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冲锋和乌拉冲锋哪个更厉害?

lezhyl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不是一回事,有本质区别。

苏军的乌拉冲锋,其实和普通的冲锋没有区别。

乌拉冲锋目的是求胜,会有强大的炮火支持,冲锋的官兵该隐蔽就隐蔽,该迂回就迂回,总之避免自己伤亡还要消灭地方。

但日军万岁冲锋恰恰相反。

基本上,万岁冲锋都是日军被逼急了,眼前就要完蛋,败中取胜的半自杀行为。

很多时候是日军已经战败,没有获胜的可能,而故意进行万岁冲锋求死的,避免被美军俘虏。

万岁冲锋的历史悠久,最早来源于日本战国时期。一些大名明知道必败无疑,却不愿意被俘(一般被俘也会被全家杀光),就带着骨干的家臣进行自杀性冲锋,目的是求死。

到了日俄战争时期,出现了著名的“猪突战术”,也被称为“肉弹战术”。也就是不管敌人火力,以必死的决心冲锋决胜。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乃木希典支持这个战术,其他大部分日军将领都是反对的。

他们认为这种战术就是送死,却不可能有什么战果。

支持这个战术的乃木希典,被日本民众愤怒的称为“杀人魔乃木”!

所以日军其实并不常用万岁冲锋,直到太平洋战争中后期逼急了。

再多说几句,乌拉这个词其实并不是俄语,俄语没有这么个词。

对于乌拉的源头有几种说法,萨沙个人认为这是来自于曾经杀得俄国人落花流水的突厥人。

这些突厥人很多来到乌克兰草原和俄国其他地区,同当地民族融合,形成战斗民族哥萨克。

在突厥语(准确说是哈萨克语)中,乌拉就是“杀啊”的意思!

俄罗斯人曾经被哥萨克骚扰,血流成河。每次随着乌拉的怒吼后,就是矫健的哥萨克骑兵冲锋过来。

俄罗斯人很欣赏哥萨克的勇气,将乌拉这个词学过来,最终成为冲锋时的强烈语气词。


至于万岁冲锋,一般冲锋的日本兵在冲击之前,首先会大喊“天皇陛下万岁”。然后在军官带领下,高喊“万岁”冲锋过来。

其实,日军万岁冲锋对于美军心理的冲击是很大的。

一般来说,美军会突然听到尖厉的“天皇陛下万岁”,随后日军就黑压压的排成散兵线冲锋过来。需要说明的是,军官一般都会挥舞军刀冲在最前面。

这种打法基本是送死,因为美军的火力强大,步兵班装备大量半自动步枪,还有轻机枪和冲锋枪。

但美军文化不认可日军这种蛮干的胡来。美军认为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明知道已经战败就应该投降。

更夸张的是,一些非战斗兵的日本人进行万岁冲锋,根本没有武器,每人带着2个手榴弹。在靠近美军阵地是,他们就拉响手榴弹,然后跳进去,等于是自杀了。

万岁冲锋就军事上来说,毫无意义,还不如死守阵地到全军覆没,毕竟还能多消灭几个敌人。

这样胡乱寻死,只有智障才会这么做。


萨沙


乌拉冲锋:

毛子:老铁们!下面我给大家表演一个“乌拉”!

接下来:

“感谢爸爸送的B-4慈父快乐炮!”

“感谢叔叔刷的喀秋莎小姐姐!”

“大哥大嫂过年好!感谢你们的波波莎妹纸!”

“感谢我的伴舞苏维埃快乐机Il-2来表演一段舔地助兴!”

“感谢122大屌群和152大屌群的伴奏!”

“感谢我爱人赞助的T-34苏维埃快乐车!老婆我永远爱你!直播完这一场回家陪你造孩子!mu~~a!”

“来!music,《红军最强大》!走起!老铁们!跟我一起嗨!跟着我的节奏一起喊!ypa!сука блять!ypa!”

板载冲锋:

本子:米纳桑,今天的我们表演的节目是“板载”跌丝袜!看我用有大和魂加成的三八式步兵铳干翻鬼畜米英和露西亚。欧尼酱你有洞!天闹嗨卡,板载!呆泥波恩胎国哭,板载!托兹盖奇!

接下来……

“主播,你这主播没有BGM啊!看得没气氛!”

“就是就是,主播你自己给我们唱一段吧!就唱那首《欢乐送》,哦不,《雪之进军》”

(PS:美军&苏军:怎么回事,小老弟?老实交代,你为什么要板载?

本子:想新战术是不可能想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想新战术的;投降又没脸投,只有靠板载才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靖国神厕里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我超喜欢在里面哒!)





卢比扬卡的小布尔乔亚


如果是指求死的话,万岁冲锋更厉害。

万岁冲锋

1. 所谓玉碎

日语中叫作バンザイ(音为板载)突击,是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军指挥官以全体阵亡(玉碎)为前提,对进行跳岛战术而登陆后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各阵地发起的人海攻势。以用步枪刺刀或武士刀肉搏、绑日本军军旗于肩膀,头盔系上象征日本国旗的红圆点白布带,及齐声大喊天皇陛下万岁后开始冲锋。

图二:电影《登陆之日》中的万岁冲锋


2. 起源:猪突战术

集体冲锋是在亚洲、欧洲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的常见战术。进入火器时代后,这种会造成自身巨大伤亡的战术已经逐步退出历史。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军队进攻俄军固守的旅顺港。俄国军队的防御十分严密,日军几次进攻都没有成功。此时俄国的增援舰队正在途中,如果等俄军等到了援兵,那战局将会迅速逆转。在这样的情况下,日军将领乃木希典指挥4万多日军上演了集体大冲锋,这就是所谓的猪突战术。

通过人海战术加上白刃战(铳剑术),日军在付出巨大伤亡以后,终于占领了旅顺港。但日军的伤亡比俄军多得多,乃木希典的两个儿子在战斗中全部战死。

由于有过这样的胜绩,猪突战术成为了日本军队的必须课之一(拼刺、夜战、大集团冲锋);二战时期,日本军队仍然抱持着猪突战术*的思想。

(注:这样的思想源于两种极端情况。20世纪初期,日本面对自动化武器装备不足的亚洲国家,猪突战术显得非常有利,导致日本盲目信仰这种打法;等到二战,与自动化武器发展成熟,并且装备比日本更高上一筹的强悍对手(苏联、美国)交战时,也只能以人海去面对密集火力。)

1939年夏天,蒙古诺门罕战役中,日军在轻重武器、空中力量、后勤等各方面都落后于苏军,在这样的情况下,日军再次上演了猪突战术。17,000多名日军全体上刺刀,对苏军阵地发起了集团冲锋。但在苏联军队的强大火力面前,日军付出重大伤亡,也未能夺下阵地。随后日军又上演了夜间突袭,由于苏军不擅长夜间作战,日军夺取阵地成功。但是只过了一个晚上,第二天白天,苏军再次夺回了阵地。


3. 太平洋战争中最大的万岁冲锋发生于1944年塞班岛战役

7月6日至7月7日,在踏盼(英语:Tanapag)战斗中的万岁冲锋,造成大约4,300名日军死亡,而美军第105步兵师第1营、第2营几乎被摧毁,损失了近650人。


乌拉冲锋

乌拉(俄语:Ура!)只是一个语气词,有说法来源于“鞑靼”,即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军队的前进口号“Hurree”(音同乌拉);亦有说法是沿袭了日耳曼军队的行军口号“Hurra”(意为快)。

苏联二战时的乌拉冲锋,并非是特指一种冲锋战术,苏联军队通常在冲锋时以“乌拉”作为激励士气的口号,冲锋本身与其他国家相比并无特殊性。



【关注历史,关注生活,我是夜未央】


万里长空夜未央


苏军的“乌拉冲锋”、日军的“万岁冲锋”,哪个更加牛气冲天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关键是你怎么看……

苏军的“乌拉冲锋”可以视为普通冲锋的强化版,原因在于苏军部队有众多不同民族的战士,他们不仅语言不同,而且行为差异也较大。那么,苏军的士兵训练就比较死板,只要士兵们学会服从命令,一声“乌拉”喊出就要冲锋。

与之对比,日军的“万岁冲锋”有2种版本,第一种版本就跟“乌拉冲锋”差不多,听到“万岁”就跳出来冲锋;第二种版本的“自杀冲锋”,往往是日军在战场绝境里发动的求死行为,二战后期曾经广泛发生在美日战场上。

“要击溃一支俄国军队,唯一的办法就是将他们全部杀死。”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曾经这样看待“乌拉冲锋”,当年这些喝完伏特加后开始冲锋的俄国军队,他们的疯狂曾经让普鲁士军队很郁闷。

因此,“乌拉冲锋”虽然形式像普通的战场冲锋,但是实质上加持的集体疯狂,要强于一般国家的冲锋。“乌拉”的源头有多种说法,无一例外都是来自东方的游牧民族,比如哈萨克的“乌拉”就相当于“杀呀”。

具体说到苏军“乌拉冲锋”,主要讲究的是步兵和坦克的协同,也会存在单独步兵冲锋,或者步兵与炮火协同。在战场上,苏军步兵之间缺乏相互的冲锋掩护、配合,主体是以步兵班为单位,士兵们跟随班长一鼓作气冲向敌军,后方的机枪、迫击炮、反坦克炮会全速射击掩护。

“万岁冲锋”的历史追溯到日本战国,那些面临战败的武士,不愿意被俘或者感到羞耻,就带着自己的近侍进行自杀性冲锋。比如武田信玄的军师山本勘助,看到“啄木鸟战法”被上杉谦信识破,从而让武田军队遭受重大损失,就冲进敌阵力战而死。

一般的“万岁冲锋”,日军会全程不开枪,以最快的速度冲向敌阵,一直冲到距离对方战壕三四十米的地方。然后,前锋士兵就开始投掷手榴弹,将对手炸死、炸伤。接着,他们就用刺刀把敌人从战壕里驱赶出来。在整个冲锋过程里,后方及两翼的轻重机枪、迫击炮、掷弹筒都会火力掩护。

求死的“万岁冲锋”,先大喊“天皇陛下万岁”鼓气,然后在军官的带领下高喊“万岁”而冲刺,黑压压一片蝗虫般压向敌方阵地。不过,在跟美国人的对峙当中,尽管日军给美国人造成极大心理压力,但美军强大的火力往往让日本人死在半路。

一般来说,苏军的“乌拉冲锋”、常规的“万岁冲锋”,在不同的战场条件下,有着不同的表现,优劣并不好说。

但是,自杀性的“万岁冲锋”往往带有不理性,让生命草草结束,在欧美人眼里并不值得。不过,很多日本人不会这么认为,追求“玉碎”也被认为是一种精神。

那么,你会怎么看待“乌拉冲锋”、“万岁冲锋”呢?欢迎留言……


子屠龙


万岁冲锋是求死!乌拉冲锋是求活!

万岁冲锋 猪突猛进 ,战斗没有明确攻击目标,干倒对方就行!

乌拉冲锋 政委督战 ,攻击目标明确 战斗战术相对能灵活一点,因为目的是要活着干倒对方。

万岁冲锋 是困兽犹斗!要挺不住的最后一搏,樱花飘落啥啥啥的什么JB玩意,美化的肛门!

乌拉冲锋 是以绝对兵力优势 压倒性的 对敌方碾压。

最厉害的是 中国和北朝鲜的 红旗小喇叭冲锋!


王好玩的真好玩


日军当年的“万岁冲锋”又被称作是“板载冲锋”,因为“板载”是日语“万岁”的音译;而这种战斗模式在二战初期以及太平洋战争期间最常见到,不过由于当时盟军武器的持续性杀伤已经非常出色(尤其是美军),所以万岁冲锋基本等于“送人头”。

客观而言,日军的万岁冲锋并不能被看作是一种战术,因为它往往出现在日军穷途末路之时,士兵们在高呼“天皇陛下万岁”的同时集体冲向敌人的阵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不得不提及日本的武士道。

作为四百多年前江户时代出现的精神产物,可以说武士道在日本武士阶层中已经根深蒂固,而该精神的核心就在于对神道教(其主神天照大神被认为是日本皇室的祖先)和天皇的信仰。

对于日本武士来说,他们认为背负责任和完成责任是自己矢志不渝的使命,为了帮助集体实现某一种价值,不惜以生命作为代价。因此,武士道对于武士的死亡也有自己独特的定义,即毫无留恋、毫不犹豫、毫不顾忌地死;比如剖腹就是武士道精神的一种具体表现。

虽然武士是古代日本的一种社会阶层,但明治维新期间天皇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利用一些手段削弱甚至取消了这一阶层,但武士道的思想遗产却没有被消灭;尤其是对于那些行伍出身的日本军人,武士道精神的影响更加强烈;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万岁冲锋的出现。

反观苏联的“乌拉冲锋”,我们习惯性的会将“乌拉”翻译为“万岁”或者“杀”,但实际上这个词在俄语里并没有过于具体的意思,它更倾向于一种激烈情绪的释放,表达了一种振奋人心的士气。因此在苏军冲锋或阅兵时就会听到山呼海啸般的“乌拉”口号。

相比日军“玉碎”式的万岁冲锋,苏军的乌拉冲锋存在本质上区别:前者更多的是在回天乏术之时对天皇忠诚的一种极端情感表达,而后者则带有明显的战术意图: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制敌。

而且由于苏军相比日军缺乏类似武士道这样的封建精神支柱,所以在“乌拉冲锋”的队伍后面,一般都会设有督战队断后:一旦发现有临阵退缩的士兵就会遭到督战队当场击毙。日军的“万岁冲锋”几乎都是全员主动赴死,鲜有被动者。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万岁冲锋和乌拉都是人海战术的一种在进攻的时候依靠密集的队形进行进攻。通过密集队形冲锋施加的精神压力击垮对手。万岁冲锋对于火力孱弱,重武器稀少没有装甲力量的中国军队来说有巨大的威力。但是在面对火力强大的对手面前,这种战术的效果可以说非常差详情参考日俄战争中的203高地战役。日军冲锋在俄军火力面前伤亡惨重,共有2.79万人伤亡。俄军伤亡不到3500人。在后来的诺门坎战役中日军面对有装甲力量的苏联军队面前的万岁冲锋伤亡就更大了,几个师团被打残。可以说万岁冲锋对于占据火力优势的敌人面前无异于自杀。美军仅凭半自动的伽蓝德与m1918就将日本人打的不能近身,也有陆战队员一人一挺重机枪就让日本人付出了600人伤亡的代价。所以说万岁冲锋和乌拉冲锋是一种极端不可取的进攻方式,虽然它对于敌人精神是一种压力,但面对具有火力优势的敌人面前敢死队就变成了送死队。对于进攻作战最有话语权的大概就是解放军了,可以说解放军发明的三三制战术是最有效的进攻方式。在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得到了印证。






前线集结地


无所谓厉害不厉害之说,乌拉冲锋和万岁冲锋其实都是一种冲锋,就是喊的东西不同。事实上,日军冲锋都会喊一声“天皇万岁”,而苏军冲锋都会喊一声“乌拉”。

万岁冲锋

万岁冲锋的起源是日俄战争期间,日军20万人围攻俄军5万人,久攻不下的日军发动了持续不断的集团冲锋,妄图利用人海战术摧垮俄军。最终,日军以阵亡11万人的代价取胜。后来,日军就为此战术命名为“猪突战术”,其实就是万岁冲锋。

万岁冲锋呢,其实是可以分两种的,一种是集团冲锋去进攻,目的是胜利。另一种就是弹尽粮绝了,端起刺刀冲了过来做一波困兽之斗。万岁冲锋的最终解决方案就是和敌人短兵相接,拼刺刀。后期的万岁冲锋多是自杀式攻击,并没有多大效果,重点就在于,敌人有子弹,而且子弹充足,自动武器数量庞大,万岁冲锋起不到什么好的效果。

在塞班岛上,五千日军弹尽粮绝之后,发动了集团冲锋,那些拄着拐杖的日军也跟着冲了过来。几个小时的万岁冲锋,结果就是五千日军全军覆没,美军伤亡几百人。五千人也不是好对付的,毕竟人数在那摆着呢。不过对于多数美军来说,万岁冲锋等于是送人头刷经验用的。

乌拉冲锋

乌拉冲锋这个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其实也就是冲锋的时候喊一声乌拉,并没有像日军一样,专门命个名叫“猪突战术”。苏军的乌拉冲锋,作用和目的就看环境,坦克纵深穿插,步兵就得跟着一起冲锋,喊一声乌拉。被德国人逼的弹尽粮绝了,喊一声乌拉跟敌人拼了,就这么简单。

万岁冲锋和乌拉冲锋,没有哪个厉害哪个不厉害的说法,就是冲锋的时候得喊一个什么东西,第一提升士气,第二壮壮胆,第三,没准还能给敌人吓住。


军武文斋


讲道理乌拉冲锋更加具有威胁性和杀伤力(翻译过来他们都是万岁冲锋),要剥开表面看里面的本质。说不好听一点从字面意义上都可以理解为“自杀冲锋”,但是本质上就不一样了。其实日本鬼子的万岁冲锋才更接近于实际行动上的“自杀冲锋”,虽说毛子初期的境况比起矬子来好不到哪去,但至少人家越打越强,小鬼子则是越打越弱。

冲锋对于后退者的解决办法都比较直接,身后架着机枪,要么吃敌人子弹,要么吃自己子弹,纯自助服务,不收取额外费用。


有的亲们不要将发起冲锋后胆小撤退的士兵看做“人之常情”,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新兵身上。往轻了看这就是个人行为,万一出现一带十,十带百那就极为容易出现溃散现象,继而发展成大规模溃败。所以如上直接定义为“叛徒”或不服从军令就地枪毙比较干脆。

从另一种意义上讲,万岁/乌拉冲锋主要不是靠后面督战的机枪手,更是靠战前动员的精神鼓舞,从信仰上灌输一定的狂热思想后就可以发疯似的向前冲了。二战期间在德国和日本甚至还出现过用刺激性“药物”来达到让士兵兴奋、不知疲惫的连续作战效果。

不管何种冲锋,都是对意志力的强大考验。

冲锋的种类也有好多种,从冲锋的模式上可以分为防御性冲锋和进攻冲锋,防御冲锋也就是见好就收,进攻性冲锋则是不计代价。从战场环境来看则分为胜利冲锋和失败冲锋,广义上讲“乌拉冲锋”这两种都涵盖,至于万岁(板载)冲锋则一般是鬼子山穷水尽只能拿人头往上填才发生的情况。

快点,矬子们又来排排队刷经验了,爽歪歪。


二战时期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传奇英雄约翰·巴斯隆,在瓜岛战役中他用水冷勃朗宁重机枪亲手送走了3000名鬼子到“天照大神”那去报到。在太平洋战争初期,鬼子一开始的自杀冲锋还是很有效果的,靠着一股子冲劲与美军短兵相接能占一时之优,但是后来美军可就再也不吃这种亏了,除了防线加固和提高警戒力度外美军开始大批装备M1911手枪。人家美军不跟你玩刀,人家子弹喂鲨鱼都绰绰有余,闲着没事跟你耍什么武士道冷兵器。

发展到后期美军的火力输出直接“不允许”日军出现冲锋现象。看看登岛美军的武器,除了汤姆森就是MINI卡宾,最不济的也是“八大粒”加兰德。

所以苏联的乌拉冲锋更为代表的是“胜利冲锋”,至于鬼子则更多是无奈的“自杀冲锋”,两者的含义和真正实力都相差很远,因此严格来讲乌拉冲锋要比万岁冲锋强多了。

对于二战中后期大纵深作战的苏军来说,一个“冲锋”可能上百公里,然而初期也不乏自杀性的攻击冲锋。

到了现代化战争各种冲锋已经不会再起到任何作用了,即便十万百万的扎堆冲锋也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被火力覆盖。那段充满血与火的历史我们应当铭记,不要忘记过去,忘记就意味着背叛。--敬上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在种花家。

我是军武奇兵,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军武奇兵


在二战苏军的乌拉冲锋和日军的板载冲锋,也就是万岁冲锋有什么区别?我们先说说万岁冲锋,日军的万岁冲锋其实有2种,第一种是一种步兵群攻击战术,另外一个是自杀方式。

日军冲锋讲究全程士兵不开枪,就是以最快速度冲刺。以纵队冲到对方战壕30米的时候,投掷手雷,然后使用刺刀将对手从战壕里驱赶出来。而在这个过程当中,轻重机枪,步兵炮,迫击炮和掷弹筒,都会从后面和两翼,进行全程急速射击掩护。

而日军使用刺刀将对手驱逐出来以后,也是依靠轻重机枪,掷弹筒和步兵炮对对方进行火力杀伤。日本陆军最大的绝活实际上是步炮协同能力非常好,非常重视,第一线步兵要随着最后一排炮弹一起冲进对方阵地。一旦失去了炮兵支援,日本步兵的进攻能力就会下降严重。

日军的另外一种万岁冲锋,就是一种自杀战术,基本就是塞班岛,冲绳岛那些打光了所有弹药,口粮也没有了。又害怕被俘虏,已经绝望,想战死在战场上的残余日军,发动的一种自杀冲锋,这是最不怕死的冲锋,本来就是要自杀。

苏军的乌拉冲锋的基本背景是,苏军新兵太多,训练不充分,而且民族众多,语言各异。因此,士兵训练相对比较刻板,苏军要求,任何训练都不允许质疑,无需解释的服从命令。

在战场上,苏军步兵没有相互之间的掩护和冲锋配合。主要就是各个步兵班以散兵队形,在发布冲锋命令以后,就跟随班长一鼓作气冲向敌人,中途不能进行任何的交替掩护和停留。

而步兵排和步兵连营机枪迫击炮和反坦克炮也会全速射击掩护,无需士兵自己停下来开枪掩护。在冲击到距离敌人50米的时候,所有人一起高喊乌拉,然后冲锋枪手和手榴弹开始全力投送火力。苏军的乌拉冲锋的关键是步坦协同,日军的万岁冲锋重点是步炮协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