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1899年9月25日上海《中外日报》上刊登有一则题为《后起之秀》的润格广告:

李漱筒,当湖名士也。年十三,辄以书法篆刻名於乡。书则四体兼擅,篆法完白,隶法见山,行法苏黄,楷法隋魏。……缀润例如下:书扇五角,楹帖一元,堂副诸例……。

文中所述李漱筒,即李叔同;当湖又名柘湖,为浙江平湖古称;见山,即杨岘。此则广告说明其隶书师法杨岘。

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弘一法师《临杨岘隶书四条屏》

杨岘,(1819——1896),字见山,又字季仇,号庸斋、藐翁、迟鸿轩主等。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咸丰五年(1855)举人。应会试不中,遂以幕僚身份辗转各地,曾入曾国藩、李瀚章幕中,参佐军务。五十岁以后负责海道漕运的义务,官至盐运使。其间曾知常州府数月,六十五岁知松江府时,因得罪上僚被劾罢官。此后即寓居苏州,读书著述,以卖字为生。

这是杨岘隶书《临娄寿碑》。杨岘在书法上专攻隶书,于汉碑无所不窥,尤致力于《开通褒斜道》、《石门颂》、《礼器碑》。由于他取法广泛,临习勤奋,因而下笔极其熟练,个人风格也十分明显。本文所选的隶书四屏条在杨岘作品中堪称精品。此四条屏写的是汉代的《娄寿碑》(见图)

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杨岘隶书《临娄寿碑》

此四屏条在用笔上的一大特点便是:跳跃,洒脱,缓急适度。隶书一般以方正、严冷见世。而见山隶书的撇捺左右伸展,波挑飞扬,将汉碑的雍容端庄变成一种活泼飘动、神采焕发的形象。这种现象曾被人称为用草法写隶书。这种写法在当今书坛不乏其人,他们的隶书往往在气息上更胜人一筹。

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杨岘隶书《临娄寿碑》

细品杨岘此四屏条,无一笔不变化,无一画有类同。“匠”与“家”之间往往就是一步之遥,太有规律可循,那便是匠人堆砌。艺术是人之心灵与万物之间擦出的火花,见山隶书的耐看之处便是线条的丰富变化。图中的林字,两横并立,但由于起收的不同,风神尽显。“多”字先蓄势,后以强劲、有力之笔剔之,收得果敢、干净,而点画之间的虚空则进一步增添了这幅作品的内在活力。

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值得一提的是,见山的行书也风格鲜明,点画沉着。体势夺宕,字形或瘦长,或方扁,或紧结,或离散,变化多端而力避平淡,其豪纵不羁与俊逸飞动,一同于隶。

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清·杨岘《隶书临西狭颂》

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杨岘《隶书临西狭颂》

吴昌硕和杨岘

在吴昌硕的忘年交诸宗元写的《缶庐先生小传》中记载着这样的话:吴昌硕曾称自己的老师也就是“(杨)岘和任伯年两位。”也就是说吴昌硕认为他书法以杨岘为师,国画则以任伯年为师;吴昌硕对他的书法老师杨岘颇是钦佩,在《怀人诗》中描述他是“奇诗动似春葩吐,古隶书成乱发团。人是人非都不问,了无人处自家看。”;而“显亭归去十三春,板屋吴洲失比邻,师说一篇陈历历,门生再拜舞蹲蹲。”这则吴昌硕题其恩师杨岘遗像的诗句,则表现了他与杨岘的深厚情谊。

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至道书画博物馆藏

吴昌硕携眷迁居苏州后与杨岘为邻,他们同为湖州郡人,而杨岘年长25岁,吴昌硕钦佩其治学和为人,写了帖子拜杨岘为师。杨氏却谢而力辞,并写信曰:“师生尊而不亲,弟兄则尤亲矣,一言为定,自首如新……”杨岘赏识吴昌硕的艺术才华,又是同里同艺,最终结以换帖兄弟,成为忘年知交。在以后的二十几年里,两年来往甚密,吴昌硕常向杨砚请教书法、辞章,切磋诗文,“为谈诗学源流正变及斟酌字句自朝至暮无倦容”(吴昌硕《藐叟年谱续》跋)这对吴昌硕书法、经学和诗文许多方面的精进,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杨岘 隶书狂似诗如七言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杨岘的书法属于北碑派,曾拜臧寿恭为师学习书法,精研隶书,于汉碑无所不窥,名重一时。其隶书主要致力于《开通褒钭道》、《石门颂》、《礼器碑》。

他的隶书一反前人学汉碑均取其方正严密的习惯,对字形尽量采取上部紧密下部疏朗的处理方法,尤其是撇、捺及长竖等笔画,左、右伸展,波挑飞扬。他将汉碑的雍容端庄通过迅速的运笔和熟练的提按动作,形成一种犀利峭拔、活泼飘动、神采焕发的形象,而被人称为用草法写隶书,有清末第一隶书大家之誉,声誉远波及日本,世称“杨隶”。

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杨岘 隶书节录焦氏易林句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杨岘的行书也风格鲜明,字形或瘦长,或方扁,或紧结,或离散,变化多端而力避平淡,俊逸飞动,一同于隶。常用淡墨和宿墨创作,这在当时的碑学书法家中是少见的。

杨岘属于那种学问高、性刚气盛、非常有个性的文人。他退出官场后自号“藐翁”,藐视权贵之意,杜门野服,沉湎于寻笔赋诗和金石辑录,包括古砖收藏。但杨岘晚年生活并不闲适,他在致陆心源信中自言道:“藐不拜客、不宴客,半为畏讥,半为光景不充,格外节省起见,自己杜门偏夷,客之不来,是不恕矣。”由此可知其家境并不宽裕,而亲戚和家族有急难又都仰望于他的救济和帮助,为此,他只得以卖字为生。又道:“受人之润不敢不报命也。庸日日写联、写条帧,总写不完。拟非润不写,或可省笔墨,然门槛关不牢,真正讨厌。”可见,杨岘书法名声在外,上门求书者甚众。即便如此,他也难改孤僻高傲的性格“然苟非其人,虽兼金不能得一字,盖狷介之性,至老无以易也”(《藐叟年谱续》)。

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杨岘 隶书七言联

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书法|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的老师,用草书写隶书,我们该怎么欣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