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理解“拍好一幅作品照相机只是一个设备,关键在于取景器背后的那只眼睛”?

柳侍墨


你怎么理解“拍好一幅作品照相机只是一个设备,关键在于取景器背后的那只眼睛”?


拍好一幅作品照相机只是一个设备,关键在于取景器背后的那只眼睛”——

这个观点并不是我提出来的,是有一位粉丝提出来的,我只是借花献佛,端出来让大家讨论而已。


先说一下我的态度:对于这个观点,我是非常认同的。

原因很简单啊——物是死的,人是活的活的啊!

现代科技如此发达,摄影的装备不仅止限于相机。手机、针孔、MP4甚至连行车记录仪都是可以用来拍照片的“神器”。

但东西也只是东西。装备再精良,也得是握在人的手里。

好的装备,放在会用的人的手里,才能发挥它们的最大价值;否则,就是暴殄天物。

不信您把牛头放在牛头的前面,您看牛头能不能用牛头拍出来牛气的作品?

“取景器背后的眼睛”其实指的并不完全是摄影人的眼睛。还可以扩展为摄影人的思想表达,以及对于器材的应用知识。

眼睛被称为是“心灵的窗户”,摄影人的眼睛,和寻常人的眼睛也没什么不同——都是在接收外界的信息,并反馈给大脑。

摄影人和寻常人唯一的不同,也是最大的不同,是摄影人会将眼睛所以看到的信息,结合自己所学的摄影相关知识,变成摄影作品,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悟。

摄影人用眼睛看事物,用脑子构思,再手眼结合,控制摄影器材,完成摄影创作。

所以咯,决定摄影作品成色的,永远都是控制摄影装备的摄影爱好者。


我是柳侍墨,悟空问答的“优质提问官”就是我!

我是个传说……(⊙o⊙)…

我喜欢把摄影轶事写成段子,让你们开心是我最大的快乐!

希望您也可以喜欢我!

时不我待,快点来关注我吧!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您点赞、转发~~


柳侍墨


你怎么理解“拍好一幅作品照相机只是一个设备,关键在于取景器背后的那只眼睛”?

【记住这3句摄影口诀,帮你练出摄影眼】

“拍好一幅作品,照相机只是一个设备,关键在于取景器背后的那只眼睛。”我是非常赞成这句话的,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景,也是摄影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那我们应该怎么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美呢?

摄影自学班,归纳了3句口诀,帮你练出摄影眼:

等光拍水拍山脉。明暗不同对比来。

勤于观察变换拍,生活处处有精彩。

通过例图,为朋友们说下,这3句口诀,怎么用:

1、等光拍水拍山脉。

一些朋友,见到好山好水,但却拍不出来。应该怎么办呢?

(1)找角度:登到其中一个山顶,这样可以拍到延绵的山脉。

(2)拍水上的倒影:把相机机位放低,接近于水面,让水平线,在照片的横向平分线上。

(3)等光:室外晴天拍风景,要在上午8点前,下午4点后拍,此时天空背景有颜色。

(4)如果用手机拍远景,要调出远景模式:



2、明暗不同对比来。

生活中,有哪些应该注意的场景:


(1)注意光影的明暗对比:等人经过,俯拍经过明亮处的人。

(2)注意色彩对比:暖色的建筑主体,冷色的天海做背景;阴天阴暗背景下的红伞,更被突出。

拍摄有对比的场景,照片因为对比,主体更被突出,因为有对比,而更有吸引力。这些场景,在生活中都很常见。



3、勤于观察变换拍,生活处处有精彩。

变换拍,都怎么拍:

(1)观察生活中,路上的积水,放低机位,拍倒影。想拍颜色,上文已经说过。


(2)观察公园等处的水,等光,拍倒影。

(3)留意细节:结婚时候,现场会比较乱,人多又杂,我们可以只拍摄新郎的局部,来记录这个时刻。


(4)摄影人在拍风景,你拍,拍风景的他。

(5)怎么拍剪影:点测光,对焦在影子以外。


(6)拍剪影有哪些技巧可用:等待。如果只拍树,太单调,等行人经过,惊起飞鸟,照片有动有静,有明有暗,色彩好,对比更强烈。

这3句口诀,概括了我们在生活中,如果想拍到漂亮的照片,应该留意观察什么,以及怎么拍摄,有哪些角度和技巧可以利用,希望帮助朋友们,留下生活的美景。

快把您拍摄到,那些被忽视的生活美景,在评论中留言,和朋友们分享下吧。

欢迎点击我的头像,来关注我哦,摄影自学班,每天都有实用教程更新!

如果喜欢,请留下您的赞,也请帮我转发哦,非常感谢!


摄影自学班


摄影界里有句有意思的箴言:一流摄影靠想法,二流摄影靠技术,三流摄影靠器材。



“请问相机是什么型号?拍出来的照片真漂亮。” 影友身边的一些朋友也经常把这些话挂在口边,这都是摄影人最不喜欢听到的,反感的,打心里也无法认同的的话。 这话抹杀了摄影人在摄影作品中所花费的心血。那么到底摄影是不是真的像一般人所以为的“买器材,送技术”呢?


其实相机后面的头,比前面的镜头更更重要!眼睛和大脑比成像和运算芯片更重要,而器材呢,仅仅是一个媒介手段,思想内容才是至高灵魂。



还是那句话,一流摄影靠想法。就是指摄影师对身边环境的敏感触觉,能觉察其他人看不见的景象。 每个人所见的周遭景物,不是单纯的物件,而是无形中添加了观察者的主观感情的,投射到物件上。所以每个人看到的也会略有不同。成功的摄影师能洞察这不同之处,然后用相机快门把情感记录表达出来,令观众也令体会摄影师的内心的想法和最真的情感。 摄影人也会看到别人看不见的构图,光影变幻的虚实、颜色碰撞对比,其他人未必能觉察到漂亮的地方,摄影师则会对这些景像甚为敏感,并把它们捕捉下来。而很多精彩瞬间也往往稍纵即逝!我们培养出敏锐的“摄影眼”才能把控这些美好的机会。



 摄影本是“行走江湖”,而相机好似一把利剑。功夫在诗外,也在相机之外!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中论述了独孤求败用剑的四种境界:一是利剑,凌厉刚猛无坚不摧;二是软剑,炫技玩酷误伤义士;三是玄铁剑,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是木剑,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渐入无剑胜有剑之境。可见,拼器材设备、充其量仅仅停留在“利剑”“软剑”之类的初级阶段。  



摄影本也是“做人”的艺术,以人品出作品,从作品看人品。拍出真正意义上的好照片,不能靠生冷的镜头,要靠镜头后面有温度的人头。我们不怕摄影穷三代,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瘠无味;不怕单反毁却一生,怕的是品德上的自我迷茫堕落。


JIEZ先生


对于摄影的理解,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摄影难道真的只是拼器材,还是靠自己的悟性与灵感呢?在我看来,摄影更是一个人的灵魂与追求,是对光线的充分运用,还有我们的那双眼镜。


光是什么,是让我们看的清事物的东西。没有了光,全世界都黑灯瞎火的。摄影也是这样的一个道理,是对光线的运用。所拍的事物一片漆黑,那我们再进行长时间的曝光,拍出来的东西是根本看不清的。

而一旦有了光,所有的图片就会变的生动起来。早上的日出,下午的夕阳,这些都是非常美的画面,光线还非常的柔和,也适合我们摄影爱好者进行创作。可以说一张照片的好与坏,取决于对光线的运用。

在一些人看来,对光线的把控是非常难的,想要做到完美无缺,是非常难的。拍出来的照片往往要经过后期的处理才能达到那样的效果,可这样的毕竟不是真实的,若是能拍出这样的图片,是非常非常不错的。

这或许是一小部分人最高的追求,也是我的一个追求。在日常的拍摄中,拍出来的图片都不选择修图,一修图的话简直是降低了自己的标准,对自己后面的创造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更重要的是取景器背后的那只眼睛,它决定着我们所拍摄图片的好与坏。相机只是一个设备,能拍成什么样的图片还是靠我们自己的感觉与光线的运用。即使用上再好的相机,缺乏基础的认知与构图,那拍出来的图片可以想象会是什么样子的。

一张好的图片,是自己对摄影的理解与光线的运用,取景器背后的那只眼睛则是帮助我们过滤一些不必要的花絮,一台单反,一双眼镜,再加上我们对摄影的理解与光线的运用,才有了自己的一个追求与定位。眼镜是我们心灵的窗户,更是摄影的核心,你们认为呢?


17看科技


相机只是工具,如果想让照片出彩必须靠头脑


玉龙行摄


是的关键在于取景器后面的眼睛。眼睛不但是心灵的窗户,同时它是传递信息给大脑,让大脑迅速反应。我拍过唐山大地震四十年四十人幸存者,黄亚林就是其中的一位幸存者。地震让他失去了左臂种右手的中指。我眼睛盯着他讲述的同时不断的按下快门。



用户北方栖桐


是的

这幅好作品不是取决于设备的关系

而是在设备后面的那双眼睛

如果你有好的想法和构思

一个手机也能拍出好的作品

好作品不一定是有好的像素来决定的

而是这照片它是不是有创意和故事性的意义

如果你没有好的想法,就算手里拿的几十万的设备拍出来的只能说是照片,不一定说它是作品



向小懂


不观察 琢磨成嘛








大行60


相机是一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技术产品,是影像反映的支撑手段,评判摄影作品的好与不好,不能仅从器材表现力来看,而更重要的是技术运用与思想表现。技术运用与思想表现的根本就是摄影师的眼睛与大脑。简而言之,科技是摄影的基础,艺术是摄影的表现,思想是摄影的灵魂。





琳源行摄


大家都说相机只是工具,只是大家至少都在有买买买,添添添的心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