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够代表当今中国的诗词水准?

点点104423981


毛主席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而且是当代杰出的诗人。他的诗词是近现代中国最为有代表性质的。

个人最喜欢的一首诗是《诉忠肠》

当年忠贞为国愁,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

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这首诗讲述了毛主席进入垂暮之年后,忆往昔峥嵘岁月,为国家大义什么时候怕过牺牲,现在国家统一,人民安居乐业,远离侵略与动荡,这一片盛世谁来守候?感叹自己大业依然为成(笔者以为此处是主席自谦的说法,毕竟国家一统,侵略者被打走,人民有田地种,已经可以说很伟大了),身体却已经疲乏,岁月已经不饶人了,对未来的国家表现出一丝丝的担忧,如果无人守护,那么是不是将老一辈革命者为之付出的一切,化为乌有?





碧波青语


近代史上只有毛泽东的诗词水准能和古人的诗词相提并论。这可能和他受的教育有关,毕竟他当年古书读的比较多。这就给了他在创作诗词上的先天优势。而且只要读过古诗词的人,肯定同样也喜欢毛泽东的诗词。他的诗词豪放起来,一如苏东坡,一如辛弃疾。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篇。

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是不是大气磅礴的很,无论是用词方面,还是整手词的意思,都包含了他勇敢拼搏和敢于换天地,和一切黑暗势力斗争的精神。

我们在看一首,毛泽东主席在打仗期间写的词,而且这首词,也是我最爱的,无论古代还是近代,独爱主席的这首。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你看在战场上,在炮火喧天中,在生命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的时候,他依然乐观的很。他还能把古人悲秋的秋色,比做为胜做春天,秋天的景象比春天还要好很多。



最后我们在看一遍主席最有名的一首,也是大家曾经都背过的一首。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史学达人


说句实话,当下诗歌的整体水平真不高,称得上作家、诗人的作者不少,但是文章诗歌的质量真不算高,或是云里雾里的小朦胧,或是自诩为豪放大气的乱白话,文化市场上似乎缺乏一种催人奋进的内在精神动力。

按照中国普遍大众的鉴赏标准,真正的好诗我认为应当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就是流派要明确,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侧重儿女风情还是家国情怀。第二是立意与意境,主题是什么,立场一定要鲜明,还要具有美学视野。第三是传世价值,写诗词的目的说白了要么就是自己瞎捣鼓自娱自乐,要么就是出版留名,诗歌的内涵和价值一定是要有市场。

至于当代中国诗词水平之最,平心而论,还是毛主席的诗歌最具典范。毛主席诗词不仅气势恢宏,而且格局广大,既有空间上的变化,也有时间上的转换,既有丰富的美学艺术,兼具传世价值,其中对于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和对人民群众的热情讴歌,可谓当之无愧的传世诗词佳品。


毛主席的诗词更具现实性,是通过实践得出的文化果实。这是时下诗词创作严重缺乏的一环,诗词才是最好记录生活足迹的方式,更要与时代主流思想相契合,毛主席诗词所体现的责任担当与历史使命对于当下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配图来自网络)我是纳兰谈史,欢迎关注互动。


纳兰谈史


从近代以来,诗词水平最高的人,肯定是毛泽东无疑了。

毛泽东主席的诗词,大气磅礴,气吞山河,妙语联珠,妙笔生花,正能量满满,且通俗易懂,开避了近体诗词之新时代。在律绝诗方面,如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长征》等,词牌名方面,如沁园春《雪》、《长沙》、《卜算子·咏梅》等,绝句方面,如,七绝《为女民兵题照》等等。

我们这一代人,对诗词的感受,几乎就是在背诵毛泽东主席的名句中长大的。主席的公开发表诗词,我曾经能全背下来,就是今天也能背下一多半的诗词来。名句吗,能写对联的就比比皆是,写文章中如恰当引用几句,一定就会增色增彩。总之,因随口能读出的名句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沁园春·雪》曾震撼当年国民政府之重庆文化界,打败民国所有的文人墨客。毛泽东乃中华现代诗词第一人,当之无愧,名副其实,彪炳千秋!





大中华AAA



当代最伟大的诗词作者毫无悬念,就是毛主席。

第一,作为一代领袖,他的每一首诗词都会流传千古,这是谁也无法比的。毛主席主要是词写得很有文彩,也很有伟人的气魄。如《沁园春.雪》(1936年)是任何文人也写不出来的,词中“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只有领袖才能有这样的气魄。

第二,毛主席的诗词,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但是一般诗人都是“小情调”的多,而毛主席更多的是“大情怀”。如《卜算子·咏梅》(1961年):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陆游也有一词《卜算子·咏梅》,比较便知各有特色: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第三,毛主席的词具有一般人难以达到的思想高度。相对于文采,诗词的思想高度才是灵魂。其实,毛主席的诗词和文章也是很有文采的,就连蒋介石也赞叹毛主席嬉笑怒骂皆文章。既有文采,又有思想高度的词,如《沁园春·长沙》(1925年)。

第四,毛主席的诗词是深刻地反映人性和社会的激情之作。毛主席也有七情六欲,反映在诗词等作品中是很有诗人的激情和豪情。毛主席也是对国学研究很深的大学问家,对中国社会的理解很深刻。如《蝶恋花·答李淑一》(1957年):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当然,作为一代领袖和伟人,他的诗词的“情”和“爱”,很难象一般文人写得那么情意绵绵或那么柔情蜜意。

第五,毛主席的诗词,有着厚重的历史背景,这更是一般人做不到的。诗词外的故事蕴含了诗词更多的内涵。如《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毛主席对这首诗的初稿并不满意,直接扔废纸篓里,周恩来从废纸篓里捡出来的,并说是好诗才保存了下来。

第六,诗词重在意境,表现出有浓重的诗情画意,要更多的表现为意会,不能太直白,给读者更多的想想空间。为此,古典诗词必须多用典故才能增加内涵和想象空间。而毛主席的人生经历,却是创造“典故”最好的条件,例如,七律《长征》,其中每一句诗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的画卷,就能让读者想起过雪山草地、十八勇士过铁索桥及四渡赤水等,而这些故事多必然成为历史故事或佳话,进而成为历史典故。可以这样说,是革命领袖的传奇人生,成就了一个诗词伟人毛泽东。

最后,毛主席的诗词数量的确不多,大概就60篇左右。但每一篇都是值得一读的,品位都很高,而且越品越有味道。尽管各人的偏好观点不同,评价诗词的品味也没有统一标准,更不能只看某些方面,应该总体地评价,真是不能太绝对了。但是只有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作品才称得上名篇佳作。


贵州大学教育达人胡鸣


首先,名声跟水平不一定成正比,一些知名的诗人,如徐志摩、艾青、余光中、席慕容等水平一般;

其次,中国当代有国际名声的诗人,至少有北岛、顾城、西川、杨炼、欧阳江河、翟永明,国内知名的还有不少;

最后,所以中国当代诗人在整个文学圈、艺术圈、文化圈中显得不太知名;最后,相对于通俗文学、网络文学,以及流行音乐、商业电影等文化形态而言,整个严肃文学对于大众来说都不知名。

诗歌实在是太小众的东西,能够真正欣赏的人并不多。最近火起来的余秀华,她流传最广的诗篇其实并不是她最好的作品,由此可见一斑。

而且,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不过要说谁能代表,这个还真不是不敢说。这东西又不是物理研究,还能给你颁发个诺贝尔奖。


图箓


谁能代表中国诗词的最高水准?

非毛主席莫属。

只要看看毛主席的书屋,便可知主席的学问高深莫测。

中南海有个《菊香书屋》,是毛主席工作,起居的唯一地方。书屋内摆满书架,古今中外,不计其数,就连床头也是常年堆着各种书籍。书不离手。除菊香书屋外,还另有11处书屋。毛主席的书,数目数不清。毛主席一生节俭,始终保持着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本色。《书籍是毛主席最大的財富》。

毛主席的一生,从井岗山到遵义城;从五次反国剿到二万五千里长征;从延安到西柏坡;风风雨雨几十年,在各个历史时期,都留下诗词无数。有感而发,即兴而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这里举例都是多余的。



汇雁1


英雄拒绝黄昏说是毛泽东主席能代表当今中国的诗词水准,恐怕应该没人反对吧!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样的诗句一看便知是出自毛泽东之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谁有这么大的气派,唯毛泽东也!


幼年时代,毛泽东就表现出了超人诗歌天赋,你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毛泽东走到那,诗就写到那。1933年会昌“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1934年娄关山“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935年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949年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961年中南海"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俏也

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还有写长江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及井岗山的"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劲……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霄遁。"

试问这些诗词谁人能逾?英雄拒绝黄昏只是摘自部分毛泽东主席的诗句,已足叫当今词人汗颜了!不信,你去拿来比一比便泾渭分明!


英雄拒绝黄昏


毛泽东诗词代表了当今中国诗词的最高水准。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表的毛泽东诗词有七十多首。毛泽东诗词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紧密相连,从而形成了一种强大而独特的文化,深刻影响了当代中国人民的文化和精神生活。所以说,毛泽东诗词创作达到了当代诗词创作的最高峰。

一、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史诗

已发表的毛泽东诗词时间跨度从1915年到1965年(可能有尚未发表的),前后历时50年。这期间,正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最艰苦而又辉煌的年代。

1.1927年,毛主席写了词《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2.1935年,在最艰苦卓绝的长征中和长征后,毛主席先后写下了《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3.1936年,红军长征刚刚到达陕北,在革命力量遭受严重削弱,日寇入侵,国民党八面围剿,中国革命最困难的时期,毛主席以他高瞻远瞩的目光和博大的胸怀,写下了举世闻名、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

4.1949年,毛主席写下了《七律.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5.1954年,毛主席写了《浪淘沙.北戴河》。1956年,写了《水调歌头.游泳》,词中“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句子,已经由如今的三峡水利工程变成了现实。

6.1965年,毛主席写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

在毛主席的一生中,他用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采用革命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以气壮山河的诗句,讴歌了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斗争史和建设史,讴歌了人民革命英雄主义。

二、毛泽东诗词是中华诗词宝库中的瑰宝

毛泽东诗词继承了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中国诗词的优秀传统。同时,毛主席以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的伟大情怀在开辟新时代诗歌创作中开创了一代新风。

毛泽东诗词和传世的唐诗宋词相比较,不仅毫不逊色,甚至完全超越。比如,拿毛主席的《忆秦娥.娄山关》和李白的《忆秦娥.秋思》相比,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相比,不仅在思想气势上胜出,而且在意境和语言艺术上完全超越。

三、毛泽东诗词是讴歌人民的典范

毛主席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高无上,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所以,他的诗词也始终坚持讴歌人民。比如“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正是因为毛泽东诗词坚持讴歌人民,所以毛泽东诗词深受人民喜爱,已经深入到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血液、生命中,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脱口而出的名言警句,包括他的诗词书法,也是我们经常揣摩欣赏、堪称经典的当代艺术佳作。

综上所述,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史诗,是中华诗词宝库中的瑰宝,是讴歌人民的典范,是传统诗词向现代诗词过渡的典范,是引领古典诗词发展的一面旗帜!


枕溪居主


中国诗词渊源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现如今若要推举能够代表当今中国最高水准的诗词,笔者首推毛泽东。因为毛泽东的诗词反映了当代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壮丽史诗,抒发了浪漫主义的一腔豪情,毛泽东的诗词毫无伤感的小资情调,充满了革命的英雄主义气概,读了荡气回肠,令人振奋,令人鼓舞。因为毛泽东的诗词想象奇特,豪迈大气。毛泽东喜欢用“超大”的字句,如江河湖海,天上人间,宇宙风雷等字眼,在他的诗词里满目皆是。毛泽东有不少诗句早已成为人民群众口中的警句格言,百听不厌,常用常新。可以这样说,毛泽东诗词已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的最后一座高峰,也是传统文化向现代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最后一座桥梁。因此笔者认为,毛泽东诗词不仅代表了当今中国诗词的最高水准,而且还是中华文化长河中最闪亮的那块瑰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