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战中,战舰能使用舰炮和防空炮摧毁来袭的鱼雷吗?


过去倒是有拿舰炮对付来袭鱼雷的做法,因为大型的舰炮确实可以击出弹幕造成鱼雷失灵。但这种打法并不一定靠谱,因为观测鱼雷的方法有限,只能通过声呐听音和瞭望观测人员肉眼识别;且重型舰炮和副炮不一定有这个反应速度,因此就算打到了,那也是瞎猫碰耗子。


所以过去的军舰一般不指望什么大炮来对付鱼雷,与其拿舰炮费心思射鱼雷,不如早点把发射鱼雷的鱼雷艇和驱逐舰搞沉。

历史上德军的沙恩霍斯特号战巡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当时“格奈森瑙”、“沙恩霍斯特”两艘战巡与“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重巡逮到了脱离编队独自回港的英国航母“光荣号”。航母很快被战舰们击沉,但与此同时两艘英军的小驱逐舰却先后对德军战舰们发动了多达十几个波次的鱼雷攻击。

在烟雾的掩护下“热心号”驱逐舰通过鱼雷拖住了德军战巡“沙恩霍斯特”,并迫使对方降速进行规避鱼雷的缠斗。但德舰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躲过了对方全部的雷击。“热心号”最后沉于德舰的副炮打击。另一艘“阿卡斯塔”号驱逐舰紧接着拉烟并发动了攻击,连续几次攻击后,麻痹大意的“沙恩霍斯特”被鱼雷轰中,最后活生生的被拖回去大修。

此战如果不是“光荣号”航母成员的麻痹大意,警惕性不足,开战后飞行甲板又倒霉的被重炮打坏,就凭这两艘驱逐舰的优秀表现,配合上舰载机的话说不定战斗的结果会翻个面。

但这场战斗也凸显出战舰对付鱼雷的真实情况,即:有准备的情况下可以大几率的被动躲避密度不高的鱼雷,但军舰主动防御和对付鱼雷的手段相当匮乏。起码“沙恩”、“格奈森瑙”和“希佩尔”都没搞出事什么大炮打鱼雷的把戏。

二战时除了提前规避鱼雷,大型战舰防雷就主要靠“防鱼雷网”阻隔或干脆就是驱逐舰去舍身阻挡。再要不就是靠自己的“防鱼雷舯部”硬扛。炮击鱼雷当然有,但绝对不是正规战术,军舰大部分时候面对鱼雷都是被动的。

那么又到老王煮栗子时间了:1943年11月14日,以美军战列舰“衣阿华”为首的特混舰队护着罗斯福出访参加盟国绝密会议。结果舰队中美军赫赫有名的“祥瑞”弗莱彻级驱逐舰“威廉·D·波特尔号”在训练演习中昏头昏脑的对着“衣阿华”真的喷出一颗鱼雷,把战列舰上总统一行都快吓尿了。

危机时刻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衣阿华”一边转向,一边使用舰上各种大小火力对着鱼雷狂喷,据说连总统保镖都掏出M1911射击了。

于是...别想多了,炮击连个篮子用都没起到,衣阿华最后是靠转舵险险躲过去的。鱼雷爆炸的位置离战舰仅300米。

罗斯福为此写了日记:“Monday,军事演习,波特尔朝我们误射一颗鱼雷,俺啥都瞧见了,还好没命中。”(据说当时真实情况是罗斯福对保镖说:bring me to the starboard side, I want to watch the torpedo 把我弄右舷去,我要看鱼雷!)然后几个保镖把他轮椅团团扑住。

从此“波特尔”号臭名远扬,每艘见到它的友军都会拍来消息:“don't shoot! We're Republicans! 别开火!我是共和党的!”(罗斯福是民主党)

当然,那是二战,现代海军其实有主动对付鱼雷的战术方法,不过也不是靠主炮。现代战舰的主炮口径比较小,虽然射速较高却仍然比不上二战的舰炮火力。而且电磁波穿水问题现代仍然无法有效解决,所以对付鱼雷仍然以水听声呐为主,只是经过计算机和现代仪器辅助的声呐要比二战灵敏的多。

至于近防炮这类防空火力打鱼雷倒是真有其事,不过目前仍然是门正在研究发展的军事科技。这种技术主要是在近防炮等机炮的弹药上下功夫,采用“超空泡弹药”技术,让发射出去的机炮弹丸具备穿透海水的能力,不至于拍进水里几米就撞得粉碎和失去动能。

按照美国人的野心,“超空泡弹药”不仅能拿来怼水雷怼鱼雷怼水下的一切,还能从水下的炮台发射,让潜艇或水下炮台拥有炮击能力。

但是,要想很靠谱的防御鱼雷还是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要知道现代鱼雷普遍采用了末端战术,定深比二战的更高,在接近军舰后一般选择扎下深水,从船底进行龙骨爆破,近防炮就算安装特殊弹头也不见得能很好的防御。一颗鱼雷能给予近防炮的反应时间比反导还少,如果遇到的是超空泡鱼雷和传闻的超音速鱼雷,那干脆没法子防了。

所以现在的美军“ramics system”遥控机载扫雷系统也就是个“扫雷”系统罢了,仅能穿穿水打个水雷,反鱼雷怕是得要点运气才行。

实际上现代海军反鱼雷主要使用的是“深水炸弹”,这种装载了大量高能炸药的武器威力无穷,能在海中造成各种定深的爆炸和巨大的水压。而且与二战那种沿着船帮子往下滚的深弹不同,现代深弹多使用火箭发射。

许多童鞋应该看过军舰舰艏的那个多管火箭发射器,那就是深弹的发射筒。只要预判好鱼雷的速度、深度和路线,将深弹打出去形成水中的弹幕,拦截起鱼雷还是稍微能靠点谱的。

专用的“反鱼雷鱼雷”现在也有了,比如俄罗斯的Paket E/NK远程反鱼雷系统,它可以通过自身的M-15鱼雷对来袭鱼雷进行拦截。鱼雷采用了惯性控制+末端主动声呐制导系统,通过80公斤的TNT炸药,采取近炸方式攻击来袭鱼雷。

总之,现在就是这么个现状,靠舰炮、近防炮打鱼雷有相关战术,但并不见得那么好运气能让你施展。而且就算是尖端反鱼雷技术,面对现代的鱼雷也不见得好用。所谓的“反鱼雷鱼雷”英国人在马岛战争的时候就用过类似战术,打出去的鱼雷几百发,效果有没有天知道。

鱼雷这个东西从一战、二战那会儿就是地位相当高的武器,今天其实也是一样。只是各国不愿意透露相关内容,得不到资讯的媒体也无米下锅做不出报道而已。海上鱼雷战法比导弹可玄乎的多,比如几十年前就出现的“航迹鱼雷”,它能从老远的地方追着军舰航迹下手,还能自动调整航速和区分目标。

所以像航母舰队这样的大目标可从不放心自己的菊花,海军的重要船舶也总是需要一艘驱逐舰或护卫舰来挡航迹。

对付这种鱼雷靠炮是不行的,反鱼雷装置也存在探测问题。最可靠的办法是发现疑似目标后投下“气幕弹”,将舰船的声纹信号暂时掐断,然后通过诱饵模拟航迹进行规避。


王司徒老百科


世界各国海军装备的各类水面舰艇都会装备一些火炮,其中主要包括一门主炮和若干的近防火炮系统。主炮的用途是作为打击水面目标或者陆地目标而来,另外具备一定的对空打击能力。而近防炮就是主要针对来袭的反舰导弹或者地空飞行的飞行器的反击。从这些火炮的用途上看是无法对鱼雷实施反击任务的,不过对于来袭的鱼雷还是有一些反制措施的。

包括舰炮等在舰船上的安装俯仰角并不能实现对于水面水下目标的直射打击,如果距离稍远又是舰船的探测能力所达不到的范围,而水面舰艇的近防系统也是一样的布置,小型弹药在水中是很难发挥作用的,所以对于来袭的鱼雷根本就起不到作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作战系统无法把火炮和对于水下目标的探测联系在一起。

鱼雷是目前海战中强有力的武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就有了鱼雷的身影,这款武器系统并不要直接命中舰船就能造成很大的杀伤力,这是在于水是不可压缩的因素。同样对于来袭的鱼雷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方式进行反击,这就是火箭深弹的作用了。

鱼雷一般是再用在一定深度航行的方式来进行对舰船的打击,如果在来袭鱼雷的航线上发射火箭助飞深弹,通过这些深弹的爆炸可以实现对于鱼雷的摧毁。另外也可以通过释放干扰的方式来避免被鱼雷击中,现在鱼雷使用最多的就是声呐制导,所以发射干扰源也是一种方式。


航空视界


用舰炮和防空炮都不太好使,因为它们发射的炮弹遇水即发火爆炸。对在水下三米左右的鱼雷作用甚微,弹片在水中也遇到海水强大阻力而失去冲击力。所以不能对鱼雷造成大的伤害。要说用咱们中国军舰上普遍装备的火箭深水炸弹去拦阻引爆鱼雷是应该可以的,因为火箭深弹强大的爆破力,冲击波能将敌方鱼雷摧毁,或使其改变航迹,使其不能击中目标。


金鱼胡同 甲9号


战舰最初安装大量的小口径速射炮主要目的就是反鱼雷,用于攻击鱼雷艇和鱼雷,早期鱼雷性能落后,航速慢,射程短,但随着鱼雷技术的发展,速射炮反鱼雷效果越来越差,而空中威胁的增加使得速射炮主要任务在向防空发展,但作为舰艇防御的最后手段,就像今天的近防炮一样,效果有限但不可缺少!


后羿的宣言


不能,早期鱼雷还没有那么完善时候还行,但是科技在进步,鱼雷现在已经不是舰炮能防御的住的了。当然也有新型的反鱼雷武器出现,深水炸弹和深水子母弹对付鱼雷就很好用。


军武青灯阁丶


这个基本打不到 角度也不行啊


MrLiu指挥官


危险来临,拿住什么就是什么!


西楚飞鹰


使用深水炸弹和深水子母弹比较好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