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如何对待害虫?

sdlwljb


在古印度,僧人们都是不劳动的,每天以乞食为生。这是因为印度地处热带,物产丰富,而且气候炎热,身体热量散失较少。因此印度的出家人工作是不可能工作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工作的,只靠乞食就能维持生活这样子。

后来佛教传入了中国,大家都知道中原地处温带,物产并不像印度那么丰富。因此禅宗提倡农禅合一,僧人也要种地、劳动,而且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但是,只要是耕作就会伤害农田里的小动物,就算不用农药去毒杀害虫,在耕地、锄地时也可能会误伤土里的各种虫子,那么佛教怎么看这种事情呢?

其实,杀生最重要的是看有没有杀心。佛教认为,人造业有三种:身业、语业、意业。不论你是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起了什么念头,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也就是造业。你杀牛杀羊,身体做了杀生的行为,心中也有杀生的念头,这就犯了杀业。但是你耕种之时,身体做着是耕种的行为,心中也没有杀生的念头,并不会犯杀业。虽然会有一些小动物会被你伤害,但那只是自然的因果,并不是主动的杀生行为。当然了,还是要尽量避免伤害其他动物的。

佛祖释迦牟尼在之前的某一世中,曾看到一名盗贼想杀害五百位商人。释迦牟尼的前世知道,这些商人都是大菩萨,如果贼人杀害了他们,必将堕入无间地狱。于是释迦牟尼的前世先出手杀死了贼人。这说明,如果没有杀心,是可以杀生的,佛剑分说大师说过:“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


梦露居士读文史


《金刚经》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译文】佛告诉须菩提:凡是大菩萨和发菩提心者,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降伏自己的虚妄不实之心,无论是禽鸟蛇爬行魚卵生类;还是昆虫蜂蚁、微生物湿生化生类;披毛戴角灵长脊椎哺乳胎生(人类);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欲界天人,色界天人,四禅天人)。从以上经文中可知,所有一切众生之类都有利与害两面性,一律平等,无有差别。

人类有为活动是导致生态环境失衡的主要因素,比如说老鼠的天敌,蛇、鼬、鹰、猫头鹰、猫等;蝗虫的天敌,蛙类、癞蛤蟆、蜥蜴、蜘蛛、螳螂、鸟类;蚊蝇的天敌,燕子、鸟雀、蜻蜓、蝙蝠、蛙类、蟾蜍、蝌蚪、魚虾类。

地老虎(蛴螬、土蚕)天敌有:姬蜂、螟蛉绒茧蜂、夜蛾土茧寄生蜂、寄生蝇、虻、蚁、蚜狮、螨、蟾蜍、鼬、禽、鸟等;菜青虫昆虫天敌更多,金小蜂、广大腿蜂、黄绒茧蜂、赤眼蜂、猎蜷、胡蜂等等。


手机用户5498255127


佛教是讲因果的,因果就是定数,是不可以更改的,很多人去寺院里寻求庇护,这个也是没用的,俗话说“药医不死病,佛渡有缘人”就是这个道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当然因果是从大的方面来讲的,害虫的出现在佛教里看也是因果,首先害虫为啥出现呢?害虫是畜牲道里的,佛教把畜牲分为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这个分的很明白了,像人属于胎生,害虫一般属于卵生,很多东西的出现就有出现的道理,比如佛的天龙八部里有大鹏金翅鸟还有龙,龙是地上的主宰大鹏是天上的主宰,大鹏啥都不吃就唯独吃龙只有吃龙才能填饱肚子,后来龙王皈依佛,大鹏也皈依了佛从此吃素再不吃龙,这就是因果,这就说明大鹏和龙迟早要被佛度化,为佛护法。当然害虫,对于我们是害虫,因为我们的粮食被害虫吃掉了,我们的粮食在害虫眼里就是填饱肚子的关键,没有害虫就会死,这就是因果。
我们明白了其中的因果后,就要明白这些害虫不是白来的,畜牲道里的也是愚痴源于嗔心,今生投胎为虫必然要经历苦报,但是佛教是讲慈悲的讲度化的我们可以对虫念佛,爱护生灵,有一个故事就是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居住在灵岩山时,因地处江南,阴雨天虫鼠不断,印光大师不赶而是念佛,后来虫鼠就全部搬走了,后来每逢印光大师念佛,四方虫鼠就跑到屋里听大师念佛!这就是愿力的作用,学佛要发愿,发了愿就能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律宗祖师弘一法师也是如此,走路只看脚底,怕踩到地上的虫子,避免杀生,弘一法师圆寂前特嘱咐弟子在其床脚边放水以免荼毗是烧到虫鼠,大师们对待虫鼠就是这样的态度,我们后人难道不应该学习吗?
其实一切生物都有灵性,佛教讲护生而不是杀生,但是有的时候也要有智慧,很多时候我们在粮食上打农药其实是在杀生害了虫子也害了自己,我们吃了打了药的食物,毒素也留在了体内,病从口入,癌症这么多无不和这些有关,佛教对待问题是运用智慧的。
对待害虫,我们的方法一直就是杀,其实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今天害虫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多,无不和使用农药有关,很多时候害虫都产生了抗体,佛教讲慈悲,我们学佛要明白因果,害虫的产生和今天我们过度破坏大自然有关,因此这个因果很多时候需要人来负责,而不是过度的杀戮。

历史春秋网


在我们中国大陆的主要信仰是大乘佛法。而大乘佛法的五戒中的第一戒就是不杀生戒。你的困惑应该主要来自于此。

杀生确实不好,这是毫无疑问的。

在佛陀年间,佛陀喝水还需要一个滤帕将虫子滤出来。

我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帮助你,

第一个角度:

但是现代生活已经完全改变了,我们不再像佛陀年间有那么清净的修行环境。佛陀曾经说过,在我们这个时代,只要持守一条戒律,就比佛陀年间持守所有的戒律还要殊胜。

第二个角度:

在佛教的修行中,戒律主要是工具。戒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你。你持戒越精研你的被保护程度就越高,就越容易成为好的修行的容器。但我们世间人,还需要生活,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智慧去处理这个事情。你如果整天纠结于杀虫不杀虫这种问题,那么烦恼毫无疑问的增加了,世间生活没搞好,出时间的修行也没有搞好,两头都荒废了。

第三个角度:

在佛法的传统中,戒律也是有阶梯的。比如菩提心的戒律就比五戒的层次更高,但它不一定适合任何人。当你为了菩提心去做某件事的时候,五戒的某些戒律可以舍去。比如有一个杀手要放原子弹把整个城市给摧毁了,而有那么一个人为了挽救整座城市的生命在阻止的过程中,把杀手给杀了。

综合以上的说法,我认为你应该暂不处理,你生活中的这个问题,而是要努力学习佛陀的智慧。当然,如果你能不用农药,用一些不杀生的方式,我非常随喜赞叹你,那是很大的功德。


龙浩Longhao


我不通佛理,只说说自己的观点。

到野外游玩,看到草丛中的青虫,会不会有踩死它的冲动呢?我想不会,或掀开草叶看个究竟,或有厌虫癖的大不了起一阵鸡皮疙瘩,或拍张照发发朋友圈,但不会将它置于死地。

但自家种的青菜,看到虫子却满心恨意,会立刻将它挑落在地,然后一脚踩死,而不管它是否与野外那条虫子沾亲带故。

同是虫子为何"待遇"不同?只因为"缘"!


在野外的虫子结的是善缘,在大自然中与人无涉,因而无所谓害虫与否;在青菜的虫子结的是恶缘,错误的时间来到了错误的地点做了错误的事,危及农人的生存,便是害虫。都在因果之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说的不仅仅是人,也指世间万物。

既然是恶缘,便已注定了它的命运,或被农药喷死、或被踩死,又或偶然因为农人的疏忽懒惰逃过一劫。


杀不杀害虫?杀!若是不杀地里的害虫,单一作物的环境里,它就会恣意蔓延,到头来颗粒无收导致家庭生存困难。毕竟是种地,不是养虫!

每个人每天都在杀生,一脚下去不知多少生命,但因此就不走路了?但只要不是有意为之或是贪图口腹之奢欲去杀生,为了生存而取,"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那都在大自然的循环之中,都是合理而坦然的,何来罪恶感?

多谢阅读!

祝您愉快!


幽幽南山客


、佛祖所做《慈悲》节选:

动物种类,根据生性,分清善恶,理智而行,救善真善,灭善作孽。

顺恶孽行,灭恶善行,智慧救灭,才算慈悲。

有虫侵害,应该消灭,如若不灭,等于纵容。拖延下去,后患无穷,唯有消灭,才能根治。

传病毒类,比如苍蝇,飞到厕所,飞上垃圾,飞到厨房,飞到餐厅。虽不咬众,排卵污染。

处处传毒,引众生病,飞来飞去,扰乱清净,此类不灭,就是愚昧。如果放飞,放者造业。

又如蚊类,吸血为生,传染病毒,危及生命,放走害众,放者同罪。灭度此类,理智慈悲。


用户77340293686


阿弥陀佛!害虫与益虫都是相对待而言。我们习惯把对人类有益的称为益虫,无益的称为害虫。如同好人与坏人,我们首先应从道理上明白,害虫、益虫都是我们真心中本有的性具功德随缘显示出来的相,都是当人当下自己的心变现出来的。在性上讲,害虫、益虫、人、鬼、畜生都是一样,从相上讲,千变万化。佛法是圆融之教,我们能在分别看到无分别法,称为在相见性;也能从无分别看到分别,就是随缘教化。因为每个人的因缘点不一样,看到的世界万法不一样。

既然这样,无分别不妨碍分别。举例国与国的战争,如果我们都认为敌对方是生命,不可杀,杀人有罪恶感,那只有等待国破家亡,亦是愚痴。周恩来总理名言“上马杀贼,下马学佛”。修行人要懂得权衡利憋;这种杀生属于保家卫国,不是为杀而杀。如果认死理,我们吃饭、喝水都是在杀生,佛言,一杯水有八万四千虫。今天用我们的显微镜、放大镜就可以观察到,确实如此。即使我们吃素食、吃植物,也是杀生。江本胜的水实验告诉我们,连水都有见闻觉知,何况是植物?包括泥巴瓦块都有生命。只是相对人类而言,它们的生命层次比较低,振动频率比较弱,光波较短而已。在《楞严经》里,佛讲,一只枭鸟抱上一个小土块儿,入定,在定中观照,类我,类我。如此一段时间后,小土块儿变身小枭鸟,成为它的儿子。是不是无情变有情?一滴猴子血能克隆一只猴子,无数猴子血是不是能克隆无数猴子?猴子血变猴子是不是无情变有情?所以,我们不能学佛学成佛呆子。

这个世界上的万法都是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全部都有见闻觉知性。宣化上人讲,我们打一个妄想,就有一个众生。这个众生何时与你结缘?可能是来生、来来生,因为我们的心速快,而肉团身相对较慢,所以,无量劫六道轮回,你遇到的父母儿女,亲朋好友,老师同学如何而来的?全是我们的起心动念,行为造作而来。所以,大乘佛法讲,即因即果。不要认为这个果不是当下现前,只要因缘成熟,一定现前。所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上天堂、下地狱都是唯心净土,都是我们的心自作自报。这是修行人首先要明白的道理。

那么相对而言,既然吃饭、喝水、杀虫都是杀生,我们能不能不干这些?答案是,不干这些,我连肉团身都保不住,如何来谈修行?十方诸佛成佛都在人道来成就,如果他们不吃饭、喝水、走路,那就没有成佛可言,是不是?所以,无分别不妨碍分别。像吃瓜蔬、吃水这些,因为众生的意识心比较弱,它们的嗔恨心相对也较弱,我们以修行的功德加向它们,足以回报它们。像打农药杀生这种事情,我们应在喷洒农药前一周,来到那里跟它们讲:阿弥陀佛!我要在一周后喷洒农药,请你们及时回避等等这些语言。不要小看这些语言,这就是能量沟通、信息沟通,你的心的信息场与尽虚空遍法界无遮无碍,何况是当下的土地。洒农药以后,也要尽可能在寺院给它们立往生牌位,期望它们在中阴期间与佛法结缘;尽可能诵《法华经》给它们,把我们修行功德回向它们!因为它们也同样是我们无量劫以来的父母儿女,从第一义谛讲,它们同样是我们自己。所以,大乘佛法一定是双边圆融,两害相权取其轻,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只能这样做。当然,现在也有自然农耕,它们会留一部分地专门给虫子吃、鸟吃,这同样是运用心法。只看自己怎样用心。


法华世界


害?看对谁害?蝗虫对人类来说是害虫,但是它本性就是吃草本植物的,哪里分辨得出麦苗稻谷和其他草类?

1,学佛法最忌讳学得一身佛气的高帽,满口佛法经典的呆子。学到最后满眼里都是禁锢和束缚,忘记了佛法的根源为大解脱大自在。

2,做该做的事就是正道。就像鸟是飞的,鱼是游的,兽是走的。如果走兽不练奔跑非要学飞翔?飞鸟不学飞翔非要学潜水?鱼类不学游泳学跑步?是不务正业呢还是舍本逐末?

建议还是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为根本。军人保家卫国,工人匠心独运,农民种好庄稼,商人诚信经营,为官于民多便就好。


金譂子


害虫是人们强加给虫子的标签,是相对于对人有益的虫子而言的。针对虫子而言,它不是因为贪婪,而只是食取充腹而已,也没有太坏的动机,实在不至于因此而夺其性命。

每个人身边都有对你好的和对你不好的,那你怎么办?难道也要把不好的人除掉吗?从本质上讲,虫子和人都是同等的生命,虫子只是吃了一些庄稼,而对你不好的人,对你的伤害可就不敢预测了。

世人不信因果,因果何曾饶过谁!一切都是有前因后果的,所以古德教导大家要以德报怨,不要以怨报怨,冤冤相报何时了?

所以,如果不论什么样的虫子,如果你用至诚心相待,而不是和它对立,总有化解的那一天。


一声佛号一声心


中国的佛教进行了大规模的中国化的改造,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成林了丛林,主张和尚要劳作,其中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就是佛教中国化一个非常明显的表现。

因为怕伤害蚂蚁蚯蚓之类,原来和尚是不事劳作的,就是乞,所谓上乞于佛法,下乞于世人,这是佛教的原本主张。在印度那种插根筷子就能长苗,物产丰富极易养活自己的过度自然没有问题,但是不劳动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所以佛教也相应的在中国做出了改变。

最重要的是起心动念不要有恶心,佛教对起心动念很看重,如果你没有害人害物的心,即便是造了杀业,那么罪过也是非常轻的。

对于害虫,首先是消除分别心,要明白所谓害虫益虫不过都是世人执着的结果这是真谛。但和尚在世间生存,不免也要遵从俗谛,劳作的时候,伤害了害虫,只要没有恶的心,那么罪业也是非常轻的。切不可钻牛角尖,业有大小,罪有轻重,活于世间,俗谛也是要遵守的,只不过心中要明白真谛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