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贵妃比明宪宗大17岁却为何极度受宠?她最终的结局如何?

文史砖家


幼年漂泊,唯保姆在侧

万贵妃原名万贞儿,出身不算特好,但也是一颗掌上明珠,父亲是一名小官,县衙椽吏

四岁时,她的父亲万贵因亲属犯罪而被连累,想到自己官宦之途可能就此无望,为了使女儿日后有所依傍,想办法托人,把年幼的女儿送入了宫中,在明宣宗孙皇后处做宫女。因她聪慧机敏,很得孙皇后的喜欢。

明宪宗朱见深生于1447年,比万贞儿小整整17岁,两人的人生本来没什么交集。

但朱见深两岁时,父亲明英宗遭遇“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人掳走。彼时敌人兵临城下,国不能一日无君。昔日的孙皇后,此时已为孙太后。见事态危及,她赶紧立英宗同父异母的弟弟、庶子朱祁钰为皇帝,即明代宗。同时立朱见深为皇太子,又派深得自己信任的宫女万贞儿去照料皇太子,以求心安。

然而戏剧的是,英宗并没有丧命瓦剌人手中,而是被送回了明廷。朱祁钰难道愿意把皇位拱手还给哥哥?当然不,他毫不犹豫地找了个理由,囚禁了英宗。再过了三年,为了能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他又废了孙太后所立的太子,贬为沂王。

名为沂王,朱见深实际的处境和被囚禁的父亲并没有什么区别。幼年漂泊的生涯,见透了人性凉薄,只有万贞儿亦母亦姐,殷勤伺候在侧。

又过了五年,明英宗趁朱祁钰重病之时,发动“夺门之变”,成功复辟,再度登上皇位。10岁的朱见深恢复太子的身份,在27岁的万贞儿的陪伴下,回到宫中。

昔日少年郎,告别漂泊的幼年,养尊处优,渐渐长成。

在其后的6年时间里,他同一直陪伴在侧的万贞儿的感情,发生了质变——

从亦母亦姐,渐渐变成相知相许。

立保姆为宠妃,朝野震惊

1464年,明英宗去世,17岁的朱见深终于登上皇位。而他登基后的第一件事情,竟然是要立万贞儿为皇后,让两人惊世骇俗的爱情曝光天下。

最终,在生母周太后的强烈反对和满朝文武的劝诫之下,才改立了门当户对、由父亲亲选的吴氏为皇后。年轻貌美、知书达理的皇后当然没有俘获朱见深的心,他心中唯有万贞儿一人而已。且吴皇后上位仅一个月就被废,继后为王氏,同样是其父当年选定的。王皇后当然是谨小慎微地当了一辈子的傀儡皇后。

成化二年,36岁(在古代是响当当的高龄了)的万贞儿为他诞下他第一个儿子,他兴高采烈,封她为贵妃,并且承诺要立这个儿子为太子。然而造化弄人,小皇子十个月时因病夭折,此后万贞儿再无生育。

明宪宗对万贵妃的爱,并没有因为长子的离世而衰减半分,此后二十年,两人依然你情我侬,恩爱如初。直到1487年春天,万贵妃因病去世。明宪宗悲恸万分,为她辍朝七日。当年秋天,年仅40岁的他,随万贵妃而去。

真所谓不求同年生,但求同年死。

万贵妃恶毒无比,是史实还是杜撰?

在各路野史和后世演义作品中,万贵妃都被塑造成了一个恶毒不仁的宠妃,翻一下下面不少答案,都在强调这一点。

万贵妃宠冠六宫不假,但她真的就恶毒到残害后宫的每一个妃子,导致她们不孕不育,让中年感叹膝下无子的明宪宗,最终唯得内库女史纪氏费尽艰难、九死一生存下的一脉朱佑樘,并悲欣交集地立为太子么?

仔细梳理一下正史记载,就知道这些说法虽然高潮迭起,堪比宫斗大剧,但其实经不起严谨的推敲。

首先,明宪宗一生,虽然宠爱万贵妃,但并不是膝下仅有一子,而是有14个儿子6个女儿。其中有一个儿子,是成化五年柏贤妃生的,两年后还被立了太子,只是不幸一年后就挂了。仅这一个史实,就和“纪氏保子、进宫认亲”的时间线矛盾了。

其次,《宪宗实录》里列举的万贵妃几大罪,包括专宠、奢侈、提携娘家人、勾结外臣企图干政等,但并没有逼妃打胎、毒害皇嗣、害死纪氏这几条。

《宪宗实录》是谁修的呢?是明孝宗朱佑樘在位时修撰完成的。不难保证是孝宗从小就见着父亲专宠万贵妃,对生母颇为冷淡,以为前朝修史之机,骂万贵妃几句,好为母亲出出气,以表孝心。

再次,当时当世,朝野上下,对万贵妃肯定没有好印象,留给人遐想空间之处,又实在太多。说到底,明宪宗与万贵妃之间的真爱,是惊世骇俗,不和伦理纲常的,朝野上下,对此都不能认可;满宫嫔妃,也都对此嫉恨。此外,太子朱佑樘自小养在宫外,六岁才回宫,身份大白天下;自他回宫之后,正值盛年的明宪宗才多有子嗣,这里面的遐想空间实在太太太太大了!但无论如何,《宪宗实录》中记录的四大罪,其实都谈不上原则问题。

真正对万贵妃进行彻底“黑化”的,是清人所修的《明史》

。《明史万贵妃传》增加了两项对她的指控,也就是我们都了解的那些逼妃堕胎、谋害太子的恶行了。

然而历史的真相究竟为何呢?时过境迁,留下团团迷雾,已经无人知晓。值得一提有两点:

第一,虽然对万贵妃颇为记恨,但明孝宗朱佑樘并没有掘其坟,挫其骨,而是让其同明宪宗合葬在一起,生死同穴;

第二,或许是从小耳濡目染,深感后宫繁花,难觅真情,明孝宗朱佑樘一生,只娶了张皇后一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男女平等,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只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皇帝。


饮水君


历史上得宠的妃子数不胜数,但多以纯粹的美色取媚,少有像明宪宗爱妃万贞儿那样的,岁月再老却依旧得宠如初。

所以后世不少人将生活在明英宗和明宪宗时期的万贞儿视为谜一样的女人,大家伙搞不明白,一个没有惊人美貌,没有显赫家世,也没有二八妙龄的女人,凭什么独受宠20年?

而且还是这种程度!

《明史》中有句话把万贵妃受宠的程度说的很明了,“六宫希得进御”,有了万贵妃,后宫三千佳丽统统看不上了,足见明宪宗对她的宠爱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要不是因为出身太低微,恐怕她早已成了皇后,这一点从她几次从旁挑唆,“谗废皇后吴氏”,最后明宪宗真的就把皇后给废了,也可见一斑。

更不可思议的是她受宠之后的跋扈、恶毒,明宪宗居然一生视而不见。

万贞儿曾为明宪宗生过一个儿子,宪宗非常高兴,马上封了她贵妃。

可惜不到一月,皇子夭折,此后万贞儿就再也没有怀过龙子。

按理说,这种处境应该是减损万贞儿跋扈资本的,但到了她那里,却成了跋扈嫉妒,近乎明目张胆地作恶。她不仅霸道阻止其他嫔妃接近明宪宗,更有甚者,哪个嫔妃偶得明宪宗宠幸,有了怀孕的迹象,她便千方百计地逼令其喝下打胎药。

如果此时明宪宗有了儿子,她是强势皇后也就罢了,关键是弄的明宪宗没有一个子嗣,宪宗亦不责罚她,相反还一再退让。

究竟为什么会这样?

也许曾经的苦难让明宪宗成了一个软弱的病人,万贞儿喂给他的温暖之药彻底将他俘虏了。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明宪宗有强烈的恋母情结,而且一段苦难岁月将他的恋母情结无限放大了。

明宪宗是万贞儿从两岁开始带大的,而且明英宗经土木堡之变被瓦剌囚困后,明宪宗曾遭受过一段被叔父废掉太子之位的艰难黑暗时光。

那时,只有万贞儿陪在他身边不离不弃,两人耳鬓厮磨久了便产生了复杂而真挚的情感,万贞儿在他那里,身份既特殊又重叠,不仅是母亲,还是保姆兼情人。

被这种复杂的情感裹挟,万贞儿可以说就是明宪宗的支柱,没有万贞儿,他的世界几乎就是崩塌的概念。

所以,他才会对这个女人无原则、病态的依恋。

除了常人难以理解的情感外,万贞儿善用心机,想法设法地绑架宪宗的情感心理也是她常年得宠的一个重要原因。

虽然恶,这个女人的黑智商、黑情商却很高。

举个例子。

万贞儿因为自恃受宠,每次遇到吴皇后都板着脸不给面子,吴皇后非常生气。起初还能容忍,忍到二十多日后,实在忍不住了,免不了要斥责她目中无人。

可万贞儿非但不知收敛,相反对吴皇后反唇相讥,大有要彻底激怒对方的意思。

果然,吴皇后被彻底激怒了,于是动用皇后威仪,命宫人将万贞儿拖倒在地,亲自取杖惩罚。

被杖罚后,万贞儿回到宫中,哭泣不止。

明宪宗问她为何哭泣?

万贞儿故意不说,最后勉强让侍女说明原由。

转怎么一道弯后,明宪宗果然大怒,执意要去找吴皇后评理。万贞儿却在这个时候扯住了宪宗的衣服,佯为劝慰。

这就是聪明女人的反激。

见万贞儿如此,宪宗又怜又恨,再解开万贞儿的衣服一看,一道道杖罚的血痕历历在目,于是便发下废后誓言。

万贞儿则继续反激,妾已年老色衰,不及皇后玉女天成,还请陛下命妾出宫,以免皇后生气,妾也省得受那杖罚。

宪宗听了,彻底成了木偶,当场撂下狠话,明天就废那泼辣妇。

病态的人,在一端病态的软,在另一端便会病态的硬。

第二天,对两宫太后抛下不废后,就出家的要挟硬话后,太后一服软,吴皇后就真的被废了。

因为特殊的情感,万贞儿屡次得逞;因为黑情商,万贞儿屡次得逞。

而无原则地一再满足对方,屈从对方,最终的结果便会是跪在地上起不来。

这同样是一种病态。

在万贞儿那里,别看明宪宗是天子,其实他是跪在这个女人面前起不来的病人。

人的情感有时候是最不能细说的。

最后说说万贵妃的死。

59岁暴疾而亡。

嚣张跋扈,因小事被宫女气死的。


黑句本


明宪宗宠幸万贵妃,犹如唐玄宗独爱杨贵妃,因为两个人都迷恋对方丰腴的身体。

万贵妃,小名贞儿,所以后人直呼其为万贞儿。万贞儿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宦人家,父亲因罪被贬,家里一贫如洗,为了日后能有所依靠,万贞儿四岁时就被父亲送进宫,在孙皇后身边做起了宫女。孙皇后就是明宣宗的皇后,也就是明宪宗的奶奶。


十五年后,万贞儿已经长成一位妙龄少女,姿色虽不出众,但身材却十分丰腴,皮肤白晳,眼睛虽不大总是秋波频频,诱惑媚人。加上性比较开朗,口齿伶俐,所以人缘混的不错。后来孙皇后还教她识了一些简单的文字,并且她善于察言观色,一些复杂的事物也能处理的游刃有余,孙太对其十分喜爱。

土木堡之变,英宗被蒙古人俘虏,孙太后立两岁的英宗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并派自己的贴身侍女万贞儿去照料。万贞儿比朱见深大了近二十岁,两个人的缘分由此开始。在小太子眼中,万贞儿既像姐姐又如母亲,幼小的他就与万贞儿形影不离。随着朱见深逐渐长大,他对万贞儿的感情由对母亲般的依恋转为男女之间的爱恋。此时的万贞儿已经年过30,但看上去却不过20左右,且仍是处女,于是情窦初开的朱见深开始与万贞儿暗度陈仓。



朱见深即位后,唯恋着万贞儿一人,他还想立万贞儿为皇后,但是没有人支持,只好做罢。万贞儿固宠有术,她本来生的丰满娇艳,又加上长期服侍宪宗,深知其喜好,所以在宪宗看来年龄不是问题,只要自己舒心。对此宪宗的母亲周太后颇为不解,明明后宫有那么多年轻美貌的女人,可宪宗为什么便爱一个半老徐娘。宪宗对母亲说:“有她在身边,我心里就踏实,不在乎样貌”。原来宪宗性格懦弱,少有主见,而万贵妃见多识广,敢做敢为,两个人在一起正好互补。在宪宗看来,万贵妃谁也替代不了,因为他已经把万贵妃当做了生命的一部分。


万贵妃不会生孩子,为了达到独霸宪宗的目的,但也不让别的妃子生,并且不让宪宗接触别的女人。如果发现其他妃子怀孕,万贵妃就迫其坠胎,如果生下孩子,一律害死。所以宪宗皇帝年过四十,仍然膝下无子,大明江山的继承都成了问题。后来,宪宗偷偷临幸了一位内库女史纪氏,纪氏生下一子后交由太监张敏和被废的吴皇后秘密抚养,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明孝宗。

万贵妃的死很有喜剧色彩,到了五十多岁,万贵妃的心情越来越越坏,脾气也越来越大,而且身体发福,肥胖臃肿,每遇急事便喘不过气。一天宫女因一点小事儿触怒了万贵妃,盛怒之下,她操起蝇拍抽打宫女,气喘之下,一口痰堵在嗓子里,竟然绝气身亡,时年五十七岁。



万贵妃死后,明宪宗辍朝七天为其治丧,还把她埋进了向征皇后身份的万寿山。几个月后,不忍独活的明宪宗就追随万贵妃而去。孝宗即位后,并没有铲除万贵妃的家族势力,只是将万贵妃的家族成员一一贬斥。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万贵妃是明宪宗朱见深的宠妃,她出身平凡,姿色平平,比明宪宗年长17岁,与明宪宗的母亲孝肃周皇后同岁,却得明宪宗专宠长达二十年之久。这样的情况在帝制时代中实属罕见,明宪宗的口味之重,更让人疑惑不解。

万贵妃的擅宠,致使成化中叶以后,宦官当道,政局昏暗,尤为人所指责和诟病。

万贵妃是山东诸城人,乳名贞儿,生于宣德五年(1430年),其父万贵原本是县衙掾吏,因犯法被发配边疆,万贞儿因此流落宫中,四岁时被选入掖廷,成了侍奉孙太后的宫女,因为她口齿伶俐,深得孙太后的欢心。明宪宗朱见深,生于正统十一年(1446年),是明英宗的长子,他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被立为太子,万贞儿作为他的贴身宫女,也前往东宫侍奉太子。然而朱见深虽然贵为太子,却没有像历史上其他太子那样养尊处优,而是命途多舛,几经挫折。

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率军进攻明朝,势如破竹,连克明军数座城池,为解忧局,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领兵亲政,以致发生"土木堡之变",经土木堡一役,明军全军覆没,宋英宗也被俘。

为了稳固朝政,孙太后册立年仅3岁的朱见深为长子。同年9月6日,郕王朱祁钰被立为皇帝,年号景泰,是为景泰帝,并遥尊被俘的英宗为太上皇。朱见深的太子之位,随即被废。

景泰三年(1452年),景泰帝之子朱见济被立为太子,然而新太子在第二年十一月便因病薨逝。在景泰帝当政的这段时间里,朱见深还很年幼,命运又几经波折,虽然贵为太子,却颇受冷落,此时陪在他身边照顾他的便是万贞儿,两人在此时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天顺元年(1457年),明英宗通过"夺门之变"再次成为明朝的皇帝,11岁的朱见深也再次被立为太子。

天顺八年(1464年),明英宗驾崩后,18岁的朱见深当上了皇帝,由于地位低微和年龄上的差距,万贞儿并没有成为皇后。英宗在驾崩时,曾留有遗诏,让朱见深在百日后完婚,并为他选了王氏、吴氏、柏氏三人留在宫中,后来吴氏被选定为皇后。

然而吴氏只做了一个多月的皇后便被打入冷宫,究其原因,还是她得罪了万贞儿,当时万贞儿利用皇帝的宠幸在后宫作威作福,年轻的吴皇后忍无可忍,于是"摘其过,杖之",因此触怒了宪宗,被废处别宫。

吴氏被废后,王氏被立为皇后,新任的皇后吸取了前任吴氏的经验教训,对万贞儿"处之淡如",不和她争宠,因此能稳坐皇后之位。

成华二年(1446年),37岁的万贞儿为明宪宗生下了第一个儿子,明宪宗极为高兴,立即派遣宦官到个山川祭祀,以求阴佑,并下诏册封万氏为贵妃,然而这位皇长子还未来得及取名就夭折了,此时的万贵妃悲痛万分,已经过了生育年龄的她,再次怀孕的几率微乎其微,想要保住自己专宠的地位,就必须要阻止其他妃嫔因生子而受宠。然而她并无法阻挡正直年少的皇帝和其他妃嫔接触,因此她一旦知道其他妃嫔怀孕,就会用尽方法使其堕胎,致使皇帝久而无子,因此受到了大臣们的指责。

随着万贵妃的权势日重,许多宦官宵小也趁机巴结上位,以致成化中期以后,宦官当道,朝纲紊乱,其所宠幸的宦官汪直、梁芳、陈喜、钱能、韦兴等人苛敛民财,为非作歹,致使整个朝廷乌烟瘴气,百姓怨声载道。

明宪宗却始终对其宠爱有加,虽然明知她有过错。从心理学上将,3-6岁正是"恋母心理"最容易形成的时期,年幼的明宪宗屡经波折,只有万贵妃陪伴在身边照顾他。而明宪宗口吃的缺陷,自卑的心理,更使其对年长的万贵妃产生了依赖性,万贵妃也身兼了母亲和妻子的双重角色。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万贵妃暴薨于安息宫,关于她的死因,流传的说法有很多。其中流传最广的是说她在鞭打宫女时,因为用力过猛,被痰堵塞,气绝身亡。明宪宗得知后,说了一句:"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

万贵妃死后,宪宗萎靡不振,忧郁成疾,八个月后,也即去世,年仅四十岁。


煮酒君


谢谢!是大18岁!

乳母爱人:万贞儿4岁被送入皇宫,她面目清秀,聪明伶俐,入宫后在英宗的母亲孙太后宫中服侍。孙太后很疼爱她。朱见深出生不久,便被立为太子。朱见深立太子以后,孙太后便派万氏去待侯太子。朱见深小万氏18岁,他在乳母万氏的精心照顾下,渐渐成为一个少年,两人从未有一刻分开过。

聪明的万氏深知朱见深的价值,她要牢牢地将他掌握在自已手里。无微不至地照顾朱见深的衣食住行。可以说,朱见深是在她温柔的怀抱中长大的。万氏像母亲一样照顾着他,又像情人一样包围着他,让他纵情欢乐,别无烦恼栊愁。

朱见深17岁登基。此时的他,对万氐的爱情中混杂着缠绵的"恋母情结"。34岁的万氏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是任何女性都取代不了的。但特殊的环境,万氏不能做皇后,但有朱见深的宠爱,万氏无名有实地把持了后宫。

随着年纪的渐长,万氏却依然能够抓住皇帝的心。成化二年,万氏为朱见深生有一子,被册封为皇贵妃。可是好景不长,美梦易碎,儿子在一年之后就突然夭折了。

万贵妃58岁时,由于身体太过肥胖,心脏不胜负荷,竞然因气一时背过气去,再也没有醒来。宪宗闻迅赶来,不禁肝肠寸断,伤心欲绝。他下令辍朝七日,用皇后的礼仪安葬了万贵妃。

从此宪宗皇帝郁郁寡欢,常常独自发呆,长叹着说:"贵妃已去,我又怎能久在人世呢。"。不到一年,宪宗因思念成疾,追随万贵妃去了,死时才40岁。他们这样的生死相恋,誓死追随的深情在历代贪图美色的皇帝中是极为少见的。

民间故事,请评论指导!





开心_73258937


说起来明宪宗也是皇帝里的奇葩了,帝妃如果受宠大多是因为容貌出众或者有才艺或者贤良淑德,而明宪宗宠爱的万贵妃却不在此例。她比明宪宗大了17岁,古人结婚早,万贵妃的年龄足以做明宪宗的妈妈了,可就这样一个长相不算出众,年龄又大的女人,却被明宪宗宠爱了一生。

明宪宗是个长情的人,患难中建立的感情,他一直铭记于心。

正统十四年(1449),朱见深的父亲朱祁镇带兵出征一去不回,朱祁钰即将顶替他哥哥的位置。为防止皇位旁落,朱见深被任命为皇太子,孙太后怕别人加害于他,于是派出了自己的一个亲信去保护他,这个亲信就是万贞儿,也就是以后的万贵妃。这一年,万贞儿十九岁,朱见深两岁。

那时的深宫争斗,让朱见深身处险境,地位不稳,没有人愿意接近这所谓的皇太子,只有万贞儿一直陪伴着他,照料他的生活,与他相依为命。那些孤苦、黑暗的岁月里,万贞儿是他最信任和依赖的人,两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且随着朱见深年龄的增长,他对万贞儿的感情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天顺八年(1464),朱祁镇病死,朱见深继位,万贞儿正式成为了皇帝的妃子。

我们来看看明宪宗有多宠万贞儿。

很多人不理解万贞儿一个老阿姨为什么能得到皇帝大部分的宠爱,那些年轻貌美的妃子们很不服气,在那些不服气的人里就有皇后吴氏。

皇后背景深厚家底硬兼又年轻貌美,她不能容忍皇帝竟然宠爱万阿姨而冷落她,于是她就想着要整治一下万阿姨。想整治一个人有的是方式方法,可吴氏仗着自己是皇后,说是要整顿后宫,直接把万阿姨拉过来打了一顿板子,算是出了口恶气。

可是他低估了皇帝对万阿姨的感情,朱见深听说万阿姨被打,看到万阿姨身上的伤痕,一怒之下直接废掉了吴氏的皇后之位,而这时吴氏仅仅只当了一个月的皇后。就连吴氏的家人也受到了牵连,充军的充军,发配的发配。

万贵妃并非贤良淑德之人,反倒心狠手辣,可皇帝对她的荣宠一直不减。

成化二年,万阿姨生下了皇子,宪宗大喜马上封她为贵妃。可惜皇子早夭,要不然万贵妃的儿子一定会被立为太子,成为下一任皇帝。

万贵妃之后再也没能生育,所以她嫉妒其他怀有身孕的妃嫔们,如果知道哪位妃嫔怀了身孕,一定想方设法把孩子打掉,所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皇帝都没有子嗣。

一个姓纪的宫人怀了皇帝的孩子,在好心的宫女太监的帮助下孩子活了下来,一位皇子竟然在深宫里躲藏了六年才被皇帝知道,也算是千古奇闻了。

这个孩子就是以后的明孝宗朱佑樘,那也是一位与众不同的皇帝,是历代皇帝中唯一实行了一夫一妻制的皇帝。这一点比他的老爹要强,他老爹再宠爱万贵妃,也没妨碍他娶其他女人。

万阿姨不仅谋害宪宗的妃嫔和孩子,她还勾结宦官与外臣,干涉朝政,可即便如此,朱见深对她的恩宠依旧不减。朱见深对万阿姨爱得深沉,爱得盲目,一味的荣宠,任何缺点在万阿姨身上都可以被忽略掉。这对万阿姨来说是幸运的,可对他统治的天下来说却是不幸的,如果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可以说除了软弱一些,并没有明显的缺点,但做为皇帝他实在不能算是一个好皇帝。

成化二十三年春,万阿姨在后宫去世了,享年五十九岁,她整整陪伴了朱见深三十八年,生前享尽了荣华富贵。她的死对朱见深的打击很大,仅仅过了几个月,朱见深就一病不起,去找他的万阿姨去了,享年四十一岁。


疯小鸟


明宪宗之所以会和万贵妃有忘年恋,是因为他的童年经历。明英宗正统十四年,瓦剌入侵,明英宗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亲征,结果全军覆没,英宗被俘虏。为了挽救危局,在太后的主持下,立英宗弟弟郕王朱祁钰为皇帝,是为景帝,同时立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这种格局很奇怪,但是当时情况下只能如此。随着景帝地位的巩固,他废除了朱见深太子之位,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历史上被废的太子往往下场都很悲惨,朱见深肯定是在当惊受怕中度过,幸好有宫女万贞儿陪伴他度过这段时光,朱见深对万贞儿形成了又妻又母的关系,对她的依恋很深。不久,景帝的太子夭折,但是景帝仍然不恢复朱见深太子之位。直到景帝末年,夺门之变后,英宗复位,朱见深恢复太子之位,他的痛苦经历才得以摆脱。朱见深即位,是为明宪宗,他一度想立万贞儿为皇后,因遭到太后和大臣的极力反对作罢,封为贵妃。但宪宗一朝,万贞儿很得宠,尽管他比皇帝大了十七八岁。这在很多人看来很奇葩,但是人的感情就是这样,外人难以理解。

万贞儿曾经生过一个儿子,但是夭折了,后来一直没有生过孩子。于是她嫉妒别的妃子,只要有妃嫔宫女怀孕,她都会想方设法逼其堕胎,使得宪宗险些绝后。一些人攀附万贵妃青云直上。宪宗虽然知道情况,但是出于对万贵妃的宠爱,从来不加以限制。万贵妃在58岁时因暴怒去世,明宪宗非常悲伤,不久去世。


晓评三国


万贞儿原本是明成化皇帝朱见深祖母孙太后的侍女,四岁入宫,十九岁那年接受了一个改变其一生的使命,去照顾刚刚被立为太子才两岁的朱见深。万贞儿不会想到自己的命运从此和这个怀抱里的小孩纠结在一起,而懵懂不知事的朱见深更不清楚将来自己怎么会如此痴迷于这位年长他十七岁的女人。


朱见深是明英宗的长子,适逢“土木之变”,身份的特殊性就注定其儿时的命运多舛。父皇被俘虏,叔父监国,祖母孙太后为了防止不测,将朱见深立为太子。但是若干年以后,当皇帝的叔父自然不愿意让权,把回归的英宗软禁起来,还剥夺了朱见深太子的身份,让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当了太子。

朱见深被赶出紫禁城,原来围在身旁的那些人见风使舵,冷嘲热讽白眼有加,失去太子之位的朱见深感到无比的孤单和害怕。人生的大起大落要让四五岁的小孩来品尝,他从最幸福荣耀的天堂一下子跌落到最低谷。


不过此时至少他的万贞儿还在身边,她答应他不管发生什么,她都将永远会陪伴他。在一个小孩子最孤寂最害怕的时候,有一份值得信赖的温暖依靠,任何人都能够设身处地想象,有这般经历的万贞儿会在儿时的朱见深心里是一个何等份量的存在。

朱见深成年之前从未离开过万贞儿一步,真正的是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性格柔弱,长期在心理和身体上依赖万贞儿。即使后来英宗“夺门之变”,朱见深恢复太子之位,之后又十八岁登基,万贞儿成了他的妃子,面对比自己大十七岁,已然是三十五岁身体发福的万贵妃,朱见深还是专溺爱着她。


对于朱见深来讲,万贵妃承担着复杂的角色,是姐姐,是母亲,是妻子,更是儿时在黑屋子被冷落时刻骨铭心的依靠和希望,在她身上能够获得异样的身心安全感。

由于这些铺垫,也就不奇怪成化皇帝朱见深能容忍万贵妃在皇宫里的一切胡作非为,给所有怀龙种的妃子下药,凡是非她所生的皇子都莫名其妙死亡。朱见深对这一切从来没有表示过悲痛,置若罔闻。

上天还是眷顾了大明,在皇宫深院纪氏为朱见深诞下一皇子,仅有的龙种被还存在一丝良知的宫人保护起来,他就是将来的明孝宗。万贞儿知道后几近崩溃,她三十七岁高龄产下的儿子,未满周岁就死了,如今年过半百,再不可能生育。

万贞儿五十八岁时去世,当时她正在鞭打一个犯事的宫女,据载“怒极,气咽痰涌不复苏”,估计是长期暴戾变态的性格造成的心血管病。她的死立马让朱见深失去了主心骨,万贞儿的命运紧紧和他联系在一起,几个月后才四十出头的成化皇帝朱见深抑郁而终。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看遍山川


众所周知,幼年的经历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明帝国有几位皇帝,就是在年幼的时候受到了刺激,后来导致成年之后的一系列过激行为。成化帝朱见深,他的老爹朱祁镇是一位传奇皇帝,被瓦剌俘虏后还能活着回来。

(万贞儿)

朱见深年幼的遭遇,都是源于他爹。朱祁镇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土木堡惨败,随即朱祁镇被俘虏,就这样朱见深成了无主的孩子。当时瓦剌兵临城下,军情紧急,以于谦为首的大臣要求朱祁钰马上继位为皇帝。把朱祁镇废为太上皇,为了帝国的安危,这样做是正确的。

(成化帝朱见深)

不过此时却无人关心朱见深的近况,朱见深当时已经被封为太子,只是皇帝换了,他这个太子也就无足轻重了。这种情况也可以理解,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已经成了朱祁钰,大家自然都要去巴结一下了。朱祁钰起初是不想当这个皇帝的,他和哥哥的感情很好,逼他上位时,朱祁钰是真的不愿意。

很多时候人会改变,尤其在权力面前,得到之后再失去,要比什么都没有痛苦得多。朱祁钰尝到权力的滋味之后,就不想放手了。1450年(景泰元年)八月,朱祁镇被放了回来,这其中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朱祁钰对此极为不爽,因为他不希望他的哥哥再回来。

(朱见深)

朱祁镇回到皇宫之后,就被软禁在了南宫,一住就是七年。而在景泰三年的时候,朱祁钰废掉了太子朱见深,立了他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从此朱见深的待遇就更差,被废为沂王,还被赶出了住所。父亲被软禁在南宫无法见到,朱见深的身边只剩下了一名宫女,她就是万贞儿。

孙太后可怜孙子朱见深,所以命人派万宫女去照顾朱见深的起居,从这以后,万宫女就成了朱见深最亲近的人。所谓患难见真情,在朱见深落难之际,那些以往阿谀奉承的官员们不见了,朱见深被冷落在一旁,甚至还会被人冷嘲热讽。此时只有万宫女悉心照顾朱见深,对他不离不弃,他们两人的深厚感情也是在这时建立的。

夺门之变后,朱祁镇复辟,重新坐上了皇位,而他的儿子朱见深也恢复了太子的地位。朱见深又从地狱回到了天堂,他和万宫女的感情也升级为男女之情。和朱见深类似的情节,比如明天启皇帝和奶娘客氏,多少都有些不伦不类。

在朱见深当上皇帝之后,马上就封万宫女为万贵妃,万贵妃其实并不是什么坏人,但是因为他对朱见深的感情太过真挚,使得任何人都不能轻易靠近皇帝。万贵妃仗着皇帝的宠爱,在后宫胡作非为,虽然她只是贵妃,虽然她长相一般,还不如年轻的皇后,但就连皇后她都不放在眼中。如果遇到不快的事情,还会对皇帝朱见深发发牢骚,甚至还敢对皇帝口出不逊。

(万贵妃)

朱见深对此却不以为意,不过万贵妃也做出了很多令人发指的事,后宫中只要妃子怀孕,他就得派太监去堕胎,毒死腹中的胎儿。这也是当时朱见深一直没有儿子的原因之一,皇帝宠信万贵妃,后宫的妃子、太监们却恨透了万贵妃。后来的明孝宗朱佑樘,就是在万贵妃的胁迫下好不容易活下来的,否则就没有之后的弘治中兴了。

万贵妃先于朱见深而去,朱见深悲痛万分,也无心处理政务,成化二十三年,在万贵妃死后八个月后,朱见深抑郁而终。参考资料:《明史》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史,多位专家将在公号中将继续为您解读。独立专业,有种有料,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战争史政治军事历史精彩内幕解读。


战争史


想搞清楚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明宪宗朱见深的成长轨距。



朱见深是明英宗的太子,从小就养尊处优。从朱见深两岁的时候,宫女万贞儿开始负责照顾太子的饮食起居。众所周知,在明朝历史上发生了著名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军队生擒。随后,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上台称帝,这就是明朝历史上的明代宗。既然皇帝已经换成了自己的叔叔,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自然也就保不住了。明代宗希望自己的儿子做太子,把朱见深迁移到了非常荒废的宫殿,当时,负责照顾朱见深的宫女只有万贞儿。万贞儿比朱见深大了18岁,在年幼的朱见深看来,万贞儿是自己的养母、姐姐和恩人。



后来,明英宗朱祁镇复辟,重新成为了明帝国的皇帝。朱见深的地位水涨船高,重新成为了太子。万贞儿是一个非常有心计的女人,利用朱见深处于青春期的特殊情况,牢牢的控制了朱见深。明史中记载:宪宗年十八即位,妃已三十有五,机警,善迎帝意,遂谗废皇后吴氏。也就是说,18岁的朱见深成为皇帝以后,万贞儿利用皇帝对自己的宠爱,成功扳倒了朱见深的第一任皇后。在此之后,后宫嫔妃没有人敢得罪万贞儿。万贞儿为了把持后宫,先后逼迫很多嫔妃堕胎。以至于朱见深在很长时间都没有儿子,至于后来的朱佑樘则是一个例外情况。



朱见深在位23年时间,始终最宠信万贞儿。不得不说,已经三四十岁的万贞儿有自己的手腕,其他后宫嫔妃自叹不如。万贞儿的相貌应该是非常出色的,书中记载:貌雄声巨,类男子。原本朱见深没有儿子,朱佑樘意外出现以后,万贞儿如同斗败的公鸡一般,再也无力插手后宫嫔妃的生育。已经50多岁的万贞儿,确实也没有这个精力。公元1487年,已经58岁的万贞儿突然去世。朱见深非常的悲痛,几个月之后,朱见深抑郁而终。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和一些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