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地名故事】西楚霸王项羽的屯兵地――朱集乡固城村

关注本头条号,了解更多宿州资讯,农村点点滴滴,民风民情,谢谢关注!

固城村隶属于灵璧县朱集乡,位于朱集乡西南4公里,省道201穿村而过,拖属河位于村南,隔河与尹集镇相望。全村辖西马、张家、小潘家、圩家、亢家5个自然庄,总人口2186人,其中马姓居多,占总人口50%左右,耕地面积3000亩。

【灵璧地名故事】西楚霸王项羽的屯兵地――朱集乡固城村

“固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名,2200多年,因西楚霸王项羽在此筑城屯兵而得名,取“固若金汤,坚不可摧”之意。据传,清末民初,固城村村民张宗东(原名姜化东),曾任冯玉祥将军参谋长,后因与上司政见不和回乡办学堂,广教子弟而分文不取,再加上平时乐施好善,被当地人称之为“贤人”,人们为颂扬他,于是把“固城”改名为“固贤城”。因此,当时全县33个保之一的固城保,被改名为“固贤城保”。新中国成立后复名为固城子,1992年撤区并乡更名为“固城村”沿用至今。

【灵璧地名故事】西楚霸王项羽的屯兵地――朱集乡固城村

修筑于秦汉时期的古城墙为圆形城堡,周长近万米,高约30米,城墙顶部宽达30米,四周建有边楼,城墙外筑有深达8米的壕沟,城墙的西南角现已没入拖尾河。城头、城墙均为红土筑成。

【灵璧地名故事】西楚霸王项羽的屯兵地――朱集乡固城村

关于红土的来历众说不一:有的说这里古战场,当年楚汉两军在这里厮杀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这些红土是鲜血浸染的;有的说是姜山、潼山的山红土是楚军一抔一抔运来修城的。

【灵璧地名故事】西楚霸王项羽的屯兵地――朱集乡固城村

据村中老年人回忆,新中国建立时城墙的四个城头还都高达十多米,周边建有四个烽火台高达数十米,这些烽火台经两千多年的风雨浸蚀酷似一个个谷堆也称岗子,因此人们把它们称为大谷堆、二谷堆、三谷堆、四谷堆。

【灵璧地名故事】西楚霸王项羽的屯兵地――朱集乡固城村

在这些高大的一人堆上,不知何年栽植的松柏高大挺拔、郁郁葱葱,数十多里外人们都可以清楚的看到,当年生产队上面还立有旗杆,社员们见升旗就上工,见降旗就收工,再后来又在上面装上了高音喇叭。至今在原村主任马仁宝住宅后数十米长壕沟遗址依稀可见。

【灵璧地名故事】西楚霸王项羽的屯兵地――朱集乡固城村

到了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从城墙取土发现了不少汉砖、汉瓦、陶制灯具、酒具等。1982年,上级文物考察队多次来固城村考察,在壕沟西侧也挖出了汉代酒具、灯具、铁叉等文物。

【灵璧地名故事】西楚霸王项羽的屯兵地――朱集乡固城村

楚亡汉兴,项羽已退出历史政治舞台,但是一代枭雄项羽的形象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人们为了纪念他在苍松翠柏丛中建了一座寺庙,当地称“霸王庙”。寺庙坐北面南,青石结构,高约4.5米、长约10米、宽约6米,除门窗为木料外,其梁、柱、檐、墙等用青石精工雕凿垒砌而成,结构奇特整个建筑浑然一体。

【灵璧地名故事】西楚霸王项羽的屯兵地――朱集乡固城村

古庙建成后,香客络绎不绝,拜跪祈福之人接踵而至,香火缭绕终年不息,庙内塑有霸王像一尊,塑像上方悬“叱咤风云”匾额,在庙内的东西山墙上还有虞姬、范增等人物画物,庙门口有香炉、石狮各两个,石碑三通。

【灵璧地名故事】西楚霸王项羽的屯兵地――朱集乡固城村

固城是驰名中外的古战场,人杰地灵。开挖拖尾河时曾出土一通石碑,经专家鉴定是明代官员张从易宅第的门匾。据张氏家谱记载:明弘治二年(1489年)四世祖张从易任三品大员并加授通议大夫。

【灵璧地名故事】西楚霸王项羽的屯兵地――朱集乡固城村

固城村有头枕五山、脚踏三河,环境优美。五山见证了固城两千年历史风云变幻,三河流淌着先贤们的高古风采。

【灵璧地名故事】西楚霸王项羽的屯兵地――朱集乡固城村

如今的固城人不忘历史、不忘先贤在传统美德的滋养下,正以昂扬饱满的精神,阔步走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