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眼耳鼻舌身意”有一个降伏,其他会依次断灭,修行走上正路

佛教 阿弥陀佛


“善业恶业”的生起和消失,阿罗汉和菩萨有不同对治方法

阿弥陀佛 佛教


离苦乐之二边后,还能做什么,那些苦行僧的修行真的就没有意义吗

弥勒菩萨 郭旭的测试话题


初学参话头把握这四个步骤,明心见性指日可待

永嘉


懂得佛性与自然的关系,体会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

智顗


修行就要发心立愿,正信、正思、正念是每天内心的功课

佛教 提婆达多


生活中修行,遇见任何事物都有无畏之心,少欲知足,知足常乐

佛像 岁岁又重阳 美好,一直在身边 建筑 浮雕 艺术 三宝


娑婆世界就是堪忍世界,怎样做才能脱离不如意,用什么心态很重要

美好,一直在身边 佛教


内修功,增长智慧,外修德,缘分具足,内修是智慧,外修是功德

成佛 觉性 因行 菩萨 男子 不断 众生


“自本而迹无量即量,自迹而本量即无量”中体会,缘的现在和过去

因缘 而迹 即量 尘点 寿量 过去 时代


时刻把握当下一颗无染的心,直到打成一片,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弥勒菩萨 天南海北庆丰收 妙法莲华经 文殊 宁静 演讲 美好,一直在身边


有人说要包容,若是没有智慧,只是一味地包容,世俗人叫做烂好人

第七 凝静 外面 境界 智慧 意灭识亡 包容


“一苇渡江”的达摩祖师,阐述万法都是从心中所生

菩提达摩 释迦牟尼 佛陀跋陀罗 梁武帝 佛教


佛学的很多名称、词汇其实还有另一种含义,深入进去才能开悟见性

弥勒菩萨 文殊


我们对一切种智理解有多深,就意味修行是否正确和层次的高度

修行 我们 能够 就是 透彻 道种 期待


佛陀路上遇到牧牛的人,道出经典语句,话说众生对生老病死的无知

阿难陀 美好,一直在身边 牛群


烦恼皆因强出头,话未出口他是你的奴隶,话一出口,你是他的奴隶

佛教 美好,一直在身边


我们怎样才能正确遁入空门,进而达到清新脱俗、物我两忘的心境

佛教 菩提达摩 地藏 金刚经 玄奘 美好,一直在身边


文殊菩萨化作贫女去乞食,被僧众斥责贪得无厌,留下能开悟的语句

文殊 佛教 华严经 五台山 释迦牟尼 普贤 不完美妈妈 火风 山西


成佛之道146节:现象的差别都是一心所现,只要不落二边就是智慧

佛教


成佛之道145节:在家人和出家人的区别,在家人也是佛的声闻弟子

佛教 农村 文化


成佛之道144节:解脱道要远离苦乐二边,那是不是也离开了佛性

尼连禅河 菩提树


成佛之道143节;三乘共法适合什么样的众生修行,关键在于心性

佛教


成佛之道143:生活中保持这些正念,就是修行,有机会受弥勒护持

弥勒菩萨 三宝 释迦牟尼


成佛之道142节;慈悲喜舍四无量定和禅定,哪个是大乘佛法的基础

儒家


成佛之道141节:慈悲喜舍的修行,不一样的状态不一样的烦恼

佛教


成佛之道139节;从初禅到四禅,我们身体的变化和情绪的变化情况

佛教 动物


成佛之道138节;修世间法的四禅八定我们都要经历什么?

佛教


成佛之道137;修定不是为了发神通,而是要智慧现前才能解脱有望

佛教 服装


成佛之道137节;禅修的定相,身体、呼吸、眼睛都有变化

观音


成佛之道136;修定动机决定成就的关键,怎样是入定时的正确心态

佛教


成佛之道135;五戒十善八关斋戒是一切法的基础,对在家人很重要

佛教


成佛之道134节;持戒改变心量,不杀生怎么处理室内蚊蝇

三宝 动物


成佛之道133节;持戒是修行到一定程度后,自然而然的生出来的

佛教 交通


成佛之道132节;人身难得,三福行中的布施对我们修行很重要

佛教


成佛之道131节;饿鬼道、人道,福报智慧决定他们能否能修行佛法

佛教


成佛之道130节;第六意识影响第七意识,真理法界的现象是平等相

第七 我们 杂染 现象 圣者 法界 平等


成佛之道第129节;初修行的重点,至少要证得声闻、缘觉、或菩萨

超凡入圣 我们 修行 就是 因缘 菩萨 涅槃


成佛之道第126节;善恶决定临终的去向,应该怎样把握

佛教


04.05 万法众生本来都具佛性,为什么会有一切无明?

阿难陀 楞严经 常静 菩提树 环境污染 大众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