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哪個皇帝最可惡?

歷史知事


大家好,我是錟錟,本文1386個字,閱讀時間大約4分鐘

今天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清朝哪位皇帝最噁心。

說到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可以說是盛極一時,毀於一旦。而整個清代經歷了12任皇帝。

他們分別是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

要說噁心的話,我覺得每一位皇帝都有人生的汙點。但如果說最噁心的話,錟錟個人認為,非咸豐皇帝莫屬。為什麼是他,讓錟錟一一給你分析。

1.一錯再錯

咸豐皇帝在20歲登基,在位一共11年。享年31歲。可想而知,一個20歲的小夥子怎能夠懂得天下大事,在他的指引下,中國簽下了一個個恥辱的條約。他更是被老百姓稱為無膽識,無才能,無遠略,無作為的四無皇帝。而他在位的期間無疑體現了四個字一錯再錯。登上皇位是他的第一錯。面對英法聯軍的入侵,他卻遠在承德避暑,這是他的第二錯,第三錯是在他駕崩前錯定了八大臣。

2.面對侵略,擁有百萬雄師,卻安然不動

面對英法聯軍,咸豐皇帝根本沒有決心戰鬥,也沒有認真部署。起初,超過18,000名英國軍隊和7000多名法國軍隊前往中國。咸豐皇帝沒有發封印,動員軍民,積極抗爭;也沒有派軍隊佔領天津塘沽海口。然而,他在圓明園慶祝了他的30歲生日,接受了百官在正大光明堂的祝賀,並在同樂園舉行了為期四天的慶祝活動。咸豐和王公大臣在聽公園戲劇的喜悅中沉醉,但英國和法國聯軍加強了軍事攻勢。一個清朝帝國,數百萬官兵,它難道不如埃塞俄比亞的11萬軍隊?

在面對英法聯軍超過6000人犯下的八里橋,咸豐沒有動員士兵“勤王”,全力守護首都,卻隨時準備逃跑。而當年的明成祖朱棣搬到北京,其中一個原因是“天子捍衛國家”抵抗入侵。明朝的崇禎皇帝,當陷入困境時,沒有逃跑,也沒有打獵遊玩,而是發出了“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的悲嘆,隨後自縊而死。然而,當敵人入侵時,咸豐皇帝沒有履行職責,也沒有保衛國家。他卻帶領他的妻兒,軍事大臣和貴族,逃離了京都,宣稱是“巡守”。

3、沒有遠略

咸豐沒有政治策略。鹹戰和猶豫不決,小小的勝利就傲慢不已。擊敗並簽署恥辱的《天津條約》後;略微贏得了小勝利,還撕毀了《天津條約》。使得天津談判得不到根本解決,加上支持載垣、肅順、穆蔭並將英使巴夏禮等誘擒到北京,導致局勢進一步擴大。咸豐皇帝沒有策略,沒有格局,愛玩弄小花樣,玩些小計謀,使得主動情況處於被動局面,並使被動局面變得更加被動。

4、想作為,卻不作為

和其他皇帝一樣,咸豐皇帝也希望能夠有所作為。名流千古,但是由於前一個皇帝留下的爛攤子,使得它沒有了主見,甚至把希望給到一個連自己都管不好的女人身上。而且還特別是在男權社會當中任由慈禧的左右擺弄,而作為女人想突破男權社會的這層天花板,必然會做出很多難以置信的事情。打破舊規則,建立新常態非常困難。而在慈禧太后折騰了大半世紀後,清朝徹底垮臺。

所以錟錟認為在清朝咸豐皇帝應該算是最噁心,最不稱職,最不負責的皇帝。當然,還有那些沉迷於酒色,毒品,娛樂的事情,錟錟在這裡就不說了。因為這都是有些皇帝的通病。


你有什麼有趣的見解,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如果喜歡錟錟的文章請點個贊,如果對錟錟其它的文章感興趣請關注錟錟,有什麼想問的歷史問題可以在評論區提問哦,您的鼓勵是錟錟繼續碼字的動力!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


LongTime常錟


清朝12位皇帝,各有自己的優缺點。

除開同治、光緒、宣統不提,其他人在歷史上可圈可點。要說可惡,那就是禁海令可惡,使我中華民族走向了積弱積貧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幾乎面臨滅絕的邊緣。那什麼是禁海令呢? 所謂禁海令就是禁止海上貿易的法令。

1656年,順治頒發了《禁海令》,規定"商民不得下海交易,沿海居民內遷50裡。違者或越界者,無論官民一律處斬,貨物沒收,犯人家產判給告發人。"

"因走洩事情者斬。官吏庇縱者同罪。"順治十二年六月,下令沿海省份“無許片帆入海,違者立置重典”。

順治十八年,更強行將江、浙、閩、粵、魯等省沿海居民分別內遷三十至五十里,"設界防守,嚴禁逾越"。

康熙五十五年,即1716年10月25日,康熙召見大臣,提出禁海問題。次年,正式實行禁海,這就是南洋禁海令。

乾隆時,全中國只留下廣州一個通商口岸。

所謂的康乾盛世,本可以達到更高的高度,延續唐宋時期海洋王國的輝煌,卻因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喪失了發展航海技術的良機。

反觀這個時期的外部世界,西方發生了歷史性的、劃時代的巨大變化。由於新航路的開闢,東西方之間的文化、貿易交流開始大量增加。

歐洲快速發展,奠定了其超過亞洲繁榮的基礎。

新航路的開闢,對世界各大洲在數百年後的發展產生了久遠的影響。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打破了各大洲之間的相對孤立的狀態,世界日益成為一個相互影響、聯繫密切的整體。在這樣的世界背景下,清政府卻在實行閉門鎖國,其結果可想而知。

清朝統治者從以農為本的思路出發,對工商業發展充滿了恐懼,很少考慮沿海居民出海貿易的需求。

清朝正值世界貿易迅猛發展時期,禁海令嚴重隔阻了中外之間的商品、文化交流以及國內工商業的正常發展,嚴重破壞了沿海經濟,也造成了民眾長期生活在一種閉目塞聽、孤陋寡聞的狀態之中,為近代中國的貧窮落後埋下了悲慘的禍根。

禁海令致使中國與世界隔絕,嚴重的阻礙了資本主義的萌芽發展。使得中國和世界脫軌,慢慢的落後於世界。

禁海令使中國在文化上,經濟上,科學上無法和世界接軌,各種先進技術思想難以發展,整體上呈現帝國黃昏現象。是導致近代中國落後捱打的重要原因之一。

禁海令阻礙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徹底喪失對外貿易主動權。阻隔與外國的科技文化交流,以至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進步。造成國際衝突。

禁海令影響了中國社會科技的發展,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

“禁海令”和“遷海令”使沿海居民流離失所,謀生無路,並嚴重地影響了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以致沿海三十至五十里內,滿目荒涼。

閉關鎖國政策,限制了對外貿易的發展和工商業的發展,使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始終得不到發展。

中國一直呆在中古時代出不來。目光短視的統治者妄自尊大,自詡天朝上國,盲目排外,不思進取,保守愚昧。

他們阻礙中外文化交流,使西方近代科學和技術無法傳入我國。中國當時的教育還是以科舉為核心,視西方科技為“奇技淫巧”,導致中國全面落後於世界。

主導制定這樣政策的皇帝當然是可惡的。在其位謀其政,為政者要站得高看得遠,切不可目光短淺。否則,其短視將給後世帶來巨大的惡劣後果,甚至是不可承受的結果。

真相要站得高,才能看得清楚 ;歷史要站得遠,才能瞭解真相。為政者只有站得足夠高,才能看得足夠遠。


有書博物館


清朝十二帝,唯康乾二帝可謂明君、聖君,太宗皇太極雖建立了清朝,但還沒入關就死了,世祖福臨24歲死於天花,執政期間基本就是由攝政王多爾袞掌權,聖祖玄燁與高宗弘曆祖孫兩開創清朝最強盛的康乾盛世,但高宗執政後期閉關鎖國、好大喜功,清朝已有衰落之象,此後繼位的皇帝便一代不如一代了,而要說清朝哪個皇帝最可惡,非文宗咸豐皇帝奕詝莫屬。



清文宗咸豐皇帝奕詝,宣宗道光皇帝第四子,而且還是嫡子,他本與皇位無緣,但三個哥哥都天命不遂,都早於他而逝。他的繼位創造了兩個第一:清朝最後一個通過秘密建儲制度繼位的皇帝,中國最後一個握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他死後兒子同治、侄子光緒和小皇帝宣統皆是傀儡皇帝。咸豐繼位之時正值清朝國運衰落,內外交困,他的父親道光皇帝因為虎門銷煙而被迫打開國門,與英國爆發的鴉片戰爭也以失敗結束,不僅賠錢還割地,因此咸豐繼位之初清朝的國家形勢已經相當嚴峻。



20歲的文宗咸豐皇帝奕詝即位後便勤於政事,大手筆地對朝政改革。為了挽救統治危機,咸豐帝頗思除弊求治。他任賢去邪,企圖重振綱紀。重用漢族官僚曾國藩,依靠其訓練指揮的漢族地主武裝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提拔敢於任事的肅順,支持肅順等革除弊政。同時,罷斥了道光朝軍機大臣穆彰阿、耆英等。但是、在他生前未能遏制懿貴妃葉赫那拉氏的母黨干政,死後雖安排“八大臣”共同輔佐年幼的同治皇帝,但也使慈禧太后聯合恭親王奕訴發動辛酉政變,誅殺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兩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不久又架空慈安太后踢走恭親王,最終釀成了清朝末期“三代帝王為傀儡,一朝太后掌天下”的悲劇。




咸豐皇帝在位十一年間最大的成就莫過於撲滅幾乎佔領了大清半壁河山長達14年的太平天國起義和捻軍,他重用漢族官員曾國藩,左宗棠來鎮壓南方起義,與太平天國在江南無數次鏖戰最終力保江山不破,但與此同時,面對列強入侵咸豐雖大膽起用主戰派但一敗則信心全無,咸豐六年(1856年)清朝與英法聯軍爆發第二次鴉片戰爭,咸豐八年(1858年),英法艦隊攻陷大沽炮臺,進迫天津。咸豐帝命清軍加強大沽口防務。英法艦隊攻陷大沽炮臺,京津告急,在此嚴峻形勢下咸豐帝派桂良、花沙納為代表往天津議和,與英、美、法、俄分別簽訂《中英天津條約》、《中美天津條約》、《中法天津條約》和《中俄天津條約》。咸豐十年(1860年)英國法國再次組成聯軍進攻天津、北京,這一次咸豐帝沒有多做什麼猶豫便倉皇逃往熱河行宮,英法聯軍進入北京城後,圓明園和清漪園遭到聯軍的洗劫和焚燬,大量珍貴文物遭到無情的掠奪和破壞。



對西方列強一再妥協談判議和的結果就是在咸豐皇帝短短十一年的統治生涯中籤訂了無數的恥辱條約,不僅賠銀以千萬兩計,同時還割讓領土開放租界,他的統治期間整個大清朝是內外交困、國力越發衰弱,咸豐皇帝對西方列強的妥協屈服政策為清朝後期開了一個極壞的頭,他死後一個又一個屈辱、不平等條約在慈禧太后手上產生。如果說他的父親道光皇帝掌權時期清朝還頗有“中興之象”的話,咸豐就是一個“把清朝拖入萬劫不復深淵”的罪人。


大國布衣


  • 清朝最可惡的皇帝是:乾隆,乾隆,乾隆!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明白人不說糊塗話,理由如下:
  • 【一】:運用反推論證的方法來舉例說明,和珅鉅貪,舉國震驚。涉及金額數量之巨大,涉及各種珍異奇寶種類之繁多,涉及房屋土地之龐大,都達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令吃瓜群眾都目瞪口呆地程度。按內務府的估價,和坤的家產在8億兩白銀,合人民幣:875億人民幣,大約等於清乾隆年間15到20年的財政收入。能鉅貪必大奸,如此人物居然位極人臣之最,高到沒有品級。和珅擔任過的職位有:戶部尚書,兵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軍機處首席軍機大臣。封一等忠襄公,賞紫禁城騎馬。

乾隆這個人好高騖遠,常以十全老人自誇,給自己的定位是文治武功無以倫比,大有作為的治世明君。可偏偏身邊二十年的跟班和珅卻是個大到沒邊的貪官。貪官雖然不能與奸臣直接劃等號,但是和珅這個貪官不一樣,他是古往今來貪官中巨無霸般的重量級存在。正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和珅的家產從何而來,接受無數次賄賂積攢堆積而來。雖然不是和珅直接伸手向數以萬計的百姓去要,卻是間接催生了一批批貪官,敲詐勒索,苛捐雜稅,收刮民脂民膏而來。乾隆揣著明白裝糊塗,讓和珅放手去幹,身邊有這麼一個體己小金庫,背鍋大管家,移動的ATM取款機。

乾隆打的一手好算計,想做那千古明君,文韜武略想拿第一,卻還不想約束自己蓬勃發展的虛榮心,還要做到人生得意須盡歡,及時且行樂。魚跟熊掌不可兼得,但乾隆耍了小聰明,接盤俠和坤便是平衡這兩者的關鍵人物。黑鍋你和坤背,我乾隆既得了實惠,又保存了明君的美名,何樂而不為?

二:帝王得意須盡歡,該旅遊時便出巡,於是便有了乾隆六下江南,美其名為體察民情,實則是一次次極盡奢華之能事,大開官員相互攀比之風,鋪張浪費可想而知。耗盡銀兩,勞民傷財,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外出觀光旅遊的荒唐事。乾隆怕什麼,有貼身移動小金庫和珅,乾隆出遊,除了地方大小人員接風洗塵等開銷以外,其他的花費,一應由和珅付款。總之,一句話:乾隆大把大把地往外扔銀子花,和珅屁顛顛去付。出遊中的乾隆除了愛好舞文弄墨,附庸風雅之外,便是路邊的野花不採白不採,順帶著泡妹,也是乾隆最開心的事。

三:乾隆什麼地方都愛效仿學習他爺爺康熙,卻什麼方面都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以至於敗光了他爹雍正累到吐血拼命工作,十幾年為他積攢的家底,也沒有達到他爺爺康熙的名望水準。

總之:乾隆皇帝正應了曹雪芹所寫紅樓夢裡賈府的故事。大清王朝就好似那賈榮兩府,家大業大,開支也大,內囊都拿出來了,也只是徒有表面的風光,內裡呢,早已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大清朝在乾隆手中,能敗的都敗光了,大廈將傾便是大清王朝在乾隆治理下的態勢。到了嘉慶皇帝,盡心竭力補乾隆的漏洞,也是於事無補,再到了道光皇帝,更是勒緊褲腰帶,捉襟見肘地過日子,也擋不住大清王朝頹敗起來的步伐,鴉片戰爭由此開始了,列強的火炮也架到了大清的鼻子底下。可笑地乾隆盡最大可能,又是修四庫全書,又是到處征伐,妄圖努力拼湊屬於他的盛世王朝。卻給自己兒孫留下了一個尚不足以遮風避雨的家國,



靜言讀史


君臣共享一妓

咸豐二年,

天下大亂,

幾乎不可收拾,

苦悶的咸豐帝以酒色自我麻醉。

當時有個名叫朱蓮芬的青樓女子,

貌冠諸妓,

善唱崑曲,

歌喉嬌脆無比,

還能作幾句小詩,

小楷也寫得不錯,

得到咸豐寵信,

不時傳召入宮侍寢。

一個姓陸的御史也嫖過她,

而且很喜歡她,

但自從她得到皇上寵信後,

陸御史(陸懋宗)就見不到她了,

於是他直言勸諫皇上勿近倡優,

引經據典,

洋洋數千言。

看過陸御史的奏摺,

咸豐哈哈大笑:

“姓陸的吃醋了!”

然後在他的奏摺上批道:

“如狗啃骨,被人奪去,豈不恨哉!欽此。”

不予加罪。

吏部一個名叫龔引孫的官員,

也嫖過朱蓮芬,

還以與皇上共享一個妓女為榮。


漢周讀書


看大家都回答的乾隆,那我就來說一個不一樣的吧,康熙。其實康熙的可惡程度絕對比不上乾隆,奈何總有一些人非得捧臭腳,誇讚他為千古一帝,額,這就很過分了,畢竟在我看來,只有秦始皇和漢武帝勉強能配得上這個稱號。康熙?還差得遠呢。

讓我們來看看他被誇大的功績:

1.除鰲拜

我都不知道這一點是怎麼混進來的,除掉一個對自己皇位有威脅的權臣也算是一個功績?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大多數皇帝都是明君了。除鰲拜也並非如演義小說裡描述的那樣精彩,若是鰲拜有心反抗,一群小孩子又能奈他何?



2.治理黃河

這一點倒是沒什麼可黑的,不過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就與黃河作鬥爭,這也算不上啥功績吧,何況治理黃河,也並非他一個人的功勞。

3.削三藩

這個爭議比較大,有說康熙削三藩是急功近利,其實三藩氣數將盡,只要耗一耗便可,著急撤藩反而將他們逼反,塗炭百姓。但也有人說三藩就是顆毒瘤,撤藩勢在必行。但不管怎麼說吧,撤藩這事說白了就是強化皇權,是權力鬥爭,於百姓及後世並沒什麼好處,也算不得功績。



4.平沙俄

不少人愛拿這個說事,說康熙趕走了侵略者,簽訂了尼布楚條約,維護了領土的完整。但事實上,尼布楚條約並不是平等合約,在條約中,清朝是割讓了一部分領土的,所以這一點,也沒有什麼可歌頌的。

5.康熙吸納西學,學習科技

據說康熙對西方的數學,科技成果都很有興趣,還專門向洋人學習這些。但我確實不明白,一個皇帝的個人修養與治國能力有何聯繫?如果說康熙學習了這些之後,再將它進行推廣,那倒還是大功一件,可清朝是出了名的故步自封,不思進取,所以你一個人把這些高科技學的再溜,個人修養提升的再高,對國家又有何用?



所以說,康熙確實不算昏君,但千古一帝還是算了吧,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反而會招黑。

最後,感謝各位花時間看我嗶嗶,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點個贊或者關注下哦,有什麼不同意見也歡迎各位評論~


萌萌的歷史菌


清朝的皇帝總的來講還是不錯的,沒有出現一個臭名昭著的昏君劣帝,與歷史上的朝代相比,清朝皇帝的作為還是比較靠譜的,至於說清朝哪個皇帝最可惡,這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

入關後,清朝一共有過10位皇帝,那麼哪位皇帝相對而言做了一些不太好的事情或者與其他9位皇帝相比要略遜一籌呢?那可能就只有咸豐皇帝了。

咸豐帝19歲的時候從父親道光帝手裡面接下了皇位,即位之初,咸豐帝還是有刷新政治、振興清朝的願望的,他也採取了一些措施,包括罷黜道光朝的穆彰阿等權臣,實行比較和緩的稅負政策等,但是好景不長,南方太平天國運動就迅速席捲了清王朝的半壁江山,所以咸豐帝刷新政治的願望很快就破裂了。

此後到了1856年因為廣州入城等問題沒有談攏,英法聯軍也進來了,咸豐帝所處的環境除了內憂外患之外,沒有更好的詞來形容了。面對危局,咸豐帝並沒有積極去應對,而是變得更加沉淪。為了不想看到英法洋人進入北京,咸豐帝甚至準備以多給英法聯軍賠款,多給通商口岸的方式來交換,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之後,咸豐帝把爛攤子留給了他的弟弟恭親王奕,自己則跑到了熱河去避難,在熱河期間,咸豐帝無視國力艱難,整天沉溺於聲色犬馬之中,貪戀女色,甚至連熱河附近的寡婦都被蒐羅過來享樂。最終,原本體質就不好的咸豐帝在1861年就去世了。

或許咸豐帝真是苦命的,但是不管如何,從咸豐帝的後期表現當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不稱職的皇帝。清王朝後來一步一步走向沉淪,咸豐帝要負很大的責任。


青年史學家


清朝是封建統治下的最後一個王朝,也是這個王朝把華夏文明帶向沒落。


清朝的始末歷經了十二任皇帝的“執政者”。



第一任,清朝的的開拓者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經過無數的大小戰役最終戰勝金人,為大清的建立奠定了很好的基石。


第二任也算是清朝真正的第一任帝王皇太極,歷史上皇太極也是為能文善武的英雄,政治家。皇太極入關以後繼承皇位,正式建國號為清朝。也就是皇太極當政時期提倡的剃髮制度,留辮子。可能流行的俗語:)別讓人家抓著小辮子就是那個時代由來的。當然此小辮子非彼小辮子(個人愚見)。



第三任順治皇帝,順治皇帝當政時期一直是由叔父多爾袞輔佐攝政,沒有實質權利。順治皇帝其實也是心有宏願,可是一直沒有機會施展。直到多爾袞事後才有機會親政大展身手。奈何英年早逝。


第四任皇帝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也就是康熙在位時期清朝實現了全國統一。平定了三藩的叛亂,又任用姚啟聖收復了臺灣,平息葛爾丹了邊疆的騷動局勢。又把紅毛子(沙俄人)擋在了門外。在位時期使清朝的領土完整達到極致。


第五位皇帝也就是雍正皇帝,雖然在位時間只有十三年,卻為後來乾隆時期的經濟農業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所以心繫百姓的皇帝也不錯。


第六位皇帝也就是清朝時期在位最長的皇帝,也是後人眼中最有幸福感的皇帝,也是乾隆皇帝將清朝的社會經濟繁榮推向了清時代的高峰。



第七位皇帝就是嘉慶皇帝了,雖然在位時間不短,卻沒有顯著的政績,最讓後人感慨的估計就是在位時期把大貪官和珅給拿下吧。這也可能是盛極必衰的原因吧。嘉慶皇帝也無奈。


道光皇帝是清朝的第八位皇帝,在他當政時期清朝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道光皇帝知道自己無力迴天,所以就一直提倡節儉。史料記載道光皇帝崇尚節儉,自己穿的衣服都是補丁落補丁,而且一個布丁要幾十兩銀子,一直流傳至今“堪稱美談”。也是位想有為卻無為的皇帝。


第九位皇帝也就是清朝最後一位實際掌權的皇帝了,而也是這位皇帝把清朝帶向了末路,而且還留下以為老佛爺,這位皇帝就是咸豐。咸豐帝在位期間國家已經是內憂外患,千穿百孔了可是這位咸豐帝卻不管國家安危、百姓死活。每天都注重貪圖享樂,逛窯子聽曲、吸大煙而且是在全國提出抵制大煙的時候帶頭吸大煙,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英法聯軍也就是在咸豐帝時期開啟了割地賠償條約的先例供他媳婦慈禧效仿的,最荒唐的是這位咸豐皇帝在鬼子打入天津的時候竟然帶著自己的媳婦孩子逃跑了。拋下國家的利益,拋下百姓的心聲自作主張的簽下了各種賠償條約,只為換來自己的安穩生活。這位皇帝真的是流芳百世,遺臭萬年的典範。




第十位皇帝也就是慈禧的兒子同治黃帝,比他的父親咸豐帝要好他多,可是遇到了強勢跋扈的母親,最終英年早逝。光緒皇帝和宣統皇帝一個是慈禧太后的傀儡,一個沒做幾天皇帝就被趕下臺,清朝就此完結。


所以本人看來咸豐應該是最可惡的那個皇帝,畢竟因為他的影響才快速的使清朝徹底玩完。


小八戒愚論


清朝哪個皇帝最可惡?那要數乾隆了,一切根源都出在他身上,他把閉關鎖國推向了巔峰,所以才有了後面子孫的紛紛效仿。就如一棵樹長歪了一樣,它會越來越歪。

文字獄搞了130次,是清朝皇帝中施行文字獄最多的一個,在位六十年,一年平均兩次多,他把對他不利的言論全部焚掉,查到了就是滅族,所謂的康乾盛世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只是乾隆自吹自擂,再加上他寵溺和珅這個大貪官(當然和珅手下還有很多貪官),百姓更是苦不堪言,災荒遍野,場面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嘉慶繼位後用了九年才鎮壓了白蓮教,耗資兩億白銀,同年上海又起義了。

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乾隆,根源就在他身上,雖然閉關鎖國明朝就已經有了,但乾隆讓他達到了巔峰。


超越愛電影


大清朝興於女人,亦亡於女人。入關之初全賴孝莊文皇后輔佐順治、康熙兩朝,亡國之時皆因慈禧墨守成規。

清朝歷代君主,實在是少有昏庸怠政的表現,但又都有瑕疵。自如關之後算,順治禁海、康熙閉關、雍正嚴苛、乾隆揮霍、嘉慶無能、道光苟安、同治早夭、光緒傀儡、溥儀亡國。表面上看只有咸豐除弊求治、任賢去邪、大興洋務,但是經過一系列挫折之後,咸豐就失去了鬥志,縱情酒色,其最可惡之處在於,是他給了慈禧專政的機會,使得後代皇帝權柄漸衰落、救國無門。

他被譽為“大清第一昏君”,開啟了中華民族恥辱史,又因為錯誤的決定,將大清一步步推向深淵。

懦弱怯戰,開啟逃跑先河

我們通常說,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失敗,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標誌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然而那是受制於文明進程的差距,西方藉助工業革命的東風,在軍事技術上已經遠遠超越中國,實在是非戰之過。

而第二次鴉片戰爭,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奇恥大辱。且不說前兩次英法聯軍戰役,中方以騎兵對火炮,確實是輸的壯烈,縱使有部分將領怯戰,也算在情理之中。但是此後聯軍進攻北京,僅僅18000敵軍,其中不乏濫竽充數的國家,儘管部分清軍將領依舊誓死守衛,但是咸豐此時竟然無心戀戰,自大沽開始就一路下令後撤,直至通州失陷,八里橋之戰清軍慘敗。咸豐竟然以北狩為名攜皇后、懿貴妃等離京逃往熱河避暑山莊。

明朝之所以受到後世尊敬,是因為其不似宋朝求和,不似清朝喪權辱國,而是堅守民族氣節,以天子守國門,雖城破而不退半步。咸豐皇帝卻開啟了不戰而退的先河,置百姓生死而不顧,置祖宗江山而不顧。此役中國政府表現的毫無骨氣,西方列強自此更加肆意魚肉中國。北京失陷,不僅意味著清政府徹底妥協,北京城積累的數百年文化也遭受了沉重打擊,建築被毀、國寶盡失、百姓罹難。

如此沒有擔當和魄力的懦夫皇帝,怎能不叫人生恨?

半途而廢,亂點顧命大臣

其實在咸豐繼位之初,確實勵精圖治,試圖改變清朝混亂的內外部局面。重用漢族官僚曾國藩,依靠漢族地主武裝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提拔敢於任事的宗室肅順,大力革除弊政。同時,罷斥軍機大臣穆彰阿、耆英等保守派大臣。並且在起初對外部豪強的態度也十分強硬,拒絕與各國繼續簽訂不平等條約。

如果這份睿翼和剛強能夠延續,那麼咸豐即是失敗,也不會為人詬病。但是隨後他卻昏招頻出,戰略不明、用人不查。咸豐十年,英法兩國組成侵華聯軍,大舉入侵。六月,向大沽口進攻,咸豐帝諭旨:“天下根本,不在海口,而在京師。”七月,英法聯軍進攻北塘,咸豐帝和戰不定,痛失殲敵的良機。隨後一路下令撤退,大沽失守、通州失陷、八里橋慘敗。八月,聯軍兵臨北京城下,此刻咸豐卻忘了“天下根本在京師”,棄城而去,北逃熱河。

咸豐在熱河度過了自己的最後一程,此刻他不再試圖重振朝綱,不再救亡圖存,而是沉迷於戲曲美色,不久便掏空了身子,一命嗚呼了。臨終為年幼的兒子留下了八位顧命大臣,並且沒有明顯的主次關係,分明是胡亂點派。果然,在咸豐死後,八位大臣陷入激烈的內鬥,原本慘淡的朝局,變得更加動亂。

咸豐在早年尚能奮發圖強,但是遭受打擊後卻不願意再承擔責任,一味逃避,不思進取,最後又昏招拼出,一步步將大清推向萬劫不復。

這樣沒有韌性和原則的糊塗皇帝,怎能不叫人生恨?

貪圖女色,給了慈禧機會

所謂在其位謀其政,咸豐既然坐在龍椅之上,就應該挑起保護天下蒼生的擔子。然而到了後期,這位皇帝卻只知道享受權利,不去履行義務。在逃亡避暑山莊期間,不問政事,不顧北京遭受荼難,整日聽聞戲曲,縱情酒色。

我們可以理解這是他經受不住失敗的打擊,但是尸位素餐最是可恨,何況再此生死存亡之際?更可恨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他有意無意的竟然將慈禧扶植起來,使得她逐漸通曉政事,掌控權利。最終也正是這個女人,送了大清朝最後一程,用她的保守無為、殘害忠良,出色的完成了亡國使命。

縱觀咸豐一生,其最可惡之處有兩點:

第一點,敢於挑事又不敢擔當。國家此時內憂外患,大可韜光養晦,對內進行打壓,對外曲意逢迎,緩緩圖之。咸豐卻過於自負,內外皆戰,招致強敵,又在對抗中猶疑不定,連連敗退,最終心灰意冷,撒手不管,人人揉捏。

第二點,遺禍子孫。咸豐臨終前已經十分昏庸,不僅在顧命大臣的安排上十分兒戲,還在後宮給子孫留下最大的禍害。大清朝興於女人,也亡於女人。但是歸根結底,還是男人們給了女人專政的機會,這又怎能不是咸豐最可惡之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