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钺、戚、锛、铲有什么区别呢?你怎么看?

玩之道


说实在的,这些武器都是斧类兵器,只不过形制略有不同罢了。



所谓斧子,一般是援内等长。援是前面带刃的那头,内是后面不开刃的。整体相对来说比较厚重,在使用时更多是当钝器使用。比较典型的有宋大斧、峨眉斧、旋风斧、板斧。


鉞是一类大斧,也是中国所独有的斧类兵器。鉞的斧刃薄而较为平缓,斧刃面积大于同样大小的斧子。在夏商周时期,人们以“大者为鉞,小者为斧”,在今天的商朝武士复原图里面,士兵通常都是手持大鉞的。在今天的商周文物出土里,有很多青铜鉞,其中一些形制不适合实战,因此猜测鉞除了用作实战,也作为礼器。

在汉代,还出现过一种“中国的瑞士戟”——铁鉞戟,就是小鉞和长矛结合,这可是要比欧洲戟早了1500多年,不过和铁戟相比,这种武器很小众。在唐代以前,斧钺之间还有明显差距,之后便融为一体了。



戚,就目前推断,戚是商朝以前对小斧的一种称呼。戚的援比较长,没有内,具有鉞的薄刃特点,也有斧的窄刃特点。迄今为止唯一知道戚备用在实战还是神话故事里的刑天挥戚反天的故事。


锛是一种双刃斧,不过后面的刃是如同锄头一样横过来的。一般是用来平木器、削平木料的木工工具。横刃用于削平木材,竖刃用于劈开木材。

铲是纵刃斧,就是把斧头旋转九十度插在木柄的头上。有月牙和斧刃两种形制,是宋朝以后出现的冷兵器。斧刃铲一般是城防武器,用来破坏攻城武器;月牙铲用途比较多,一般是水兵多用,可以防止敌人条船进攻。后来还学习梨花枪的样式在木柄上捆上火药喷筒来增加杀伤力。



火器工坊


以我真诚真心,竭尽全力为您解惑。

1、斧

原先的兵器斧。

如程咬金用的就是八卦宣花斧。

2、钺

钺,一种古代的兵器,虽具备杀伤力,但是更多的是一些仪卫所用,和使用武器不同。在西方权力象征物是权杖,中国是钺。在原始社会时期,钺为成年男子的象征。钺确切来说是大斧,本来是刑具(用于斩首或者腰斩),而不是兵器。

所以归根结底来说,钺是一种礼器,象征意义要远远大于其杀伤力。长成这种萌萌哒样子也就不足为怪了。

感觉不像是武器的样子,反而有点儿萌萌哒啊。

有人解释:斧子出尖就是钺。

3、戚

戚是一个汉语汉字,读音为qī,形声,从戉,尗声。戉:( yuè),斧子。本义:古兵器名,斧的一种。戚也有亲属、亲戚等意思。“戚”是一个集体名词。在墓葬考古中,曾发现一座良渚文化大墓出土大批石斧的情形,这种成批出土的式样、质地和规格一致的石斧其实就是“戚”。

刑天的武器:刑天舞干戚图。

4、锛

5、铲

以上为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以我真诚真心,竭尽全力为您解惑。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对你有帮助,不妨点个赞,关注一下阅读修身。阅读修身:一个关注教育,高考考研考博,社会,小说,热爱阅读的教育问答达人。


阅读修身


《釋名》:斧,甫也。甫,始也。

斧读fǔ,因为,古人认为斧子是做一切器物的开始,伐木制器,所以音从甫。

也有说法斧从父音。

其实父与斧在甲骨文中本是一字。后来为了区分,加了斤,以示区别。

以手持杖表示规矩,《说文》: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

父斧本是一字,为做区别,增加表示意义的偏旁“斤”,这是汉字中常见的方法。同类的比如止和趾。本意是脚趾,后来从脚趾引申出前进停止的“止”,为了区别在止旁加了“”表示脚趾。

远古时代利用工具进行体力劳动,对开创生活具有重大意义,受到特别尊重,“父”是古人对从事劳动的男子的尊称,后来专指父亲。但是原始意义也有保留,比如:渔父、樵父、田父,就是对男子的称谓。

后来因为父权社会的发展,斧成为了权利的象征。后来发展出天子的十二章纹,是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

其中有一个“黼”[fǔ] ,实际就是斧。

拿着小斧头“斤”的是兵,拿着大斧头的是士(王的侍卫),拿着最大斧头的是王。

王手里这个大斧头就是钺。

钺就是大斧,本来是刑具(用于斩首或者腰斩),而不是兵器。

《说文》:大者称钺,小者称斧。
《书 · 顾命》:钺、铖同兵类,脱胎斧。大者钺、小者铖。一人冕执钺,一人冠执铖。

后来钺成为中华封建王朝礼制重要一部分,封赏有功大臣,最重一个就是“假节钺”。就是可以代表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权利。

《孔丛子 · 问军礼》:天子当阶南面,命授之节钺,大将受,天子乃东面西向而揖之,示弗御也。

所以,钺就是表示王权的大斧头。

戚=戊+尗。

戊就是戉(同钺),尗是豆荚。尗来表现刻在戚边上的齿。

古文字中戚也十分明显的表现了戚的特点——器身上的齿。

战国时期,戚写作戈+齿。不在表现斧的意思,从戈表示兵器,但是更加突出器身上的齿。

戚是一种礼器,完全没有战斗作用,从出土来看器型比钺小,多为玉质。

古文中常见与戚相关都是舞蹈祭祀:

《诗经 · 大雅 · 公刘》:弓矢斯张,干戈戚扬。


《韩非子 · 五蠹》:乃修教三年, 执干戚舞,有苗乃服。
《山海经 · 海外西经》 :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六书精蕴》:(戚)戉之白者,为之锡剂,以文之不专用武也。

说的比较明白了,“以文之不专用武也。”说明戚不是武器。

《司马法》:殷执白戚。

所以,戚就是一种白色的、器身有齿装饰的、比钺小的斧形礼器。

锛是木工用的一种平木器,削平木料的平刃斧头。一般是双刃,一刃是横向的用于削平木材,另一刃是纵向的用于劈开木材,一般用于去除树皮或加工成大概轮廓的粗糙加工。

锛出现很早,有石锛。

古代也有土豪,于是就有了玉锛。

但是锛没有像它的亲戚钺、戚那样成为礼器,也没有像斧那样成为武器,只是一直作为木工的基本工具。

所以,锛是一种开双平刃的木工小斧头。

铲和上面的斧、钺、戚、锛全完不同,因为铲不是斧头……

铲的本意就是铲平木头表面的一种工具,后来发展为各种铲子。

《广韵》:铲,平木器也。

《说文 • 金部》 :铲,鏶也。一曰平铁。从金,产声。

《苍颉篇》:铲,削平也。

再后来发展成兵器——铲。

明《武备志》:铲,长小尺一丈,尾有刃,以便后刺。

再后来被小说、演义、影视作品、游戏不断发展,成为出家人的标配武器:方便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