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宓先生的爱情

今天知道吴宓这个名字的可能不多了,但他的两个学生却是相当有名:一个叫钱钟书,一个叫季羡林。

吴宓先生的爱情

西南大学的宓园

吴宓治学极为严谨而生活却相当散漫,是一个奇特而又矛盾的人,季羡林曾在《序》中说:“他看似严肃、古板,但又颇有一些恋爱的浪漫史,所以矛盾。”对于吴宓的这些“恋爱的浪漫史”,其清华同学兼同事顾毓琇以“千古多情吴雨僧(吴宓字雨僧)”一语概括,可谓神来之笔。

吴宓先生的爱情

西南大学文学院前的吴宓先生塑像

吴宓是一个古典的浪漫主义者,他酷爱《红楼梦》,常以紫鹃自居,因为紫鹃对林黛玉爱得最纯粹,他曾在报上写过《论紫鹃》一文,文章的尾句便是“欲知宓者,请视紫鹃”。他不仅对林妹妹如此,对所有的女士也是百般呵护,如果在街上遇见行驶的车辆,他总是举起手杖示意,直到身边的女士全部通过方才放行。他似乎对世上所有的女性都有一种发乎情止乎礼的喜爱,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让人难以忘怀:“除了学术与爱情,其他问题一概免谈。”

吴宓先生的爱情

作者在吴宓故居与吴宓关门弟子合影

吴宓爱过的女性很多,在其日记、书信、诗词等私人文字中出现过的就不下十几位,而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大概就是毛彦文了。吴宓与毛彦文的相识缘于他与前妻陈心一的婚约,吴留美期间,经人介绍与从未谋面的杭州姑娘陈心一订了婚。吴宓与毛彦文的未婚夫朱君毅是清华同窗,而毛彦文与陈心一则同为浙江女师的同学,因为这层关系,吴宓与毛彦文相识,据说一见面吴宓就爱上了毛彦文。

毛彦文是浙江江山人,9岁时父亲就将她许配给了朋友方某之子。但彦文与表兄朱君毅自幼青梅竹马,情感甚笃,就在方家迎亲的大轿抬至毛家大门之际,毛彦文从后门逃离,毛彦文后与朱君毅正式订婚,此事当年在江山轰动一时。但毛彦文痴情换来的却是情郎的背离,朱君毅回国后以近亲为由与毛彦文解除了婚约——这个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其实是朱另有新欢。早就对毛彦文暗生情愫的吴宓毫不犹豫的与陈心一离了婚,对毛彦文展开了狂热持久的追求,这场民国史上的著名情事正式揭开了序幕。

吴宓先生的爱情

吴宓与妻女在一起

对于吴宓与陈心一的离异,毛彦文这样解释:“吴脑中似乎有一幻想的女子,这个女子要像他一样中英文俱佳,又要有很深的文学造诣,能与他唱和诗词,还要善于词令,能在他的朋友、同事间周旋,能在他们当中谈古说今,这些都不是陈女士所专长,所以他们的婚姻终于破裂。这是双方的不幸,可是吴应负全责。如果说他们是错误的结合,这个错误是吴一手造成的。”吴宓脑中这一幻想的女子无疑就是毛彦文。

吴宓先生的爱情

吴宓与父亲在香港

这场热烈的爱情故事终究没有正果,毛彦文最终嫁给了北洋政府前总理熊希龄。据说毛婚前曾专门下帖子给吴宓,邀请他出席婚礼,吴宓婉言拒绝了这一难堪的邀请,只是写了组诗《吴宓先生之烦恼》,向世人公布了他与毛彦文的“纠结”情事,其中一首如此写道:“吴宓苦爱毛彦文,三洲人士共惊闻。离婚不畏圣贤讥,金钱名誉何足云。”吴宓不但在报上发表他的这些失意情诗,还经常在课堂当众向学生倾诉,西南联大学生何兆武在《回忆吴雨僧师片断》中这样记述:“先生平生的恋爱事迹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先生自己亦从不隐讳。有一次讲诗,先生说到诗有以含蓄为佳者,但亦有直抒胸臆者;随即各举数例。而后者的例子之一,就是先生自己的《诗集》中的‘吴宓苦恋毛彦文,三洲人士共知闻’,先生之率真有如此者。”

吴宓先生的爱情

晚年吴宓

毛彦文与熊希龄只生活了短短的三年,1937年年底,熊希龄在香港突患脑溢血去世。1949年江山易手,毛彦文离开大陆赴美谋生,1961年回台定居,一生再未婚嫁。晚年毛彦文撰写了《往事》一书,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书中对吴宓着笔甚寡,仅在“有关吴宓先生的一件往事”一节中纠正了坊间对吴毛感情纠葛的传闻,并分析了两人之间的这段交往,笔调平淡而冷静:“海伦(毛彦文英文名)平凡而有个性,对于中英文学已无根基,且尝过失恋苦果,对于男人失去信心,纵令吴宓与海伦勉强结合,也许不会幸福,说不定会再闹仳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