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了吴三桂爱妾陈圆圆的刘宗敏的最后下场如何了?


刘宗敏,生于1607年,是陕西省米脂县人。家庭非常贫穷。

因为实在交不起苛捐杂税,遭到官府逼迫,刘宗敏父亲上吊自杀。

母亲带着刘宗敏到处乞讨为生。由于饥寒交迫,母亲也离开人世,留下孤苦的刘宗敏。苦难的经历,使得刘宗敏非常痛恨官府和豪强。

12岁时,开始拜师学习锻铁技术。几年之后,勤奋、刻苦、好学的刘宗敏成为远近闻名的铁匠。

参加起义、抢掠美女陈圆圆

1634年,刘宗敏投奔李自成农民军。他作战英勇、多次建立巨大的战功。李自成对他十分信任,并且委以重任。

刘宗敏协助李自成不断取得胜利,沉重打击了腐朽的明王朝。

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农民军打进北京。明朝崇祯皇帝逃到煤山上吊身亡。

推翻了明朝统治,李自成在北京封侯建制。刘宗敏被封为汝侯,其职责是指挥管辖所有的文官,同时主持对明朝豪强与官吏进行拷打、刑讯,逼迫他们交出钱粮。

刘宗敏的严刑拷打收到了十分显著的成效,总共收获白银7000万两。

农民军在北京施行严刑酷法,使得官吏与豪强死伤很多,几乎没有遇到反抗。所以,农民军无所顾忌、无拘无束、肆意抄没明朝官吏的财产与家人。

农民军首领们带着士兵挨家挨户搜查官吏的府院,搜到钱粮全部没收;找到女人,则根据女人的姿色随意处置。

刘宗敏来到吴襄的府邸中,命令士兵把其家中所有人员全部带到院子中集合,陈圆圆就在这些人中间。

陈圆圆额头秀美、面颊丰润、明亮艳丽、超然脱俗,就像一朵美丽的鲜花。

刘宗敏,一个农民起义军首领,哪见过这么漂亮的女人。

陈圆圆一出现,不仅仅吸引了刘宗敏的目光,简直就是把刘宗敏的魂魄勾走了。

刘宗敏命令把吴襄家中所有钱粮没收充公,还要把所有成年女人带走。

有人悄悄告诉刘宗敏,这家主人是吴襄,他的儿子是吴三桂,这些人都是吴三桂的亲属。陈圆圆是吴三桂的最爱的小妾。

刘宗敏迟疑了一下,没有没收钱粮,也没有带走所有女人,但是,终于没控制住自己的欲望与喜爱,还是把陈圆圆拉着带走了。

刘宗敏直接把陈圆圆带到自己的侯府,强行占为己有。

爱妾被抢、吴三桂怒投清军

在李自成农民军兵临北京城下时,吴三桂尊奉皇帝诏书赶回关内支援北京。当吴三桂到达山海关时,北京城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占了。

继续向北京进发、与李自成农民军作战,皇帝已经不在了,为谁而战?留在山海关,抵抗清军的进攻,又是在保卫谁?

吴三桂犹犹豫豫,反复思考着自己的下一步行动。就在吴三桂举棋不定的时候,北京传来李自成的书信。

李自成及其部下主要将领进占北京之后,贪图享受收入自己囊中的人和物,进取之心逐渐消退。李自成、刘宗敏都不想继续征战,能不战的就不战。

考虑到吴三桂还有比较大的实力,李自成决定控制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及家人,亲自写信给吴三桂,对他进行招降。

自己父亲以及家人都在李自成控制之中,当接到李自成的劝降信时,吴三桂为了保全家人,同意向李自成投降,并率领军队向北京出发。

走到滦州时,吴三桂被一件事情激怒了。他听说自己最爱的小妾陈圆圆被刘宗敏抢走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吴三桂非常愤怒,决心报仇雪恨。他率领军队立即回到山海关,对李自成派来的守将发动突然袭击。李自成的军队被打得大败,吴三桂重新夺回山海关。

吴三桂投降之后,很快又反悔了,并且打死了李自成的将领和大批士兵。

听到这个消息,李自成大发雷霆,他命令刘宗敏率领大军去进攻山海关,讨伐吴三桂。

刘宗敏刚刚得到陈圆圆时间不长,正处在甜蜜的享受中,不想带兵打仗。面对李自成的命令,刘宗敏心中怨怒,他当众顶撞李自成:“我们都是造反的,凭什么你留在京城享乐,而派我到前线去打仗卖命?!”显然,刘宗敏不愿意离开北京。

李自成没有办法,只好安排一小部分将士留守北京,自己带领十几万大军,亲自去征讨吴三桂。刘宗敏也不得不跟随李自成、一起带兵打仗。

李自成、刘宗敏率领军队快速穿过一片石(地名),抢占了关外的有利地势。吴三桂十分害怕,向清军投降,并请求多尔衮派兵支援。

多尔衮接到吴三桂的第二封求救信时,带领军队快速行军一天一夜,到达离山海关只有15里的地方。

刘宗敏不知道清军要干什么。他命令自己的部队仍然按照原计划向吴三桂进攻。

吴三桂知道增援自己的清军已经不远了,底气大增,带领军队顽强抵抗刘宗敏的进攻。

就在双方攻与防激烈较量的时候,狂风大作,刮起的风沙铺天盖地、遮天蔽日。

不熟悉山海关地理环境与气候特征,刘宗敏的军队不顾一切向吴三桂军队合围,双方展开惨烈的肉搏战。

从早上一直激战到午后,双方都有巨大伤亡,活着的将士们也都是疲惫不堪、精疲力尽。

多尔衮看清形势,命令2万精锐骑兵,向刘宗敏军队冲杀。清军万马奔腾、手持战刀,见到农民军挥刀就砍。

刘宗敏农民军本来已经力倦神疲、连自己的身体都支撑不住,又被骤然到来的清军一顿乱砍,顿时阵脚全乱、死伤无数、血流成河、尸横遍地、惨不忍睹。

激烈战斗进行到下午3点多钟,李自成农民军大败溃散,死亡几万人。大将刘宗敏被吴三桂的士兵射中一箭,负伤逃跑。

吴三桂军队与多尔衮军队联合夹击之下,李自成、刘宗敏的农民军遭受重创,没有力量继续战斗,只得向北京逃跑。

吴三桂与清军穷追不舍。

辗转作战、刘宗敏被俘遇害

到达北京之后,李自成、刘宗敏还没来得及休整,就被吴三桂与清军追上。

李自成、刘宗敏带领军队慌慌忙忙从北京逃离,所有抢掠来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全部抛掉,就连那些抢来占为己有的妇女也不能带走,随便丢到道路上、任其自由活动。

很有意思的事情是,吴三桂进入北京城之后,竟然在兵荒马乱中找到了陈圆圆,并带上她继续征战。

李自成、刘宗敏军队撤离北京之后,到处流动作战。经过河南的时候,起义军内部发生变故。

军师牛金星向李自成汇报,李岩造反。李自成十分生气,杀死李岩。起义军力量进一步削弱。

牛金星的阴险狠毒,引起刘宗敏非常愤怒。刘宗敏大骂牛金星:“你没有上战场射过敌人一箭,却害死了我们的大将。我早晚要把你杀死!”农民军内部争斗不断、分崩离析。

清军继续追杀农民军;农民军接连失利、节节败退。

1645年5月,在湖北九宫山,李自成被当地地主武装杀死。

面对李自成死亡。刘宗敏等起义军将领们异常愤怒、同时也十分悲伤。他们疯狂扫荡九宫山区,对当地民众也毫不留情、大肆杀戮。

清军与当地武装联合起来,绞杀刘宗敏率领的农民军。

由于力量悬殊过大,1645年9月,刘宗敏率领起义军撤离九宫山。撤离过程中,遭到敌人埋伏。

刘宗敏在作战中被敌人俘虏,惨遭杀害。刘宗敏死的时候只有38岁。

因为一个美女,丧失王侯与江山。刘宗敏值得吗?

我是:岳飞的飞。

欢迎批评、一起成长!


岳飞的飞


刘宗敏童年相当悲惨,父亲因交不起苛捐杂税,被官府逼得上吊自杀。母亲没法,带着幼小的刘宗敏四处乞讨,母亲后来不幸饿死,死前将刘宗敏托付给了舅舅韩清。

这一连串的打击和遭遇,在刘宗敏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仇视官员仇恨社会的种子。历史总是惊人相似,刘宗敏的经历居然和朱元璋的如出一辙,朱元璋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呢?



后来,刘宗敏加入了李自成的起义大军,因为勇敢善战,头脑机敏,很快就得到提拔重用,成为李自成的左膀右臂。起义初期,起义军连续遭遇两次重大挫折,几乎每次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节点,而每次都是由刘宗敏力挽狂澜。

刘宗敏为了斩断后顾之忧,甚至采取极端残忍的做法,杀掉了结发妻子,这一举动令众多将士纷纷效仿。一时间女人们惨遭屠戮,血流成河、哀鸿遍野,这真是一帮亡命之徒。



后来,崇祯帝自杀,李自成顺利进入北京城。此时虽然占领北京城,但政权不稳,民心不附。北面山海关内吴三桂雄兵在握,关外多尔衮虎视眈眈。

此时,李自成最该做的,是稳定局势,稳定压倒一切,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大业未成,同志仍需努力啊!可李自成怎么做的呢?

他忙着分享胜利果实,忙着清算旧社会呢。等蛋糕做大了,再来分蛋糕岂不更好?这就是农民思想的局限性啊!



他做的第一件错事,就是抢银子。他临时设立了“比饷镇抚司”的机构,由刘宗敏担任负责人,专门负责收缴高官贵族的银子。

刘宗敏恨透了这些官员,采取了极端手段,专门定制了五千副带钉子的夹棍,凡是抗拒执法的,轻者钉断手脚,重者凌迟处死。短短半个月,被连坐处死的官员,就多达上万人。北京城笼罩在一片阴森恐怖气氛中。

刘宗敏膨胀了,疯狂了,忘乎所以,似乎天下已经是他们的了,显然他们高兴的有点早。



刘宗敏早就对陈圆圆垂涎三尺,当得知陈圆圆就在吴三桂府邸时,立马将陈圆圆抢回府内,当晚便霸占了她。

但凡有点政治头脑,都不会有此荒唐之举,陈圆圆虽美,但终究是个女人,何必急于一时呢?等他们夺取天下,有成千上万的女子可供挑选。

如果说吴三桂是一颗定时炸弹,那陈圆圆就是那根引线。吴三桂听说爱妾被抢后,怒不可遏,本来准备投降李自成的他,转而投降了多尔衮。



吴三桂下战书要与李自成决战,李自成派刘宗敏出战,刘宗敏竟然顶撞说:“凭什么我出生入死,你在京城享乐。”李自成没法,只有亲自出战,刘宗敏感觉不好意思,也随其出战了。

假如李自成后来夺取了天下,恐怕第一个要杀的,就是刘宗敏。后来,吴三桂与多尔衮联合击败了李自成,刘宗敏也在后来的战斗中战死。


一半秋色


作为李自成手下的第一把手,刘宗敏在李自成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尤其是攻克北京城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世人了解刘宗敏这个人,最直接的原因是通过他霸占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这件事,并且因为此事导致吴三桂一气之下“冲冠一怒为红颜”,带着八旗军把大顺军给赶跑。


那么,刘宗敏他是如何成为李自成手下的第一把手呢?他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刘宗敏家境贫寒,打铁为生

刘宗敏是个贫困人家的孩子,他的父亲因为官府逼税而自我了断,母亲只好带着刘宗敏靠乞讨为生,可没多久后他的母亲也去世了。

辛亏他的舅父看刘宗敏可怜抚养了他,这才能长大成人。

本身就出身贫困,又亲眼目睹明朝政府的腐败,刘宗敏从小就对官府很不满,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把明朝给推翻掉。


但不满归不满,生活总是要继续的。刘宗敏十二三岁就去学打铁,开始以打铁为生。

跟随起义军,效力李自成

在崇祯七年的时候,李自成带着农民军杀到了刘宗敏的老家。由于李自成一路上劫富济贫,很受百姓的认可,刘宗敏看到后主动加入李自成的部队。

由于刘宗敏不怕累、不怕死、不怕苦又英勇作战,立下了很多战功,深得李自成的信任与器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来越成为李自成的得力下属,为李自成攻城略地,分忧解难。

后来,明朝派洪承畴、孙传庭来镇压起义军,李自成被杀的大败,一番拼杀之后才杀出重围逃生,此时队伍只剩下十几个人,基本难再翻身。

而李自成眼看着自己是油尽灯枯,几乎是不可能再有做为的时候,正是刘宗敏全力帮助李自成收拾残兵,打造队伍,招兵买马,为李自成的东山再起做了充足的准备。

之后刘宗敏立下的功劳越来越大,李自成也越来越把他看成是自己最得力的部下,包括攻下北京城,以及建立大顺政权,可以说,刘宗敏居功至伟。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李自成没有朱元璋的高瞻远瞩,在进入北京城之后,起义军就迅速堕落,其实已经跟土匪没什么两样。

而李自成却并不想着如何安抚百姓、如何让大家安稳富裕,而是想着以后要该怎么享受,怎么为所欲为。

再来看一下刘宗敏,完全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的行为与李自成如出一辙,霸占了很多的人供自己玩乐。

想想,带头的都这样了,下面的能不跟着一起吗?于是整个队伍的风气完全变了,起义军不再受百姓的信任。

也许是偶然,也许是必然,刘宗敏看上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面对这样一个超然脱俗,清艳美丽的女人,刘宗敏完全控制不住自己。

他不顾陈圆圆是吴三桂最宠爱的人,坚决要把他占为己有。

接下来,刘宗敏闯下大祸了。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

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之后,吴三桂以及他手里的关宁铁骑就失去了朝廷的供养,没有京城输送过来的源源不断的粮草和钱财。


此时的吴三桂正在四处观望,他该投向哪边?他手里的关宁铁骑是一个很大的筹码,这是一支由袁崇焕组建的十分精锐的部队,不论是满清的多尔衮还是大顺的李自成都想把这只军队拉到自己一方。

本来吴三桂想和大多数明朝的官员一样投靠李自成,毕竟李自成开出来的条件还不错。

可是正当他想投降李自成的怀抱的时候,他却得到了消息:自己的家人被李自成关进大牢,自己的爱妾陈圆圆也被刘忠敏给霸占了。

面对如此情况,吴三桂坐不住了,他放弃了原来的想法,转而投靠大清,留下了“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传奇故事,和满清八旗一起,最终击溃李自成。


李自成损失惨重,无奈之下,只好带着剩余的人手离开北京城。

想要绝地反击,没成功却成仁

看着自己的的部队情况江河日下,李自成和刘宗敏想到可以往南边打南明政权,夺下江南和清军对抗。

但想是这么简单,真的做起来却很困难,在往南打的过程中,他同样面临清军的追杀。

在1645年九月通县九宫山,清军趁着大顺军没防备,偷袭了他们的大本营,李自成的两位叔父和刘宗敏直接被俘虏,当场就被杀掉了。曾经威武的大将军,死时仅仅只有38岁。


刘宗敏从加入起义军后不断建功,到成为了大将军,本是可喜可贺的。但他的恶习太重、做事草率,不顾后果的把陈圆圆给霸占,导致吴三桂倒向了清军的那边,最终把自己带到了被杀的地步,实在是令人感慨万千啊。


小小嬴政


刘宗敏生于1607年,死于1645年,享年38岁。陕西蓝田人,1634年,27岁的时候,放弃了干了十多年的铁匠工作,加入李自成的军队。

刘宗敏追随李自成南征北战,不离不弃,作战勇敢,心思缜密。与李牟、俞彬、白广恩、李双喜、顾君恩、高杰等拥护李自成自成一军。那怕最后李自成只有十八骑,刘宗敏都跟随左右。

正所谓:“十一年春,官军败贼梓潼,自成奔白水,食尽。承畴、传庭合击于潼关原,大破之。自成尽亡其卒,独与刘宗敏、田见秀等十八骑溃围,窜伏商、洛山中。”崇祯14年,河南大饥荒,李自成,张献忠再起起义,很快就有十多万灾民加入起义军。

一直到:“十七年正月庚寅朔,自成称王于西安,僭国号曰大顺,改元永昌,改名自晟。追尊其曾祖以下,加谥号,以李继迁为太祖。”

刘宗敏也被封侯,成为权将军。占领北京以后,李自成封刘宗敏为汝侯,节制文官,主持对明朝官吏拷掠索饷。杀死明朝官员妻女300多人,就是在这个时候,刘宗敏抢到了吴三桂所宠爱的陈圆圆。

可以说,刘宗敏勇猛,也比那些纯粹的大老粗多一些计谋,但他的谋过于短小,且心性又过于贪暴,进京后,他更是仗着与李自成是铁哥们率先腐化,无恶不做。

1644年4月,山海关大战,清军多铎和阿济格率领八旗军发动冲锋,万箭齐射。刘宗敏当场中箭负伤。随后,刘宗敏跟随李自成从河北,山西,陕西一路逃进湖北。在湖北九宫山,李自成被当地民团所杀。

到1645年4月23日,在湖北,刘宗敏部队遭到清军阿济格追击,再次中箭负伤,这次清军没有放跑刘宗敏。而是将其生擒,随后以弓弦勒死。


深度军事


刘宗敏抢了陈圆圆,吴三桂不会放过他;他是李自成的得力干将,清军也不会饶过他;他得罪一大批地主和官员,早就人神共愤。刘宗敏出生于陕西蓝田的贫穷人家,在他小的时候,老爸因交不起租而自尽,他与母亲成了街头乞丐。后来,母亲也因饥寒交迫而去世,刘宗敏被舅舅收养。童年的悲惨经历,让刘宗敏种下“仇富”的种子。

少年刘宗敏,拜铁匠为师,学习打铁的技术。经过几年的努力,刘宗敏成了一名优秀的铁匠。打铁的经历,铸造了刘宗敏强健的体魄,为之后的将军之路打下基础。

1634年,李自成的团伙到了陕西,一路上劫富济贫,深得民心。刘宗敏听说李自成的“光辉事件”后,毅然决然地入伙。刘宗敏骁勇善战,多次立下大功,很快受到李自成的赏识和信任。等到李自成接替高迎祥的“闯王”之位时,刘宗敏已经成了团队的大将。

在李自成落难时,刘宗敏杀了自己两个老婆,发誓与李自成共度时艰。帮领导办无数件事,还不如和领导共患难一次。刘宗敏在关键时刻表的忠心和决心,对李自成就是雪中送炭,很快成了“闯王”团队的老二。

刘宗敏不仅有勇而且有谋,在行动中身先士卒,常常出奇制胜,打得崇祯的士兵溃不成军。

1641年,刘宗敏帮李自成拿下洛阳,杀了福王朱常洵,举办一场历史有名的“福禄宴”。李自成自封“新顺王”后,李宗敏成了“权将军”。

1644年,刘宗敏与李自成会师,以长虹贯日之势攻破京城。明朝灭亡后,刘宗敏被封为汝侯,负责文官系统,并主持对明朝官员的拷问。

在审问的过程中,刘宗敏的手法极其残酷,干了不少坏事,以至于怨声载道,民心尽失。刘宗敏还干了一件特别脑残的事情,他亲自带队,抄了吴三桂的家,抓了吴三桂的老爸和陈圆圆。吴三桂当时负责守护山海关,听说“家里出事”,直接投降清军。

李自成和刘宗敏带着队伍赶赴山海关,与吴三桂展开激烈对决。双方势均力敌,胜负未分,就在僵持的时候,清军的八旗杀出来了。大顺军措手不及,刘宗敏被箭射伤,李自成被迫撤出京城。

途径河南时,李自成听信牛金星的小报告,杀了大将李岩。刘宗敏对牛金星的小人行为咬牙切齿,怒骂牛金星,寸功未立还杀大将,我一定要将你正法。内部高管的不团结,导致李自成的团队节节败退。

刘宗敏随李自成撤往湖北,占领武昌府。阿济格率大军穷追不舍,随后水陆两军包围武昌府,并发动攻击。汉川和蔡甸连失手,李自成只有放弃武昌。

刘宗敏在突围中身负重伤,在通县九宫山作战被清军俘虏。吴三桂赶紧给阿济格写了一封信,请求把刘宗敏给他处理。阿济格收到信后,完全无视吴三桂的要求。

被俘后的刘宗敏是条硬汉子,大义凝然,宁死不投降清军,比吴三桂更有气节。因拒不投降,清军用弓弦送他上了天堂,年仅三十八岁。


秋媚读史


虽论地位,声望,刘宗敏都无法与李自成和张献忠相提并论,但毫无疑问他在大顺军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样不可小觑,只是能量稍低而已。某些著名的历史事件经其手再通过发酵,最终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结果,并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刘宗敏生年不详,于崇祯二年同李自成一起加入到如火如荼的造反运动中去,并为之深爱的事业,专业造反十五年,在此过程中,他与李自成的关系也发展到了朋友+战友的模式,李自成一生,死里逃生,次数无算,一如既往挺他的刘宗敏怎能不被看重,这是在战火中培养出来的信任,也是二人十几年莫逆之交的兄弟情义。

由于刘宗敏与李自成的这层交情,他被委以重任,并且被拔升到核心管理层,直接参与到大顺军的政治、军事等一系列策划中,不但与李闯关系莫逆,南征北战、建功无数的刘宗敏同样受到军官和士兵阶层的推崇和支持。

1644年,城外的大顺军不费吹灰之力就顺利进入帝都北京,崇祯帝先走一步,赶去投胎。百姓自然高兴,闯王来了不纳粮,官员们也很高兴,不管纳不纳粮,巴结好新主子自然有自己的好处,即便被关入大牢还要奋声疾呼:

“哎,你们用不用我,你们要是用我就放我出去呀。”

他们觉得,对朝政一无所知的招待所小职员还要靠他们这些栋梁扎根发芽,17世纪的今天,最缺的就是人才,李闯需要,多尔衮需要,朱由菘需要,作为十七世纪的香饽饽保住脑袋才能求发展,就连言官们都秒懂了自己的危险处境。

而此时南明,自作聪明的坐观虎斗,翘首以待,以虏治寇,代为报仇,最好还能两败俱伤,朱由菘捡个便宜柴禾。

本来李自成当时的局面尚可

只要解决自己的短板,约束部下,拉拢官僚,制定税制等等条件基本达成,大顺政权就能有企稳迹象,但是他一点都没做到,甚至有时候会怀疑,李自成有坐稳天下的打算么,多年的土匪生涯,一朝得道后,变为得道的土匪,真是悲哀至极。

豪格:就跟谁脑子好使似的......

入京短短40天,通过大顺日以继夜的奋力作死,历史的天平迅速倾向于满清一方,虽然利益上也有纷争,但是他们有着清晰且一致的目标,这让大清政权核心管理层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有限度的放下一部分私利后,在力求团结的基础上,达成了共赢的目标。

最关键的是,有一个叫豪格的傻狍子几次三番的把机会拱手让人,事后脑子才回过神来,反过来亲家、仇家一起骂,先喷两黄旗,再喷多尔衮,为时晚矣,简直是天意。但我还是要说,豪格对大清居功至伟,但凡他精明一点,崇德殿立时就能血溅当场。

刘宗敏发光发热的几十天|“我与他同做响马,何故拜他?!”

他的作用就是此消彼长,多尔衮都能非常明事理的决定---只要豪格不上位,自己无所谓,直接在天平上加了一个砝码。而刘宗敏则在己方撤下一个砝码,让历史的天平直接落定,满清得以入关,刘宗敏功不可没。

大局当前,暗中百般阻挠李自成顺利登基,以至于李闯错失良机,以当时大顺战力,左良玉和吴三桂同属可争取对象,左良玉也不想打,否则干嘛借口东下。稳定领导班子,团结地主士绅官僚集团,一旦称帝哪怕是空衔也会让人趋之若鹜,让官僚系统在新主子的带领下发挥新气象,还是比较容易的,毕竟这个主子不大熟,不敢太放肆,把钱收上来,把权放下去就可以了。

但毫无疑问,李闯和刘宗敏闯入了逆行车道,他们杀了500多名前明重要骨干,投降的3000名官员只有不到100人“免罪录用”,其余的几乎全部交给刘宗敏处理,这事,刘宗敏轻车熟路,不给钱就打,给了钱也打,谁知道你是否藏私,反正我也不嫌累,打死也无所谓,最后李自成都看不下去了,要求他收敛点,刘宗敏的意思是:

当皇帝是你的事,拷打劫掠是我的事,别烦我了。不光官吏,连商贾和平民也未能幸免,北京城内,哀嚎一片,这样一来,一旦开释,官员们立刻就筹谋着与南明或满清势力接轨,地主阶级也不是傻子,完全不再幻想着和大顺合作或者归顺李闯了,只是情势比人强,暂时低低头罢了。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山海关介于大顺、满清之间,李自成和刘宗敏都没有意识到重要性与紧迫性,而后吴三桂的老父遭殃,陈圆圆被掳,吴三桂本意归顺大顺政权,但是看到这结果,他预估到了自己归顺后将会面临的悲惨命运,所以果断自认汉奸。

祸事惹下了,临到出兵山海关的时候,刘宗敏却开始推脱,率部征讨是别指望他了,李自成无奈之下亲征山海关,刘宗敏才不得已跟随大军开拔,待其与吴三桂部队对抽得两败俱伤的时候,一直观望的多尔衮也确定了吴三桂不是坑他,率部直冲大顺军,李自成被迫撤军,满清衔尾而至,他们又再次奔往山西,继而败入湖北。

最终,李自成非常意外也非常憋屈的在侦查地形的过程中,被地方武装的团练力量干掉,虽然大军血洗地方,但也于事无补,刘宗敏也在后来的围剿撤离途中身死,他与李自成一手导演的败局尘埃落定,大顺政权落下帷幕。

刘宗敏由于自身诸多的条件限制,属于那种只能吃苦,不能享福之人,专业造反十五年,刘宗敏是认真的,为了这项事业,他克服了无数困难险阻,不遗余力的为大顺开疆扩土,与李自成的关系一直以来也都维系的还算不错。

但是一旦入京,自身短板显露无疑,没有基本的大局观,野惯了的汉子根本也不服管教,让李自成的转型过程化为泡影,虽说离京最后一天李自成也草草的登基上位,但那只是个形式,真正的机会早已丧失,从踌躇满志到丧家之犬仅仅用了几十天而已。

刘宗敏的个人局限性造成了他自己和历史的悲剧,称之为历史的罪人毫不为过,当然,还有李自成这个始终不肯放下土匪身份的家伙。


古今通史


历史上的事情,扑朔迷离,真真假假,很多已经无法确定其原貌了。

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后,其部将刘宗敏抢了陈圆圆,而陈圆圆到底跟了谁?结局如何呢?已经无法说清道明了。有说陈圆圆被吴三桂重新寻回,去了云南的;也有说她跟随李自成败退九宫山,李自成死后,她出家为尼的。到底哪个才是真的,没人能证明了。

好在呢,抢了陈圆圆,惹怒了吴三桂,让吴三桂愤而降清的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的结局,史料中记载的还是比较清楚的。

刘宗敏,原为铁匠出身,小日子过的还不错。李自成起义,刘宗敏被鼓吹着追随了李自成。

崇祯十一年,起义军战局不利,刘宗敏与李自成率十八骑突围,隐居于商洛山中。崇祯十三年,刘宗敏助李自成突围巴西,进入河南,广招流民,起义军声势再次壮大。崇祯十七年,义军兵分两路,李自成在刘宗敏的协助下,一直打到了北京城下,灭亡了明朝。

如果说刘宗敏是李自成手下排名第二的将领,那就没人敢称自己是第一。

李自成进入北京后,实施“助饷”政策,实际上就是以筹措军饷为名,搜刮京城官员大户的财产。正是在征集助饷银时,刘宗敏扣押了吴三桂的家人,并在吴府得到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这才惹得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投降了清朝。

起义军进入京师后,内部矛盾也开始凸显。刘宗敏当众挑战李自成的权威,说:“以响马拜响马,谁甘屈膝。”接着又说:“我辈血汗杀来天下,不是他的本事。”刘宗敏的话语,刺激的李自成是惴惴不安。

而在吴三桂拒绝投降大顺之后,李自成想派刘宗敏进攻山海关,结果刘宗敏百般推脱。不得已,李自成只能带着刘宗敏亲征。山海关前一片石之战,大顺军惨败。李自成只得带着残军暂退北京城,匆匆继皇帝位后,撤离北京。

大顺军撤退途中,牛金星又进谗言,让李自成杀死了大将李岩,逼走了谋士宋献策。刘宗敏得知消息后,又要杀牛金星。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此时的大顺军,内部已经彻底分崩离析,灭亡的命运已经近在眼前了。

清军在多铎指挥下,击溃了李自成主力。多铎南下淮扬,去攻打当时在南京的弘光政权,后来又收降了支持南明隆武政权的郑成功之父郑芝龙。另一路清军则在阿济格的率领下,继续追击李自成残部。

顺治二年,1645年,刘宗敏跟随李自成撤往湖北九宫山。《清史稿》中记载,阿济格率军追至,“自成走死,斩其将刘宗敏,俘宋献策”。《明史》中也有:“斩自成从父及宗敏于军”的记载。这就是一代大顺名将刘宗敏的结局,被阿济格俘虏处死了。

李自成、刘宗敏死,宋献策被俘,大顺政权的核心人物丧失殆尽,盛极一时的大顺灭亡。大顺军余部数十万人,投靠了南明永历政权,继续坚持抗清。此后,南明永历帝被吴三桂擒杀,南明灭亡,大顺也彻底消失了。

从某个角度来看,还真的不免让人感慨。刘宗敏招惹了一名妇人,妇人背后的男人,愤而引清军入关,这才惹起了一场真正巨大无比的大灾难呀。


奕天读历史


都说吴三桂“怒发冲冠为红颜”,最终投靠清朝做了可耻的卖国贼。这个红颜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陈圆圆,而抢走陈圆圆的那个人,就是我们今天提问的主角刘宗敏。




但凡被逼造反的农民,基本上都有一个凄惨的人生。刘宗敏也一样,父亲无力交租税被官府逼死,母亲带着刘宗敏沦为乞丐四处乞讨,不久母亲因冻饿而死,成为孤儿的刘宗敏最后被他舅父韩清收养。这是一个官逼民反的时代,悲惨的遭遇使他很早就憎恨官府和地方豪强。




崇祯七年(1634年),恰逢李自成的起义军经过他的家乡陕西蓝田,时年27岁的刘宗敏毅然决定加入起义军。很快的,刘宗敏便凭着自己英勇善战,数立大功在起义军站稳了脚跟,得到了李自成的信任与器重。此后刘宗敏跟随李自成南征北战,在战斗中无不身先士卒亲冒矢石,并常出奇制胜,沉重地打击了明王朝的主力军。崇祯十四年(1641年)刘宗敏协助李自成攻破洛阳杀死明神宗次子福王朱常洵,并用他的血掺和鹿肉分尔同食,名曰“福禄宴”。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农民军攻破北京城,崇祯帝于煤山自缢殉国。李自成于紫禁城登基称帝建立大顺国,刘宗敏因功被授以侯爵。明朝灭亡后,大顺国对在京故明官吏展开了血腥残酷的拷掠索饷,主持这一件事的正是刘宗敏。为了给明朝官吏以震慑作用,他教人赶制了五千副夹棍,夹棍上有棱,有铁钉相连,凡不从者,定要夹碎他们的手足。这样还不够,刘宗敏还命人在门口树立了两根柱子,作为凌迟专用。在追赃过程中,刘宗敏采取残酷的处罚方式,枉死了不少人,虽然追银达7000余万两,但也失之过言成为他人生一大污点。




而刘宗敏强夺吴三桂爱妾更是置大顺国于不顾。当时李自成义军新入北京城,而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自然成为了大顺国和清朝的主要拉拢对象,李自成手上有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及吴府上下四十余口人作为人质,本来对争取吴三桂胜算极大,但不料刘宗敏精虫上脑,被色欲冲混了头,直接到吴襄夺了陈圆圆强行占有了她。消息传至山海关,之后才有了吴三桂“怒发冲冠为红颜”倒戈向清。




同年四月五日,李自成亲率10万大顺军亲征山海关,刘宗敏随同出征,大顺军与明军大战于山海关。谁料吴三桂早已暗连清军以作后盾,在大顺军于吴军厮杀惨烈人困马乏精疲力尽的时候,多尔衮以阿济格、多铎各率2万骑兵冲入大顺军阵营,大顺军被杀个猝不及防,阵脚渐乱且战且退,最终大溃而回,损兵折将达数万人,刘宗敏本人也身受剑伤。


回到北京的李自成匆忙办完登基仪式,知道清军在吴三桂的带领下必往北京而来,遂于四月三十日撤离北京。此后随着形势逆转,大顺军先后丢失大本营陕西和两河等地区。最终刘宗敏于顺治二年(1645年)九月撤退途中在通县九宫山作战中被俘遭杀害,年仅38岁,李自成也同样死在了九宫山。


大国布衣


1607年刘宗敏出生在陕西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因交不起官府税收,悲愤上吊,留下刘宗敏孤儿寡母讨饭为生,后来他的母亲因冻饿交加,死在年幼的刘宗敏面前。刘宗敏被人收养,对官府深恶痛绝。他在13岁左右时到河南拜师学习铸铁技术,N年后手艺高超名闻四方。


那么就这样一个打铁匠和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他了解到李自成带领的农民起义军,要推翻官府,1638年他毅然弃掉打铁行业,手持自铸双刀拼死冲杀,帮助率领18骑的李自成突围陕西潼关,隐居在商洛山,1641年又帮助李自成突围巴西,南征北战,帮助李自成铸造兵器,立下大功。后来进入他的经商地河南,声势大震,成为李自成的一员勇猛大将,受李自成宠信。

他带领起义大军一路凯歌随李自成进入北京,崇祯帝吊死在煤山,临死叹息:“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这句话在他死后鲜活应验,李自成实行派响政策,设立“比响镇抚司”让他的好兄弟刘宗敏主抓追响,向明朝一切官吏索取钱财。刘宗敏简单粗暴严刑拷打明朝官员,逼出大量金银财宝,足有7000万。想当初这些官吏的皇帝向他们借几百万治国都不拿,现在国亡,钱财不保,性命不保。

刘宗敏从中捞取不少好处,对于这个穷屌丝都算不上的穷鬼能一下子拥有这么多钱财,并且可以任意殴打让他深恶痛绝又高高在上的贵族官员,他开始得意忘形,明目张胆抢掠明朝官员的女人取乐。上行下效,他带领的精锐部队也变的和他一个熊样,天天想着弄钱,抢女人,满大街抓人,暴力逼钱,并奉行“人人皆可用刑,处处皆可用刑”的政策,上至高官下至小吏,京城内哀嚎声不绝于耳。他们把军国大事早抛到九霄云外,更有甚者还想“衣锦还乡”,无心再战。



吴刘不争红颜女,十万清兵怎入关?

刘宗敏更是胆大包天,色迷心窍,他听说吴三桂的小妾陈圆圆美貌,就动了邪念。
他到 吴襄府一阵抢掠钱财满车,当他进入吴三桂后院看到陈圆圆天生粉面红唇这么个绝代佳人,那是个不用装扮就从骨子里透漏出美艳的尤物,动人心眩,他不由得驻足惊叹三秒,他从未见过如此超凡脱俗的女人,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掠走占为己有。


这个风月事件,令一个心怀不轨的男人让陈圆圆在始料不及中登上历史的舞台,也让吴三桂这个如沙滩中的一粒沙即将被埋没的人物,一跃而起冲向历史的舞台,带动李自成、 多尔衮的生命轨迹发生逆转。


刘宗敏功高盖主,李自成的话他开始不听,例如李自成在武英殿召集军事会议,提出让刘宗敏攻打山海关,刘宗敏顶撞说:大家都是做贼的,凭什么你在京城享受,让我去前线卖命?李自成只好亲征,刘宗敏也不好意思不去,只好跟随。《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李自成匆忙登基的时候,群臣跪拜,只有刘宗敏站着,还说我跟你平级,凭什么给你跪,对于刘宗敏在京城的暴力淫行,李自成只好听之任之。

1644年4月21日,李自成的军队猛攻山海关,当时辽东总兵吴三桂拥兵驻扎山海关。他所处的境况腹背受敌,背面清兵,南面是李自成军队,可以说吴三桂的进退将对当时的战事起着决定性作用。偏偏这时候,吴三桂听闻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的爱将刘宗敏占有,冲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妻室何生为?”(大丈夫连自己的妻室都保护不了,有何脸面活在世间?!)遂投降了清军,引清军入关,与李自成的农民军开战。


李自成突围逃跑。1645年4月23日清晨,刘宗敏率部在通县九宫山作战突围时中箭负伤,被清军俘获。

吴三桂并不知道陈圆圆留在京城,挥师紧追李自成的残部,一直追到山西绛州,忽然听到喜报,刘宗敏因战乱并没有带走陈圆圆,已在京城找到陈圆圆,吴三桂喜不自胜,立刻去接陈圆圆。

吴三桂被封为西平王,他听陈圆圆亲口控诉刘宗敏在府上的罪行,立刻派下人送一封加急文书给关押刘宗敏的清军靖远大将军阿济格,其中写有:他全家惨遭刘宗敏迫害,恳求将刘宗敏交给他处以极刑,阿济格看了一眼,便交给旁边的大臣们,不理他。1645年刘宗敏拒不投降,被阿济格下令用弓弦勒死,年仅38岁。

吴三桂后来造反改穿明服,1679年,他在湖南衡阳草草称帝,改元昭武。称帝之日感了风寒,五个月后病逝,清军攻破了昆明城,从此陈圆圆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参考《绥寇纪略》,又名《鹿樵纪闻》


小姐姐讲史


李自成手下的第一猛将刘宗敏强抢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致使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投降了满清,引清军入关,消灭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从此中原就落入满人之手,陈圆圆也成为了“红颜祸水”,为吴三桂的鲁莽行为背锅,那么这个抢了陈圆圆的刘宗敏的最后下场如何呢?


刘宗敏是陕西蓝田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早亡,随母亲四处乞讨,后来母亲也冻死了,他就来到一个铁匠铺以打铁为生,练就一副好身板。

李自成的起义军来到蓝田,刘宗敏也就加入了起义军,跟着李自成一起造反,因为有勇有谋、屡建奇功,颇得李自成的信任与器重,成为农民军中的二号人物。


1644年3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城,这支曾经秋毫不犯的农民军,一进北京城面对着无尽的财富和漂亮的女人就迅速堕落变质,与土匪无异,而加速这支队伍变质的始作俑者就是李自成,他首先想着的不是安抚百姓,而是紫禁城里的那个宝座,他急着住进皇宫,过一把皇帝瘾。

为了筹措犒赏大军的军饷,李自成下令拷掠在京的明朝官员,让他们献出金银并四处抄家,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刘宗敏,刘宗敏也开始显现他刚烈凶残的本性。

刘宗敏特别赶制了大量的夹棍来逼迫明朝官员交钱,这些可恶的前明朝官员在崇祯皇帝急需用钱的时候,像个守财奴一样捂紧钱袋,只进不出,致使大明王朝分崩离析,现在都落到了强人刘宗敏的手上,都乖乖的交出家中所有的钱财,稍有不从者就会被夹棍夹断手脚,上百名官员因此送命。

李自成的手下士卒也都纷纷借机抢掠,兵丁们抢劫民财、强抢民女,杀人无虚日,每天死伤者众多,这些士兵们个个大发横财,根本无心参战,只想早日回到关中买地娶妻生子,城中富户、商铺十室九空,因此这种种作为致使民心尽失,李自成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刘宗敏也是个色鬼,早就听闻吴三桂收留“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为妾,而陈圆圆本人就在北京城内的吴府,于是带入查抄了吴府,抢走了陈圆圆,还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投入打捞。

四月五日,李自成亲率大军征讨吴三桂,结果在一片石战役中被清兵打败,刘宗敏中箭负伤,之后随李自成撤离北京,并一路败退山西、陕西。

李自成兵败如山倒,一路上入惊弓之鸟往南溃逃,曾一度占领武昌府,,清军靖远大将军阿济格率大军随后包围武昌府,1645年4月23日清晨,刘宗敏率部在武昌府突围时中箭负伤被清军俘获,因拒不投降,被清军用弓弦勒死,时年38岁。


说吴三桂为了一个女人而倒戈投降满清那是误解,这个时候,吴三桂还没有打算投靠满清,他一直还在犹豫,李自成和多尔衮都在争取他,他也不知道投降哪边对他有利,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是之后发生的“一片石战役”。

李自成亲率大军出征山海关,从战略部署上讲,李自成“南临海、西就野、北据山”形势上比较有利。

为切断吴三桂与关外的通道,阻止其投降满清,并对山海关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李自成派遣降将唐通(原居庸关守将)率领万余精兵绕到山海关背部的一片石。

与此同时,吴三桂向多尔衮请求清军的先头部队也急行军到达山海关背部,吴三桂只是请满清出兵助战,没有要投降的意思,而多尔衮当然并不打算只是出兵帮助大明和吴三桂剿灭李自成而已,他要的是趁机入主中原,所以希望吴三桂投降,不过多尔衮也知道不把刀架到脖子上吴三桂是不会投降的,于是一开始没有逼他,而是答应了出兵,等到一片石大战的时候,满清大军驻扎山海关之后,任凭吴三桂如何哀求,多尔衮就是不出兵,面对两面夹击,吴三桂撑不住了,他骑虎难下,终于决定降清,多尔衮才下令清兵出击,与唐通的部队展开激战。


一片石战役是关外清军与李自成部队展开的第一场战役,一战就败,从一个侧面看出李自成的军队不堪一击,本来占领一片石是一步好棋,结果在兵力部署上严重轻敌,至少没有考虑到满清这个因素,一步走错,全盘皆输。
还有原因就是崇祯的多疑和袁崇焕的前车之鉴,吴三桂屡立战功才封个平西侯,还不时的受到明朝官员的弹劾,在与多尔衮的几次书信往来中,满清这边一开口就是裂土封王,这对于任何一个将领来说都是很动心的许诺,吴三桂的最大愿望是以黄河南北分治,裂土自立,结果清军一入关那就由不得他了。

吴三桂降清也绝不是为了陈圆圆,所谓“冲冠一怒为红颜”只是后人在戏剧中一厢情愿的说辞,把无辜的陈圆圆说成了吴三桂复仇的响亮旗号,成了民族矛盾的红颜祸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