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的书法怎么样?

存希斋书法


在讨论王铎书法之前,先稍微熟悉一下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嵩樵,河南孟津人,明末进士,入清后任礼部尚书,据说在清朝为官八年,王铎博学好古,工诗、古文、书、画,但书法独具特色,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



在书法的“篆、隶、楷、行、草”五体中,王铎以行、草成就最高,其草书作品中夹入行书,被称之为“雨夹雪”,故也有“神笔”之美誉,开篇中提到董其昌(1555—1636),王铎与董其昌有“南董北王”之称,而董其昌又年长王铎30多岁,按这推测,王铎的书法风格略微有董其昌书法的影子,


而董其昌习书从颜真卿入手,遍临晋唐宋元各家,在注重古意、吸收古人精髓的同时,又力图做到为我所用,融会贯通,其书法融王羲之的秀逸与颜真卿的朴拙于一体,有“楮墨空元透性灵”之誉,又有“姿致中出古淡”之评,董其昌又与米万钟、邢侗、张瑞图合称“明末四大书家”,



王铎又与董其昌齐名,可想而知,王铎的书法造诣了,将王铎并列为“明末五大书家”都不为过,其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又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王铎草书纵逸、放而不流、纵横郁勃、骨气深厚。总而言之,王铎的行草书风豪放朴拙、个性鲜明。


诗夜城主


王铎的书法怎样?

王铎,河南孟津人,字觉之,号痴仙道人等。寿世一花甲。明亡后,到南京拥立福王,得封礼部尚书。清兵攻破南京,他和福王同被俘后降清。不久,即被清廷起任礼部尚书。从此,被受世人唾骂。这也使他心灵蒙受莫大创伤。在世仅仅六十载便辞尘仙去。他的书法成就主在行草,纵横捭阖,大气磅礴。潇洒雄健外,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急湍,一泻千里,似乎惊动天地。他的书法传入日本,备受关注,有“后王(王铎)超先王(王羲之)”之说,亦有“怀素后第一人”之誉。他的小楷朴厚高古,大楷雄强恣肆。因他的字在明末清初深受家乡民间的喜爱,被河南人美称为“神笔王铎”!他的书法美学专著《文丹》问世,犹如春雷,震惊朝野。他惊世骇俗的审美意图一统当时柔弱的书坛。他变化如神的书法一扫当时清秀俊美的“干禄体”,而另创险峻雄强的书风。他的书法最大的特点是:偏旁易位而创造出峻挺险拔之势,左右结体的字他偏写得左高右低或反之,从而或正或斜,给人奇险绝丽之感。整篇作品章法纵横变幻无穷、笔力险峻奇绝、体势遒劲洒落。作品点画勾环盘绕之中忽作龙蟠虎踞之顿重墨而仍见豪放大方。书法线条犹如百花婀娜摇曳。飞白与浓重交错有致。作品自显新颖奇趣。

他纵而能敛、化险成奇,由此可见,王铎的书法,在章法和技巧上已超越前人。特别是他的草书,行笔由枯到润、由润渐枯,显隐起伏、连断自如、节奏明快、三笔一停、三笔一断、细粗快慢、浓淡变化都能掌握得分寸不差,章法以波浪式的节奏,轻重缓急中尽显奇妙,给人以美的享受!

有人评论,在米芾死后的五百年间,能够承其薪传而另出蹊径者,似乎仅王铎一人而己!






阿燚黄南开


明朝末期,有两个书法家在当时和后世有较大影响,一个叫董其昌,另一个就是王铎。史称南董北王。南派的董其昌们沿明人尚态的道路发展,习正统书风。北派的王铎 ,黄道周等走雄强峻逸,崎岖怪异的路线。王铎是其代表。“文安健笔墦蛟螭,有明书法推第一“。清人吴昌硕这样推崇他。当代林散之认为,王铎是“自唐怀素后第一人“。可见王锋在书法史上还是有很高的地位的。

明朝时期的经济发展,已有资本主义的萌芽。物质生活相对丰富,也反映在了书法上。其主要表现是写字用的纸张,较之于前代列朝要便利。明式家具的普及,也对书法对于家居的装饰作用有了需求。这时候,人们已经常见四尺,六尺对开这样竖式的书法作品了。这为王铎的雄强,开张,纵横捭阖的书风提供了条件。王铎的书法在日本很有影响,甚至有日本人说“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

当代也很有人崇拜王铎。前一二十年间,习王铎成风,书友间相谈,往往会听到“他王铎学的不错。"

至于王铎降清,政治名誉上的诟病。另说。


四端书法


王铎的书法作品出版物本人存有一套十本,主要是行草书,且草书居多。其作品有单独的草书和单独的行书,也有行草书体都有的书法创作。

对于王铎的书法我们应该从多角度的去看。

一:行书有临本也有创作体,无论是临本或是创作体,都展示了他扎实的基本功。

二:草书有小草也有大草,(我们平时所说的小草与大草的区别只是在于字与之间的连带上,字字独立的称之为小草,连带多的称之为大草,收放开合程度很大的则称之为狂草了。)王铎是草书行书兼而有之,并且,还将行书容入创作之中,这就曾加了作品的灵动性,让人看着非常的自然流畅。

三:王铎的草书从整体上看姿势万千,线条的弹性和张力十足,通篇布局协调一致。好多筆画则是在不经意中出筆和收筆,起到了异军突起,险处取胜的效果。

四:个人的推断。

王铎使用的可能是长锋筆而且是高执筆创作。

什么事有一利也有一敝。长锋高执筆进行草书创作可以使线条的拉扯舒展空间加大,便于长线条的形成。不利之处则是线条的基本造型难以控制。

对于草书的基本要求是"好鸟入林而不触枝,惊蛇入草而不触叶"。在王铎的草书创作中,触叶触枝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长锋高执筆创作中的无奈。虽然如此,决不影响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其具大贡献将会一直滋养着今人和后人。


杨炳升66


在书法上王铎是一位各体皆能、风格多样的书法全才。无论是伟岸遒劲的大楷、高古朴厚的小楷书,还是他那飞腾跳踯的行草书,在晚明书坛上都应说是一流的。正书在王铎作品中不多见,源于唐人而能自出胸襟。

王铎降清后八、九年时间,书风更趋成熟老辣,其狂草技法已臻化境。书法成了其“贰臣”的心理矛盾和落寞情怀的排遣,故作品已失去崇祯朝的扛鼎之力和奋发之气,而转为理性和孤冷。







李雅彬书法工作室


觉斯无常(图片来自草屋字匠)




草屋字匠


行草书成就高,当今很多人学行草书取法于王铎。


砚翚


取法二王,神来之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