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花筒:做生意就是交朋友,產品是核心

萬花筒:做生意就是交朋友,產品是核心

喬布斯

產品才是核心

現在公認營銷做得好的公司有兩家:一家是小米,一家是oppo和vivo。但實際上,這兩個公司的操盤手雷軍和段永平雖然很擅長做營銷,但都認為產品才是核心,而不是廣告和營銷。

產品是否能滿足甚至超過目標用戶群的需求和期望?這個問題才是決定一個公司是否能夠有長遠發展的最根本的問題。本質上來說,一個企業,就是在用自己的產品和客戶交朋友,產品只是和客戶交朋友的載體,產品可以體現這個公司的價值觀、這個公司對待客戶和用戶的態度。營銷是將公司和自己的產品告訴給更多的人,但是對方接到了你拋過去的橄欖枝,願意不願意跟你交這個朋友,你遞過去的這個載體,也就是你的產品是否能夠打動對方。如果對方願意交你這個朋友,那這段關係才能持續下去,否則,就是一錘子買賣。舉個極端一點的例子,你告訴世界上所有的人,說送沒人1個億,但是你自己卻是窮光蛋一個,也就是廣告做得很好,但是卻沒有任何產品,那麼別人只會說你是騙子,就這麼簡單。

做生意就是交朋友,產品是交朋友的載體,是關係是否能夠持續的核心。

聚焦與專注

聚焦與專注,首先是定位。世界上很少有一款產品是通用型的產品,如果有,也早已被政府壟斷了,比如說:鹽、鐵、煙、取款機等等。

一般企業做的產品,往往是服務性、補充性,或者政府做得不好的產品,比如說餐飲、足浴等一些服務性、重要度不高的行業;像手機這樣的行業,政府其實是會染指的,比如說成都市政府投資錘子手機,但是政府做得並不好。

那麼,我們做一件事,選擇服務於哪一群人就是首要的一件事;然後組建團隊,採購產品或者生產產品、打磨服務,打磨團隊。建立一個樣板,然後規模化,並逐步提升。

所以,對於服務的人群一定要聚焦。因為不可能和所有類型的人交朋友。

其次是產品的聚焦。如果決定服務某一群人,那麼選擇的產品或服務的邊界就有了。喬布斯在從皮克斯迴歸蘋果後,大刀闊斧的砍掉了蘋果的90%產品線,畫了一個四宮格,然後就專注在這四款產品上,集合公司所有的資源,把這四款產品做好。最後,眾所周知,這一戰略成就了蘋果。

讓銷售管理公司是災難

當一個賣糖水的掌管了公司,這個公司的厄運就開始了。銷售要做的事就是把產品賣出去,不管這個產品是好還是壞,所以就發生了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廣告公司把宣傳海報做得漂亮之極,網上廣告亂飛,但實際產品還沒出來,等到了要兌現那一天,才發現海灘上一片垃圾,沒有宣傳中說得那種令人陶醉的海灘和熱鬧的音樂節。

對一個公司來說,銷售是沒有靈魂的,他們唯一要做的就是賣出產品,收回利潤。但一個公司不能沒有靈魂,不能沒有價值觀,這些,只有產品本身才能體現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