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最早只是個普通王爺,為何最終能脫穎而出建立元朝?

水木楊子-海兒


蒙古可汗的選撥制度一貫是勝者為王,在諸多王爺中,為何只有忽必烈最終建立了元帝國,我們主要做如下分析:

1 高瞻遠矚,思慮通透,協助大汗奪取汗位,深得信任:

忽必烈作為王爺,對待大局的眼光自始至終高瞻遠矚,具體表現在王位之爭時期,對於三股爭奪汗位的勢力,忽必烈一兩撥千斤,寥寥幾句,讓劇烈衝突的汗位迴歸本部,不得不說具有天子之氣:

當貴由汗去世以後,新的大汗選拔提上日程。當時有三股勢力:一是窩闊臺選定的汗位繼承人失烈門,二是貴由汗的兒子忽察等人,三是蒙哥。有人在會上直截了當地說,窩闊臺是指定了由失烈門來繼承汗位的,因此汗位應該給失烈門。就在這個時候忽必烈站起來說道,窩闊臺是說過由失烈門來繼承汗位,但是貴由早已把這個規矩破壞了,現在的汗位不是在窩闊臺那裡繼承,是在貴由那裡繼承,因此不存在失烈門繼位的問題。此話一出,如同拔雲見日,蒙哥死而復生,最後如願以償獲得汗位。

2 經略南方,人格魅力之下建立了超強的隊伍,擴大了自己的勢力

蒙哥把整個經略南方的大事都交給了忽必烈,忽必烈在此建立了自己的超強的戰鬥力,有一批忠實的文臣武將,勢力逐漸強大,即便在蒙哥的懷疑下,忽必烈的下屬都對其忠心耿耿;

3王位爭奪中,對方實力和忽必烈相比太過懸殊:

蒙哥死後,忽必烈和兄弟阿里不哥爭奪汗位。阿里不哥是有蒙古本土貴族的支持,但這些貴族本身沒有什麼實力,也就沒有話語權,而忽必烈在這個漠南及南方擁有超高的人氣,因此,從支持率來看,忽必烈是技高一籌

4 積攢了雄厚軍事實力

蒙哥當初將國內軍隊分為四股,真正留在蒙古內部的較少,忽必烈擁有蒙哥當初派與他攻打南宋的隊伍及兀良臺的大軍,對手阿里不哥卻在國內沒有什麼軍事實力,加上旭烈兀最後表態支持忽必烈,在此忽必烈擁有絕對的優勢;

5 對關鍵勢力的拉攏

忽必烈一開始就關注到旭烈兀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勢力,便在多方面進行拉攏,並許諾一旦獲得天下,將允許他高度自治,這樣即便旭烈兀不參戰,忽必烈也保證了自己沒有後顧之憂

6 對於漢族先進文化的吸納及接受

傳說日本曾經陳列忽必烈的書寫真跡,從字體及內容來看,忽必烈對於漢族文化的深入絕非一日兩日功力,這些都成為日後他建立元帝國,統治中原的必要條件;

不得不說,在短暫的元帝國統治中,忽必烈作為少數民族的首領,最終一統中原,可以堪稱蓋世奇才!


國風新色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從天而降的,是經過長期努力之後,量變產生質變達到人生的突破。王爺也好,民眾也罷,都是如此。而且快捷這位普通王爺可是一點都不普通啊!據《元史》記載在“潛邸”時期就開始有了雄心壯志,向被他招徠的劉秉忠、張文謙等人苦心學習治世之道。

歲甲辰,帝在潛邸,思大有為於天下,延藩府舊臣及四方文學之士,問以治道。


就是這樣的努力下,他成為一個“同母弟最長且賢”的宗王,被元憲宗授予了總領漠南軍國重事的重任。這個權力不小,管理範圍從蒙古本土的南部,西到河西走廊以東,南到淮河一線。如果忽必烈是一位平庸之人,蒙哥當然不可能把這個重任交給他。

忽必烈之所以能在與阿里不哥角逐汗位時勝出,與漢地的支持有很大關係,就比如忽必烈立足於漢地,將和林城的所有補給斷絕,僅這一招就將阿里不哥逼入了絕望的境地,如果沒有漢族地主階層的支持,忽必烈也做不到這一點。

忽必烈早在被授予管理漠南軍國重事的時候,就把自己的利益與漢族和其他各族地主階級捆綁起來,其駐幕於金蓮川,廣泛延攬中原的精英和碩儒,如郝經、王文統、許衡等。以後奪取汗位多出自這些人的謀劃。這些人直接成為元政權官僚班底,可謂是做了組織上的準備。

其中他最信任的劉秉忠主張建朝省、立法度、整飭賦稅、採用漢法,對忽必烈影響非常大,遂採取一些改革措施,如頒發俸祿、印製紙鈔、勸農薄稅、開辦學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漢族地主階級的廣泛歡迎。

從那時起漢地的地主階級就已經將忽必烈視為未來的中國之主了,就如大儒竇默在向忽必烈講學時,這個傾向就相當明顯。

世祖曰:“人道之端孰大於此。失此,則無以立於世矣。”默又言:“帝王之道,在誠意正心,心既正,則朝廷遠近莫敢不一於正。”


忽必烈還拉攏漢世侯,重用董文炳、史天澤等人,這些人都成為了忽必烈的重要將領。在以後爭奪帝位和滅亡南宋的過程中,都立下了戰功。

所以,忽必烈在這個時期儼然成了蒙漢地主階級聯合政權的代表。在漢族地主階級看來,忽必烈確實是蒙古宗王中對漢文明最熟悉和最富有同情心的,蒙古政權崛起之勢不可阻擋,當然是要選擇他,而不是對漢地文明一無所知的阿里不哥。


論史


因為忽必烈獲得漢族士族勢力的支持,最終讓忽必烈獲得了戰勝蒙古舊貴族勢力的強大力量。

忽必烈早年雖然只是個普通的蒙古王爺,但他卻被蒙哥汗派往繁華的漠南漢地總領軍政事務。這對於忽必烈來說是個巨大的機遇。

在此期間,忽必烈得以大顯身手。他廣泛接觸漢文化,任用大批漢族幕僚和儒士,如劉秉忠、許衡、姚樞、郝經、張文謙、竇默、趙璧等等,並提出了“行漢法”的主張。

期間,元好問和張德輝還請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師”的稱號,以拉攏忽必烈徹底接受漢文化。在漢地的執政歲月,讓忽必烈變得尊崇儒學,並打造起一支融入漢族士族的統治班底。

這一些了政治舉措不僅迅速穩定了漢地的民心,促進了中原地區的社會生產的恢復,還為忽必烈打下了紮實的統治根基!

也正是從那時起,忽必烈所代表的,其實已經不再是舊有的蒙古族勢力,而轉變成為中華各族共同的政治領袖。

事實上,真正代表蒙古舊貴族勢力的,是他的弟弟阿里不哥。而當時的漠北和林蒙古族眾臣,其實並不支持這個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漢化的忽必烈。於是,他們在漠北謀立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為大汗,與之爭奪天下。

從某種意義上講,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的兄弟之爭,更深層的其實是中華文明與蒙古文明的鬥爭。幸運的是,忽必烈在漢地培養起了更為強大的統治實力,漢族與蒙古族共同組成的政治力量最終戰勝了純蒙古勢力,中華文明最終戰勝了蒙古文明。而忽必烈的勝利,對中華文明的延續和保留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細思極恐的是,如果當年獲勝的阿里不哥而不是忽必烈。那麼,對中華文明而言,將會是一場浩劫。而野蠻的蒙古帝國也將無法融入華夏,最終成為真的野蠻征服者……


這些歷史要讀


沒有人是隨便成功的,忽必烈之所以最後成功,跟他在即位之前所做的一些政策無不關係。

1251年,蒙哥正式成為蒙古大汗後,為了加強他們家族的力量,派忽必烈到中原治理中原大地。當時的中原地區,由於久經戰亂,民不聊生,忽必烈結合實際情況,決定收羅一大批謀士作為自己的幕僚,以漢法統治漢地。忽必烈派人到中原各地,輕徭薄賦,鼓勵百姓恢復和發展生產。這還不夠,為了更好的治理各地,他成立了諸多治理機構。1251年,忽必烈設邢州安撫司;1252年,設河南經略司;1253年,設陝西宣撫司。他任用漢族官員,推行漢法,建立了一套漢式的統治機,在他的治理下,中原漢地的狀況大大好轉,經濟迅速得到恢復,吏治也得到改善,使忽必烈大得中原廣大人心,為他將來的成功做下了鋪墊。

當時,忽必烈重用漢人治理漢地,這種另類的治理手段損害了一部分蒙古貴族的利益,他們就不斷地向蒙哥進讒言,說忽必烈如此不遺其力地籠絡中原人心,是為竊取汗位做準備的。蒙哥聽了以後,心裡也有顧慮,於是解除忽必烈的軍政大權,命他“回家養病”。

沉寂了一段時間後,1258年,蒙哥重新啟用忽必烈,命他統率左路軍攻擊南宋江淮地區。忽必烈於1259年七月出兵,九月抵達長江北岸。不料這時,蒙古死訊傳來。很多人認為,這時候忽必烈應該回軍,奪取汗位。然而忽必烈卻認為,大軍已動,不可輕易後撤,於是繼續率領蒙古軍強渡長江,進圍鄂州。二個月後,讓他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阿里不哥謀奪汗位的消息傳業,忽必烈只好撤兵北還。

阿里不哥是忽必烈的同胞幼弟,蒙哥親征四川時命他留守蒙古國都城和林。而蒙哥死後,他在近臣支持下謀奪汗位。當時,蒙古的主力部隊都握在忽必烈手裡,阿里不哥就派人到大漠南北征兵擴充自己的力量。但是忽必烈回到燕京後,就迅速遣散了阿里不哥的漠南大軍,又於1260年三月,在部分親王及大臣的擁戴下登上了汗位。

後來,阿里不哥也在另外一些親王擁戴下另立王朝,在和林登上汗位,兄弟二人奪取汗位鬥爭白熱化後,忽必烈徵調大軍,經過幾次跟阿里不哥的交戰,終於打敗對手。1264年,無路可走的阿里不哥向忽必烈投降,忽必烈赦免了阿里不哥等親王,但卻誅殺了參加謀反的大臣,從此忽必烈終於穩定了大局,坐定了天下。


月望看歷史


忽必烈能夠脫穎而出還是因為他大哥蒙哥坐上合罕的位置,他才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如果蒙哥沒有上位,忽必烈的地位在宗室中也高不到哪裡去,只能是一個普通的諸王。因為蒙哥成了大汗,拖雷系就成了帝國最尊貴的一支,作為大汗的母弟,只要不發昏作死,尊貴的地位是跑不了的。更何況忽必烈也是能力極強的人,給他一方天地就能做出成績來。

蒙哥的骨子裡是好戰的,喜歡親臨戰場,所以,他在位期間的基本模式就是,幼弟阿里不哥守灶看家,大弟忽必烈經略漢地,小弟旭烈兀繼續西征,蒙哥籌謀攻宋。

在當時,漢地不治的局面已經十分嚴重,到處都是無限制的苛政盤剝,百姓逃亡,人民疲敝已到極點,忽必烈開始掌管漠南漢地,對這種情況果斷採取招撫流亡、禁止妄殺、屯田積糧、整頓財政等一系列措施,而之前聚集在他周圍的漢儒士大夫都紛紛起了大作用,在他們的努力下,金國舊地得到初步治理,人口增加經濟恢復,忽必烈在中原的威望也日益提高。

從鐵木真到窩闊臺貴由甚至蒙哥,他們都是習慣任用西域人理財理政,反對用漢人漢法,忽必烈的行為引起西域人以及利益受損的蒙古貴族的反對,他們紛紛向蒙哥進讒,離間他們兄弟關係。

因此,蒙哥派阿藍答兒去調查忽必烈,忽必烈也聽從姚樞的建議把妻兒送到汗廷,又親自去朝見蒙哥,兄弟倆相對泣下,握手言和。

接下來的對宋戰爭,蒙哥親率大軍從四川北部一路披靡,忽必烈從河南直撲江淮進入鄂州,這時,蒙哥突然去世。

阿里不哥此時就在和林,忽必烈連續接到庶弟木哥和妻子察必的消息,當即放棄勝利在望的戰事講和北上,1260年三月,在開平召開忽裡勒臺登上汗位,次月,阿里不哥在和林自稱奉遺詔登位,兄弟倆的內戰一觸即發,也為日後蒙古分裂埋下伏筆。

幾年內戰,把蒙古國的凝聚力徹底打散。窩闊臺系的海都趁機發展自己的勢力;朮赤系的別兒哥和旭烈兀口頭表示支持忽必烈,但沒有實際的援助,旭烈兀的兒子藥木忽兒還在阿里不哥身邊效力呢;察合臺系以及蒙哥的皇后皇子們都支持阿里不哥,阿里不哥還接受了蒙哥死後的軍隊。

相比較,阿里不哥手中的牌比忽必烈好太多,但是,好好的牌也被阿里不哥打爛掉,自己把自己整的眾叛親離,狼狽的向忽必烈投降。

忽必烈打贏了內戰,卻輸掉了蒙古帝國,帝國徹底分裂,四大汗國各自獨立,忽必烈剩下中原漢地,不曉得他覺得遺憾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