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和《阿甘正傳》你們更喜歡哪一個電影?個人偏向於前者,你們呢?

清新娛樂說說


個人比較喜歡《肖申克的救贖》

這部電影我已看過多遍,前兩天我重看了這部電影,仍感覺震撼心靈,不愧為一部勵志經典之作。

說實話這部電影看過後沒有給我的人生帶來直觀的改變,也許我受到這部影片潛移默化的影響我自己並未發覺,這部影片是一部從人性、信念、目標等多維度都能引人深思的影片,在觀看的時候隨著音樂柔緩的播放,安迪跨越20年的故事慢慢呈現在觀眾面前,在某一刻,確實能讓人熱血沸騰,彷彿自身也充滿了力量。

簡要概述:安迪是一位銀行家,因被誤判殺死了自己的妻子而入獄服刑,獄中他堅持自己,不妥協,有原則,懂變通,通過自己所長,幫助典獄長、獄警偷稅漏稅,從而獲得了他們的“信任”、“保護”,與此同時,他持續的在策劃並實施他的越獄計劃,獄中有位交情不錯的好友叫瑞德,影片以瑞德的主觀感受及陳述貫穿整部影片,一次偶然的巧合,可證明安迪無罪,但監獄不給安迪伸冤的機會,這更加堅定了他越獄的決心,終於機會到了,在一場暴雨天氣下,他成功越獄,安迪爬出下水道,在暴雨下展開雙臂的畫面令我記憶猶新。

我在網上找了些臺詞,藉助它們結合我的看法寫下觀後感,經典臺詞太多,我選擇給我感觸較深的幾段。

1、你可以說他是想討好守衛,或者是想和我們拉關係。依我看,他這樣做只是為了重溫一下自由的時光,哪怕就那麼一小會兒。這句話寫在安迪依靠銀行知識第一次幫獄警解決稅務問題後,他提出喝啤酒的要求,獄警同意了。安迪、瑞德及其他獄友坐在屋頂上,除安迪外,其他人都喝著啤酒,陽光灑肩頭,彷彿自由人。瑞德的解釋也正是安迪動作的寫照,他靠著平臺圍牆,臉上露出滿足的、神秘的笑容,也許在那一刻,他回憶起自由身時很多事情,那刻他人在高牆內,但靈魂已是自由的。

2、看見你在唸經,我很欣慰。喜歡哪一段?“所以汝當警醒,因汝不知屋主何時到來!”我一直很喜歡這一段,但我更喜歡:“我是世界之光,跟隨我的人不會行於黑暗,還會擁有生命之光!典獄長髮現了安迪的價值,有目的的與安迪的第一次對話接觸。這段對話體現了安迪的智慧,寄人籬下,時刻警醒,有種唯唯諾諾的意思;典獄長的話很自負,同時也給安迪暗示,聽他的話,不會吃虧,為後面安迪長期給他偷稅做了鋪墊。

3、我有莫扎特陪我,在我腦子裡,在我心裡。這就是音樂的美妙所在,他們無法把它從你這兒奪走,你們對音樂沒有這種感受嗎?有了它,你才不會忘記,這世上有一些地方不是用石頭圍起來的,在你內心深處,有一些東西是他們奪不走摸不到的,只屬於你一個人。被關了禁閉,安迪仍然很灑脫,因為內心強大力量的存在,精神力量能夠支撐一個人去做一件他認為對的事,比如:在監獄大喇叭放歌曲。安迪應該也是想讓獄友共同感受音樂的魅力吧,我們可以看到在放歌曲的時候,所有的服刑人員都佇立在原地,感受音樂的自由,臉上寫了些許吃驚的表情。

4、有些鳥兒是註定關不住的,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這句話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有能力的人在哪裡都會閃耀著光芒,註定會有一番作為。就像安迪一樣,乍一看,有點木訥,接觸久了,你會發現他身上太多的閃光點:信念、內涵、專業知識、勇氣、堅持、冷靜等等。安迪所表現出的一切讓人相信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在支撐他的心靈,在心底說服自己後(他沒有殺他的妻子,但他認為他的冷漠、木訥導致了他妻子出軌,從而導致了他妻子的死亡,但20年的贖罪已經足夠了),他開始實施了越獄計劃,活成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5、堅強的人只能救贖自己,偉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首先做一個堅強的人就很難,然而想救贖他人,你必須首先做一個堅強的,再成為一個偉大的人才行。

6、希望是美好的,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這句話我也很喜歡,形容了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堅持、希望、自律、積極、樂觀等都是美好的事物,我們要堅持這些美好的事物,生活會給與你回饋。

一部偉大的電影能成就演員、導演,經久不衰,但更重要的是它帶給我們的啟示、引導,我們可以從中借鑑一些做法,汲取影片的精華,同時我們的內心被重新洗刷。我想這部電影教會了我們幾個關鍵詞:自律、堅持、信仰、希望。






獵人說電影


還是《阿甘正傳》。

一,電影講述的是一個人無能到自己人生光輝故事。

而這點恰恰非常的有教導我們人生都是要很刻苦的,

哪怕遇到困難,也不要放棄。能量滿滿的勵志。

二,而且裡面的感情色彩也非常的豐富,

教導別人了在愛情上要專一。而且故事有悲歡離合。

很豐富多樣。反映人們在追究自己的夢想,你必須堅守

而且讓人感受到了堅持就是勝利,這句話在《阿甘正傳》尤為體現。


三:就是母親,他剛開始連醫生都說這個孩子有病無法根治。他的母親始終沒有放棄。

體現了一個母親的責任,經常鼓勵他,讓人感受到了世上只有媽媽好。


小天影


《阿甘正傳》PK《肖申克的救贖》

兩部電影都是勵志片,接下來我將從三個方面來進行比較,分別是電影的基調、哲思、影響力三個方便來比較。

PK1、兩者向觀眾傳遞的基調是不同。

首先我們說一下《阿甘正傳》的基調帶給我們的感受是豐富多彩的,感情的變化足夠讓我們體驗一回兒人生,“甘”的解釋是歡快,樂觀的,不過每一次命運的轉折帶有戲劇性,“甘”更像是一部喜劇片,我們看完會歡笑。會有所思。而“肖”卻充斥著監獄的黑暗和壓抑,而且沒有女主角,沒有美女😂😂😂。其中最精彩的部分,莫過於安迪從監獄的下水道逃出生天的那一刻。阿甘的天堂一樣的感覺,和肖的近乎地獄的感覺,阿甘的藝術商業完美結合和肖的藝術文藝氣息獨佔一面,所以這一回合肖就顯得稍遜一籌。

PK2、哲思不同

阿甘身上有著美國主流的右派價值觀,他強調行動,而不是結果對人生起到決定性作用,比較簡單而平和的對待生活的態度,學會珍惜和改變,阿甘說:“我的媽媽告訴我,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樣的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將會是哪種。”而肖涵蓋全篇的主題是希望,全篇透過監獄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背景來探討體制化的問題,當一個人脫離某種體制時,即使是禁錮他自由的體制之後,他所面臨的各種問題,都會使他難以接受。或許我們生活在某種體制之下,怯懦只會鎖住你的靈魂,希望讓你感受自由,從這幾點看,“肖”比“甘”給人的哲思更深刻和深遠。

PK3、各自的影響力

《阿甘正傳》當年以6.77億美元的票房,橫掃各大影院,更是在1995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男主角獎等六項大獎。相比於阿甘的名利雙收,《肖申克的救贖》以2800萬美元的票房可謂慘淡,也獲得奧斯卡的各項提名,但顆粒未收,雖然在現今各大影視排名居第一的位置,但阿甘也毫不示弱,在前兩局中他們不分伯仲,但在這一局中,肖敗下陣來。在我看來,票房和奧斯卡並不能完全代表什麼,畢竟奧斯卡的評委口味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是當世的時代氛圍是息息相關的,其實任何一個獎項都不能代表什麼,只有觀眾的心聲代表一切,時間才是最好的評委。








錫山說


我更喜歡後者,原因如下

《阿甘正傳》相比較肖申克,看的比較輕鬆,不用浪費多餘的細胞,它還有帶有一點童話般的色彩,歷史上幾次經典事例都有阿甘的背影,多麼神奇的一件事,看阿甘這部劇,就像進行一場浪漫的冒險的徒勞的的旅行,但是每走一步都帶給我們一次心靈的震動,阿甘的敘述很簡單,很直接,但又最真實,最純粹。

這兩部電影都是勵志性的,教給我們很多道理,肖申克的困境是我們無法預知的,想象的空間比較大,可能性比較多,而阿甘呢,他遇到的困難都是比較直接的,去做就行了,不需要多高的智商就能完成的,但是他們有一個共性,他們的目的都是常人無法達到的,一個需要細密的計劃才行,一個需要不斷堅持下去的恆心。

兩部最經典的作品都是難得的佳作,每一部都需要我們細細的去品味。


阿三影視


兩部都是好電影,但個人覺得,人生得意的時候看肖申克,失意的時候看阿甘正傳。

得意的時候看看肖申克,會讓人體會自由的可貴,人性的亮點,會提醒你人生短暫,成功失敗都是一時的,可以讓你跳出生活回頭看自己所擁有的,變得低調內斂,成熟穩重。

而失意的時候,看看阿甘正傳,獲取力量,解決迷茫狀態,永遠不要覺得自己沒有方向,其實阿甘正傳所說的一點很重要,人生目標從來都不重要,只要你在每一件事情上夠專注,那麼從哪裡都可以走向人生巔峰。

肖帶你計劃人生,甘告訴你活在當下,而且都是實實在在講故事的電影,不是那種無聊的對著大海喊努力奮鬥的雞湯電影能比的。


作家張一筆


這兩部電影都是很經典很有意義的電影,也都同樣誕生在電影的輝煌年代——1994年。相比於豐富多彩,歡快樂觀並且穿插著滿滿的親情,愛情,友情的《阿甘正傳》,我個人更加喜歡《肖申克的救贖》,因為它足夠震撼,將人性和社會的黑暗面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一路上艱難前行,主角作為一名銀行家先是被搞進監獄,又是在監獄裡挖地道艱難逃生,直到影片的最後,越獄成功,洗淨了自己的罪名,還懲治了惡貫滿盈的監獄長,在海灘上開了一家小旅館,過上了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讓觀影者從頭開始的壓抑,憋在心裡的一股氣暢快的吐了出來。

而在這其中,除了社會的陰暗和人性的黑暗,主角身上卻是有很多閃光點。比如他的冷靜自持,在法庭上聽完法官的審判,他有震驚和難以置信,但是他並沒有發狂咆哮,他心裡確實是很難過的,但是他知道發怒解決不了問題,而且要想辦法拯救自己。還有主角的毅力,用一把小錘子花了十九年時間挖出了一條通往自由的道路,這樣非人的毅力,確實也讓觀影人非常震撼。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的魅力就在於黑暗與希望交織,人性中的醜惡和閃光並舞。



神塵影評



素人c


個人更喜歡阿甘正傳說。

當然《肖申克的救贖》也非常好。

但是從歲月的角度說,我很喜歡那種淡淡的,用舒緩的鏡頭慢慢解釋人生、生命的過程。

可能,《肖申克的救贖》更偏向於人性。而《阿甘正傳》則更瞄準人生。

在這個國泰民安的年代,人們傾聽的是自己內心的聲音。

所以《阿甘正傳》更讓我能沉澱下心來。

很多時候,沒有什麼事情是有道理的,人生到底是什麼,社會到底是什麼,其實從來沒有標準答案。

那種淡淡的,卻很有力量的感覺,非常符合現在的社會心態。

平凡,平凡,才能積聚出無限的力量。


東方曉蠢


看電影有時候就像是喝酒,既要看你喝的是什麼酒,還要看你喝酒時候的環境與心情。

對《肖申克的救贖》與《阿甘正傳》兩部電影的比較而言,不論它們當時的放映評價如何,你都得面對這樣一個事實:日後再看它們的時候,電影院這個環境已經時過境遷了,剩下的就是電視或者網絡媒體環境了,所以它在IMDB這個以網絡視聽環境觀影感受結果為主要評價來源的排名榜上領先於《阿甘正傳》,乃至於《教父》等等影片就很好理解了,它就是網絡時代接續電視觀影環境的直接產物。

順著這樣的思路去分析你會發現,《肖申克的救贖》的真正熱播首先是從它放映後的第3年,也就是1997年美國的電視媒體開始反覆地播映它,而這種熱播的原因中或許有一個層面是很多《肖申克的救贖》影迷們沒有關注到的,那就是美國1994年發生的辛普森案,在《華人神探李昌鈺探案集》這本書中談到辛普森案件時舉了個例子,就是當時的美國總統克林頓在繁忙的事務間隙也要停下來看辛普森案的庭審電視直播,可見它在美國當時所受到的廣泛關注程度。

所以說喝什麼酒要講年份,看什麼電影更要講年份。

辛普森案件發生於1994年6月,這一年的9月份《肖申克的救贖》投放美國電影市場。而當時美國上下許多民眾輿論都傾向於辛普森有罪,那它的劇情這麼湊巧與辛普森案件很相似會不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呢?不管這個判斷如何,中國大陸電影市場沒有引進這部片子,我們現在在這裡仍然不抱任何主觀臆測的態度去看待這部電影在美國的放映結果是否受到了辛普森案件的影響。但是一定要知道二者之間恰好處於一個年份上!


梓恆觀嵐


阿甘正傳的價值體現在它對美國曆史的回顧,它將美國曆史像是做串燒一樣拍了出來,為我們展現出一副歷史的長卷。顯然,美國人很吃這一套,把那年的奧斯卡頒給了它。但阿甘正傳不如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的缺點基本沒有,如果有的話那就是阿甘的這個人物太水了,導演在它身上加註了太多的東西,要不是因為他智商欠缺的設定,這個人物就崩塌了。肖申克的救贖的優秀,體現在可以表現出人物的變化與昇華,並且是行雲流水似的,不加以刻意的,所以在揮出那神來之筆時,人才會享受、體會到那種重獲新生的喜悅。

人有四悲四喜,當我們久旱逢甘霖時,那種喜悅,是無以言表的,你唯有仰望天空,高舉雙臂,張口及雨,僅此而已。

阿甘正傳是一部美國人拍的集結了美國曆史和文化的電影,而肖申克的救贖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