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之道第126节;善恶决定临终的去向,应该怎样把握

正见有前生后世,我们如何到后世?也就是今生的结束,我们这辈子终究会临终,人临终会有三种状况,一个就是跟随重业;这样的人是大善之人或者是大恶之人才有重业,也就是说做了大量的善事,才有大的善业,做了大量的坏事,恶劣的事情,是重的恶业,这样的人临终之后的中阴期非常短,如果是大善之人,当下上升到善道或天道,如果是大恶之人,当下下生道地狱错恶道。

成佛之道第126节;善恶决定临终的去向,应该怎样把握

由人到投生到人道是比较复杂的,这就是人身难得,因为人们善因很多,烦恼也很多,也就说恶的因缘也很多,所以中阴期会很长很麻烦。大恶之人和大善之人是极少数的,大部分是有善也有恶,如果没有学佛,会跟随最后一念或善或恶趣投身,这大部分是恶念多于善念,并投身到恶道;因为大家都不舍得死,贪心重,都有自我爱,而且还有后有爱,摊着自我的心非常强烈,没有人喜欢死亡的,都在恐怖害怕贪恋当中离去。感觉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还有很多亲属财产名利等,都会舍不得,所以最后一念容易起恶。

成佛之道第126节;善恶决定临终的去向,应该怎样把握

平常中没有学佛的恶念多,因为不能智相应,没有听经闻法,如何能做到智相应呢?非常困难。当然有的人心胸度量很大,愿意利益社会,那个就是善良了,也算是智相应了。只不过他的智还属于是世间智,佛法的智相应,还可以出世智,层次不一样,不过还是会有机会,只不过是恶念很多,因为他们都以自我为主,自我为主的时候恶念会比较多。所以要养成善的习惯性,念头上要习惯起善念,这就是修行的功夫。正见相应正念相应也就是智相应。不以自我为主,愿意以大家为主,以家庭为主,以团体为主,乃至为社会为主;心胸度量就会很大,这个就会比较智相应。养成了善的习惯,临终最后这个念头就会容易起善。乃至于我们妄想纷飞的时候,也要抓住一个善念,念佛念菩萨的名号,因为能念佛念菩萨的名号也是在善念当中。

成佛之道第126节;善恶决定临终的去向,应该怎样把握

我们的善心妄念当中恶念太多,就要用善念去取代他,就会养成善的习性。有这样一个故事,佛陀时代,有一位大名长者,请问佛陀说,我平时念佛也不失正念,但是万一我在十字街头,熙熙攘攘的人很多,连念佛的正念也忘记了,如果那个时候我不信死亡,不知道会不会堕落到恶道;佛陀就告诉他说不会的,因为你平常念佛已经养成了向佛的习性,即使失去正念而死,也会上升到善道,或者到天道或者到人道,因为善的业力强大,习性里头已经养成了善的念头,虽然有恶念,但恶念的比例会降低,善的业力强大,就不一定与恶相应,所以暂时失去了正念,由于善念的习惯性,会生往善趣。

成佛之道第126节;善恶决定临终的去向,应该怎样把握

就像一棵大树,长的倾向东南,如果计算的话,自然倒向东南,它不会倒向西北,这就是习惯性,所以我们学佛的人就善用善念的习惯,累积资粮,不会堕落恶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