程度上的“发物”,所以这明显是不对劲、不严谨的事情(事实上也早就被辟谣)。比如我之前手臂受伤,说是鹅肉、海鲜之类的“发物”不利于伤口愈合。在进行了一些相关的了解之后,我觉得从一个生物的角度来讲,个体肌肉组织受伤了,然后还不让补充蛋白质,这明显是有矛盾冲突的,所以我就大胆的(我不会承认是因为馋的原因)没管这些,照常饮食,结果并没有出现任何不适症状。期间去换药的时候询问医生伤口情况,得到的回答也是恢复的非常好,而且我比预计的时间早3天就彻底愈合、拆线了。

不过我受伤还吃羊肉、鱼、鸡蛋之类的东西,可能说服力也不强。但是我本身也是一个慢性荨麻疹患者,按照最规矩的“发物”理论,鱼虾等海鲜、鸡蛋、鹅肉等等都是不可以吃的,不过事实上这些东西基本就是我日常的主要蛋白质来源,尤其是身在广东怎么能不吃烧鹅呢。我个人的情况是从来到广东这些年,我只有一次因为工作原因连续48个小时没有睡觉,之后发作过一次荨麻疹,但是很快就好了,我哪怕在荨麻疹发作的那两天也依然没有改变饮食。我个人的经验是相比较忌口来说,因为熬夜或者压力大导致的免疫力降低、身体虚弱的影响还更明显一些。


因为我个人的亲身经历如此,所以我觉得可能因为个体差异、过敏体质、异体蛋白之类的原因,有些人是需要在饮食上有一点“忌口”的,但是绝不至于像一些老书上面写的那样,几乎到了啥啥都是“发物”的程度了。所以综上所述,“发物”这种结合了大量民间习俗传说和古代经验的“忌口”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如果说是100%正确的,那么我相信大多数人会持有不同的意见。我之前看过一篇关于论述这些民俗或者中医说法的文章,我觉得有一个观点非常好:传统医学的精华值得发扬,但是其糟粕则会随着科技进步,人们对万事万物越发了解而被冲刷掉。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味固步自封犹如古装戏里面迂腐反派似得,完全不进行思考只是高呼“祖宗法度不可丝毫质疑”,那么必然会被时代所慢慢淘汰。

对于美食、健康饮食和美食趣闻轶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和赞支持一下,以后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关内容!


哑巴美食家


之前我的爷爷身上有个伤口,想让他吃点鱼肉,他坚持不吃,说鱼是发物,伤口容易“发”。我就很不理解了,这个“发物”到底是啥,竟能有这么大的威力,让病人不吃优质蛋白?

到底何谓“发物”,经典的传统医学典籍上却似乎没有明确说明,也就是说古代的医生们并没这么个概念。倒是民间传的神乎其神,言之凿凿。比如,有的说法是发物有“猪头肉、公鸡、羊肉、老鹅等含有大量动物激素的食物,或者如畜禽、鱼类、海鲜、蛋、奶等作为过敏原易引发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食物,以及一些如辣椒、葱、姜、蒜、胡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从名单来看,民间所谓发物并不能让人信服,难道处于身体恢复期不能吃优质蛋白了?难道炒个菜还不能放葱姜蒜了?难道嘴馋了不能啃个鸡腿儿了?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某百科里面说发物中的肉蛋奶对于人体属于异体蛋白,会导致过敏。我想说,导致过敏我不反对,请问哪些食物中的蛋白质不是异体蛋白,不吃点蛋白质怎么促进伤口愈合?莫非我手术后要来块自己的肉“补补”?可笑!

有人说手术后吃了鱼、虾、蟹这样的“发物”,刀口会长不好。证据也是“海鲜类含组织胺,而组织胺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微血管扩张、充血、血浆渗出、水肿、腺体分泌亢进及嗜酸性白细胞增高等,从而导致了机体变态反应,即过敏反应”。你看,说的多么有理有据啊。但是我想说这不就是过敏吗?这跟“发物”有什么关系呢?过敏的人身上就算没有伤口,也是不能吃海鲜的呀。就这么一棒子打死——“术后不能吃发物”,让那些不过敏的人情何以堪?如果把对海鲜过敏患者的饮食要求照搬到不过敏患者身上,是不合适的!而且,刀口没长好也可能是感染了呗,为啥这些锅都要甩到“发物”身上?我表示不服!

于是乎,我就大胆进行演义了一番(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不可能有雷同):“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李二狗正在田间辛勤的劳作,突然王小美跑过来喊他,说村里有人打了几条鱼,问他要不要,他一激动摔了一跤,腿磕破了。李二狗也顾不上流着血的腿,跟着王小美回村里买鱼。过了几天,腿上的伤口还是不见好,王小美看着也是心疼,于是就用前几天的鱼做了一顿全鱼宴想要给李二狗“补一补”顺便“调理一下”身体。由于是第一次吃鱼,又是王小美亲自为他做的,感动之余李二狗拿出手机拍照、修图、发圈,想想心里还真是有点小激动呢。谁知道,吃了鱼之后,李二狗腿上的伤口不但没好,反而红肿溃烂。数日后,卒。于是,村里人都传遍了:鱼是发物,病人不能吃……”

好了,演义完这个故事,我想说,术后不能吃发物实在扯淡。相反,如果不过敏的话,适当补充些鱼、肉、奶、蛋及豆类等优质蛋白对于恢复是有帮助的。好了,就酱!


许超医生


发物,中国人从小听到大的神秘物质。而发物指的是食物中含有的的一些成分会诱发或者加重疾病情况。

发物有哪些?

海鲜,海螺、螃蟹、鱼虾;蘑菇、香菇、菠菜、荠菜;牛羊肉、鹅肉、猪头肉、公鸡肉;海草海藻等。

其实所谓的发物

往往是这个食物中的某种成分引起了身体的过敏症状,比如哮喘、过敏等。或者脂肪含量过高,胆固醇含量高,加重心脑血管的问题。或者关节有问题,嘌呤的摄入过高,像是海鲜、肉汤等,诱发关节痛风。而真正的发物是不存在的,在生病的时候要听从医生的建议,好好吃药,好好吃饭,避免影响恢复和药效的食物。

以我所学解您所惑,如果有什么疑问欢迎您下方留言。欢迎转发,造福更多朋友。


茄子营养师


  我们常听说吃某种药尤其是中药时不能吃发物,或是长了疖子、疔疮等皮肤病时也不能吃发物,可什么是发物?简单说,发物可以把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理解成那些富于营养或是有一定刺激性,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可能让旧病、宿疾复发,或是加重了已经发生的疾病症状的那些食物。

\n

  一般来说,发物对某些过敏性疾病、出疹性疾病、皮肤病和某些精神疾病、疮疡等有一定的诱发作用,但根据所生疾病不同,需要忌口的发物也不同,不是说长个疖子就啥也不要吃了。



\n

生发类发物

\n

  生发类的发物,指的是那些有生发性的食物,比如韭菜、春笋、香椿、香菇、香菜、腐乳等食物。这类食物对于有皮肤瘙痒或是容易生皮疹的人来说,就要尽量避免了。由于比较容易诱发皮肤长疮、骚痒或者是发疹子,在日常饮食中应该要尽量少吃。



\n

动风升阳性发物

\n

  动风升阳类发物,是指容易引动体内肝风,容易升气、升阳的发物,例如猪头肉、公鸡肉、鹅肉、羊肉等,它们都是热性、阳性的食物,对那些患有高血压、肝阳上亢,头风痛及癫痫的人来说,都是不宜过多食用的,尤其是在血压上升严重的时期等,否则可能导致病情复发或加重病情。



\n

风性发物

\n

  所谓的风性发物,是指风性窜动但是不升阳的一类食物,这类发物包括各种海鲜,鱼、虾、蟹以及贝壳等,容易诱发过敏性疾病。比如,对患有荨麻疹、过敏性哮喘等疾病的人,此类发物都有诱发和加重作用。


芽儿的壹加医


发物,一直被老百姓食物洪水猛兽,尤其是在生病服用药物的时候。发物不能食用,一旦食用可能会引起伤口感染或者病情加重。到底什么才是发物?对于人体是否有危害?

发物在老百姓中流传比较广,尤其是明朝的时候有关“明太祖朱元璋,利用鹅肉害死了当时正在患‘发背’之疾的开国功臣徐达”的故事,相信很多历史爱好者都有所了解。但是翻阅各种专业书籍发现对于发物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不但在现代营养学中很难找到,即使在中医学的专业书籍中,也未见有特殊的注释,包括以词条形式的收录。

《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发物”是指富于营养或有刺激性,容易使疮疖或某些病状发生变化的食物,如羊肉、鱼虾等。虽然“发物”别视为洪水猛兽,关于它们的作用机理、代表性食物、会干扰或加重疾病的依据等,都并没有统一的、明确的规定。即使是徐达的“发背”之疾,在现代西医学中,相当于急性蜂窝组织炎,而其病症与鹅肉之间有冲突的证据,至今还未发现。

现实生活中的“发物”,其实几乎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食材,如禽肉、畜肉、鱼虾蟹贝、蔬菜和谷类,以及含酒精的饮料等。如果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真的要远离这些食物,哪怕是禁忌其中的几类,都有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甚至是因为营养素摄入不足而导致恢复受阻的情况发生。

对于大部分人尤其是健康的人,只要膳食结构合理、食用量适当,是完全可以放心食用的,无需考虑所谓“发物”的饮食限制。而针对身体上有外伤或者患有肿瘤的人群来说,病症的恢复、缓解和好转,更需要充足营养素的供应,来提高自身免疫力、加速病症的恢复。

如果您对这个问题有好的建议,欢迎您在下方留言评论

我是王桂真,今日头条悟空问答签约作者,欢迎您关注【王桂真营养师】头条号,一起聊聊健康,让我们吃的健康,吃的放心


王桂真营养师


在内地医院上班时,常常听医生讲,忌发物:牛肉、羊肉、狗肉等。后来跟患者交流,患者也常常会自觉对应民间发物来配合。

后来来了沿海城市温州,本地人认为海鲜是最有营养的食物,每天食物是海鲜,适当吃吃可以的。

再后来跟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专家交流,北方没有这样的说法,术后的患者要加强营养呢,鼓励适当吃些猪蹄、羊蹄等。

后来学了营养学,每日摄取食物与身体况、所需营养相关,无所谓发物不发物。理解了发物只是民间传说,与当地饮食习惯思维方式有关,南北风俗不一样,对发物的理解也不一样。

术后遵医嘱选择饮食,营养均衡,荤素搭配,摄入适量,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LOVE雏菊


虽然“发物”的观点远不会造成世界范围的影响,却深远的影响着我们的民间大众的认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有关“发物”的一些认识分析如下。

第一, 经典书籍上没有“发物”的概念,而是民间误传。

绝大部分听到“发物”一词来源于病友及家属口中。查阅《黄帝内经》、《辞海》、《中华字典》等经典书籍和工具书,并未找到“发物”的解释。也就是说,祖国经典文书中是没有“发物”一说。《黄帝内经》和《辞海》中有发散之物和发表之物等描述,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发物”,特别是《辞海》所罗列的字、词应是最为\n广泛的,无论查哪一个字、哪一个词都没有发现。这就是说祖国经典中并无此记录。这验证了“发物”是民间误传的词语。

第二, 百度上的“发物”概念,相对符合现代科学理念的观点,与民间所传的“发物”概念不同,但应澄清医学上没有“发物”的概念。

通过强大的网络,我在百度上找到的“发物”这一词条,并得到了解释如下:发物是指富于营养或有刺激性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

在通常情况下“发物”也是食物,适量食用对大多数人不会产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适,只是对某些特殊体质以及与其相关的某些疾病才会诱使发病。我认为,百度对“发物”的解释还是比较中肯的,但有必要澄清楚的是,医学上没有民间传言的所谓“发物”。

百度按照食物的性能分为七大类:一为发热之物,如薤、姜、花椒、胡椒、羊肉、狗肉等;二为发风之物,如虾、蟹、鹅、鸡蛋、椿芽等;三是发湿热之物,如饴糖、\n糯米、猪肉等;四是发冷积之物,如西瓜、梨、柿等各种生冷之品;五是发动血之物,如海椒、胡椒等;六是发滞气之物,如羊肉、莲子、芡实等;七是民间长期实\n用结论性发物,如魔芋,芋头,泡菜,香菜,韭菜等。而这些分法则在《黄帝内经》上是有描述的,但不是民间流传的普遍意义的所谓“发物”。第三, 医学上有针对某一疾病或某一手术后的“饮食禁忌”,而无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物”一说。

医学上,有针对性很强的饮食禁忌,也就是说,在得了某些疾病或做了某些手术后,会有相应的饮食禁忌。譬如,乳腺癌患者,绝大部分应避免使用性激素产品,包括\n食品、药品和保健品,如胎盘、避孕药等。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所有安全的豆类产品都是乳腺疾病患者的福音,而非禁忌。又如,得了痛风的人或者单纯高尿酸血症者,则所有豆类产品是禁忌,当然还有肥肉等也是禁忌。再如,某些人对海产品或豆制品等食品过敏,则无论这个人是否得了某些疾病或者做了什么样的手术,都不应吃这些过敏的食品。但这些食品对其他人却并非禁忌。所以,医学上的食品禁忌不是简单用“发物”一词就能解释的。

而这与民间所广泛使用的“某某食品是发物,所有人都不能食用的原则”是不符合的。举个最为普遍和贻笑大方的民间“发物”说,南方人常说,对于患病或手术的人说,面粉是“发物”,他们不能吃。试想一下,那在缺乏水稻的北方地区的人们如果生病了,他们岂不饿死么?!难道北方人会把南方的水稻视为“发物”吗?由此可见,某些“发物”的概念是多么的可笑。

第四, 经典书籍倡导“饮食平衡,辩证用膳”,并无所谓“发物”一说。

“米麦相扶,干稀两便”,这是我国流传千古的饮食格言。《黄帝内经》上描述的“南米北面”,南方视作小麦为杂粮,北方反之。却非小麦是“发物”,要不然,北方\n人如何生存?实际上,米类总体偏寒凉,小麦总体偏温热。故南方多食辣椒与热菜,北方多清淡与凉菜、咸菜,根源就是讲究平衡。以前,南方人常常要搭配面食,\n北方人也要吃些米类。现在还是如此讲究。《素问·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此五者,有辛、\n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这是辩证用膳的最好解释。《素问·骨空论》:“调其阴阳,\n不足则补,有余则泄”。即补虚,泄实。《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譬如寒性食物鱼虾蟹水族烹调时,佐以姜葱酒\n醋类温性调料。这是调理阴阳营养观的解释。

第五, 药物、食物、水果、茶的使用有一定的学问,把握搭配,注意四气五味是关键。

把握搭配:譬如维生素C或富含维生素C的辣椒、番茄、柑橘等尽量不吃虾蟹等甲壳类食物,又如柿子、石榴、山楂、酸梅、杏等避免与海鲜同时——钙与鞣酸合成不易消化食物,造成腹痛、呕吐等。

注意四气五味:也就是根据自身体质决定哪些食物是否适宜。譬如西瓜是盛夏佳品,有解暑除烦、止渴醒酒之功,能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病,如西瓜霜。但其性甘寒,产后、病后及腹泻之人不吃。健康人吃太多,可能积寒、助湿而发病。

大家都说大蒜、紫薯是抗癌食品,医学上也似乎找得到一些证据,但有些人吃了就会口臭、胀气难受,这就说明并非人人适宜吃大蒜、紫薯。又譬如,近年来民间广为流行的吃田七粉/三七粉现象,至少对于有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人就应慎之又慎,否则极容易出现胃出血等重大问题。

第六, 民间“发物论”,实为过敏词;四季有调和,自古病忌口;若要偏概全,吃亏在眼前;劝君尊科学,健康永伴随。

食物搭配是个大学问,却也没有必要把它看的太复杂而烦恼。不挑食,不强求,五谷杂粮、荤素搭配是饮食的基本原则。

有些人吃了狗肉、乌龟等脑袋或身体其他部位长“包包”,这和有些人吃了虾、鱼、贝类海产品引起肚子痛、拉肚子或皮肤起疹子是一个道理,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过\n敏反应。对于已经出现这样现象的人群而言,这些食材就是他们需要禁忌的,其他人未必不能吃,这样的状态就不要强行给它安排一个叫做“发物”的名词来代代相\n传了。

以上是我对民间流传“发物”一词的肤浅认识。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所看的经典书籍极其有限,我的观点并非完全正确,如果有人找到经典发现了“发物”的解释,敬请不吝赐教。欢迎并感谢您的交流。


好大夫在线


日常生活中,老一辈的人们常常会告诫病人一定不要吃发物,那究竟什么是“发物”呢?通俗的解释“发物”就当患了某种疾病以后,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能吃的那些食物,也可以理解为可能会诱发疾病发生或者加重疾病的食物。发物禁忌在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中都具有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发物是食物,适量食用对大多数人不会产生副作用,只是对某些特殊体质以及与其相关的某些疾病才会诱导发病。

中医学上按照发物的性能将其分为六大类:

(1)发热之物,如姜、花椒、胡椒、羊肉、狗肉等;

(2)发风之物,如虾、蟹、鱼、鹅肉、鸡蛋、香椿芽等;

(3)发湿热之物,如饴糖、糯米、猪肉等;

(4)发冷积之物,如西瓜、梨、柿子等各种生冷之品;

(5)发滞气之物,如羊肉、莲子、芡实等;

(6)民间长期实用结论性发物,如魔芋,芋头,泡菜,香菜,韭菜等。

常见的富含高蛋白类的发物可以看成是人体的异体蛋白,在某些过敏体质人群或者某些疾病状态下可以作为过敏源,从而导致人体发病。鱼、虾、蟹类本身含组织胺物质,而组织胺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微血管扩张充血、血浆渗出水肿等,导致了机体发生过敏反应,诱发各种皮肤病。另外,忌食发物对于外科手术后减少创口感染和促进创口愈合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