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吹式步枪可靠性差美军为什么不换枪?

King8764


气吹式步枪可靠性差吗?的确,但那只是气吹式步枪刚出来的时候才有这个问题。经过改进后,目前美军装备的M-16A4,M4A4等步枪在故障率、卡壳率的改善上早就反超了长活塞行程的AK枪族。当然也不是什么国家都适合搞气吹式步枪,美国人坚持用气吹式,实际上是美国轻武器企业艺高人胆大。因为气吹式步枪需要用到膛压更大的发射药,枪管强度不够是会炸膛的。像我国的95、对岸的T91、英国的SA80、德国的HK G36、比利时的FN F2000等都是乖乖的用短活塞行程机构。

气吹式步枪(Direct Impingement),发明出来的初衷就是用来取代活塞驱动(Piston Driven)步枪的。相比长短活塞行程导气式步枪在实现上有一个难点。那就是气吹式完全省略了导气管中的活塞行程机构,直接通过导气管将火药燃气吹到枪机结构上完成复进动作。

气吹式 Direct Impingement,可见导气管中已经没有活塞机构

采用长活塞行程导气式的AK-47,整个行程非常长,对精度影响很大。

活塞行程式和气吹式的区别

气吹式步枪的自动机的活动部件数量最少,质量最轻、做功行程最短、重心最接近枪管轴线。因此这种步枪的连发精度是最高的。但由于气吹式是火药燃气直接吹动枪机,为了保证足够的压力,在发射药技术有限的情况下,必须把导气管做的比较窄,因此很容易被积碳堵塞;此外气吹式火药燃气会直接进入枪机内部,也会带来严重的积碳问题。这是造成气吹式步枪可靠性差的印象的根本原因。美国人在60年代非常超前的用上了这种步枪——就是M16(民用编号AR-15)。结果这种步枪在越南潮湿的丛林中表现让人大跌眼镜,卡壳率非常高。这主要是当时美军擅自把MR4475单基管状装药变成更精细的WC846双基球形装药。双基球形装药燃烧速度更快,因此枪的射速得到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积碳和锈蚀问题。但尽管如此,它的实际表现也比M-14步枪更出色,因此被美军保留了下来。

M16枪族。从上到下:M16A1, M16A2, M4A1, M16A4

为了解决可靠性问题,美军紧急更换成了积碳更少的WC844发射药。后来M16A1又采用了枪膛镀铬的方式,大大减少因锈蚀引发的可靠性问题,使得即使用回WC846也没有太大问题。因此随着时间的发展,气吹式步枪的优越性被证明。当然,枪膛镀铬的做法成本确实比较高,而且气吹式步枪的发射药膛压明显要更高(430Mpa),一般的国家搞不定这样的枪管。所以采用气吹式原理的枪械型号不如活塞行程式。

M4卡宾枪和M16已经在阿富汗、伊拉克等这样沙漠多尘这样的战场环境下经受了多年的考验。已经再难听到有官兵抱怨有可靠性问题。在美国民间,AR-15步枪也是最受欢迎的步枪。可以说,气吹式步枪早就摘掉了可靠性差的帽子。


纸上的宣仔


咨询所长为您解答问题!目前世界上的步枪绝大多数采用的都是导气式方式来达到自动连续击发的目的,而导气式的具体方式也有多种,目前主流的分为:

一、活塞自动原理

采用这类自动导气原理是步枪其中的代表作便是鼎鼎大名的AK47突击步枪,采用的就是活塞自动原理,这种导气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可靠性很高,射击时候导气方式不容易出故障,也就是可靠性高,但是这样的导气方式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设计时候后坐力特别大。



二、气吹式自动原理

采用这种方式的步枪同学也很多,最著名的就是美军装备的M16和M4系列自动步枪了 ,它是直接把子弹发出的实体通过导气管传输到枪机。这样导致的结果和AK47的结果相反,就是步枪射击时候,容易出现故障,最明显的就是卡壳,早知道卡壳有时候对士兵来说是致命的。优点就是这样的导气方式,导致的后坐力比较小。


两种气动方式在冷战时候,被两大阵营分别采用,就是以苏联为主的华约采用的是活塞式,以美国为主的北约采用的话气吹式。两种气动方式一直都在相互都争着,最出名的就是越南战争期间,有消息说美国大兵因为M16的故障率太大,把它丢掉捡起了越军的AK47来使用。这个消息说明了AK47可靠性高和M16可靠性低。

那么为什么美军还不淘汰气吹式自动方式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美军把气吹式的可靠性提高了。

在越南战争以后,美军根据现场使用经验,对M16步枪进行了升级改进,在接下来的很多场战争中,美军继续总结经验,陆续推出了好几代,一代比一代强,提高了可靠性,同时又提升了步枪射击的精度。

美国可以说一直都在打仗,所以美军的步枪也一直在实战中被检验。如果气吹式自动方式可靠性差,问题严重,势必会被美军所淘汰,事实却是相反,美军继续采用气吹式导气方式。

其实气吹式可靠性差这个看法,也都是很多年以前的老说法了,一般来说就是源自越南战争的那个美国大兵捡AK47事件。现在的气吹式步枪可靠性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资讯所长


应该说,采取气吹式自动方式的步枪,由于火药气体直接进入机匣内,火药气体这种高温高压的气体进入以后,一方面是自身的火药残渣时间长了在机匣内堆积,还有就是火药气体把机匣内的润滑油都给吹干了,这样也是导致自动机运动的时候阻力加大,使武器的可靠性出现问题。
最上边的是M-16原型,那个时候没有辅助推机柄,这个是区分M-16和M-16A1的最主要特征。

这个就是M-16A1和A2的区别了。M-16系列已经根据实际的不同需求,进行了很多轮的改进,真的是好枪都是改出来的。其实,的确是这样中国的56冲锋枪其实就是AK-47的3型,也是卡拉什尼科夫改了第三遍的产物,基本上小毛病都已经改掉了。

美军使用的M-16系列步枪,其实对于美军当时的想法来说,只是一种过渡性步枪,美军当时还是有一种先进步枪在研制中,美军真正想用先进步枪来代替生不逢时的M-14步枪,不过M-16在越南战场上凭借着小口径这一先进之处牢牢的站稳了美军主力步枪的位置,结果这种过渡性步枪一下子就过度了快60年。

M16在装备之初,由于就是打算过渡,所以各种设计配套工具都不齐全,一开始连擦拭导气管的工具都没有,没有维护工具,加上换发射药的问题,导致一开始M-16的可靠性很差,不过后来美军改进了设计,一方面是增加了一个辅助推机柄,调整了火药的配方,然后就是配发了保养工具。经过改进的步枪就是M-16A1,到了M-16A1,可靠性的问题就已经不是大的问题了。

作为任何武器,都需要适当的保养,尤其是自动武器,就算是大名鼎鼎的AK也是需要保养的,并不是打完了丢在哪里就不管了,而是需要发射一定数量的弹药以后,就需要擦拭。有没有良好的保养,对于能不能发挥武器的威力至关重要。典型的例子就是苏联的SVT-40半自动步枪,在普通的苏联士兵手里,由于保养不善,导致故障频发,但是到了德军和苏联的海军步兵手里,对于这种需要经常擦拭的步枪反而是大力赞赏。这里说明保养很重要。

不过,火药气体直接进入机匣的确是不利于机匣内保持清洁,虽然可以通过定期的保养来控制故障的发生频率,但是毕竟是太麻烦了。美国人提出的解决办法就是在机匣内增加了一层特富龙材料,不用润滑油了,运动部件直接接触,这种办法也就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人会用,不过不管怎么样,还是解决了问题。现在的M-16步枪的可靠性已经是可以接受的了,并不是象一开始的时候那样故障频发了。


HK-416现在是美军换枪的大热门。

不过,美军现在也开始在特种部队换装HK416步枪,而海军陆战队是要用重枪管的HK416作为M-27班用机枪来取代M-249机枪,而以后很可能是整个步兵班全部使用M-27,不过这个就需要持续的观察了,并不是马上可以下结论的。毕竟现在的轻武器实际上是到了一个发展的瓶颈,换各种枪实际上对于轻武器急需增加的威力帮助不大。


有痰


缺钱。以m60机枪为例,枪管可以快速更换看起来很美好,可是设计有缺陷,每次换枪管都得重新校正准星。最后的陆军的鉴定结论是,更改设计太贵了,对于机枪来说,精度不那么重要。凑合用吧。

首先看看美国在轻武器上的投入有多大呢?

美国枪支和弹药行业对总体经济的预估产值429亿美元。枪支和弹药制造业的年营收135亿美元。在2012年美国致命和非致命的枪支暴力事件所导致的损失2290亿美元。

对比福特号航母造价150亿美元,分12年拨款,每年才12.5亿美元。

这么大的投入,结果如何呢?步枪是德国的好,弹药用比利时的标准,两代机枪都是比利时的好,火箭筒要用瑞典的。感情美国造都是二等品,要靠国会发保护令陆军才会放弃外国货(m60就是这么活下来的)

再看看美国在轻武器上的前瞻性如何呢?举几个例子:

(1)二战结束,苏联根据对德作战经验,迅速换装中间威力突击步枪ak47。美军把加兰德改成了连发的m14,出黑手压制小口径步枪。结果全威力弹药后座太大只能打单发,在越南丛林被ak47暴打。

(2)在小口径步枪技术中选了气吹技术的ar15,把短活塞技术的ar18逼出国门,成全了德国比利时英国日本新加坡等一票国家,可能还有中国。而自用的气吹式ar15/m16,60年也没法克服高故障率问题。最近比较大的采购项目是买外国造的ar18技术衍生品,hk416。

(3)在北约小口径弹药选型中强行枪毙了英国的7mm口径,用了5.56。结果因为弹头轻远距离存能差,换成了比利时ss109,然后推出了多种5.56弹药,一个比一个弹头重,搞得军兵种间同一个口径弹药不通用。现在又觉得5.56实在潜力耗尽,要搞6.8之类的新口径。那还不如当初用了英国的7mm,敢情这60年的时间都是拿来试错的。

最后看看光鲜亮丽的装备在实战和评测中暴露出的问题,也举几个例子:

m16早期型多差就不用说了,改进了快60年,尘埃环境测试平均3个弹匣卡壳一次,原理上带来的可靠性问题只能靠多润滑保养解决。进水炸膛的动图也是喜闻乐见。

m4系列为了便携截短枪管,结果威力大减,据不确定的说法,有一组用m4的美国特战被拿ak47的武装人员堵在开阔地,要打够不着,要跑跑不了,白瞎了高精度的瞄具都送了人头。为了加大威力换用了高膛压弹药,结果是3000发不到,枪机出现锯齿状裂缝,供弹斜坡磨损。

m60机枪,史泰龙单手扫射的镜头经典吧?有人想到为啥另一只手不端枪而是拽着弹链?因为弹链垂下来,m60就会出现供弹不畅。mg42二战从北非打到莫斯科,可靠性不用说了,m60大抄mg42,结果怕脏,怕湿,怕泥,前线评价每次进攻前要重新清洁干燥,最适合环境是原地防御。枪管可以快速更换看起来很美好,可是设计有缺陷,每次换枪管都得重新校正准星。最后的鉴定结论是,更改设计太贵了,对于机枪来说,精度不那么重要。

可黑之处太多写不过来了,总之m60当初选型时就比不上比利时的FN MAG,靠国会“让美国枪继续伟大”的精神才列装部队。在对比实验中,m60每846发就要故障一次,1669发就有零件损坏。这样一种枪伴随美国大兵从越南打到伊拉克,可见政府还是相当重视节约财政支出的。

最后黑一下游戏里喜闻乐见的m249,好收工。

200发弹链很爽是吗?实际弹链可能会断啊,因此在调查中只有20%的机枪手使用200发弹链,而100发弹链更可靠一些。

好吧至少比95班机的75发多点儿?可是95班机不带弹鼓基本就是步枪,大菠萝不带弹箱也要带着拨弹机构啊,满弹比95班机将近重一倍了吧,就算黑蜀黍也吃不消啊。根据美军调查,17%的m249使用者对其重量不满意。而使用者同时也表示m249更多时候是原地给队友提供掩护而不是伴随进攻,所以梦想端着大菠萝满地图跑的要多注意健身了。

在可靠性方面。70%的m249使用者表示对维护性最不满意,包括小部件损坏和腐蚀问题。耐风沙性能也一般,不及时清洁就卡壳。总体上,只有64%的美军表示对手中的m249有信心。


味冷


气吹式就是自由枪机吧


天明遥遥山海关


因为要与众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