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书法家永远写不出与古人媲美的书法作品吗?

表吵理我


现代书法家永远写不出与古人相媲美的书法作品吗?

我觉得至少有六七成以上的书友,会说永远不可能。但也有一小部分爱好书法的朋友,对书法的未来抱有期待,甚至坚信一定会有,只时暂时还没有出现。



艺术是最不讲究理性的东西,永远是感性的,充满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膜拜古人的现象,与儒家尊崇孝悌的思想渊源颇深。古人的才是最好的,才是最权威的,是不能被超越的,所以很多书法朋惟古为上、厚古薄今。



我们都学过哲学,这世界上根本没有“绝对”的东西,万事万物都是运动变化的,甚至今与古也是相对的,两千年之后,我们这一代也会成为遥远的古人。举个例子,晋代书法非同凡响,唐代书法高手林立,宋四家声名鹊起,元代的赵孟頫鲜于枢,而后的王铎董其昌,好像都很历害。只是到了清代,书法大手似乎断代了。唐人看晋人是古人,宋人看唐人也是古人,在那个时代,肯定也有很多人感喟今不如古,但今天的我们再回头品评这些作品,能说是唐书不如晋书、宋书不如唐书吗?当然不是。




书法只要不被灭绝,就一定会有新的高潮出现,也一定会出现媲美古人的书法大手。有人说以前古人都是用毛笔写字的,那时的书法氛围已然不再,所以不可能再有大家。我们可以算一算,以王羲之所处的东晋为例,全国人口540万,去掉一半的女性只有270万,读书人所占比例不会超过五分之一,能拿笔会写字的人也就至多50万人。而现在,各级书协、书院、书法培训班有多少人?估计至少也不会低于50万吧。所以,所谓书法氛围、毛笔受众不如古代的说法是站不脚的。



艺术需要历史去过滤沉淀。今天所谓的专家、主媒與论,将来也许会被后人嘲笑为屁都不是。抱庸看来,古人的书法并没有今人吹捧的那么神,太多的文化人喜欢造神;今人书法也并不是像现在與论抨击的那么不堪。就说启功先生的字,虽然很多人觉得绵软无力像柴禾棒,你怎么知道一千年后,后人不将其视为可以媲美古人的大手?只有历史,才能给出最终正确的答案。



影响书法真正艺术品质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古玩界里的书法市场。一定意义上,炒书大佬们可以左右书法的市行价值。古董古董,当然越古越值钱,越少越稀罕。当然,也有人为的蓄意的商业炒作,比如有的“书法大师”明明根本就是功夫不到家,是江湖丑书,却也动辄百万元,究其真正艺术价值,可直接如厕。这样的拙劣审美水准和猥琐投资心理,将来是要遗臭万年的。


抱庸斋主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的文化,泪洒了几千年的历史 书写着中国的历史沧桑,记载着伟大民族的灿烂文化,经久不衰,他的伟大是光辉的灿烂的。

几千年以来是它 记载着中国的文明史, 书写着中国的文明,经久不哀。

古人书写的方式
,是艰苦卓绝,每个书法家,基本都是把一生的经历 运用到书法的创造上, 达到了书法的顶峰 使后人难以超越,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的书法形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时间上来说,后人就难以逾越古人,现在的人们,生活的方式跟古人都有非常大的区别,现在的人们,除了写点字以后还有很多的社交 方式 ,今天开会,明天聚会,所以说从时间上来说,就不能把毕生的精力都用在书法上,所以说,当今的人们真的是很难翻越古人的书法巅峰。



沙漠战车1


这个问题引发出了我们关于哲学与审美的话题。自甲骨文出现历秦汉晋唐至今,已过两千多年,漫漫历史长河中,保存挖掘出来的文字载体少之又少,多以石刻,拓本,临本存在,除了宋以后的活字印刷体外,今人都把它归结到书法范畴,以国人的传统文化自信,稀少而珍贵的文字载体,对古人的顶礼摩拜,敬畏之心,以及当今盛世之下的商业文化炒作,我们把古人捧上了神坛,今人学书法都必须循古临帖,一笔一划的写,几年下来才算入门儿,我这样说当然不否定这是一条正确的路径,大多数书法老师都是这样教的,严格的说,这是一条学习古代书法的必经之路。然师古传承重要,创新发展更重要,当今书协谋领导认为“临帖1万步,创新只一步”,这就是观念约束,重传承轻创新。



比如,古人用毛笔,今人用钢笔,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你钢笔字写的再好,都不可能与毛笔字同日而语。甚至有人说钢笔字,硬笔字,那叫书法吗?我真是无语了。难道你让我们提着毛笔端着砚台到处跑吗?就像不开汽车要骑毛驴儿吗?言归正传,传统毛笔书法临写到一定的程度,在掌握了基本的笔法结构之后,需要大胆创新,写出自己的风格。


当今学习书法的氛围也不应是一道藩篱,把大家圈在羊圈里,要冲出去,多练字外功,将个人的文化,情感,经历,修养,现代审美,性格融进作品。这古老的传统线条艺术,必将会画出你心中最美的风景。无论毛笔钢笔都是工具,心中有美,尽可表达。现代书法一样会超越传统书法。

当然,客观的说。当代书法是否超越了古代书法,需要由后人评说。大浪淘沙,几百年以后的历史沉淀,才是对我们这个时代的盖棺定论。当今我们学习书法的人所能做的,不是一味的临帖师古,而是勇于创新。



田修文书法


书法,古时叫"写字",民国时叫"写大字",现代才叫"书法"。名字越来越精致,内涵却越来越浮浅。读书的古人都会用毛笔写字,写的好的后来就出了王羲之、赵孟頫。当时写字不为赚钱谋生,只为喜好。所以羲之赵孟的字可以写得平神静气,心底无私,笔下都是干干净净的人寰境界;俗话说"相由心生",其实"字也由心生",现代书法家纯粹的不是没有,但更多的已被商业化了,他们的字静不下心来,总被金钱利益撕扯,所以乍一看挺好,细一看,就缺失神韵与胸襟,更少了一撇清隽和风骨…好的字,静不下心来怎么成?!





岐黄叟


古人用毛笔写字,那真的是写,是书写习惯。现代人把写字解释得越来越复杂,也把古人写的字解读得越来越玄幻。今天写字的道理太多太杂,太多模棱两可的标准被强加在字上。

写字本是自然不刻意的,提起笔就这么写下去,是潜移默化而成的一种习惯流露。有些人主张临帖,一定要临得近乎一样,才算成功。然而,我们说“字如其人”,与古书家的性情不同,又怎能临得一样呢?为何不能说临帖是一个深度思考的过程,是为了学习古人写字的方法,而不是把字写得跟他们一模一样。

现代人把自己写字叫“创作”,这跟古人写字的心态又不一样了。古帖的“气韵”真如今人所说,是从“创作”中来?不是的,古代书家在书写书信、手札、记事等等名帖的时候,何尝抱着“创作”之心?如果在写字的时候,心里总是要思考处理这个、处理那个,那王羲之在写《丧乱帖》、颜真卿在写《祭侄文稿》的过程中,是不是要忘记悲痛,以便思考“创作”?

字要写出来,自然流露,才会具备气韵。现代也不是没有书家能写出媲美古人的字,只是书坛有着“文人相轻”的思想,相互抨击、相互压制,谁都别指望得到谁的认可。

还有一个奇怪现象,有些人有着盲目崇拜的心理,他们无法分辨字的好坏,不敢说真话,认为但凡现代“大师”的作品一定是好的。记得有一次,我对现在某大师的书法作品发表了看法。我的意思是这位“大师”的字只能达到平面设计中的“字体设计”水平,被称为书法还够不上。打完字后,还在文中插了两张那位“大师”的作品。

接着,有个“大师”倾慕者在回复中谩骂,大概意思是,文中的两幅作品连入门水平都达不到,书法基础太差,哪有资格来评论大师。他还以为,文中的插图是我的作品,本来是想喷我,结果说出了真心话,把偶像喷得一文不值。

怪事多多,这书法何去何从?

附:启功先生书信手札三张




倚斋听风雨


现代书法家写不出古人之神灵,只能写出其形貌,学其古法技,而再造己之书貌。而古人也不知道今天发展到何种情景,古今人之情怀有大不同,差异在社会背景。故书之意境彼此都不能超越背景之墙。

现代书家写的字,有得很高的水准,古之水平並非一点疵未有,事物是两面的,优中绝对不是全优,今人之弱也未必无优秀之可鉴。

时代发展,愈来愈进,不会愈走愈倒退,而曲折迂回,有时段可能迂回退之。但是总的书史演变是完善前期书之法技,而今或许有进,或许有退,从静心淡泊的追求者来说,有的是在进步,且有于古之法上有了升华,创造一个新的书之高度,那即有了法外之法,创造式的自我风格。仅仅现在无鉴定而出世,不能说没有很高的书之成就。而恰恰有侩气之俗者,喧嚣中名利内,而扬之广告之社会,标傍大书家,著名大家,其实大俗家,劣不可耐之书景,而招摇而皇帝新装,之骗蒙者也。

由此断言,时代赋予的书法艺术之发展,应该面对当今高度文明时期,丰富的生话,现代快节奏之背景,及国际化的趋势,都给时代人一种重塑书法之规范,坚定不移走传统之基,必须走一条符合书美规律。抵制行为表演之江湖杂耍,停止上层书院之乱象引领,研究会之派别,另类各自的杂牌论,何有之?民间呼声,大众之烦感,皆有其道,虽不完备理论之美,而蕴含的大朴之籍,足以证明当今书法有着很大的幣端,且有官僚式,且有名噪式,有傀儡式,有假冒式,有名利式,等等,于大众间,影响之大,波之效应,江湖书形成,于上梁有直接关联,因书之价连城,为古玩之昂趸,故全然扑入此路,尽一切手段而插利怀名气。且有乱象丛生。平民百姓,书虽嘉华而独自赏,市场已乱。书艺更乱。

因此近二十年说句实在话,是在跃跃而进入,蠢蠢而形成,书之百象(除去正规书人之进步)于洋洋中华大地,噪动,揭起一鼓书之繁荣之假象。

故退步了。有些人失望了。于是乎。争鸣,争鸣?何时了。何时有了休止符。

当然也不能不承认,因了书法艺术环境之自由,也给正能量书者,有了很大的提升。

不得不看到书法艺术一定会走到正规路上去。那将是虽不能有古人之境,却有超越书之本身之大境,即完备古人之缺,创新于时代之笔墨。


狂喜淡墨a


现代书法家写不出媲美古人的书法吗?

讲实话,如果现代书法家能写出媲美古人的书法,必须满足几个条件:

1.书法的生活化,而不是工作化。

就是说,日常的文字来往、文字表达都是毛笔,而不是电脑、硬笔。这样才能“潜意识化”,而不是兴致来了,或者工作应酬来了才提起毛笔。工作化的书法,实质就是玩玩字法,因为缺少真实情感。

2.书法思想的自由,而不是思想桎梏。

晋朝的书法为什么能到达以后无法逾越的巅峰,有几个前提:

一,东汉发明了纸张,到了晋朝大规模的应用。东汉之前的文字日常常用载体就两种:简牍。这种形式极大的阻碍书写的自由。适应这个特点,篆书、隶书、魏碑包括楷书都是规规矩矩。纸张的出现,导致书写(包括绘画等)自由的出现,所以产生“草书”,后来产生“行书”。

二,晋朝贵族阶层对书法形成兴趣及审美风气。是行草开拓者、探索者,没有教条。

三,晋朝贵族崇尚“性灵”“自由”,追求真趣。

四,晋朝贵族崇尚“玄学”,注重“得意忘象”,即抓到书法的本质,书法即基于技法的自我思想情感的形象化表达。而不是像唐人“重法”,追求“形式美”,晋人更重意蕴。

于是,经过几代人的积淀,终于诞生天下第一行书。

现在则没有思想自由的代际土壤,只有一代积累肯定不够。

3.理解书法本质,不能以手指月,只见手指,不见月亮。

以中书协及各种民间书法比赛的标准,《兰亭集序》《祭侄文稿》肯定不能获奖,因为涂抹太多。形不漂亮。

4.写完十八缸水。

5.有自我真实性情,有自我书法之体(识)。戴着王羲之体、颜真卿体、王铎体之面具者,不算真正书法。



urna风之度0


有吧,应该很少!

原因是从古到今思想,意识,美与丑判别,价值取向,文化,见识,对字的理解,修养,个人所处的环境,等方方面面,都已与今不同。

古人的文化深(儒家),今人博杂。

个人修养无法比较。

见识到是今超古。

秦人不懂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汉人不懂馆阁体。

没有古人心,修,境。以今人的理解与心态,临帖古人,独到之处也许是发展的结果。

书体,书法不也是在变化,发展吗?




凌峯山颠


首先古代流传下来的名家书法,都是文人墨客,不是进士就是举人的(相当于文科省状元),单着一点自身修养,当代人就要刷掉一大大批人。当然也有不是的科班的,但也是学贯古今。

其次,古人每天的书写就是用毛笔,而且古人没事的时候就是写字打发时间,在写字量上来讲当代人又要刷下一大片(清代书法家王铎,单日见客双日闭门写字),而现在有些人都“自称”写了几十年的书法,时间算一算每天写字量可能都不到一小时。

单从有了墨迹来看,一千多年的书法历史就产生了那么几十个人(平均几十年出一个吧)。换算成书法家最起码在现在是全国鼎鼎有名的大家才可以。再加上现在的浮躁社会,没有人会静下心来去钻研这些东西。






主要看气质主要看颜值


我感觉终究有一天,中国人能写出媲美古人的书法作品的。



随着国家把古人最优秀的作品向世人展放,大量的书法理论被书法爱好者专心阅读,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天终究会来,或许远一点,也或许就是明天。



现在的书法爱好者多数还有急功近利的习性,在没有进行多年的刻苦的基本功积累的情况下,总是想立刻就成为闻名全国的书法家。不想成为书法家的爱好者不是一个好的爱好者,但是,太急了就等于基本功尚欠,笔法还远未成熟,审美还不过关,这时,你想着成名,就要把字定型,不定型怎么拿出去成名!定型了就可能固化你的字体!再想突破发展需要很大很大的勇气与精力的。



或许我的言语有些过,但是,我还是要说。我们不要过分相信古人的书法理论及传说的经典,不是不相信而是对于这些东西,你一定要经过自己实践检验并深刻思考之后才能决定你那部分可以相信古人,那部分不可以。


现如今的条件,真的有利于书法辉煌的重现和发展,谁能潜心苦练,谁能深刻思索,谁就可能抢到先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