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聲中,姜昆說、學、逗、唱的水平怎麼樣?

王哥12483


姜昆在1980-1990年代是中國最火的相聲演員之一,如果沒有一定的能力是達不到那個高度的,所以不要用現在的標準去評價二十年前的人和事,必須要結合當時的時代特點,客觀的給姜昆一個評價。

說學逗唱是相聲演員的基本功,其中“說”主要指的是繞口令、貫口等等。在公開的節目中,姜昆主要表演的都是新相聲,所以很少看到其表演繞口令和貫口類的節目。網絡上也僅能找到一段姜昆的貫口視頻,那是在天津某劇場考察時,被現場觀眾起鬨要求他必須來一個,迫不得已之下,姜昆背了一段《八扇屏》之莽撞人。作為外行人,我無法評價姜昆說的貫口怎麼樣,但是最起碼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能夠完整的把這段貫口背出來,就已經說明他是下過功夫的。所以在口齒方面,姜昆還是可以的!


關於“學”的內容就比較廣泛了,包括各種方言、戲曲、吆喝、口技等等。姜昆在相聲裡曾經塑造了很多經典的形象,而這些形象都是一個一個鮮活的人物,都是靠學出來的,比如《虎口遐想》裡模仿各種人物的口氣和表情動作等,在模仿人物這方面,姜昆是有能力的。但是關於方言、戲曲、吆喝和口技等,姜昆很少公開表演,所以具體能力如何,不好評論。

關於“逗”就是能抓哏逗樂,這是相聲最重要的功能,如果不能把觀眾逗笑,那根本就不是相聲。在姜昆的巔峰時期,經典作品的逗樂效果還是可以的,比如《虎口遐想》《電梯奇遇》《著急》《如此照相》等等,雖然現在看著不可樂,但是在當時看著確實好笑,這就回到了我開頭就提到的問題,一定要結合時代特徵去評價。


關於“唱”比較有分歧,郭德綱一直說這裡的唱是指太平歌詞,而姜昆則表示唱可以說流行歌曲、戲曲等等,還有的同行說是數來寶等等。總之,不管是哪種吧,姜昆都不行。太平歌詞不用了,可能一點都不會;流行歌曲他倒是唱過,但是嗓子真不行;數來寶根本沒有表演過,應該也不會。

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姜昆的發展重心已經不在相聲本身了,所以評價現在的姜昆,不要用一個相聲演員的角度去評價,而是應該從領導力方面去評價,你懂得!


相聲演義


我是文開石,我有靠譜的答案。

說:

優點:舞臺表演經驗非富,口齒伶俐,這是他最大的優點。

缺點:沒有幼功,不會什麼老活。會的幾個貫口,明顯確實是受過指點,節奏韻口沒學歪,但是練的不行。一是成年後學的功夫不到家,二是很多換氣倒氣的點都不會,和正常人憋著一口氣往下趕一樣,所以越到後面節奏越亂。

學:

優點:學的俏皮,還算逗樂。

缺點:學什麼都是俏皮。還只會學點動作語言,還學的都是自己的感覺。剩下的學唱什麼基本算不會。

逗:

優點:很會逗樂,對於包袱的火候掌握的還好。

缺點:控場能力太差,基本就是按照預設的節奏和感覺說,死綱死口。也是因為他基本以電視相聲錄製相聲為主。真正現場表演,不管控場能力和現掛都很差。屬於我說我的,事情可樂,觀眾樂不樂沒能力管。

唱:

優點:嗓子基本沒有,唱幾首歌曲也就卡拉ok級別。

缺點:不說太平歌詞。別的唱包括學唱基本都不會。

總結:

拜的是名家,自己也用功努力,這個要承認。但是還是學的東西少,功練的不夠。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文開石


謝謝提問,本人不是相聲圈內人,並沒有資格去評論姜昆先生的藝術水平,所以只能從觀眾的角度和我接觸到的一些相聲知識來評價一下,只是我一家之言。

首先我不是姜昆的粉絲,小的時候聽著姜昆的相聲長大的。我想提供一個側面請大家分析,姜昆的藝術造詣如果水平一般甚至說他什麼都不會,那侯寶林和馬季算不算是瞎了眼收錯了徒弟和徒孫?畢竟姜當年昆紅極一時炙手可熱這是事實。當年的《虎口遐想》《電梯奇遇》《老急》這些段子每一個都是當時的名作,雖然跟梁左的編劇密不可分,但如果不是姜昆的表演也一定不會有這麼成功。

但是,可以明確一點,姜昆在自己成名以後就不再有知名作品啦,而且是每況愈下,搭檔換的一次不如一次,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也是暴露的越來越深。個人認為他的不足就在於完全拋棄了傳統相聲,全身心投入到新相聲中,自身能力還欠缺,不足以靠著一己之力承接馬季的歌頌形相聲。馬季就曾經非點名的批評過自己的徒弟中很多人不務正業‘’開網站的,當官的,出國的‘’。

相聲演員需要不斷的更新自己,和時代並軌,紮根與人民中才能有不斷的好題材好素材拿來創作,如果一味地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早晚一定是名落孫山。姜昆應該算是自己走錯了路,把經歷和時間都花在了其他上,才導致的。

如果說到姜昆的基本功,就是所謂的說學逗唱,個人認為要把他還原到他所處的時代再去評價,因為如果那今天的傳統相聲的認識要求他確實不行,之前他不會灌口的事兒就很尷尬,明明自己不會還找了一堆理由。那麼好,如果還原回去看,姜昆的水平其實也算是乏善可陳,如果他能在年輕的時候多吸收一些傳統相聲的好東西我相信他也不會差到哪去。

這裡小提一下郭德綱老師,我認為郭德綱已經不是他所謂的非主流的相聲演員啦,他的聲音和能量其實早已不可小覷啦。我覺的郭老師藝術造詣毋庸置疑,他對相聲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目前來看確實是相聲屆的一面大旗,筆者也算是小小綱絲一名。不過,我不是腦殘粉,對於郭老師出名以來這些年來做出的種種事情本人並不算很推崇,這裡就不一一細說,但總體老說,郭老師的為人並不大氣,只能算是灑脫吧。請郭老師粉絲不喜勿噴。

筆者的觀點,能力和人品是兩回事,不用深究,德才兼備的確實少有。


上海大面包


說學逗唱是相聲的基本功,可以說姜昆還是有一定傳統功底的,但比起他師父馬季那一代還是有很大的距離。

前段時間和一位相聲演員聊,他說到馬季儘管是當年新相聲的代表,但這並不證明馬季沒有傳統相聲的功底,本身是有的,只是平時說新相聲多輕易不露。這就是功底所在。

看姜昆這一輩相聲演員,他們趕上了七十年代末思想解放撥亂反正的好形勢,通過一兩段相聲橫空出世,到八十年代又趕上電視相聲的黃金髮展期,一時間成為全國觀眾最為熱愛的相聲演員。這是一種幸運,但對於苦練相聲功底來說不是完全的好事。

多年之後姜昆到天津視察,在某劇場現場觀眾歡迎他來一段《八扇屏》。這是一段傳統貫口活,在過去是需要人人必會的。從姜昆的表現來看,他年輕時候肯定也練過,但掌握得應該不像馬季、侯寶林他們那時候的前輩們那麼瓷實,這麼多年又多年沒有再碰,站在臺上說得磕磕絆絆,但總算應付了下來。在天津懂行的老觀眾們面前,也算勉強過關。

姜昆年輕時候小嘴兒也是吧吧兒的,嘴皮子也算利索,但他說特別吃功夫的貫口活不多,在這方面也許真的有所欠缺。

學的方面,他倒是也時常用倒口,比如在《電梯奇遇》中先後模仿了四種地方的口音,還是有幾分神似的。

逗的方面,姜昆應該不欠缺,這從他八十年代很多作品都能感受出來。

唱的方面,這裡不是說太平歌詞,姜昆唱歌比較多,很多相聲裡都模仿過當時年輕人唱的歌曲。但很明顯姜昆是不擅長演唱戲曲的,否則也不會極少顯露。這和他說戲曲類相聲少有關,應該也和基本功不太紮實有關係。

可以看出,姜昆的基本功是有弱項的,但他當年的優勢也很明顯,比如他很擅長創作,很多相聲都是他自己寫的,加上後來又和梁左等人合作,創造了自己相聲事業的巔峰。


鄭捕頭


姜昆是有一定相聲基本功,這是毋庸置疑的。上世紀80-90年代,創作並上演了相聲《詩、歌與愛情》、《鼻子的故事》、《看電視》、《虎口遐想》、《特大新聞》、《電梯奇遇》、《著急》等上百段相聲。其中《如此照相》、《虎口遐想》、《電梯風波》、《精彩網絡》可以稱得上其代表作。2003年姜昆老師被中國文聯授予全國"德藝雙馨"藝術家的光榮稱號。

也許偏愛郭德綱老師的朋友會對我的發言有所質疑。但我在這裡引用郭老師的話來說,大師之所以能稱為大師,他並不是什麼都會,只是在他們的領域之內取得過重大或者突破性成就,即使是就那麼一次一篇一段一個一部,他都能稱為大師。這不是他在討好誰,能有成就必有基本之功,而且得紮實。你連123都不識,何以能打破什麼數學領域的各種高深的猜想,沒有積累,沒有沉澱,連墊腳的石頭都沒有,用什麼來打破。姜昆老師在上世紀未算是家喻戶曉的相聲演員之一,那時算是他的時代,這是不容置否的。只是和郭老師的方向不同,甚至可以說是有所衝突,但我們不妨這麼去想,姜昆老師的藝術已經讓大家有所疲勞,現在換來了郭老師另一種更能讓大家接受的口味,甚至是一種追求。像我們這個善於生存的中華民族,會傾向於現時所需,也容易忘記曾經的掙扎歲月。我也是郭老師忠粉,也喜歡姜昆的部分作品。要記住一句話,排斥和偏見只會讓我們目光短淺,行動上止步不前。一個優秀的民族不是自吹自擂,而是海納百川,吸收一切優秀的東西。


銘軍廣告黃軍


姜昆的相聲功底紮實,不必詆譭。相聲本是街頭藝術,老百姓茶餘飯後聽著解悶的,哈哈一笑,疏鬆脛骨。什麼三教九流,屎香屁臭,在草根的娛樂場所,用草根的娛樂方式呈現,所以,在舊社會,相聲藝人地位不高。混碗口糧。新社會,尤其是電視普及,相聲走上更正規的舞臺後,更走進千家萬戶,影響力很廣。相聲便從一個草根藝術向舞臺藝術進行過渡,地攤上的屎尿屁肯定是不行了,馬三立侯寶林大師們改革相聲,把俗改向雅俗共賞,以便在舞臺上發展。但是,悖論的是,相聲不能太雅,太雅了就脫離相聲的本真!

姜昆接侯馬相聲繼續傳承,走雅俗共賞的路,何其難!在電視上,不能說一個髒字,不能說一句不正確的話,只能說正確相聲。哪有那麼多好笑的正確相聲?就像豬大腸,裡外都刮乾淨了,大腸就沒味道了。所有以姜昆為代表的電視相聲路註定越走越窄。而且還招來批評一片。

相比較姜昆的電視相聲,郭德綱代表了草根相聲。郭德綱迴歸舊相聲的本真,所有更受歡迎,和水平無關,和怎麼說有關!

我個人觀點:相聲可以雅俗共賞,但是很難,比如,楊議的相聲就是雅俗共賞。所以,必須有熱愛相聲之人為之奮鬥,為之付出才行,但是太難了!楊議也改行了!郭德綱被粉絲捧上天,我看太過。郭不過一個會迎合眾口相聲生意人,他對相聲並沒有特殊貢獻。


兔子肉2


看問題要客觀 ,要考慮歷史侷限性,相聲從解放前的市井文化,還達不到藝術的高度,就是逗路人一樂,賺幾個碎錢養家餬口,內容就可想而知了,那時相聲藝人的地位以及影響力能和京劇藝人比嗎?經過侯寶林等老藝人努力,適應時代要求,擯棄糟粕改良相聲,表演內容貼近時代,拿現在的話說,叫傳播正能量,才有後來相聲地位,表演形式上也發生變化,太平歌詞和表演內容不搭,新相聲演員學得也就少了,或者不學了,太平歌詞能插入《友誼頌》,《下棋》,《釣魚》等段子裡嗎?郭德綱的成功,在於適應了當前聽眾的口味,現在壓力太大,聽聽相聲一樂而已,過去劉蘭芳的評書,可以說是萬人空巷,播放時連派出所都閒了,街上打架小偷都沒了,現在說能達到什麼效果?道理是一樣的,不是能唱幾句太平歌詞就不得了,觀眾的口味在變,只有不斷適應才有發展,否則也會像很多曲藝,逐步消亡,誰能保證相聲長盛不衰?


188814898


相聲的水平其實並不是一個很客觀的事物,水平好壞高低如何界定並不容易。

相聲屬於會了就是會了,不會那可能就說了一輩子糊塗相聲,到八十歲了突然感慨了一句,啊,我原來不會說相聲。

姜昆是屬於會說相聲的那一波人。不然當初馬季也不會要收他,各種相聲前輩也不會都去給他做捧哏。

但他和郭德綱的相聲不一樣,說學逗唱這方面就顯得姜昆很弱,是因為他對相聲的認知是在形式上而不是內容上的。

就好像學音樂,郭德綱學唱歌是跟著自己喜歡的音樂人唱他們的經典歌曲,然後慢慢體會,或者從這些經典歌曲中作為教材學習的樂理知識。

姜昆每天只是唱,都來米發搜拉稀都。你問他什麼四拍八拍十六拍,哪個高音哪個低音,他都能說上來。你讓他唱首歌,唱個兩隻老虎,不好意思,他只會咪咪咪嘛嘛嘛。

主流相聲的教育其實是很偏激的,認為找到的相聲規律之後,學習經典作品就不重要了,這是很遺憾的一件事。

姜昆這樣的,說的再好,也只是學員水準。說學逗唱他哪個也沒用過功,但他相聲ABC是真紮實。


草野泥塗


還是要感謝悟空,時不時的把一些“攪屎棍”類的問題推薦過來。

關於這個問題,請容我打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在博士之中,誰的加減乘除四則運算水平要高一些?您也許覺得我有些詭辯,但事實就是如此。

相聲這門藝術形式,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從以前的撂地擺攤,逐步走向了登堂入室,這其中,以馬三立和侯寶林為代表的老一輩相聲名家是功不可沒的。而後,相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頻繁見諸於各種大型晚會,在這期間,以馬季姜昆為代表的一大批相聲從業者可算的上是中流砥柱。九十年代末,相聲逐漸式微,又有郭德綱臥薪嚐膽幾乎憑藉著一己之力力挽狂瀾,救相聲於水火。

所以,就單論我上面所提及的幾個說相聲的,他們所取得成就怎麼能以說學逗唱來評價,侯寶林先生被多所大學聘為教授,馬季先生是經多位頂尖大師培養,而最終也成為了懲前毖後的一代名家,題主所說的姜昆先生,在當時是被馬三立侯寶林以及馬季共同看好的接班人,並且不孚眾望,在與李文華搭檔年代也確實紅透半邊天,能夠取得這樣的藝術成就,豈是用說學逗唱可以簡單評價的?退一萬步講,如果姜昆的相聲水平差,那當初這麼多看好並推崇他的相聲前輩莫非是一起鬼迷了心竅?而那個年代的眾多聽眾或許是共同亮瞎了雙眼?

所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三兩年”,白髮黑首,“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每個時代有著每個時代的特殊性,我善意的揣摩,題主可能是出自那種特別年輕的一代,對姜昆以及那個時代不太瞭解,所以才有此略顯幼稚的一問。

所謂見仁見智,以上管中窺豹,歡迎有識之士指正。


蘆葦luwei


說實在話,姜昆的說學逗唱都很一般,他當時能火遍全國,主要是二個原因,其一,封閉多年的舞臺,突然有了敢於諷刺文革的不多見,所以內容決定了節目的火爆;其二,主要是由李文華捧哏,沒有李文華,姜昆不會火,事實證明姜昆離開李文華後,再也沒有像樣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