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古意与大气——从一件入展作品说魏碑的创作

■娄东升

笔:“信利笔庄”青竹羊毫

墨:“苍珮室”桐油烟墨汁

纸:白色生宣

砚:易水砚墨海

创作环境:书法工作室

学习楷书,唐楷和魏碑是绕不过去的,我的楷书就是从魏碑入手的。近两年来,我除了着眼于魏碑经典作品的梳理、学习,同时对北齐、隋、初唐的诸多碑品也有关注。由此间作为切入口,寻求书法的“安身立命”之所,确立自己的艺术方向,不失为一种讨巧的办法。

写出古意与大气——从一件入展作品说魏碑的创作

入展作品

在我这件某展作品的创作上,经过考虑,内容上我选择了颜延之《五君咏·嵇中散》。以魏碑书体书写南北朝的文字内容,应该比较有意思,且此诗豪迈有气势,亦与魏碑大字的风格相契合。

形式上,我以大字魏楷中堂配以两行行书小字,摒弃了展览上常见的色宣、粉彩,而是选用了六尺整纸的白色生宣,不作拼接,显得简单大方。这是我对如今国展评选标准的理解,也是中国书协在展览导向上对书法本体的回归。

作为大字楷书,在创作中我力求做到结密无间,一方面把字形稍加压扁,另一方面强调中宫紧缩,长撇大捺,突出了长笔画的表现力。同时为了突出大字楷书的正大气象,结字庄严稳重,不作东倒西歪、支离破碎状。

写出古意与大气——从一件入展作品说魏碑的创作

用笔上略掺清人邓完白、赵悲庵法,创作中也慢慢吸收齐、隋碑版的意趣,但不过于追求魏碑用笔的方峻整严,而是强调书写性,铺毫杀纸、万毫齐力,力求刚柔相济,使笔画中段沉实气厚。

用墨上我喜用浓墨,桐油烟墨汁倒入墨海,静置一两天,使之稍稍浓稠。写时饱蘸浓墨,通过迟疾轻重的用笔变化来表现笔画的枯润效果。

书写时,我力求一气呵成,虽然是静态的楷书,也要保持一定的行笔速度,来带动整体行气的顺畅。书写时如果过于关注细节上的把握,往往会伤害整体的效果。

写出古意与大气——从一件入展作品说魏碑的创作

大字楷书的创作,考虑到作品的体量感和冲击力,尺幅上至少要写到八尺整纸,才能出效果。此次展览作品尺寸限制在六尺整纸以内,在创作时我感到有些捉襟见肘,难以充分发挥。作品写出来也显得比较拘谨,只能中规中矩而已。

写楷书难,特别是写大字楷书更难!我越写越感觉自己的不足,此次能够侥幸入展,感谢诸位评委给予的认可,这给予我莫大的鼓舞,鼓励我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努力探索。古人创作的经典作品是无尽的宝藏,入得宝山,如能得只鳞片爪,就没有遗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