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弘时死的时候为什么一边打自己耳光一边骂“阿其那”、“塞斯黑”?

红雨说历史


弘时,是整部剧中唯一一个被赐死的皇子,尤其是临死的时候,他一边抽着自己的耳光,一边骂着“八叔,阿其那,阿其那”。

那么弘时为什么前面还谢八叔指点,后面又开始骂他呢?

一、

雍正帝一共有十个儿子,但是活到成年的只有四个,分别是三子弘时,四子弘历,五子弘昼,六子弘曕。在《雍正王朝》这部剧中好像只出现过三个皇子,分别是弘时、弘历、弘昼。

有人说弘曕也出现过,就是在雍正帝即位的当晚,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到雍亲王府找邬思道时。当时有一个镜头,年秋月揽着一个孩子,这个孩子长得跟小时候的弘历一模一样。

如果不是穿帮镜头,那么只有一个结论,那就是弘曕!

好吧,就当是吧,只是今天的话题不是讲这个弘曕,而是讲他的三哥弘时。

当年邬思道是同时教这三个阿哥,弘历是最认真的一个,比如在热河狩猎时,弘历面对邬思道的提问,回答的头头是道。反观弘时,只是一味的抓脑袋,并说不出什么来,还动不动就要去尿尿。

也正是那次尿尿,错过了邬思道关于康熙帝狩猎一事的讲解,从而错过狩猎场上的一番表演,错过了金如意,错过了皇爷爷的宠爱,最终错过了皇位。

也就是说从那之后,大家心中都知道了,康熙帝是希望皇位最终传到弘历手中的。而弘时对自己的定位,也就是一个闲散王爷,那时候还没有想过争夺皇位的事!

毕竟一个通过偷考题卖钱的皇子,指望他有多么大的抱负,也是太抬举他了,他就类似于他的十叔胤蛾,指望弄点钱修个戏院,逗逗蝈蝈什么的。

而命运就是这样捉弄人,偏偏他跟张廷璐密谋泄题之事被老八胤禩获知了,这里要简单讲一句弘时跟老八胤禩的感情。

在弘时还是小孩子的时候,老四胤禛去扬州募款,有一次生病,四福晋着急的请太医,还是康熙帝派去的医生,老八胤禩等人陪了一晚上,还说病好了带他去放鹰。

由此可见,他们感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

二、

正是有了这个前科,虽然科场舞弊案最终雍正帝也没有细查,草草杀掉张廷璐结了案。但是却留下了一个隐患,这个隐患,就是老八胤禩手中的张廷璐供词。

正是这个供词,老八胤禩紧紧地握在手中,使得弘时变成了一颗潜伏在老八手中的棋子,关键时刻拿出来,就是致命的!

可以说,弘时的悲剧就是从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

当老八胤禩找到弘时的时候,弘时也有自知之明,不想无事生非,也不想跟老八胤禩走得太近。但是当自己的把柄被老八胤禩亮出来之后,他就再也不是自己了,沦为了老八胤禩政治斗争的棋子。

后来老八胤禩八王议政逼宫,为什么一定要带上弘时?这里就得提到一个关键人物——隆科多。

老八胤禩要想八王议政逼宫成功,就必须要得到九门提督隆科多的支持,否则,根本不可能会成功。而隆科多可以说对雍正帝的上位有拥立之功,而且职务也已经做到了顶端,按理说他并无造反的动机。

但是雍正朝也发生了一些事情,导致隆科多不得不找好退路,毕竟六叔佟国维也告诉他佟家之所以长盛不衰,就是因为没有一条路走到黑。

诺敏案告诉隆科多,雍正帝不再信任他,而且会杀清官;年羹尧的经历告诉隆科多,只要上书的大臣够多,雍正帝也是可以杀功臣的;再到后来隆科多因为儿子跟刘墨林在妓院闹事,去雍正帝门前跪了一天没有得到接待……

从这之后,隆科多就开始为自己找后路了,但是因为当年佟国维举荐老八胤禩当新太子一事,隆科多是举报的佟国维,就等于得罪了老八胤禩。即使自己这次帮了他,对自己来讲没有任何好处,搞不好还会被老八胤禩干掉。

但是如果是弘时找到自己,希望扶弘时上位的话,那么隆科多就能继续保佟家几十年平安。毕竟在他们看来,雍正帝命不久矣,不要以为只有老八胤禩能看出来雍正帝脸色不好,其他人也都能看出来的。

三、

弘时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万一八王议政逼宫不成怎么办?难道自己跟八叔一起玩儿完吗?

那是肯定不行的,所以,他拉上了弘昼,让看似憨厚老实的弘昼成为了替罪羊假传圣旨。当然他被弘昼反套路,以及被雍正帝下套的事,我们前面也讲过,这里不提。

果然,在弘昼和老十三胤祥等人的干涉下,八王议政最终以失败告终,由此把弘时逼上了绝路。

目前他最怕的是三个人,分别是隆科多、老八胤禩、弘昼,最怕他们几个供出自己:

所以,为了尽快撇清跟他们的关系,弘时也做了好几件事:

先是去探望弘昼,结果那小子在玩“活出丧”,弘时再三确认弘昼是真心不想参与政事之后,也就饶过了弘昼。当然这时候也没有完全饶过他,如果后来弘昼敢在雍正帝面前说不好的话,说不定先死的就是弘昼。所以,这里也可以看出,弘昼是绝顶聪明,一方面迷惑了弘时,一方面也暗示了雍正帝。本想闷声发大财,等弘时把弘历干掉,自己再供出弘时,到那时自己就可以坐享皇位了,当然后面大家也清楚了。

再次就是派人去灭口隆科多,利用晚上睡觉压麻袋的方法,想弄死隆科多,以免他供出自己。只是图里琛太了解隆科多了,而且图里琛之前也分析过,他也是一个投机倒把之人,当时早就跟弘历眉来眼去了。不要觉得弘历当时离开了京城就什么也不管了,实际上一直靠图里琛监视着呢。果然,半夜里图里琛巧妙地引来雍正帝,最终隆科多供出了弘时。

第三件事则是去抄老八胤禩的家,顺便心狠手辣地把老八胤禩所有府上的人发配云南。另外还担心老八胤禩会供出科举案,虽然当时把张廷璐的供词撕掉了,但是保不齐还有备份,结果抄家时并没有抄到相关证据。倒是老八胤禩推心置腹地把八爷党名单给他,还给他出主意,让他做一次李世民!

这里还是挺有意思的,当年老四胤禛也是跟邬思道说:

“先生有房杜之才,无奈胤禛无李世民之命,委屈你了,这点东西不成敬意,送给你安度后半生吧!”

其实最像雍正帝的就是弘时,尤其是这一点上,都想当李世民啊!

四、

弘时再次听了老八胤禩的话,却没有好好思考一番,老八胤禩真的是帮他吗?

他只不过是故意气雍正帝罢了,弘时杀掉了弘历,雍正帝自然痛苦万分,弘时杀不掉弘历,雍正帝也痛苦万分。只要弘时动了杀弘历的念头,那么老八胤禩的目的就达到了。

等到任务失败之后,弘时还假做镇定,去迎接弘历,弘历也假装镇定,笑脸相迎。两个人都不过是心知肚明的演戏罢了,可惜弘时还是没有弘历老道,在雍正帝面前几句话就让弘时陷入了绝境。

“皇阿玛圣明,儿臣实在不愿因为这件事兴起大狱,更不愿因为儿臣,使皇阿玛和皇额娘伤心……只是刘墨林可惜……”

随后,跟着弘历一起进京的李卫又在雍正帝面前说了一句话:

“先帝爷千般都好,就是太宽容了!明明知道八爷他们使坏、使绊子,还要加封他们亲王贝勒,这不是,到您这里麻烦了,把这些难题都留给主子了!”

至此,弘时再无活路,面对雍正帝的质问,他一开始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死期已到,还给自己想了几条退路:

像对待几位叔叔一样圈禁我?雍正帝摇了摇头;想发配我到岳钟琪军中效命?雍正帝又摇了摇头;难道想让我学顺治帝出家?雍正帝竟然怒了:

“难道非得逼朕落个杀子的罪名吗?”

弘时一下子傻了,到这时才想起了自己的悲剧根源,根源就在于某一天老八胤禩拿着张廷璐的供词硬把自己绑到了他的船上。而本来想做个闲散王爷的弘时,最终却死在了亲身父亲手下,这种被算计的感觉太难受。

而弘时一时间也搞不清状况了,先是喊“八叔”,突然又改口“阿其那”。

说到底,他终于明白了,八叔并配不上“叔”这个字,只有“阿其那”才配他,而抽自己的耳光,也表明,自己真的做错了,为什么要卖考题,为什么要相信“阿其那”?

最圣明不过是雍正帝啊,给老八胤禩起“阿其那”的名字,并不是乱起的!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世界,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喜欢就关注吧!


杨角风发作


弘时跪着说,皇阿玛要圈禁我?雍正摇摇头!(这是胤禵、胤礽、胤禩的下场)


弘时又说,皇阿玛要发配我到岳钟琪军中效力?雍正又摇摇头头!(这是胤禟曾经的下场)

弘时说那我只有削发为僧了!(想学顺治?想得美!)

此刻雍正出离了愤怒,说,到底你就不愿替朕考虑考虑,难道非得逼朕落个杀子的罪名吗?(已经彻底容不下弘时了)



到这一刻胤禩的话已经全部应验。你不是弘历的对手,你的下场会比我还惨!

是的,弘历在这些最关键的节点都巧妙地以到“江南办差”的名义全都躲过去了,并且在幕后关注着整个京城的一举一动!

而弘时从一出场就是个悲剧人物!

作为一个独立角色一出场就是胤禩的一颗棋子。雍正首场“恩科舞弊案”中,胤禩押下张廷璐的供词,把弘时变成了雍正身边的一个“只潜伏,不起用;待战时,见奇效!”的一颗闲棋冷子!


而在谋划“八王议政”,准备逼宫的时候,弘时又被胤禩扛出来当大旗,忽悠隆科多反水。这招很成功,因为弘时若上位,隆科多再一次的拥立之功可保佟家长盛不衰。

而关外旗主王爷接管京外两营的时候,弘时还是体现出了自己的小聪明的,把弘昼拉下水。拿弘昼做掩护,有锅弘昼背!弘昼年幼上了一次当,后来就学聪明了。

然而“八王逼宫”失败了。这下弘时可惶惶不可终日了。眼看自己就要被胤禩强行拖下水了。


但是,就在这关键时刻,弘时得到了一个拯救自己的机会,去抄胤禩的家,弘时想得也挺好,让那帮抄家的兵勇们尽管使出本事发财,但是书信资料啥的,必须留给自己过筛子。只要找到张廷璐的供词,自己就可以无虞了,因为对弘时而言,可以称得上把柄的唯独此物!


但是胤禩突然给了弘时更大的惊喜!不但没有提那个把柄,还推心置腹地把八王党的人员名单也都给了弘时并怂恿他学一把李世民。在各种情况分析过后,弘时终于折服了。于是做了个让自己葬身死地的决定,刺杀弘历。

但在这个关键节点还得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封住弘昼的嘴;一个是堵上隆科多的口!


弘昼是个聪明人,在雍正一个坑又一个坑的追问下,不但表明了自己不想也不愿参与夺嫡的态度,还躲过了对弘时事情的揭发。弘昼这样做是对的。因为他要是说了,怕弘时先要刺杀的不是弘历而是弘昼了。

本来在隆科多的事情上,也是万无一失的。趁隆科多睡着的时候,拿麻袋压住隆科多,让他查不出原因地死去。

但是此刻弘历动手了,很多证据表明图里琛跟弘历绝对暗通曲款。

一个是奉旨去找李卫救弘历,那着急是真着急;一个是弘历回京复命的两人在那飙小眼神。所以在图里琛的运作下,隆科多为了保命,供出了弘时。


然而当刺杀弘历失败的时候,弘时还强作镇定,出京去迎接回京的弘历,上演兄弟情深。而弘历也是图样图森破,搞得好像对什么事情都不知情的样子!但是当晚,雍正没有再给弘时继续动作下去的机会。便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兄弟、父子到了这个份上,炒米也只能说深表遗憾了!

弘时临死前边抽自己,边骂胤禩。

的确一个去卖恩科试题的皇子是没什么政治野心的,所得银两也无非想十阿哥那样,修修戏楼,逗逗蛐蛐。

而胤禩为了自己跟雍正斗,却硬是把他绑上了自己的战车。这还不算,自己斗不过雍正,还要怂恿雍正的儿子继续斗,不管谁赢了,最终受伤的都是雍正!做人阴狠如此,何来贤王之称啊?


回到正史而言,这个桥段是《雍正王朝》的艺术创作。正史上找不到雍正杀弘时的证据,但弘时的死应该和“夺嫡”有关,只是时间轴都不对而已。因为雍正8年,弘时已经死了好几年了。



炒米视角


此乃弘时懊悔之举。

按理说,弘时是最具储君资格的皇子,他在雍正诸子中排名靠前,且成年有子嗣。但雍正最终没有选择他,而是选择弘历。

一说,弘历是康熙钦定的世子。二说,弘时在康熙朝的“九子夺嫡”中,亲近允禩,与父亲政见不合。

弘时亲近胤禛的政敌,自然是颇令胤禛伤心。但雍正即位后,仍对弘时抱有一定希望,最明显的例子便是体现在选老师的问题上,雍正选择王懋竑与蔡世远作为弘时的老师,是希望弘时能够有所长进,改变“年少放纵,行事不谨”的性格,借此缓和父子关系。

但是弘时的野心并非要改变父子关系,而是皇位。

众所周知,雍正为避免“夺嫡风波”,选择秘密立储制,但仍有诸多现象表明储君的人选。比如康熙帝周年忌辰时,弘历多次代替雍正帝前往景陵致祭,去一次没关系,去多次则显得地位不同。由此可知,弘历是储君之位无疑。弘时的储君之位希望破灭后,完全倒向允禩,当时雍正帝位尚未坐稳,一直到雍正四年,雍正帝位坐稳后,开始打压允禩等人。

弘时的行为让雍正伤心不已,最终断绝父子之情,将弘时过继给允禩为子,甚至被削除宗籍,可见雍正对他的痛心。

这时候已经是雍正五年的事情,此时雍正帝位根基牢固,昔日的政敌均被一一打击。弘时原本依靠的大树倒了,自然后悔不已。


五味社



因为弘时将自己罪行推到阿其那身上,其实他被赐死最大的原因还是自己的实力跟不上自己的野心,咎由自取罢了。

当然弘时之死也跟老八两次蛊惑他有关。

接下来宋安之来细细道来。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皇三子弘时可以说是实力跟野心严重不搭配的悲剧缩影,空有很大的野心却没有实力还硬要跟腹黑的弘历争皇位,结果被雍正赐死。

弘时在被雍正赐死时,为什么一边痛哭一边大喊“八叔”“阿其那”呢?

因为弘时这个小聪明之人,死到临头了还不忘记推卸责任,也就是死鸭子嘴硬了。当然老八胤禩先后两次挑起弘时的野心,弘时还自作聪明的与虎谋皮,以为玩的过老八,结果没想到老八比他高明多了,使他们父子自相残杀,自己输的是彻彻底底的。

弘时这个人呢,身为皇三子,雍正实际上的长子,还是很有野心的。身为一个聪明之人,也有一定的理智,所以在雍正初年,谋划了科场舞弊案试水失败,让张廷璐做了替死鬼以后,算是明白了朝廷这水太深了,从此也是老老实实的享清福。

但那颗蠢蠢欲动的心可没有彻底安定下来。

八王议政之前,老八就谋划着拉弘时下水。前去找弘时谈话之时,弘时最初的话其实也有一定水平。(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开门见山的说道老八的小心思他是多少知道一些的,还是饶过他吧,还想安安生生的过两几呢。意思说我明白你的小心思,但是别找我,我不掺和的。

这时候老八抛出第一个杀手锏,就是将科场舞弊案中弘时替死鬼张廷璐的供词给了弘时,这份供词可以说是弘时的把柄,弘时拿到自然是高兴无比。老八借此获取了弘时的信任,接下来就劝弘时振作起来,不要认输什么的,还有自己帮忙之类的。

不得不说老八蛊惑人心还真是有一套,但弘时也不傻,说想要什么回报呢。老八先是笑着说封个铁帽子王就好,自己头发都白了一半,还能想什么呢。然后又说铁帽子王不王的吧,都是无所谓,只是想争个输赢罢了。

这次自然是弘时加入了老八的阵营,参与了八王议政,促使了隆科多的入局。同时弘时还耍了一把小聪明,帮老八夺取丰台大营兵权时,将不明真相的弘昼拖下了水。

但是事与愿违,八王议政失败。弘时也焉了,知道自己难逃干系,结果没想到雍正让他负责抄老八老九老十的家。这时候惊慌之下的弘时只想着销毁证据,对于夺嫡已经是死心了。


没想到老八又出了大招,先是夸奖了弘时一番,说他这样狠毒才可以成就大事。然后又将雍正没有查到的八爷党余下官员的名单给了弘时,说对他会有用处的。说白了老八意思是将八爷党的势力交给了弘时。并且又对弘时说雍正只有四个儿子,你的优势多。雍正最近劳累过度恐怕是将不久人世,让他提前做准备,想赢就最好趁机暗杀了最大的对手弘历,弘时果然心动了,派人去暗杀弘历,结果给自己惹来了杀身之祸。

就这样老八通过两张纸,分别是一个供词一个官员名单,敲开了弘时的野心之门,蛊惑着弘时走上了不归路。如果弘时成功夺嫡了,自己可以坐收渔利,借助八爷党的势力架空弘时独揽大权。如果失败了,可以使雍正和弘时父子自相残杀,怎么样都划算。

弘时自然知道老八的小心思,但依旧是与虎谋皮。还是太相信自己了,以为可以笑到最后。结果落得一个赐死下场。

而弘时被赐死之时,跟雍正的对话也很有意思。雍正训斥弘时的时候,说到科场舞弊案时就知道他的问题了,只不过爱子心切所以没有深究,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雍正一直是深藏不露,看似一直是被迫接招八爷党,其实一直是暗中观察着一切来谋而后动达到一击必杀。

而弘时耍尽了小聪明,想杀隆科多灭口,一直不承认,掩饰不过去了,说自己杀隆科多只是因为讨厌他的不忠心。暗杀弘历上面,也是说自己没有做过,还倒打一耙,说是弘历故意制造的假象,想陷害他。

最后弘时实在瞒不过去了,只能承认。这时候他的说话水平才高起来。面对自己不可饶恕的罪行,主动通过问雍正给自己定罪,先是说交部议罪,后是圈禁(并没有说永远圈禁,还幻想着跟他十三叔一样被圈禁十年就可以出来了),然后是发配到军中,(跟他九叔曾经一样),最后是削发为僧(意味着自己彻底放弃皇子身份,给自己的政治生命判了个死刑)。弘时这样可以说是以退为进,自己先给自己定小罪,雍正不同意以后慢慢加大,使雍正像是步步紧逼他一般,自己也好跪哭求情,但是没想到的是父亲雍正是铁石心肠,干脆直接说明,说你既然不愿意说那我替你说了,你除了自尽别无选择。意思是大不了我落一个杀子罪名罢了。

弘时的说话技巧最终没有抵得过雍正的铁石心肠,难逃一死。死之前脑海中往事一闪而过,总算明白老八的用心险恶,一直蛊惑他夺嫡,成功了就等着架空他。失败了就使雍正和他父子自相残杀,而自己还自作聪明的与虎谋皮,所以弘时不甘心之下只能一边痛哭一边大喊八叔和雍正赐给老八的阿其那(满语中为狗的意思)之名,但悔之晚矣,只能这样早早的落幕罢了。

我是宋安之,主打历史文章和分析经典电视剧中隐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笔下,我们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这么有缘分,正好让你看到我的文章,那么还请继续这种缘分,点个赞关注一下吧!

第148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

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宋安之


那时的弘时,心里一定在想:

弘时啊弘时,你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要是老老实实做人也不至于被阿其那塞思黑拐带着走到今天这一步啊!阿其那,塞思黑,你们的良心真是大大的坏啦!

其实,弘时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又怎能怪人家阿其那塞思黑呢?自己如果行得正,还有谁能带坏你?



在《雍正王朝》中,弘时从小就属于那种看似聪明实则很傻的人。小时候,他为了能逃避念书,诓骗邬先生说自己想如厕,于是便跑去玩了。他以为自己是占了便宜,但其实邬先生之后所讲的内容正好押中了康熙的考题,而认真听讲的弘历则凭借着在木兰秋围中的完美发挥得到了康熙的青睐,并逐渐成长为康熙、雍正两代圣主均十分认可的继承人选。

后来,弘时又想耍小聪明。他联系了恩科主考张廷璐,希望能让他协助自己盗取考题,然后以此牟利。这件事虽然未能立即东窗事发,但却埋下了严重的隐患,因为老八胤禩知道了这个秘密。从此,胤禩就利用这个小秘密,半是胁迫半是鼓励地将弘时拐带到了夺嫡的道路上去。



说到底,弘时只是胤禩的一枚棋子。八王议政酝酿之际,胤禩利用弘时的配合,夺了丰台大营的兵权,但十三爷的出现令他功败垂成。弘时紧张了,他害怕阴谋败露,于是在抄胤禩家的过程中,耍了个小聪明。他把所有书信全都封存,接着又把八爷的门人全数发配至苦寒之地,目的就是要销毁一切证据。可这一切,全被一路跟随的图里琛看在了眼里。

除此之外,弘时还怕八王议政的另一个同谋隆科多招供,于是让狱卒暗中灭口。精明的隆科多装疯卖傻,最后终于不堪重负,把弘时那些阴狠的心机全都告诉了雍正。

败局已定的弘时最后还想着搏命,他派去刺客刺杀弘历,然后自作聪明地又派人去杀刺客以便灭口,结果派去灭口的人害怕再被灭口,竟然主动自首,把弘时的罪状招了个干干净净。



也难怪雍正评价弘时:你这样的人,做坏事都如此没有章法!

弘时每一步错路,都是因自作聪明而起。他总以为自己能走捷径,最终害了自己,落了个被杀的下场。如果他能把他五弟弘昼那份大智若愚的劲头学个三分两分,估计他最后也不至于是这个下场了。


达摩说


弘时可能算是雍正王朝里一个比较悲催的人物了,生在帝王家,但却被自己弟弟的光环笼罩着,自小就不被看好,不争气,可又想做皇帝,只能去培养自己的势力。

刚开始的时候,弘时只是想靠着科举,卖点考题,在新一轮官员轮选中有自己的亲信,但却因事情败露而战战兢兢。

可也偏巧,查这事的是八爷。电视剧中,八爷是四爷的对头,而四爷又不喜欢这个儿子,那么这两个人自然是一拍即合。最是无情帝王家,权力面前,哪还有那么多血浓于水?当然,十三爷除外。

可以说,八爷是真心帮弘时的,虽然他的目的是铁帽子王。而弘时也是真信得过他八叔,所以八爷让弘时干什么,弘时也就干什么,哪怕是挖他爸的墙角,把他爸推下皇位。

可成事在人,谋事在天。雍正本以为自己能控制大局,因此把弘历外派,不让他搅进浑水里。可万万想不到,是自己儿子在背后折腾。他也没想到,是他的另一个儿子,弘昼把窟窿给堵上了。作者的编剧能力令人赞叹!

事已至此,弘时不甘心,八爷也不甘心。但八爷已经赌上了自己的性命,再无回天之力。弘时大概也是战战兢兢。

可也是如此,八爷几句话又让弘时提起了精神,杀掉弘历,事情就有转机。够狠!权力就是王道,权力面前,谁心软谁就输!

结果,事情败露。四爷认识到,不杀弘时,弘历就有可能被杀,那干脆些,杀了吧。

但是四爷也不想担这杀子的骂名,在弘时临死前把矛盾转移到了八爷身上。弘时临终前的表现,可能有懊悔之心,但更多的是,希望以这种方式来免去一死。

不过,他想多了。


梧鼠M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弘时一边忏悔自己的所作所为,一边痛恨八叔、九叔的威逼利诱。能力跟不上自己的野心,还要霸王硬上弓,其结果只会自取其辱。

刚开始的时候,弘时也没动过夺嫡的念头,只是在科举考试时作奸犯科,却不料被胤禩抓住小辫子。按理说,他泄露考题的出发点无非就是为自己培养几个小跟班,卖点钱当个“逍遥王”,即使被查出来也会被雍正包庇。做好人难就难在一辈子不能干坏事,弘时做了一件坏事就会一件接一件。抓住弘时“小辫子”的胤禩,没有立刻用这颗棋子,而是先将他藏起来,等到关键时候启用。

等到胤禩策划的“八王议政”计划启功的时候,弘时这颗棋子也要被激活。八爷登门拜访,弘时本想避而不见,却不料胤禩直接夺门而进。八爷先将张廷璐的供词送给弘时让他安心,接着又是一番因势利导的言辞鼓励弘时,让他振作起来。

在胤禩的规劝下,弘时瞬间脱胎换骨,夺嫡之心被点燃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就这样,弘时上了胤禩的战车。一点小恩小惠就头脑发热,几句“成功学”就想入非非,没有一点独立思考能力,从这也能看出弘时不是弘历的对手。在胤禩的逼宫计划中,弘时参与得比较深,差点让雍正退位让贤。

胤禩的计划失败后,弘时执迷不悟,还在继续活动。雍正命他去抄家,他将所有的书信先过一遍,还在查抄的过程中与胤禩密谈。胤禩不仅没有责怪他,还帮他出谋划策,鼓励他下手要狠,顺便给他一个大礼包(八爷党的名单)。他的这些行动联合办差的图里琛会将知道的消息传到雍正那里(图里琛是弘历的人,说不定还会添油加醋的举报)。

得到八爷资助的弘时完全走火入魔,为了皇位已经不择手段。先安排人将隆科多置于死地,结果被隆科多供出。在安排杀手,企图半路劫杀弘历,结果被弘历躲过。弘时的行为,已经超出雍正的忍耐限度。雍正为了让弘历能够顺利继位,只能忍痛牺牲弘时。


直到自己快去鬼门关,弘时才醒悟过来,自己不过是胤禩与雍正争斗的一颗棋子,根本不是弘历的对手。弘时落到今天这步田地,完全是胤禩的鼓励下咎由自取。他边抽自己耳光边骂“阿其那”“塞思黑”,悔自己无知无能、无君无父、无可奈何、恨八爷党贼心不死拉自己下水。


秋媚读史


俗话说,“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此时的弘时,不仅仅是无法染指皇位,更为重要的是就连自己的性命都已经保不住了。而弘时得到现在这样身败名裂、获罪身死的结局,除了因为自己一直以来对于皇位的贪念与妄念外,就是因为八阿哥不断的挑拨与教唆,才让弘时一次又一次的挖空心思,不惜铤而走险。

此时的弘时,不停打自己耳光,说出了心中万般的懊悔,骂“阿其那”、“塞斯黑”就是他对于八阿哥一众的极度怨恨。

<strong>

“科举泄题案”后,原本战战兢兢、安安稳稳的弘时被八阿哥重新激发了夺嫡之心。

“科举泄题案”的始作俑者是弘时,但是自始至终,张廷璐都没有把弘时招供出来。尽管如此,弘时依旧是战战兢兢,在这之后保持了低调,原本只是想靠着泄露考题培养一下自己的势力,也顺道赚点外快,可是最终落了空,侥幸保全了自己。所以即便是雍正不断的给弘历晋封,持续的冷落自己,可弘时依旧没有任何反应,也计划着就这样默默无闻的做一介普通皇子了。

而八阿哥却不希望弘时这样。八阿哥当着弘时的面销毁了张廷璐的口供,让弘时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重新高调开展政治活动,同时又不断用弘时与弘历之间的差距,刺激弘时。最终,原本安分守己的弘时成功被八阿哥激发起了夺嫡之心,皇子与皇子之前、皇子与皇帝之前和谐的局面也就此被打破了。

八阿哥一步一步将弘时引到了雍正和弘历的对立面。

弘历是康熙和雍正公认的未来继位人选,也就是说,当康熙决定传位雍正的时候,弘历就已经被确定为雍正的继承人。而雍正即位后,也在为弘历进行铺路,对于两位两个儿子,雍正希望他们只是做好“贤王”,辅助好弘历,所以并没有对于他们有过多的要求,他更为看重的是儿子们能够和谐共处,安分守己。

而事与愿违的是,弘时在八阿哥的教唆和挑拨下,不仅与弘历展开了竞争,甚至为了自己能够得到皇位,不惜出卖自己的父亲,更是准备残害自己的兄弟。特别是弘时刺杀弘历一事,原本弘时并没有这个心思,就是因为八阿哥的不断挑拨,不断告诫弘时如果他不先下手为强,自己必然为弘历所除掉,这最终也让弘时铤而走险,冒险刺杀弘历。这一次,最终让弘时站在了雍正和弘历的对立面,也就此注定了自己的悲惨结局。

此时的弘时发现八阿哥给予自己的并不是支持,而是要慢慢的把自己变成了他的工具。

“九子夺嫡”的失败,随后又遭到了限制和迫害,让八爷党一众对于雍正充满了深深的恨意。而对于雍正,八阿哥等人始终无可奈何,所以他们当年在雍正身上失去的,要从雍正的儿子身上找回来,这才是八阿哥表面立弘时为继位人,不断支持帮助弘时的真正目的,他并不是要真的帮弘时,而是要报复雍正,蒙在鼓里的弘时也就这样一步一步的沦为了八爷党人复仇的工具。

关外铁帽子王进京,参与八爷党的逼宫,是弘时上疏提议,并且在丰台大营坑了弘昼一把,让丰台大营控制权易手,险些酿出大祸;事情败露之后又擅自做出,残害隆科多,流放八爷党的几位阿哥的家人;最终选择铤而走险,企图除掉雍正的继位人弘历。

这些事情看似都是弘时在位自己谋利,但是实际上招招都是打在雍正身上。八爷党与铁帽子王联合逼宫,让雍正陷于众叛亲离的境地;残害隆科多,又让雍正背上了屠戮功臣的骂名;放逐八爷党家眷,时期沿途散播谣言,动摇了统治基础和民心;而刺杀弘历,则是要除掉雍正的未来和期望;做尽这些事情后,忍无可忍的雍正为了弘历的顺利接班,又不得不除掉弘时,雍正自己也要背上残害自私的骂名。

而这一切却又是八爷党人所希望看到的,这是他们对于雍正的打击和报复,而执行这些行动的,却是雍正的儿子弘时,弘时已经沦为了八爷党的工具。

只是弘时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才明白过来,除了万般的懊恼,就是对于八爷党一众的极度怨恨,但现在一切都已经是悔之晚矣了。


雍亲王府


老八恶毒啊 明知弘时不可能还要挑唆

弘时太蠢 手段又太毒

不过他就算活着 弘历继位也没好下场

参考弘昼 那是煞费苦心自污

弘瞻更是被吓死


孙老师讲历史小故事


一边骂自己笨一边恨八叔坑了他。当初弘时是没有夺嫡之心的,从雍正二年科考舞弊案被老八抓住了把柄以后一步步的走向了夺嫡之路,弘时知道自己不是弘历的对手,也知道弘历是康熙看中的传位人,所以开始弘时没有和弘时争夺皇位的想法,更没有杀弘历的心,可是在老八一步步的鼓动下,从八王议政到刺杀弘历,弘时一步步把自己逼上了绝路,到临死弘时自己被老八利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