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一阵风影


古代的读书人总有让人不能理解的行为,今天说的这位诗人也是如此。诗人的名字林逋,他是山林派诗人的代表 , 诗风受晚唐姚合、贾岛等人的影响, 诗作笔法轻细小巧, 清新悦目,善于通过形象的描画, 反映自己清苦幽静的隐居生活。他终身没有成亲,把梅当成自己的妻子,而把鹤当成是自己的孩子,所以有“梅妻鹤子”之说。山园小梅这首诗, 作者以轻巧细腻的笔法, 清新淡雅的色彩, 形象地描绘出一幅疏落俏丽的梅花图。

全诗如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这首诗自有一种天然神韵 , 被后人誉为咏梅的绝唱。

诗的首联, 作者直接抒发了对梅花的赞赏之情, 突出了梅花独异群芳的特征。 在百花凋零的严冬, 梅花迎着凛冽的寒风傲然开放 , 美丽的景色占尽了小园的风光。 “ 独喧妍”的“ 独” 字, 鲜明地勾勒出一梅“ 独” 放的情景,突出了梅花生活的独特环境和引人人胜的风韵。 一个“ 独” 字 , 又引出下句“ 占尽风情向小园” 。 “ 占尽” 两字,含有“全部占有”之意,是对“ 独” 字的进一步发挥和具体化; “ 占尽风情” , 更显出梅花特有的天姿国色。 作为一名隐逸诗人, 这一枝独秀、 别有风情的梅花, 也正是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个性的体现。

额联是对梅花的具体描绘。 这两句写得极为传神, 并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作者用清澈的碧水作为“ 疏影横斜” 的环境烘托 , 用黄昏月下来陪衬梅花的清香, 把上与下、 动与静、 色与香巧妙地揉合为一体 , 起到相互映衬的效果 , 鲜明地反映出梅花的俊俏姿态和清幽香 气 , 描绘出一幅绝妙的月下梅花图。 静谧的意境, 朦胧的月色, 疏淡的梅影, 飘散的清香, 给人以具体实在的感受, 令人陶醉不已。 这两句已经把梅花的气质风韵写绝了。

颈联通过“霜禽”和“粉蝶”对梅花的感受 , 以传神之笔把梅花的高洁、馨香以及最先报春的品格风貌, 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冬天的鸟儿停下来栖息, 都会情不自禁地先偷看几眼这冷艳寒梅的风姿。

最后一联,诗人在前面借物咏怀的基础上一跃而为直抒胸臆。檀板金蹲的豪华热闹场面,又怎能赶得上在恬静的山林中 对梅低吟的自得之乐呢!至此,诗人的情操趣味和盘托出。

这首诗融语言美 、 形象美、 意境美于一体 , 雅致清幽 、 美而不 艳、 淡而不俗的梅花, 让人喜爱而不能自已。


诗书君


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故读一首诗,先要了解作者所处的世道。"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一句千古名句,被称为千古咏梅之绝唱。此句更是林逋的《山园小梅》整首诗精华之所在。说到林逋,估计知道的人不是很多,但是说到一个成语"梅妻鹤子",恐怕就耳熟能详了,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人事二》:“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他一生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

可能是这样对梅花的热爱,才能写出诸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般清雅传神脍炙人口的咏梅之绝唱吧。再看看整首诗: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r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r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r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r

首联写秋去冬来,萧瑟的北风不时潇潇而过,院落中昔日争相斗艳的花朵也纷纷掉落,不见了往日芬芳,只能在泥土里细数自己的一生。而此时唯独梅花不畏北风的萧瑟,独自绽放在寂寥的山中小园中,独占了整整一个园子的风采。词句字眼在于一"独"一"尽"。写出了红梅绝世独立之风采。

颔联乃全诗精华之所在,描写了在静谧的夜晚,梅花稀疏的枝干倒影在清澈的水面,冬日月光仿若流水般倾泻下来,阵阵红梅的清香在空气缓缓浮动,蔓延。诗人分别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了梅花的神韵和雅香。全面地为读者展现了一幅静谧、怡人的冬日月夜图。

颈联用拟人的手法写鹤的彷徨和蝶的销魂更加衬托出梅超凡脱俗的神韵:身披洁白羽裳的鹤想要飞落下来,也要先在空中盘旋,偷偷地窥视那些肆意横生的梅枝;夏日的蝴蝶若是知道在寒冷的冬季还会有梅花如此美丽的存在,大约也会被它迷住。

尾联诗人反客体为主体,写出了梅对自己的重要:幸好我可与梅亲近吟诗,因为有梅的陪伴,我无需饮酒赏乐亦可足矣。

全是托物言志,用梅的清新脱俗写自身的淡泊高雅的隐逸之情。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正是描写了冬日皓月当空时分梅花淡雅清幽的景象。






烹茶煮酒聊诗词


问题: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

前言

这两句来自于林逋的山园小梅,借鉴了前人的诗句。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原诗写的竹与桂,林逋写的是梅花。

.....

一、林逋的咏梅诗 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首先这首诗是押韵的,今天读起来会感觉不押韵,如妍yán、园yuan、昏魂hun、尊zun,韵母不一样。不过在古代,这几个字是押韵的,第一句用邻韵一先:妍yán;后面四个字都是十三元。

二、从物象上判断季节

1、霜禽,指的是仙鹤,林逋梅妻鹤子的故事尽人皆知。

2、粉蝶,自然是蝴蝶,用了一个词“如知”,表示假设。当然就不是真的有蝴蝶。

3、月黄昏,自然是黄昏时候,月亮初上。

4、题目《山园小梅》,梅花一般开在冬天和春天,但是判断春天还是冬天就有点难了。

三、另一首《山园小梅》

虽然从上一首无法判断是冬天还是春天,但是林逋的 《山园小梅》写了两首,可以看看另一首怎么写的:

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这首诗的第三句是:日薄从甘春至晚,里面有一个春字。由此可以判断是咏的春天的梅花。

结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描写的是春天黄昏时的景色。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北宋林逋的一首《山园小梅》中的两句诗,从古到今咏梅的诗词无数,林逋的这首最为历代读者称道赞赏的,尤其是这两句堪称千古绝句。

2、这两句是描写黄昏时,月儿刚刚往上爬的时候,这个时辰是很恬静悠闲的时光,参差不齐的梅枝,倒映在清澈的碧水中,黄昏的淡月下飘散着缕缕的幽香。作者描写梅花的背景是梅枝是疏落的倒映在水中,这个水是清澈透明的,缕缕的幽香是在月光下游动飘散,是似隐若无的淡香,并不是浓香扑鼻的香气,这样写,环境气氛,与梅花的姿态幽香显得十分和谐协调,恰到好处。

3、我们都知道林逋一生未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对梅花的感情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的这两句诗就像是晚饭后,我和爱人走在黄昏月下幽静的清澈水边,这里有疏淡的梅影,有飘然而至幽香,这是不是特别的应了那句话: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摇曳盛开


毕竟不是搞文学的,不敢卖弄自己仅有的一点小知识,不敢献丑,转载一篇再文学解读里关于本诗的解读。

《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在此诗中,他将梅花写得超凡脱俗、俏丽可人,写照传神、言近旨远,提升了梅的品格,丰实了作品的境界,读来口齿噙香,令人赞叹,而这句诗成功地描绘出梅花清幽香逸的风姿,更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

作品名称 山园小梅 创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处 《林和靖先生诗集》 文学体裁 七律 作者 林逋 原诗 出自北宋诗人林逋的七律《山园小梅》, 原诗为 :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赏析 :

林逋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一说是丧偶不娶,又一说过继侄子),世称“梅妻鹤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带情,笔下的梅更是引人入胜。   

首联以梅不畏严寒、笑立风中起句,“众”与“独”字对出,言天地间只有此花,这是何等的峻洁清高。然而梅品虽高,却不骄傲,只在一方小园而且是山间小园实际是空中楼阁中孤芳自赏,这又是一种何等“丰富的宁静”与充实的美丽。颔联是最为世人称道的,它为人们送上了一幅优美的山园小梅图。上句轻笔勾勒出梅之骨,“疏影”状其轻盈,“翩若惊鸿”;“横斜”传其妩媚,迎风而歌;“水清浅”显其澄澈,灵动温润。下句浓墨描摹出梅韵,“暗香”写其无形而香,随风而至,如同捉迷藏一样富有情趣;“浮动”言其款款而来,飘然而逝,颇有仙风道骨;“月黄昏”采其美妙背景,从时间上把人们带到一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动人时刻,从空间上把人们引进一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似的迷人意境。首联极目聘怀,颔联凝眉结思。林逋这两句也并非臆想出来的,他除了有生活实感外,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既写竹,又写桂。不但未写出竹影的特点,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因无题,又没有完整的诗篇,未能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主题、意境,感触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力量。而林逋只改了两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这“点睛”之笔,使梅花形神活现。上二联皆实写,下二联虚写。





颈联“以物观物”,“霜禽”指白鹤,“偷眼”写其迫不及待之情,因为梅之色、梅之香这种充满了诱惑的美;“粉蝶”与“霜禽”构成对比,虽都是会飞的生物,但一大一小,一禽一虫,一合时宜一不合时,画面富于变化,“断魂”略显夸张,用语极重,将梅之色、香、味推崇到“极致的美”。   

尾联“微吟”实讲“口中梅”也,“微”言其淡泊雅致,如此咀嚼,虽不果腹,然可暖心、洁品、动情、铸魂,表达出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至此诗人对梅的观赏进入了冯友兰所说的“天地境界”,人们看到的则是和“霜禽”“粉蝶”一样迫不及待和如痴如醉的诗人——一个梅化的诗人。苏轼曾在《书林逋诗后》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四库全书总目》说:“其诗澄澹高逸,如其为人。”可知其言不谬,该诗之神韵正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从意象构造的角度言,单言山园小梅,实非易事,但诗人借物来衬,借景来托,使其成为一幅画面中的中心意象,此一绝也。  

诗人具体写梅画梅时,虚实结合,对比呈现,使得全诗节奏起伏跌宕,色彩时浓时淡,环境动静相宜,观景如梦如幻,充分体现了“山园”的绝妙之处,这一点也是为许多赏家所忽视的,正是通过这一点,作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弗趋荣利”、“趣向博远”精神品格。此二绝也。


域外风尘


【作者】林逋 【朝代】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意思是说百花凋零,只有梅花迎着寒风风盛开,那娇艳的风姿在小园里尽显风光。稀疏的影子零乱的倒映在又清又浅的水中,暗暗的清香飘浮在黄昏的月下。

从这里的景色可以看到,应该是冬天傍晚梅花飘香的景色。按照对仗理解,黄昏应该是月亮在风中黄而暗的颜色,不应该是黄昏的景色。


万山红遍202598493


疏影横斜水清浅,

这个情境让我看到了在大山里的一个清澈见底的深浅绿色多彩的湖光山色,有一棵梅花在湖边,那天的天色微微地有点冷,但夕阳的光辉照洒下来的温暖,只见一枝红梅斜斜地伸向湖中的方向,在水中的倒影是多么美丽多姿,“她”与大自然的山水形成了一幅美丽景色,真的好美啊!

暗香浮动月黄昏

当看到这枝梅花被风轻轻抚爱时,“她”微微地摇动着身姿,在“她”身体上所散发出的芳香气,随着黄昏的月亮在水湖中一晃一晃地亲密地在一起,这真是一个花前月下谈情说爱的好地方啊!

答题完成,谢谢。


彩霞对联诗词集


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全诗: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稀疏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这两句诗的大意是: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这首诗应该是描写早春时节,梅花开放的景象。


·大山


原诗: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圆。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这是宋诗人林通的诗,描写的是晚冬梅花落入清凉的水中,漂浮着幽幽香气的景色。



遇树淋风6263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宋代诗人林逋《山园小梅二首》中的一句名句,全诗也很精彩,就不赘述了。这一句描绘的是万花凋零,残叶尽落,时令亦是冬天,天气寒冷,枝头上朵朵梅花迎着凛冽的寒风昂首绽放,稀疏的影子映照在清浅宁静的水面,落日后的黄昏,月上梢头,暗香浮动,怎不令人流连忘返,啧啧相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