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把京郊的圓明園燒了,為什麼皇宮紫禁城卻安然無恙?

福心緣


關於英法聯軍為什麼只火燒圓明園而不火燒故宮的原因是眾說紛紜,其實這場悲劇的發生絕不僅僅是一個起因所導致的。它是很多外交失敗事件再加上溝通障礙,以及一系列偶然因素誘發了英法聯軍野蠻的行徑。
1860年9月英法聯軍向通州進發直逼京城,咸豐皇帝派怡親王載垣與聯軍代表巴夏禮談判。9月14日,雙方達成了停戰簽約的協議。但是在17日的時候,巴夏禮提出了英國使臣向請帝“親遞國書”的要求,在“跪與不跪”上爭執不下。清政府要求“必須按中國禮節,跪拜如儀”,巴夏禮拒不接受,揚長而去。


巴夏禮

怡親王載垣一面通知咸豐皇帝,一面讓張家灣以南重兵駐守的清軍主帥僧格林沁扣押了巴夏禮一行共39人。其實巴夏禮在這場戰爭中所扮演的角色是翻譯和談判代表,但是清廷稀裡糊塗地把他當作聯軍的最高統帥了。從中國兵法的一貫邏輯中,擒賊先擒王都是上上之選。清廷認為抓住了巴夏禮,英法聯軍就會群龍無首亂了營,這時候清軍出擊自然穩操勝券。
但是清軍的裝備大多還是刀劍長矛,不多的火器裝備也是舊式的鳥槍、抬槍和火筒。他們被裝備精良的英法聯軍打得潰不成軍,通州八里橋戰敗的第二日,咸豐皇帝以“木蘭秋獮”的名義逃出圓明園前往承德避暑山莊。
英法聯軍之所以沒去攻打紫禁城而選擇了圓明園,是因為俄國外交官提供情報稱中國皇帝住在圓明園,而且東城守備集中,北城最為薄弱。於是英法聯軍先繞過去包抄安定門和德勝門,10月6日攻佔圓明園。
八里橋之戰
英法聯軍攻佔圓明園後大肆搶劫,但這時他們還沒有燒燬園林的打算。恭親王奕訢獲悉後趕緊釋放之前扣押的巴夏禮等人,想以此避免聯軍更大的報復。但是當時扣押的39名人質,只有18人生還。死者只剩屍骸,其中英國《泰晤士報》記者還慘遭分屍之禍。英國專使由此斥責清廷違背國際法,表示“圓明園所尚存的一切都有可能是英國人和法國人遭受殘酷折磨的地方”,由此堅決要求摧毀圓明園。同時英方致函法國統帥:“摧毀圓明園只是針對應當為這些罪責承擔責任的清政府,而非人民。”
由此可見,奉行“磕頭外交”的大清朝廷與奉行國家法準則的英法兩國在行為方式上的衝突,加速了清廷厄運的到來。
英法聯軍入侵的主要目的是攫取侵華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推翻滿清政府。他們確實想如果清政府不接受自己的要求就焚燬紫禁城,但是清廷已經全部接受了要求,英法聯軍兵臨城下也沒有攻進北京,所以沒有什麼燒燬紫禁城的理由。
巴夏禮等倖存的18名人質本來已經被咸豐皇帝下詔處死,但是詔書到達前奕訢就釋放了人質。如果巴夏禮被處死,那麼紫禁城恐怕就會付之一炬。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題目說錯了,圓明園是英法聯軍在1860年10月18日放火焚燒的,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煙雲漂浮到北京上空,久久不散。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的時候,佔領的是紫禁城,此時的圓明園早已經成為廢墟數十年。

現在回到題目上來,為什麼圓明園被焚燒,而紫禁城安然無恙呢?

首先,英法聯軍雖然兵臨北京城下,但並沒有攻城。

我們知道,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在於英法等國要求修改1840年簽訂的《南京條約》,要求清政府在全境開放通商,鴉片貿易合法化,進出口貨物免交子口稅,外國公使常駐北京等方面做出讓步。

此外,在鴉片戰爭爆發的同時,南方正在發生聲勢浩大的太平天國運動,滿清軍隊與太平天國已經持續戰鬥將近十年。

英法等國在觀察分析後,已經在內戰中偏向滿清統治者,而不願意和他們看來信仰邪教的太平天國打交道。

比如法國政府在戰前就給予指示,稱戰爭的目的“決不在推翻當今中國之君主”,表示不希望“北京履行其職責的帝國中央政府出現瓦解”。

因此,英法聯軍入侵的主要目的是攫取侵華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推翻滿清政府。

所在,儘管英法聯軍象徵性地獲得了北京安定門的鑰匙,但並沒有正式進攻北京城。

其次,燒燬圓明園的主要原因在於懲罰清朝扣留並虐待英法談判使節。

1860年8月20日,大沽口炮臺失陷。

9月2日,雙方第一次談判,結果咸豐皇帝雖然對聯軍的八項議和條件無不應允,但對英方提出親遞國書一條表示萬萬不能接受。

談判破裂,英法聯軍繼續朝北京進軍。

9月7日,慌了手腳的咸豐連忙派出怡親王載垣、兵部尚書穆蔭與聯軍繼續談判。

然而,在談到額爾金以何種禮節覲見咸豐時,無論是載垣,還是穆蔭,都不敢在磕頭這個問題上鬆口,他們知道,這是皇帝的底線,“關係國體,萬難允許。”

他們天真地提議讓額爾金站在遠處,這樣就可以不用面對咸豐皇帝,結果遭到拒絕。

9月18日下午,僧格林沁出動軍隊扣留了以巴夏禮為首的談判代表團。

包括額爾金的秘書羅亨利、《泰晤士報》記著鮑爾比、以及3名英國軍官和19名錫克騎兵在內的37人,被押到圓明園訊問。

其中,巴夏禮和羅亨利二人,則被戴上腳鐐手銬,關進刑部大牢等候處決。

僧格林沁動手是因為咸豐皇帝的命令,後者天真地以為,巴夏禮是聯軍“謀主”,類似於諸葛亮的角色,因此有重要價值,必要時可以動用武力羈押。

可笑的是,大清國君臣上下恍然不知違背交戰規則的他們,其實大禍已經臨頭。

巴夏禮只是區區一個外交人員而已,既不是什麼“軍師”,更不是什麼“謀主”,這樣的人清軍就是抓100個也沒有用。

9月21日,八里橋之戰爆發,僧格林沁的主力部隊在英法聯軍的阿姆斯特朗開花炮打擊下,潰不成軍。

戰鬥結果是,三萬多清軍傷亡過半,一萬人的英法聯軍,總共只有12人陣亡。

9月29日,咸豐皇帝悄悄離開了圓明園,此後,再也沒能回來。

9月30日,咸豐一行倉皇出逃,當天,僅吃了兩個雞蛋,甚至和后妃宮眷們分食了幾碗小米粥。

10月8日,英法聯軍在圓明園發現了巴夏禮等英、法外交人員的物品,包括“炮兵中校富隆·德·格朗尚的軍服,會計師阿代爾的記事本和馬鞍,錫克騎兵的馬鞭,還有一些英國軍官的物品”。

同時,他們還得知一個驚人的消息,“《泰晤士報》記者波爾比的屍體就曾被扔在這裡,後來被豬給吃了”。

同一天,巴夏禮等7人被放回;10月13日,滿清再次釋放9名人質;10月14日,最後兩名倖存人質被放回。

此時,37名被俘人質中,18人已經死亡,倖存者19人,死亡率為50%。

不僅如此,被俘人員透露他們曾經砸到了非人虐待,“手腳都被繩子緊緊地綁著,連動也動不了”。其中一名死亡人員安德森,“在死前兩天,手指和指甲由於繩索的緊綁而爆裂,局部組織壞死,白色的腕骨露了出來。實際上,在他還活著時傷口部位就已經生蛆,這些蛆從他的傷口內不斷爬出來……”

由此,怒火開始在英法軍隊領導階層中蔓延,既然咸豐皇帝已經跑路,正在他們手中的圓明園,自然成為了最好的報復目標。

英法聯軍在致清朝方面的信中,稱“圓明園乃英法僑民所受痛心疾首慘刑而死之地,誓必毀為平地。此條固無須恭王之承認,敝軍統帥已決定,即將執行者”。

巴夏禮也寫道,“皇帝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圓明園渡過,這裡也是英法外交使節最初遭到虐待和拷打的地方,把北京城燒掉太多殘忍,在圓明園,針對的只是朝廷。”

三、紫禁城也一度被定為摧毀目標

事實上,英法聯軍在摧毀目標是有爭議的。

英國方面,額爾金認為,焚燬圓明園是最好的報復手段。

法國方面,蒙託邦認為圓明園不過是“清帝行幸之離宮”,因此“焚而毀之,實系無益之報復。”

因此,他建議說,假若清政府拒絕議和,不如毀掉“北京城內之宮殿”,“其印象之深,比之僅焚燬一遊幸行樂之離宮別館當遠過之”。

所以,10月17日,額爾金、葛羅一度打算對清政府發出警告,稱,“假若到二十日的期限,他們還不接受我們的要求,聯軍將要把北京城內的皇宮燒成平地”。

但在此時,主持和議的恭親王已經決定全盤接受英法聯軍的要求。

因此,這個警告其實並沒有真正發出。

補充一點,釋放英法外交人員的行動只比咸豐下詔處死他們的聖旨早了那麼一點點時間,假如真的如此的話,恐怕1860年的紫禁城最終也難逃一劫。


小奔說史


火燒圓明圓,是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火燒的。八國聯軍侵華時,只是繼續加強掠奪,使圓明圓進一步毀損。

英法聯軍侵華,目的是向當時的滿清政府,索取經濟的最大利益。而圓明園作為滿清皇家“儲存貴重物品”,皇帝休閒養生場所。在當時“刁民”帶路下,英國、法國這兩個強盜,才得以最大、最豐富的搶掠。最後並放把火焚燒,其一則有掩蓋其盜掠的罪行,一則有向滿清政府懲罰的示威姿態。

紫禁城作為皇家政府所在地,它標誌是一個政府主權。若紫禁城被焚燒,除了顯示侵略者強大外,更顯示侵略者的罪惡,對文化建築的無情催毀,這與英法的西方價值觀有明顯矛盾。還有,紫禁城作為皇權所在地,在中國民眾心目當中,有相當的期望。燒燬紫禁城,有可能激起民眾反敢。這個,才是侵略者所顧忌的地方。

在這之後,滿清政府雖然極端黴爛,紫禁城依然屹立不倒。也許,這才是真正原因。


憤怒野虎


其實你有一個很大的誤區`就是圓明園`不是八國聯軍燒的`

至於為什麼要燒圓明園而不去燒故宮我給你解答`,, 當初的圓明園是皇帝的第二個故宮可以這麼說,但是最重要的是圓明園裡面有很多非常值錢的東西` 而且圓明園的修建是有外國人參與設計的`所以當初的圓明園是非常的漂亮的` 而故宮裡面的貴重東西都是放在一些任何人都不知道的地方 而圓明園可以說在裡面無論哪裡都是有很多之前的物件的` 所以他們當初的主要目的不是燒圓明園`而是進去搶東西` 當把所有值錢的東西全部搶走了以後`為了不留下證據` 一把大火燒燬了圓明園。

糾正一下

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而不是八國聯軍

圓明園不用多說大家也知道是一個龐大的工程也是不可複製的一項工程

從康熙到咸豐歷時六個皇帝,所耗的時間、人才、人力與金錢無法估量

並且乾隆皇帝還在園中建有歐式風格的花園,即使當時凡爾賽宮也無法與之比擬

堪稱天公所創。不僅在中國在亞洲被人稱讚,而是在整個世界得到讚賞

英國攻打中國是為了財富,攻打中國的所有國家都是為了財富

而圓明園一直都是他們想要欣賞的美麗風景,所以才會有了後來的圓明園之行

又因為圓明園是清朝皇帝的私人寢宮是為了避暑所建,當中肯定有許許多多的私人珍藏

而從唐朝開始歐洲貴族就開始以收藏中國的陶瓷為驕傲

久而久之中國的東西在當時的世界還是很受歡迎的

而圓明園中的稀世珍寶也只有中國的那一些貴族甚至是皇帝才有幸所見

對於從未見過的外國人來說,又是何等的誘人

當他們來到進入到北京以後可以說是回到自己國家一樣可以隨便的出入

那是的圓明園只有十幾個太監在做著抵抗

英法聯軍的發瘋了,被眼前的美麗、財富所迷倒,開始了瘋狂的搶奪

也是因為瘋狂的心裡使之不想給中國人留下完整的花園,美麗的花園

就火燒了圓明園

但實際上圓明園並不是在英法聯軍的大火下就毀了的

研究圓明園的專家有說過圓明園的劫難分為三次

一,火劫

二,木劫

三,石劫

你要知道,在那樣的花園中石頭樹木都是經過層層篩選的,也都是精品

但最後也沒有逃過劫難

還有,第一次的火劫只是毀了圓明園的三分之二,還有三分之一的因為位置偏遠或者周圍有水二逃過了第一次的劫難,但卻沒逃過第二次第三次的劫難

給你推薦一部記錄片吧,關於圓明園的。《圓明園》之中有介紹她建造的歷史,還有痛心的一刻




SUNQUAN史記


再次聲明一下,圓明園是英法聯軍入侵北京的時候燒的。我有幾點看法:

1 既然有實力燒圓明園,也就有實力燒紫禁城,當時的清政府完全沒有能力抵抗。但是破壞並不是他們的目的,沒必要多次一舉。侵略戰爭都是為了利益,他們沒有燒不代表他們沒有搶。也許紫禁城的貴重東西也都被搜刮走了。沒有去破壞它,我個人覺得是因為,在這些洋鬼子眼裡,紫禁城作為滿清的政府辦公核心機構,是留給清政府的最後一塊遮羞布。因為他們還要從清政府那裡去要賠償,去簽署一些不平等條約。再說即便燒掉了也並不能讓他們得到更多,也許只會更少。

2 據史料記載,清政府當時扣久了前來北京的39個洋鬼子,並殺害了其中十一人。火燒圓明園,更像是是一種洩憤和示威的表現,因為圓明園歷經幾代皇帝修建,其奢華程度是要高於紫禁城的,所以洋鬼子選擇了在圓明園洩憤。

3 自負的大清,在洋鬼子攻進來的時候,還在用刀劍抵抗。國庫裡,洋鬼子當年進貢來的整箱整箱的洋槍大炮,有的甚至連箱子都沒打開。閉關鎖國,不思進取,與世界脫軌,這就導致了洋鬼子攻進來,軍隊確落後的無力反抗,以至於讓這些洋鬼子為所欲為。

是“泱泱天朝大國”的標籤害了清朝,苦了中國的人民。現在的中國強大了,我們也不能驕傲,要居安而思危,不驕不躁,默默發展,終有一天把這些虎視眈眈的”豺狼虎豹”全部收拾了!





史熟攬訊


首先我在此糾正一個常識性的錯誤:

圓明園於公元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法聯軍縱火燒燬。但是也不能說圓明園被毀與八國聯軍毫無關係,因為1900年庚子國變中,以圓明園為代表的京城西郊諸園再次慘遭劫掠。下面我就為大家講一下圓明園的前世今生!

公元十七世紀中葉,滿洲人建立了清王朝,由於清朝統治者入關前長期在涼爽的東北地區過著遊牧漁獵的生活,入關後對北京炎熱的氣候不適應,所以清朝統治者於康熙初年開始修建園林,這一系列的工程前後陸續進行了二百多年。圓明園的名字是康熙帝定的,圓明園工程也主要在康熙和雍正年間進行,到了乾隆時期進行了擴建,隨著清王朝國力達到了鼎盛,圓明園的建設也隨之達到了鼎盛。然而,歷史轉瞬進入了咸豐年間:公元1856年英法聯軍在沙皇俄國和美國的配合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10月6日夜晚,聯軍攻入圓明園,咸豐帝攜后妃皇室及大臣倉皇逃往熱河,園內多名技勇太監與聯軍力戰,無奈寡不敵眾,全部殉國,管園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道光帝遺孀常嬪受驚嚇而亡,英法聯軍進行了兩天兩夜的劫掠後一把大火焚燒了大清帝國的萬園之園。


由於圓明園面積廣大,園中又遍及水域,所以,此次英法聯軍的劫掠也讓一些位置偏遠的景點倖免於難,到了同治年間,即將親政的同治皇帝為了給捲簾歸政的兩宮太后建造退休後的住所而準備重修圓明園,無奈最終因為內憂外患,財力不濟而夭折。1908年庚子國變,八國聯軍自大沽口登陸,一路向西攻破天津佔領廊坊,再攻陷北京後,圓明園被八國聯軍再次蹂躪,很多京郊的百姓以為朝廷已經滅亡,便大肆進入園內進行搶掠,庚子國變讓圓明園再次受到毀滅性打擊,到了清朝前夕,圓明園已經是殘垣斷壁,面目全非了。清朝滅亡後,圓明園內已經有百姓私自開荒,很多百姓進入院內大肆偷盜石料,讓圓明園徹底陷入萬劫不復的境況。


以上就是圓明園被毀情況。


歷史課課代表


火燒圓明園,為了洩憤,為了財富。

不燒皇宮,不劫掠紫禁城,是他們為了世界和平的約定,消滅一個主權國家,在國際上是要有說法的。

而且,讓清朝政府保留一點臉面,可以更好地敲詐。他們看到了腐敗透頂的清庭剩下的只有唯唯諾諾了,所以要留下來當搖錢樹吧,也許是的。哈哈

更有可能,他們想大清的國家沒了,老百姓會玩命兒抗爭(雖然事實證明大清子民根本沒把大清的天下當成自己的天下),但當時萬一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人們振臂一呼呢,他們也許就橫屍京畿,再難回去見到老爹老孃老婆孩子了。

反正,沒火燒紫禁城,給清庭留了面子,但是日後的喪權辱國條約,可是讓國人深以為恥了百多年。


安康財智匯


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更多是為了洩憤,而他們更重要的目的則是為了向滿清政府示威,向慈禧太后施加壓力。以後,清政府就要乖乖的聽八國聯軍的話,現在燒掉圓明園還只是給你們顏色看看。如不聽話,下一下燒的就是你們的紫禁城。

而洋人的最終目的,也並不是要燒掉你們的這些東西,他們的目的是答應他們的一切條件,進而來使他們獲取更大的利益,來得到他們更想得到的東西,並非單純的搞破壞。

洋人需要的是一個傀儡政府,這樣他們就可以不費一槍一炮,就能得到實在的好處,這才是他們最終的目的。


清峰徐來89


八國聯軍燒的是慈禧太后的園子(皇傢俬產)故宮屬於國家政府機關、屬於國家財產!也就是說,八國聯軍是來揍慈禧老妖婆的!


重人評


這麼簡單的問題,西方認為,圓明園是皇帝個人的。紫禁城是政府辦公機構。他們和這個皇帝有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