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黑帮是怎样衰落的?

高朝波


几乎所有的香港黑帮传说中,都少不了一个帮派的影子:

洪门。

而洪门还有一个名称,相信很多朋友并不陌生,正是出现于金庸小说《鹿鼎记》中的“天地会”,在清朝末年,与袍哥会、青帮,并称为清朝三大秘密结社。

该组织最早活跃于华南,以及福建、广东等地。

起初对于洪门的定义,只是一个代表“反清”的秘密组织,但凡是打着反清旗号建立的帮派,皆属于洪门之列。

后来随着清朝的覆灭,与洪门有关联的地下社团,逐渐随着华侨移民的南迁,而传往东南亚等国,此后经过香港这一中心枢纽进行互相联络,再加上香港独有的环境,使洪门在上世纪初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其实最早的香港洪门,可追溯到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由广东某帮会借洪门之名,大张旗鼓反对清廷政府,后来清廷政府进行过一次镇压,部分帮众因此逃往香港,并在香港建立起最早的洪门分舵。

据传言,洪门曾经参与到改变历史格局的大事件之中,如协助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洪天贵福逃亡广东,在抵达广东后,洪天贵福便藏匿于洪门内部,以此躲避清廷的追捕。

清末时,革命党为了推翻满清,也曾参与其中,比如1911年之后,不少“天地会”、“三合会”的成员均在国军中担当要职,有的士兵也是洪门出身,一方面身为国军,进行革命活动,一方面身为洪门分子,秘密参与帮会,这种双重身份在当时的复杂时局中不在少数,而许多革命党人,也与洪门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

再到1949年后,脱胎于清代南方洪门三合会的组织在香港成立,对外宣称“香港三合会”,其中两大龙头人物,均曾在中华民国国军中身居高位,甚至拥有将领军衔。

其实早期的洪门也好,三合会也罢,起初并非单纯的黑社会组织,而是处于一种灰色地带的特殊团体,对外他们联结革命党,反抗满清朝廷,提供资金等各类援助支持,或抗击入华侵略势力,如日,英等帝国主义列强。

对内,他们经常组织义举,虽然也用暴力来稳固势力,不法获取巨额财富,但由于成员大多来自于底层民间,所以社团本身极具规矩,讲求道义,可谓自成系统,内部等级森严,分工明确,彼此之间以兄弟相称。

再到上世纪50年代,许多洪门人士自立门户,先后成立“万安堂”,“福安社”,“太平山体育会”等名噪一时的组织,主要势力范围集中于香港上环和湾仔商业区,由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有限,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因此最初的社团活动相当低等,时有打架砍人,持械火并,抢夺地盘的事件发生,俱是各类流血冲突,甚至有时不涉及利益问题,两方社团也会发生暴力对抗事件。

最简单的例子,如当时的香港海货市场不接受外来户,有广东人去往香港做海鲜生意,便会遭遇当地人的欺负或排斥,于是外来商户便联合其他外乡人,自发成立商会,聚拢手下,一致对外,如果有谁受到欺负,便直接以武力解决。

这种小型的帮派组织比比皆是,基本并不涉及黑社会性质,只是出于自保而形成的“同乡会”,会中基本也是跋山涉水来香港做生意的老乡。

直到六七十年代以后,香港经济迅速腾飞,迎来了全面繁荣的发展时期,高楼拔地而起,房地产事业稍显雏形,此时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这些民间社团组织便开始由此转型,逐渐向真正的黑社会性质组织过渡。

其中又以“和安乐”为最大势力,主要业务为高利贷与收保护费两大业务,麾下成员也由此有了一个众所周知的绰号:

古惑仔。

后续香港经济持续突飞猛进,房地产业迎来了全面繁荣,大型组织开始向公司性质进行过渡,而不是再执迷于街头斗殴,或是菜市打架,基本上都与各种大公司或企业有所联结,如当年沸沸扬扬的黑社会威胁演员等事件,或是黑社会成立电影公司,逼迫有名气的女演员拍摄三级片等,这标志着香港本地黑帮开始涉及各种利益丰厚的行业,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经营模式,而是初具集团企业的规模。

据港英政府档案显示,19世纪80年代中期,记录在册的香港黑社会成员多达两万余人,且各方人员已经渗透进政府组织或香港警队,与之相辅相成的,则是港英政府内部有人充当黑帮的保护伞,包庇纵容暴力行为。

这时的香港黑帮可谓横行街市,一般即是团伙出行,在各种繁华街道三五成群,寻常群众不敢招惹,已经成为具备完整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组织,小型团伙则是敲诈勒索,向各类商户索要保护费,凭借单纯的暴力扩大势力。

大型团伙则涉及各种犯罪活动,如走私军火,贩卖毒品。

甚至还涉及跨国犯罪活动,一时间风头无两,对于古惑仔这三个字,人人讳莫如深。

而港英政府内部为黑社会提供保护伞的官员,皆因此获取巨额的不法收入,腐败程度堪称历史之最,后来英国方面察觉到危险气息,若再不严加整治高层腐败及黑帮,或会酿造严重危机,“廉政公署”便应运而生。

凭借从上到下的严厉整治,港英政府很快肃清了一大批黑社会保护伞,许多帮派受此牵连,也逐渐从明面转入地下,暴力活动也开始逐步减少,由于之前香港警队内部为各类黑帮长期提供保护伞,对各种街头犯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民间曾经广为流传一种说法:“警察管黑社会,黑社会管治安。”由此可见,整个香港警察系统,在百姓眼中无异于最大的黑社会,公信力极为低下,贪腐程度可见一斑。

因此警队成为整治行动中的重点对象,历经复杂的整治过后,确保整个香港安全的警察系统,终于开始正常运转,保护伞一经摘除,便对各类黑社会活动进行各种打击。

包括组织警力对帮派进行扫黑行动,或是派遣卧底打入帮派内部收集犯罪证据,致使黑帮内部互相猜忌,彼此失去信任的现象日渐增多,这也是导致黑帮覆灭的原因之一,即通过外力渗透的方式,导致黑帮自动从内部开始瓦解。

很快,经过香港警察的不断努力,香港社会治安趋于稳定,各类犯罪活动明显减少,基本都已转入地下。

盛行一时的古惑仔,也进入了全面衰落的时代。

大多数具备黑社会性质的社团,或早就成功洗白成各类企业,开始进行公司化运作,至于迅速成立又迅速覆灭的社团,基本都是属于小型的黑社会组织,势必会淹没于无法阻挡的时代浪潮中,大多数成员也开始步入正行,或做小生意养家糊口,或是打工赚钱贴补家用,以前动不动就敲诈勒索,一言不合就抽刀砍人的日子,就此一去不返。

而等到香港回归祖国怀抱以后,谁如果再敢自称是黑社会,那结局会什么样,我相信大家都懂~~~


——————


钱品聚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香港沦为殖民地以后,大量广东劳动力涌入。

这些劳动力背井离乡来打工,说白了就是为钱。因为离开了原有的宗族势力,这些劳工本能的以籍贯为单位,形成了大小的帮派。

一个潮州人来到香港,找到码头上的潮州帮派就能找到工作。

一个海陆丰人来到香港,找工作被人欺骗了钱财,他不会去报警而是找到海陆丰的帮派,问题就能解决。

到19世纪末,黑帮成员约占香港华人成年男性人口的1/3。

同时,香港最初的法律是洋人和华人分而治之。

洋人大体是遵守英国法律,而华人则有很大不同,甚至允许合法的纳妾,直到七十年代才废除。

比如给香港洋人看病,一定要获得大英帝国的医生执照才行,然而给华人看病则不需要,中医也可以开诊。

所以,法律上对于黑帮有很多空子。加上港英政府一度也很腐败,黑帮通过黑金就可以收买警方,成为保护伞。

直到五六十年代,香港警方的名声还是非常臭。

一般香港市民都认为警方和黑帮没有太大区别。

著名的“五亿探长”吕乐就是典型。

吕乐的职位仅次于英籍总警司,成为那个香港警黑勾结时代的代表。以他当时的身价,足以收购大半个九龙。吕乐通吃黑白两道,在应付黑道方面,当时四大黑帮都要给他面子,吕乐曾说:“我根本不用亲自抓人,有案件要破,就开口跟堂口老大要人!”

因为警黑勾结严重,普通相当市民生活被骚扰严重。

当时开一个小铺子,除了警察来敲竹杠以外,黑帮混混也经常来索要保护费。

1955年香港华民政务司贺勤士(B.C.K.Hawkins)致殖民地辅政司的内部文件中称:“敲作勒索盛行,但是很遗憾地在目前的情况下香港社会有很多人成为敲作的目标。这是明显的,当你考虑到殖民地有多少人今天在法律边沿讨生活;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只有最少的基本生存条件。……于我看来,很难动员这些群众来主动参予打击三合会的计划,而且一些青少年将从受敲作者转而成为三合会的活跃分子。换言之,除了扩张的敲作勒索外,并且有更多人被招幕成为罪犯的行列。”

于是,七十年代廉政公署成立,重拳打击警方涉黑。

由此,警黑勾结问题大大好转,香港黑帮也就逐步失去了保护伞。

没有保护伞的黑帮,一夜之间就可能被消灭。

保护伞垮台以后,黑帮被打击严重。被立案的的黑帮犯罪从1967- 68年的110宗升至1976年的4089宗,升幅达到37倍,而同期警方调查有关恐吓勒索犯罪的案件亦从344宗升至4755宗,升幅高达13.8倍。由此,香港黑帮开始走下坡路。

同时,针对黑社会的法律越来越多,越来越严格。O记(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实力增强。

所以,从70年代开始,香港黑帮越来越不行。除了嫖赌以外,香港黑帮逐步开始走正行,传统的敲诈勒索收保护费也很罕见。

现在很多小铺老板,被敲诈就立即报警。

到了80年代,香港黑帮很多已经洗白,大量会员走正行,剩下的核心骨干不过原来的十分之一,其余九成多是客串性质。

香港回归以后,黑帮更是越来越低落。

一种说法是,黑帮大哥多被招安。


萨沙


1949年,新中国消灭了黄赌毒黑漂,1997年轮到香港了!

不妨先来看看新中国成立初期多少貌似强大的黑社会组织灰飞烟灭!

1,黄金荣。

黄金荣1892年开始在上海法租界当巡捕,后来他背靠法租界殖民者、国民党反动派,发展成为党徒超过一万人的青帮组织,他的党徒们收保护费、绑架勒索、开设赌坊、设立妓院、几乎是无恶不作。

最后黄金荣怎么样?新中国成立,黄金荣老老实实写下保证书,不再从事黑帮活动,不敢与新政府为敌。但是没办法,民怨沸腾,上海市政府只好让他在新世界大舞台门前扫大街赎罪。

2,杜月笙。

杜月笙是黄金荣的徒弟,但是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杜月笙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勾结上蒋介石,成为蒋介石在上海滩的统治工具。杜月笙1925年成立的三鑫公司,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毒枭组织,聚敛了富可敌国的财富。更厉害的是,抗战初期,杜月笙勾结特务头子戴笠,成立了自己的军队,杜月笙还利用自己黑道上的势力,巧取豪夺,成了实业、金融、交通运输、新闻出版各方面的商界精英。

杜月笙怎么样?上海解放前夕,自知罪孽深重的他不敢停留,赶快跑到了香港避难。听说黄金荣在新世界大舞台扫大街,直接惊惧而死!

解放军进入上海,在最繁华的南京路上露宿,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可是面对黄金荣杜月笙这样的黑帮势力,那绝对是冬天般严寒!

3,河北一贯道。

河北等地流行的“一贯道”发端于晚清,极盛于1940年代。极盛时期的一贯道,有教徒300万人以上,仅在上海一地,就拥有基层坛堂1144个,办道人员6200余人,道徒约30万人。

如此大的势力怎么样,在新中国的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下,瞬间土崩瓦解,彻底消失!

当时,一位外国记者撰文说:“共产党是一把铁扫帚,一扫帚把妓院扫光了,又一扫帚把一贯道扫光了,真厉害!”

至于那些流窜乡间山野的湘西土匪、东北胡子,更是不在话下,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些害人虫全部要一扫而空!

再来看看香港的黑社会是什么货色。

香港的黑社会,大都从天地会发展而来,统称为:三合会!主要从事洗黑钱、非法赌博、贩卖毒品、偷盗、敲诈勒索等非法行为,最有名的黑社会组织包括新义安、和胜和、14K等。

新义安,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新义安成员接近10万人,势力达到顶峰。80年代,香港警方开展了专门针对新义安进行反黑风暴,很多黑帮成员如坐馆、红棍、白纸扇都被抓。但是大部分新义安成员获得释放,继续和港英政府暗地里对抗。

14K,前身是1947年的洪发山忠义堂,后来在澳门、西欧、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南亚等地都有分支机构。有人说14k实际上是14位国民党成员发展而来,但是到90年代有十几万会员,是香港第一大的黑社会组织。

和胜和原属于成立于1884年的和合图,后来独立出来,相比新义安和14k的国民党背景,和胜和更多是香港地方帮会组织,虽然装备武器不如人,但是人数多啊,和胜和上世纪70年代有20万之众。

这些黑社会组织,本质来说是政府权力边缘的幽灵,只有政府失灵的情况下,才有他们的生存之地。

香港作为英国最后一块殖民地,社会环境和大陆、台湾以及英国本土完全不同。对于英国人,建立香港殖民统治的目的不是当善男信女,就是敛财!放任黑帮贩卖毒品、收取保护费,最后把黑帮吃掉,培养新的黑帮。这是全世界各地殖民统治者的一贯统治手法。

当然,像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杜月笙等人虽然不复往日法租界的辉煌,却也是过得风生水起,好不自在。连蒋经国这样的“经济沙皇”都拿他门办法。当然,不是蒋经国搞不掉杜月笙,而是杜月笙对蒋介石很有用。蒋介石要做的很多事,都要依靠杜月笙。更何况,蒋介石和杜月笙一起的黑历史,是永远否定不掉的!


历史知事


香港回归之前了解的不多,只是在电影电视剧上对这块宝地有了初步的了解,那时候最大的看点就是香港的黑帮老大。赌博绑架是最大的特点,每天看到的只是打打杀杀。可是自打香港回归以后,这些黑帮组织为什么都不见了?

正所谓邪不压正,由香港回归前的黑帮社会欺行霸市到香港回归后的繁荣稳定,这就足以说明有强大的祖国做靠山,特别是驻港部队的入住,使香港繁荣稳定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在香港所谓的黑帮黑恶势力几乎消失殆尽。


(影视资料的演绎)

我们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喜欢看警匪片儿,那是因为真实与刺激。相比之下香港的警匪片看起来更加精彩。追根溯源,这就不能不想到这是与香港的发展是有关。在上个世纪香港回归以前,正处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香港,来自于世界各地不明身份的悍匪认为香港是个自由世界,纷纷涌入香港,认为在这个过渡时期,是他们黑帮大打出手捞钱的好机会。

据了解,香港回归前的黑帮组织非常活跃猖獗。他们打劫金铺到绑架富豪,敲诈勒索无恶不作以换取高昂的赎金。那时候严重的扰乱了香港的金融秩序和治安稳定。


(可怕的黑帮组织~影视资料)

据传说:在香港回归的前夕,香港最大的悍匪就是张子强,叶继欢,季炳雄等等大大小小的黑帮组织十分猖獗。他们大多来自于大圈帮,在香港地方横行霸道,在那个年代充分说明了管理者不但不作为,而且与香港黑帮组织里勾外联,严重的毁坏了政府形象。

可是香港回归以后,人人痛恨的香港黑帮组织为什么不见了?

有一大部分落网的黑帮头目给出了答案:那时候的香港是以古惑仔、无间道为主要帮派力量,帮派如同旧社会的军阀,山头林立,互相对抗,并且经常发生内讧。黑帮各派别之间的争斗,大多是以血流成河为代价,受益的都是幕后黑手,这在香港大片中有充分体现。


(无路可走的黑帮组织)

有接触过香港黑帮大佬的,他们是这样解释说的:都知道一九九七年年的香港回归,此刻被英国割据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一国两制的政策在香港得到了充分的体验。特别是驻港部队的入住,对黑帮震慑很大,为香港的治安稳定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一九九七年的香港回归,彻底结束了近一百多年的英国殖民地统治,更是断了这些黑帮组织的敲诈勒索,危害治安发财梦。如今再想了解这些黑帮组织,只能在电影大片和电视剧中看得到。


日尧居


香港人通常把黑社会统称为“三合会”。三合会,曩昔叫做洪门三合会,是天地会在广东的一个分支,近代演酿成从事不法运动的团体。三合会的英文名为“Triad”,是英国殖民政府依据其称号和旗号定名。

1909年,香港“义勇堂”堂主黑骨仁为折衷各个帮派之间的抵触,召开香港第一次“洪门大会”,决议在各堂口前加上一个“和”字,表现各帮派之间应“以和为贵”,如许形成为了既互相自力又结合的“和”字派三合会构造。

杜琪峰的片子《黑社会之以和为贵》再现了这个故事。“和”字头帮会有30多个堂口,运动规模包含全部港九地域。此中,以“和安乐”、“和胜和”、“和合桃”最为活泼。

1947年,“义安工商总会”因触及三合会运动,被港英政府撤消了社团注册。国民党军统少将向前,将之改名为“新安公司“及其分支“永安公司”,即当今的“新义安”。

1949年初,国民党军统中将葛肇煌于广州设立洪门构造“洪发山”,重修“内八堂”,广州解放后,他带领亲信逃到香港,后赴台湾“离队”,留在香港的人马成为“14K”的始创者。“14”指其发源地为广州宝华路14号“洪发山”忠义堂会址。

1953年,向前被港英政府驱赶,他传位给大儿子向华炎。

1960年月,香港警员与黑社会通同一气,“警员管黑社会,黑社会管治安”。时任港岛及九龙总华探长的吕乐,一直到1968年离任为止,在香港诟谇两道通吃,被称为“五亿探长”,五亿是指其身价。

1974年,港督麦理浩设立廉政公署,查处警界腐败分子,与吕乐并称的“四大华人探长”,都成为通缉要犯。

1980年月曩昔,“14K”是香港第一大帮会,但1980年月后,“新义安”取而代之。由于警员的贪污成绩得到了有用的停止,黑社会构造开端转行,建筑业、运输业、饮食业和娱乐业都是他们乐于染指的。

1997年,香港回归以后,黑社会成重点袭击的工具,纷繁转业,日益衰败。

开门见山的说,黑帮的存在是由于政治的能干,黑帮是穿插于政治触角之外的、不受控制的第三方权势,这就比拟可骇了,如果说社会上有一种权势,游离于政府之外,实行税收、掩护的职责。

那是不是说谁轻微有点权势,强权强横一些,谁就能够自称系统,自成一帮一派统治本身的一个小圈子,那岂不是世界大乱了?是以,但凡有作为的政府或许强权力机关,都不会任由本身统治之外的其余权势存在。

想存在想生计也能够,事前报备,人人磋商,接收羁系,成与不成德强政府说了算,这实在是一种“让步”的成果,或许说让其存在更有利于本身的统治或许和谐。

但这是失常环境下,就如香港的黑帮,明显是不失常的环境,他们的存在依靠的是强暴力,依靠的是制作的社会资源部公道分派,他们是社会的蠹虫同时是社会的不稳定身分。

对付香港的黑帮来讲,用一句时兴的流行语来讲:“没有杜月笙的命,反而患了杜月笙的病”,怎样懂得呢?杜月笙生活的民国浊世,军阀林立,给了杜月笙一类的黑帮权势前所未有的成长空间。

然则起初的香港黑帮,实在并无这类生计空间,不论《古惑仔》演的红星、东星多牛逼,只需港府一卖力,这些黑帮权势基本不是个,由于治世外面每每意味着强政府的存在,他们能担负起本身该承当的义务。

而不是把这类义务推向社会,推向如杜月笙一样平常的小我!


观自在不必远行


当正规的社会秩序不完善的时候,就会产生另外的一种秩序来约束社会的运行。就像白天和黑夜的运转,就是社会变化的两面性。

香港的黑社会产生在战后,内战过后,老蒋退居台湾,当然一部分人进入了香港澳门,这些人的进入,导致了黑社会的初步形成。

香港的黑帮兴盛德时间应该是在七十年到九十年代,这段时间是香港黑帮发展的额黄金时期。也产生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香港旧社会的基本样子,充满机遇但是同时又充满危机。

那个年代,正是英国对香港殖民的末期,大陆开始介入,英国的控制相对来说也开始减弱。社会的秩序出现了极大地空白区,所以另外的一种秩序——地下秩序便随之产生了。

那时候的香港,白天归警察管,晚上归黑社会管,两种秩序交替运行。

至于香港黑帮的衰落,自然也就是正规的秩序逐渐的建立,特殊的秩序由于不合理,所以就被抛弃了。

社会在进步,黑帮的管理也在进步。当打打杀杀的日子挣不了钱的时候,他们就会走向一些稍微正规一点的赚钱方式。比如拍电影,要知道香港电影的巅峰时期,好电影基本出自带黑社会性质,演员被用枪逼着拍电影是常事。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秩序的更加完善。旧时的黑帮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本,纷纷成功转型。随着黑帮的转型,旧时代的那种兄弟多就是老大的黑社会形态逐渐的消失了,黑帮也随之没落了。

香港黑帮的兴起和衰落,恰恰说明了社会运转的两种方式,就像白天和黑夜,谁都离不开谁。一方显弱,另一方必然会增强。


看点儿历史


香港人通常把黑社会统称为“三合会”。三合会,以前叫做洪门三合会,是天地会在广东的一个分支,近代演变成从事非法活动的集团。三合会的英文名为“Triad”,是英国殖民当局根据其名称和旗帜命名。

1909年,香港“义勇堂”堂主黑骨仁为调和各个帮派之间的矛盾,召开香港第一次“洪门大会”,决定在各堂口前加上一个“和”字,表示各帮派之间应“以和为贵”,这样形成了既相互独立又联合的“和”字派三合会组织。

杜琪峰的电影《黑社会之以和为贵》再现了这个故事。“和”字头帮会有30多个堂口,活动范围包括整个港九地区。其中,以“和安乐”、“和胜和”、“和合桃”最为活跃。

1947年,“义安工商总会”因涉及三合会活动,被港英政府取消了社团注册。国民党军统少将向前,将之改名为“新安公司“及其分支“永安公司”,即现今的“新义安”。

1949年初,国民党军统中将葛肇煌于广州设立洪门组织“洪发山”,重建“内八堂”,广州解放后,他率领心腹逃到香港,后赴台湾“归队”,留在香港的人马成为“14K”的初创者。“14”指其发源地为广州宝华路14号“洪发山”忠义堂会址。

1953年,向前被港英政府驱逐,他传位给大儿子向华炎。

1960年代,香港警察与黑社会沆瀣一气,“警察管黑社会,黑社会管治安”。时任港岛及九龙总华探长的吕乐,一直到1968年卸任为止,在香港黑白两道通吃,被称为“五亿探长”,五亿是指其身价。

1974年,港督麦理浩设立廉政公署,查处警界腐败分子,与吕乐并称的“四大华人探长”,都成为通缉要犯。

1980年代以前,“14K”是香港第一大帮会,但1980年代后,“新义安”取而代之。由于警察的贪污问题得到了有效的遏制,黑社会组织开始转行,建筑业、运输业、饮食业和娱乐业都是他们乐于染指的。


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黑社会成重点打击的对象,纷纷改行,日趋没落。


猛哥V


香港从晚清时期开始,就一直以殖民地的姿态傲然独立于我们的南方边陲对岸。

香港的面积其实并不大,原本在民国时期也不如上海繁荣,但是随着民国结束后各个城市对西方的全盘封闭,香港由此成为了我们与西方唯一的信息、物资交流通道。

因此在历史的使然下,香港最终才因为这个特殊的作用而出现了异乎寻常的繁荣。

在这座随着时代的发展越发繁荣的城市中,人们很多时候只看到了表面上的辉煌,但实际在香港光鲜外衣之下笼罩着的却是被黑色阴影渗入骨髓的躯干。

香港黑帮14k和新义安与保密局的关系

香港上个世纪大部分时期所活跃的黑社会势力是非常庞大的,而在那个时候的香港黑社会中,总共有三股黑社会的势力最为强盛。

它们分别就是当时香港黑社会中的14k、新义安、和胜和三大团体,它们就是当时香港黑社会的三大金刚,只手支撑住了香港黑暗世界的大半边天。

香港的这三股大势力中,有两股大势力的来历非常异乎寻常,他们除了表面上戴着的黑暗面具之外,实际上内里隐藏的却是有着政治、军事支撑的背景。

我们上面所说到的这两股势力就是这三大金刚中的14k和新义安,14k和新义安的创始人都是从内地过去的,而且他们都拥有着一个相同的身份,那就是保密局的重要骨干。

保密局的前身是蒋介石手下的鹰犬部门军统,在军统的创始人戴老板飞机出事丢掉了性命后,毛人凤通过各种波折接管了这个部门的大权。

然后因为军统的权力实在太过于庞大的原因,所以这个部门被蒋介石改组成了保密局,权力受到了蒋介石的剥削。

14k的创始人很不一般,它的创始人是保密局的中将级骨干葛肇煌。

在1949年的时候,因为蒋介石的兵败逃亡,葛肇煌带着毛人凤的命令来到了香港,然后在香港创建了14K社团。

最终在台湾保密局的各种支持下,这个社团后来在香港的黑暗世界中发展出了非常强大的力量。

而新义安的创始人也是如此,新义安的创始人是保密局的少将级骨干向前,他比葛肇煌来香港要早两年,他是在1947年的时候来到香港创办新义安并最终在保密局的支持下发展成长起来的。

向前的儿子就是现如今香港娱乐界的大佬向华强,此人在赌神里演过龙五。

香港上世纪对黑帮势力扫荡的斩草不除根

最开始时的香港黑帮就是由这样复杂的势力发展过来的,早期的他们势力猖狂到了极点,连香港的殖民地政府也不放在眼里。

面对这样的黑帮香港方面也并不是完全置之不理的,在1953年的时候,他们察觉到了新义安向前的特殊背景,所以专门把他给遣送去了台湾,后来也展开过各种针对黑帮们的打击活动。


不过因为这些黑帮的势力在香港各方面实在太盘根错节的原因,所以他们的各种打击活动实际上是治标不治本的。

就如同除草只除表面上的草叶不除草根一样,因为没有对根源动手,所以这些黑帮仍然猖獗在香港的各行各业中。

黑帮历史中对香港娱乐产业的渗透

在发展到了最后面的时候,这些黑帮除了参与各种传统的黑色产业之外,他们还开始进军了当时香港繁荣的娱乐圈。

在上个世纪的香港娱乐圈中,这些黑帮的势力是非常庞大的,那个时候很多当红的明星实际上都是要看他们的脸色行事的。


他们拍戏肯定是会给明星们钱的,不过如果他们想让明星出演他们所拍的戏,而明星又因为不喜欢这部戏拒绝的话,那他们很可能就会动用各种绑架或者其他的手段威胁这些明星们。

以胁迫他们出演自己所拍的戏,在必要的时候,甚至会以这些明星的性命相逼。

其他的各种细节我们就不一一描述了,我们只要知道香港当时处处盘绕着黑暗之花的事实,就可以深切了解到那个时候的严重时局了。

香港黑帮退到幕后的原因

而至于香港黑帮为什么在后来纷纷变得温顺起来或者直接就隐藏到了幕后的原因其实非常简单。

首先我们要注意一个时间,那就是97年香港回归拥抱后的时间,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这些黑帮才慢慢隐退起来的。

虽然很多普通人在谈到各种黑社会的时候,都会纷纷产生出一种来源于骨子里的惊惶感,但是这也仅仅是对普通人来说的,在绝对强大的公器面前,黑社会表现在普通人面前的强大实际上是非常不值一提的。

连国军这样战斗力强悍的军队在我们浩荡的实力下都只能逃到台湾龟缩起来,而在台湾保密局扶植下就能轻易称霸香港黑暗世界的黑帮,在我们的大军面前,其实如同螳臂挡车一般微不足道。

这个时候他们如果不乖乖退避到幕后的话,那就会必然被狠狠地碾压在历史的车轮下,成为一片飞灰。

所以说这就是香港黑帮之所以衰弱起的原因,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们在绝对的公器面前没有丝毫的反抗之力,因此才在看清实事后主动隐藏到了幕后。


孤客生


任何黑帮都是游走在法律边缘的鬼魅,人们常说的庙堂与江湖,其实是有严格的界限的,庙堂不允许自己之外的江湖存在,而江湖从来都是一个历史事实。(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直言不讳的说,黑帮的存在是由于政治的无能,黑帮是穿插于政治触角之外的、不受控制的第三方势力,这就比较可怕了,如果说社会上有一种势力,游离于政府之外,履行税收、保护的职责。

那是不是说谁稍微有点势力,强权霸道一些,谁就可以自称体系,自成一帮一派统治自己的一个小圈子,那岂不是天下大乱了?因此,凡是有作为的政府或者强权力机关,都不会任由自身统治以外的其他势力存在。

想存在想生存也可以,事先报备,大家商量,接受监管,成与不成德强政府说了算,这其实是一种“妥协”的结果,或者说让其存在更有利于自身的统治或者协调。


但这是正常情况下,就如香港的黑帮,显然是不正常的情况,他们的存在依靠的是强暴力,依靠的是制造的社会资源部公平分配,他们是社会的蛀虫同时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对于香港的黑帮来说,用一句时髦的流行语来说:“没有杜月笙的命,反而得了杜月笙的病”,怎么理解呢?杜月笙生活的民国乱世,军阀林立,给了杜月笙一类的黑帮势力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但是后来的香港黑帮,其实并没有这种生存空间,不管《古惑仔》演的红星、东星多牛逼,只要港府一认真,这些黑帮势力根本不是个,因为治世里面往往意味着强政府的存在,他们能担负起自己该承担的责任。

而不是把这种责任推向社会,推向如杜月笙一般的个人!

香港黑帮的衰落不在于内,在它本身来说,无论如何不会自动消失,而在外,在于政府对他的接受能力,取缔是随时可为的事情。


历史三日谈


香港黑帮类型片,我想应该是大陆无数少年少女童年的记忆。什么三合会啦,14k党啦,在历史上实际上真实存在。关于三合会,历来有很多说法。小编曾经和香港的一位灵通人士交流过,他讲的和同行的说法不一样。

所谓三合会,实际上有三套班子,最上面的组织是洪门,最下层的是青红帮,中间的白道即所谓的TMH,所以建国之后,洪门的头子能够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而青帮的头子只能再上海扫大街。当然,这仅仅是一种说法。

香港黑帮的出现跟上海黑帮、西西里黑手党、纽约黑手党、俄罗斯光头党一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后,香港作为内地和世界沟通的窗口,龙色混杂,五方杂处,国民党、共产党等各种势力在这里建立组织或者各种贸易公司,三合会可能也有这样的背景。因此香港政府对其基本不闻不问,后来随着香港经济在战后的崛起,需要黑帮来维持地下秩序并充当润滑剂,所以香港黑帮也进入全盛时期。

等香港达到一定的繁荣程度之后,港英政府不失时机的成立反贪局,而且香港也复归在即,香港黑帮受到政府打击,开始销声匿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