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自大”的“夜郎”在什麼地方?那裡的人為什麼會“自大”?

暈暈的Honeybaby


“夜郎自大”這個成語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通常我們都會用這個成語來比喻一個人驕傲無知的膚淺自負或自大的行為。成語“夜郎自大”的典故出自於《史記·西南夷列傳》,據《史記》卷一百一十六載:“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

這段話的意思大概講的是漢朝使者來到了夜郎國,夜郎國國王問了使者一句“漢朝與我夜郎國誰更大”,“自大”的國王殊不知,夜郎國還不及漢朝的一個郡縣的大小。後世便將這種驕傲無知、膚淺、自負、自大的行為形容為“夜郎自大”。

夜郎非自大,自大的恰恰是漢朝

事實上,關於夜郎的“自大”更多的是漢朝對夜郎的鄙視。真實的夜郎並沒有自大,夜郎國王那句“漢孰與我大”也不過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他並沒有自大而輕視漢朝。要知道夜郎國王之所以問這個問題,更多的是因為夜郎國遠居西南一隅,由於群山峻嶺的阻隔和當時落後交通條件的限制,其與統治中心在中原的漢朝之間缺少溝通。

如果不是漢朝派出使者準備探索一條前往西方國家的道路,相信漢朝與夜郎國將會是“不知彼此”。因為陌生的漢朝使者突然來到了夜郎國,作為夜郎國的國王禮貌性的問了一句“漢孰與我大”,這其實是一個合情合理的問題。

但是這個合情合理的問題在漢朝使者看來卻變了味,以漢朝為自我中心的漢朝使者自恃盛世大漢、國力強盛、地域廣袤理應受到周邊國家的頂禮膜拜,面對夜郎國王這句不知天高地厚的“漢孰與我大”。漢朝使者把它當做了笑柄,並加以嘲笑,這樣的“夜郎自大”,恰恰反映出漢朝的自大。

夜郎非“自大”而是真大

《史記》上關於“夜郎自大”的描述很多人只注意到“漢孰與我大”,而沒有注意到這篇《西南夷列傳》最開篇寫的“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那麼這個號稱西南最大的夜郎國到底有多大呢?

據《後漢書》載:“夜郎東接交趾,其地在胡南”。唐代學者張守節在《史記正義》裡面記述了“今瀘州南大江南岸協州、曲州,本夜郎國”。現代學者尤中在《古滇國、夜郎考》的研究當中闡明瞭夜郎國是一個包括壯、水、侗、苗、瑤等多個民族的“部落聯盟集體”,其大致範圍為:東北自今貴州省的鳳岡、餘慶、黃平、凱里一帶,往西南抵今雲南省金平縣境內的藤條江東岸和越南萊州省境內的南那河東岸;北部自今貴州省綏陽、遵義一帶往南經廣西百色地區而達越南北部的河江省一帶,西北自今貴州省畢節地區的赤水河南岸往東南抵都柳江流域地帶,東部自今獨山、廣西天峨一帶往西達雲南省境內的南盤江中游東岸。

由此可見夜郎國在當時確確實實是一個西南地區的超級大國。這個超級大國不僅國土面積而且建國曆史也十分久遠。在一些關於夜郎古國的古墓發掘中發現了,這些古墓的時間跨度極長,現發現最早的也能追溯到戰國時期。由此可見夜郎國的建國時間遠遠早於西漢的建國時間。

根據《夜郎史傳》記載,夜郎國自興起至滅亡一共經歷了27代君王。末代君王興滅國大約在公元27年,以每代25年計算,上推675年,則夜郎國建立時大約在春秋中期。這樣一個建國時間悠久,疆域面積遼闊的國家,看到一個陌生國度來的使者自然是有提出“漢孰與我大”的底氣,這不是因為夜郎國自大,而是夜郎國真的是“大”。


煮酒君


夜郎在古代包括黔北重慶的江津綦江一帶,四川東南部及雲南西北部面積可不少,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夜郎人對外界知知甚少,認為夜郎比任何地方都大,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所以自大。今夜郎鎮位於桐梓與趕水之間,與新站相臨,如有更全面的朋友請指教!


yes一No


夜郎,古國名,在今天雲南北部一帶,在漢武帝時代,夜郎國王問漢使漢朝和夜郎國土孰大?其實夜郎國好比漢朝一個縣那麼大,不知漢土之廣大,後來就把坐井觀天之輩,稱夜郎自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