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能指揮關羽,為何諸葛亮指揮不了關羽?

王新阿寶


在演義中,關羽對徐庶和諸葛亮前後兩位軍師的態度確實非常不同。

而這個差別,說明了兩個問題:

1、關羽為何看不起士大夫?

2、空降人才如何與老功臣處好關係?


徐庶與關羽的早年經歷類似,抓住了關羽的感情

與經歷豐富的人相處時,感情總是先於理智進入大腦的。

對於關羽這樣經歷豐富的人來說,見過的牛人多了去了,早年在曹營時,曹操、郭嘉、荀彧,什麼牛人沒見過?

這樣的人,你想通過講道理讓人心服口服,是絕不可能的。

徐庶雖然以謀士的身份出現在劉備陣營中。但他早年,卻是一個如假包換的俠客。他自幼學劍,後來為了替人鳴不平,殺人被捕,經營救後流亡。此後,棄劍從學。

”以仁俠自居“的徐庶,早年經歷與關羽很相似

可以說,徐庶早年的經歷與關羽是極為類似的。關羽早年,不也是犯事外逃嗎?

我相信,一個人的性格是很難改變的,即使是棄劍從學之後的徐庶,也依然隱約會有自己當年”以仁俠自居“時的風采。

相比之下,諸葛亮早年耕讀于田間,雲遊於學友,這些對於風雅的文人來說,是很值得遐想的生活,但是對於關羽來說,就顯得枯燥無趣了。

因此,即使後來諸葛亮證明了自己,由於關羽一早在感情上就沒有接受諸葛亮,所以始終看諸葛亮不爽。

而諸葛亮,也只能小心翼翼地哄孩子一樣地哄關羽,這樣的關係是很不正常的。


關羽性格服軟不服硬,更接受徐庶的為人風格

人們都說關羽看不起士大夫。我認為,他看不起的,是士大夫們故弄玄虛,高談闊論的扯淡形象!魏晉之際,正是士族玄學興起的時代。

關羽看不起士大夫,應該是士族高談闊論的氣質

徐庶的性格謙卑謹慎,這樣低調又有主意的人。關羽是十分佩服的。

諸葛亮呢?大約出身世族的緣故,加之當時年輕氣盛,為人很高調。

諸葛亮還沒有出山,就故弄玄虛,搞個三顧茅廬

所謂隆中對,在當時,確實讓劉備眼前一亮,可是,在關羽張飛看來,多少有些高談闊論之嫌了!

對武將的態度也多是“居中調度”,甚至經常使用“激將法”、“軍令狀”這種繞來繞去的方法與人相處。這多少會讓性格倨傲的關羽感到不爽!

有話直說,繞來繞去的最讓人難受,顯得自己掌控一切嗎?


業績差異不明顯

諸葛亮的才學,十倍于徐庶。這是徐庶本人的話,大約也是真的。

不過,從在戰場上的表現看,兩人的表現差異並不明顯。

徐庶用兵,也大破曹仁,斬殺呂曠、呂翔;成績也很優異。

這樣的記憶,伴隨著徐庶的離開,在關羽心中會顯得越發美好。

諸葛亮後面的表現固然更全面。

但是,戰略上的表現,在關羽看來印象是不可能很深刻的。反而在戰場上,諸葛亮儘管表現優異,但是,也絕對沒有”十倍于徐庶“。


很多人,當他和諸葛亮、徐庶一樣以空降姿態進入一個組織時,總是以為”業績說明一切“,這是片面的。對老闆來說,業績就是一切。但是,對於團隊來說,還需要摸清下屬的性格和偏好,調整自己的管理風格,這才能塑造出有凝聚力的團隊來!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片言卻似轟雷震,能使南陽起臥龍。徐庶字元值,東漢某年,劉備帳下謀士,與諸葛亮龐統齊名。徐庶本為寒門子弟,原名徐福,後因為他人報仇,與石廣元一起在荊州避難。徐庶聰慧好學,與荊州名仕司馬徽催周平以及諸葛亮等,有著密切的聯繫。諸葛亮也是荊州大賢,學富五車、智謀超群,常自比管仲樂毅,有經世濟國之才。徐庶與諸葛亮都曾輔佐劉備,而且戰功卓著。

徐庶曾協助劉備擊退曹仁的進攻,大破其八門金鎖陣。諸葛亮曾協助劉備火燒博望坡、新野,致使曹仁幾乎全軍覆沒。然而關羽卻服從徐庶的安排,幾乎有求必應,而對諸葛亮卻十分不服氣,橫眉冷對,這究竟是為何?以下依據演義內容做簡要分析,觀點僅供參考。


首先徐庶能指揮關羽張飛,是因為他為人謙卑,並沒有親自指揮。建安五年(200年),劉備逃往荊州,依附劉表,因躲避蔡瑁的追殺,經檀溪躍馬後,無意間經過司馬徽的住宅,與徐庶相識。徐庶知道劉備有仁主之風,便化名單福前去投靠劉備,劉備覺得單福有大才,便拜為軍師。徐庶為人謙卑,對待關張也很和藹,而且徐庶並沒有揚言自己有多厲害。徐庶的謙虛表現在幾個方面:


一者徐庶隱姓埋名,化名單福,雖然是出於無奈,但畢竟單福是一個不出名的名字,關張並沒有太在意。二者曹仁親率大軍殺奔新野,劉備詢問計策,徐庶為劉備做好周密得安排,並沒有掌握軍權指揮關張,劉備還是真正得主帥。三者曹操以徐庶之母要挾其前往操營,劉備十分不捨,在即將離開的時候,徐庶向劉備舉薦了諸葛亮,稱其為南陽臥龍。劉備問諸葛亮才華如何,徐庶卻聲稱無法與諸葛亮相提並論。徐庶一直謙卑寬以待人,並沒有任何僭越,這才指揮得了關羽張飛。演義中曾這樣記載:

庶曰:“以某比之,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爾。”此人常自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


其次分析關羽張飛為何對諸葛亮不服氣。劉備經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隆中對更是千古絕唱。劉備也聲稱,得到諸葛亮後,猶如如魚得水,每日食則同席,睡則同㭼。然而諸葛亮的第一場戰爭——博望坡之戰,卻很難使的動關張。話說曹仁親率大軍再次征討新野,關張只是不動,劉備問其緣故,關張二人卻讓其去使水,劉備不解為何要使水,關張聲稱水即是孔明啊,大哥不是說如魚得水嗎?劉備一怒之下將二人拉起來,聲稱智謀依賴軍師,武力還仰仗兄弟。二人只是不服諸葛亮,為此劉備把兵符交給諸葛亮,即便如此,關張還是不服,雖然前去執行任務,卻心有不甘。關張一開始為何不願聽從諸葛亮的安排?以下做簡要分析。


其一劉備三顧茅廬,在關張看來諸葛亮有點無理取鬧。劉備畢竟是中山靖王之後,而諸葛亮當時只是一介平民,劉備幾次前去都沒有見到他。關張前兩次都不怎麼願意前往,說是將諸葛亮請過來也是一樣。而劉備卻堅持,聲稱訪問大賢,一定要事必躬親。第一次沒見到諸葛亮,劉備只留下姓名。第二次小童說諸葛亮知道當日有貴客,故而出去閒遊去了。張飛關羽也是心裡窩火。第三次確實見到諸葛亮了,但卻在酣睡。劉備在外面足足等了幾個時辰,直氣的張飛要把諸葛亮的草廬燒掉。由此可見,關張對諸葛亮的做法,是心懷不滿的。


其二可能在關羽看來,諸葛亮有些孤傲自大。諸葛亮躬耕於南陽,號臥龍,名氣在當地也很大。張飛關羽都是習武之人,他們本來就不是很喜歡謀士,演義中張飛更是將他們稱為腐儒。而諸葛亮號臥龍,又常自比管仲樂毅,張飛就有點不服氣,畢竟諸葛亮沒有實戰經驗。在關張看來,諸葛亮有點狂妄,也許在一般人看來,都有點不相信。諸葛亮未出草廬,又有如此高的自我評價,關張就有點懷疑。


劉備請得諸葛亮之後,對其又十分尊敬,晝夜高談闊論,對關張幾乎置之不理,這讓關張也很吃醋,畢竟他們才是追隨劉備多年的兄弟。再加上火燒博望坡之時,劉備又將兵符交給諸葛亮,對諸葛亮有充分的信任和信心。關羽張飛更是懷疑諸葛亮的能力,真的這麼神乎其神嗎?二人有太多的疑慮和不滿,這才不怎麼聽從指揮。

你是如何看待諸葛亮徐庶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關羽是非常孤傲的人,平生最看不起士大夫。

關羽有俠客情懷。他家境貧寒,出身低微,但他有一腔熱血。後來,經過勤學苦練,練成一身好武藝。本村惡霸欺壓百姓,關羽為民除惡,一刀將惡霸殺了。後來官府追捕,關羽潛逃至河北涿縣,恰好遇到劉備和張飛,這才引出了桃園三結義的故事!



徐庶也是狹義心腸。他的經歷和關羽如出一轍,徐庶也貧農出身,從小喜歡舞槍弄棒,後來替朋友強出頭,被官府逮住了。不過,徐庶這幫狐朋狗友挺仗義,趁著天黑打暈看押人員,一起潛逃了!

兩個經歷相似,又都是俠者風範的人,自然能惺惺相惜。而且徐庶性格爽直,心直口快,說話做事幹淨利落,絕不拖泥帶水,毫無文人酸腐氣質,為人還很謙虛低調。這種性格的人,不論領導還是下屬都很喜歡。因為很對關羽脾氣,所以他才會服從命令,聽指揮!



反觀諸葛亮。文人相輕、拐彎抹角、故弄玄虛等士大夫的通病,在他身上一一體現!

一、喜歡自抬身價,四處打廣告。什麼才比管仲樂毅,智超姜子牙啊,一點都不謙虛低調,好像全天下人都是傻子,就他一個正常人似的。更過分的是,為了抬高身價,想方設法吊劉備的胃口,堂堂劉皇叔大冷天的,居然屈尊拜訪三次。這還不算,更可恨的是,第三次明明在家睡午覺,確故意裝作聽不見。正常人都知道,白天睡眠是很淺的,一點風吹草動都能驚醒,而諸葛亮卻故意裝睡,讓劉備在零下十幾度的門口,呆了兩個多小時。



二、喜歡裝神弄鬼、故弄玄虛。年輕人就該低調一點,而諸葛亮雖然二十出頭,卻極愛擺架子,沒事手搖一把蒲扇,大冬天的,裝哪門子蒜啊。而且,打仗的時候,連劉備都騎馬,只有他坐著四輪車出場,極愛擺譜。再者,諸葛亮特別愛賣關子,沒事就愛弄個錦囊妙計,讓大將帶在身上,不到關鍵時刻還不讓拆開,真是服了,行軍打仗,東奔西走的,這萬一要是弄丟了,可不誤了大事嘛!



三、喜歡貶低別人、說話尖酸刻薄。諸葛亮特別愛挑刺,喜歡接別人的短處。曾經將王朗罵的腦血栓發作,一命嗚呼。王朗一介文人,說話彬彬有禮的,一番話一個髒字都沒有。反觀諸葛亮,雖貴為蜀國臣相,但動不動就罵別人是狗東西、老不死的、禽獸,這也太有失涵養了,與潑婦何異!舌戰群儒時,本來劉備是派他過來求救的,可他倒好,一上來就呈口舌之快,把東吳一群謀士一頓臭罵,說人家是無父無君,是小人。



像諸葛亮典型士大夫,孤傲的關羽是看不上的。但是顧全大局,關羽還是聽從諸葛亮指揮的!

諸葛亮打仗很有一套的,平衡各方關係也很在行。他知道關羽是劉備鐵哥們,自然不肯得罪,經常給關羽高帽子帶,把關羽捧的很舒服!還故意讓關羽華容道放走曹操,賣了個順水人情!


一半秋色


我們先說歷史上的三人的關係,徐庶的本名叫徐福,潁川人,與那個為秦始皇海外求仙的徐福同名。公元189年,他是一名劍客,幫人報仇,然後被官府給抓住了,後來被他的朋友給救走了,徐庶之後就開始求學。

公元191年,因為董卓之亂,徐庶就跑到了荊州,與諸葛亮相識,併成為好朋友。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劉備南下投奔劉表,劉表讓劉備駐紮在新野,徐庶聽說之後,跑到新野投奔劉備,劉備十分器重徐庶,任命徐庶為軍師。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臥龍諸葛亮,而且跟劉備說得親自去請,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劉備與諸葛亮關係實在太好,引起關羽和張飛不滿,劉備就對關羽和張飛說,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兒有了水,你們不要再說了。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劉表病死,次子劉琮繼承,他向曹操投降,劉備當時在樊城,一聽說這個事情就趕緊向南走,被曹操趕上,徐庶的母親被曹軍所獲,徐庶為了保護母親的安全,就離開了劉備,前往曹營。

從歷史上來看,徐庶比諸葛亮要早六年與劉關張三人相識,而且徐庶還是個遊俠出身,另外劉備對諸葛亮太好了,再加上諸葛亮有臥龍之稱,這幾個原因,使得驕於士大夫的關羽,對諸葛亮就有敵意,而對徐庶就比較順從。

那我們再來看看三國演義的情節,大部份的情節和上面的一樣,主要多了兩個情節,第一個,司馬徽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時候,說過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關羽說這兩個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名人,諸葛亮是不是在說大話。

司馬徽說,我覺得諸葛亮比這兩個人強,應該可以和另外兩個人相比。關羽就問哪兩個人,司馬徽說是姜子牙和張良,大家都驚呆了,想必關羽內心肯定十分的不服。

第二個,劉備三顧茅廬很費周折,前面兩次只見到諸葛亮的岳父和弟弟,劉備準備第三次的時候,關羽就勸阻說,諸葛亮只有虛名沒有實才,所以一直避而不見。第三次,諸葛亮是在家了,可是在午休,三個人就在堂外等了幾個小時,諸葛亮才起來。

關羽自然是心裡一肚子火,再加上關羽本來就是一個驕傲的人,在沒看到諸葛亮真本事的時候,他對諸葛亮是完全不服氣的,這個一直到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後,這個情況才得到真正的改變,以後關羽對諸葛亮就相當的服氣了。


歷史簡單說


不能說指揮不了,只是每次指揮關羽不服,心裡不爽。原因如下

第一印象(先入為主)

話說徐庶用計剛為劉備打敗了來犯的曹仁(據說這是劉備平生第一次取得大勝利),曹操聽說後聽從程昱之計,綁其母,假借其母之信,騙徐庶來許昌,徐庶走之時,並向劉備推薦了臥龍孔明,並說“孔明之才百倍於自己,就連管仲樂毅都比不了”,我們知道關羽熟讀《春秋》,管仲樂毅的才能和功績,他是熟知的。關羽一向自負,天下沒幾個人他看在眼裡,因此他對諸葛亮的第一印象是胡吹,言過其實,基本是負面印象,人際交往中往往第一印象佔據很重要的位置甚至是主導,何況關羽還是一個很自負的人。

初次正面交鋒

話說曹仁失敗後,曹操繼續湃夏侯惇來攻打新野,這是諸葛亮第一次嶄露頭角建立威信的時候不容失敗,可是畢竟力量懸殊,再加上關張兩位對他印象不好,他想建功立業就需要搞定關張,怕不聽使喚,於是借劉備劍印,來強制命令關張兩位,他們不得不聽,雖說火燒博望坡,大敗夏侯惇,但關羽並沒有屈服。

欲借華容道來收服關羽

赤壁之戰,曹操大敗且敗走華容道,諸葛亮故意激將法讓關羽去守華容道,以關羽的秉性諸葛亮應該猜到關羽會放了曹操,那麼他為什麼要激將關羽,讓關羽守這條道,除了夜觀天象曹操命不該絕的,更重要的是他要先給關羽一條死路,讓他服軟;再給他一條活路,以此收服關羽。劉備突然插手什麼,我三兄弟桃園結義,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這讓諸葛亮的計劃落空,再加上後面劉備告訴關羽“天象說”,說曹操命不該絕,至此關羽心裡對諸葛亮更是不滿。

這次硬碰硬(關羽取長沙)

諸葛亮對關羽說:“子龍取桂陽,翼德取武陵,都是帶了三千兵馬去的。長沙太守韓玄沒什麼本事,不足為道。只是他手下有一員大將,叫做黃忠,雖然年近六旬,鬚髮皆白,卻有萬夫不當之勇。雲長此去,不可輕敵,必須多帶軍馬。(且容我喝口水繼續看諸葛亮在收服關羽的道路上高歌猛進)這是刺激,明顯的是刺激關羽,關羽說不用三千這麼多,500校刀手即刻,這讓劉備嚇了一條,兄弟沒必要較真,這是打仗,可是關羽脾氣都知道,決定了就改不過來,也許上天對關羽太好了,魏延起義軍殺韓玄,開城門投降。這次諸葛亮再次落空

事情並沒有向有力的方向發展

話說龐統死於落鳳坡,諸葛亮被調入川蜀,這次他改變以往的想要收服關羽的態度,而是想緩和他們之間的關係;臨走之時,留下字條“北拒曹操,南和孫權”,關羽好像並沒有聽進去過,再加上,關羽那次想入川找馬超比武,諸葛亮寫了封信 ,信中盛讚關羽,稱讚關羽為美髯公,馬超與張飛、黃忠一樣,關羽聽後及其高興,心中想到連孔明都拜服自己,這讓關羽更加自負,更加高傲,幾乎沒有人入他發眼包括孫權,後面敗走麥城,跟這個有直接關係。


種花家老表兔


為何徐庶能指揮關羽,而諸葛亮就不能呢?這個問題只能從《三國演義》的角度去回答。因為在正史中,並沒有徐庶擔任劉備軍師,破解曹仁“八門金鎖”之陣的記載,所以不存在是否指揮關羽的問題。

在《三國演義》中,徐庶是劉備的第一任軍師,諸葛亮是第二任。諸葛亮要比徐庶厲害百倍,為何徐庶可以指揮關羽,而諸葛亮就不好使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徐庶沒有擺架子,兩人投靠劉備的方式不同。徐庶是自己前來投奔劉備的,而諸葛亮是劉備“三顧茅廬”請來的。在三顧茅廬的時候,諸葛亮擺足了架子,讓關羽和張飛很不爽。

前兩次沒見著諸葛亮,讓關羽有點上火,他對劉備說,我們哥仨兩次誠心去見諸葛亮,而他卻避而不見,想必他是個有名無實的臭書生,沒必要浪費時間了。劉備不聽。第三次諸葛亮倒是在家,不過卻在午睡。劉備不想打擾,三人就在外面等了好久,氣得張飛要去放火點了草廬。而隆中對的時候,關羽張飛在外面等候,並沒有聽到諸葛亮的高論,所以對諸葛亮很不服氣。

二、徐庶和劉備僅是工作關係,但劉備和諸葛亮太膩歪。徐庶和劉備僅限於工作關係,諸葛亮可不是。按演義的說法,隆中對的當天晚上,劉備就和諸葛亮共度一宵。回到新野後,食則同桌,寢則同榻,終日共論天下之事。這本來是關羽和張飛的待遇,現在被諸葛亮搶去了,關羽能舒服麼?

三、徐庶會說話,恭維關羽,諸葛亮則沒有。徐庶第一次用兵,對關羽的稱呼是“關公”,這可是給足了關羽面子,關羽自然聽命。諸葛亮知道自己此前讓關羽不爽,所以想著和關羽拉近乎,在第一次指揮關羽的時候禮貌地稱呼其表字“雲長”。

想必關羽心裡想的是“雲長也是你叫的?”

諸葛亮吩咐完眾人後,關羽特意問諸葛亮,我們都有任務了,軍師做點啥呢?諸葛亮說,我在城上和主公吃酒。張飛一聽毛了,我們出去打仗,你在家吃酒?真是搞笑,我不幹了。

諸葛亮拿出劉備給的劍印說,違令者斬!關羽和張飛只能從命。後來的事實證明,諸葛亮火燒博望坡,大敗夏侯惇十萬大軍,這下讓關羽張飛佩服的說到,諸葛亮真是英傑!

當然,諸葛亮這個職場新人之所以敢這麼擺架子,是因為有真本事,才能鎮得住劉備身邊的老資歷。


石頭說歷史


題目有些問題,“指揮”一詞不算恰當。

徐庶投奔劉備,是在劉備被劉表扔在新野屯兵之際,即公元201年始,至公元208年,曹操大軍南下,其母為曹軍所獲,徐庶乃棄劉備而去。這幾年間,劉備可說碌碌無為,談不上用兵,徐庶也就208年曹操南下時出了點腦細胞。關羽、張飛等人,能夠跟徐庶相處融洽,卻與諸葛亮總有隔閡,其實有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出身問題。關羽、張飛等人,都是自卑賤而起,也是老資格,《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載,“先主於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劉備雖然有個撲朔迷離的皇室身份,其實已經是旁的不能再旁的旁系,到他這一代已是命如草芥,與關、張等,俱可說是起於微末。

徐庶本名徐福,也是起於寒門,這在先天上,便能得到關、張的認同。而諸葛亮就不同,他是世族之人,諸葛氏乃琅邪望族。諸葛亮先祖諸葛豐為西漢元帝時司隸校尉,其父諸葛珪當過泰山郡丞,叔父諸葛玄為袁術帳下豫章太守,諸葛亮本人娶了黃承彥之女,黃氏亦為當地望族……諸葛家的爪子伸的到處都是,如諸葛瑾便在東吳混的是風生水起。諸葛亮出山前雖然蹲在隆中耕地,身後卻是勢力雄厚,難免就勾起關、張等人的“仇富心理”。

第二,性格原因。劉備最鐵的幾個人,除了徐庶之處,也就他自個身為首腦有著兼容幷包的脾氣,陳壽在《三國志》裡面對他們的脾氣做了個總結:“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 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徐庶就不同,他知曉諸葛亮之才,便想將其舉薦到劉備身邊。劉備也是剛吃了失去頂級謀士(指陳群、陳登等)的虧,努力學個乖,甚至容忍了“三顧茅廬”之事。這一點,自然使關、張二人不滿,此時尚未見諸葛亮的能力,架子卻大得離譜,再遇上這二位的性子,自然是火上添油。

諸葛亮在隆中是一通言語將劉備侃的是暈頭轉向摸不著北,說什麼得先生如魚得水——當然更加強了關、張二人的不滿。其實劉備自己的胸懷也是不達標的,他似乎只是吃虧了有些怕,等抓著了諸葛亮,實際策略完全變了模樣,諸葛亮雖然才華橫溢,出山早期根本算不上劉備的核心圈子。所以最後關羽之敗走麥城,俄而身死,人們總是覺得諸葛亮沒有盡力援救,若事實真的如此,那諸葛亮也不是良善之輩。

第三,關羽的性格問題。劉備對徐庶,是真心實意的敬重,但對三顧茅廬請來的諸葛亮,其實並不如人們想象的那般熱心。這裡專門把關羽的性格問題提出來,是因為關羽有著過度的自負心理,他武力卓絕,行事逐心,有幾分俯瞰天下英雄的意味,便東吳孫權,那也不放在眼裡,況區區諸葛亮乎?


古今事


答 | 江隱龍

徐庶和諸葛亮還是不一樣的。諸葛亮的出身雖然比不上四世三公的袁術,比不上荊州的蔡氏、蒯氏等,但也是士大夫出身;而徐庶與關羽一樣都是寒門子弟。徐庶原名徐福(不是去日本那個徐福啦),他能文能武,年輕時因為人報仇而獲罪,用白粉塗面逃走,後被黨羽救走。這才改名徐庶。這之後,徐庶拜師求道,這期間結識了諸葛亮等人,成為荊州一帶的鄉野名士。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徐庶的人生經歷簡直是關羽的翻版?關羽也是因為年輕時犯罪而亡命天涯,只不是關羽最終成了譽滿天下的武將,而徐庶則成為了謀士,二者可謂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徐庶有此經歷,其舉手投足自然會有一股英雄氣,諸葛亮則出生於小貴之家,與關羽等人完成不同。

關羽是什麼性格呢?劉備說他“矜於士而體恤卒”,諸葛亮顯然是“士”,而徐庶身為“士”的同時還有點武夫之氣。徐庶少年能舞刀弄戟,這一點能與王朗相提並論——只不過王朗曾經與太史慈過過招,而徐庶一生未以武將的身份與名將交手,就“更疏巾單衣,折節學問”了。

除上經驗相似,關羽與徐庶還有一點偶合:都降過曹操。關羽是在兄弟失散不知生死的情況降曹的,徐庶是在母親被捉的情況下降曹的,都是不得以而降。關羽有“土城約三事,降漢不降曹”,徐庶有“身在曹營心在漢”,最後一個重投關羽,一個一言不發,從文學創作的角落來講,二人也是文武的天作之合了。


切割地球


祝大家閱讀愉快!

諸葛亮出山後沒多久,曹操就攻打新野,劉備急了趕緊去問關羽張飛,問他們該如何對陣夏侯惇,沒想到關羽張飛卻說:“大哥不是有孔明嗎?你讓他去迎敵啊!”雖然是氣話,但肯定能想象出二人對孔明的不滿。

(關羽張飛)

一:先來看看諸葛亮

關羽張飛為何會對諸葛亮不服,有所懊惱,很明顯就是劉備“三顧茅廬”所引起的,要知道劉備請諸葛亮出山,真的是放低身段,還帶著兩個弟弟,大雪天的,諸葛亮擺譜擺的太大了,雖說考驗了劉備,但是對自己肯定是會有影響的,這不關張二人就咽不下這口氣。以至於在後面每次諸葛亮的決定關張二人都很反感,關羽是暗裡較勁,張飛則是公然挑釁。再加上諸葛亮無論大事小事都特別謹慎,一點小戰事也搞得氣氛很緊張,即使諸葛亮自己很有把握,但是他的做法給人感覺沒有信心。

(諸葛亮)

諸葛亮還為了讓關羽折服,特意讓他去華容道,最後卻放走了曹操,諸葛亮也正是想用此來搓搓關羽的銳氣,事實上後面關羽對諸葛亮的才能是認可的,但是大多就是不喜歡他的文人氣息、擺譜、做事不夠利索,算是性格上的問題。

二:再來看看徐庶

徐庶的性格和諸葛亮完全不一樣的,做事從不拖泥帶水,一入劉備帳中就來了個三連勝,而且徐庶打戰的風格和諸葛亮完全不同,徐庶是把一件很重要的戰事做到很輕鬆的樣子,諸葛亮是把一件小戰事做成馬上要決一死戰的樣子,所以帶給士兵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

(徐庶)

徐庶和諸葛亮還有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徐庶不會直接任命關羽張飛等人去打戰,都是告訴劉備,讓劉備再告訴其他將軍,這樣徐庶和關張等人自然也就不會有衝突了,也不會因為意見不合就爭執。

徐庶為人俠義、廣積人脈、又是水鏡先生的朋友,沒有文人書生的氣息,反到有了武將的直爽,徐庶對劉備的試探也極其簡單,並沒有諸葛亮那樣擺架子,為人也十分謙和,從他自己說自己的才能遠不如諸葛亮就知道了,徐庶推薦諸葛亮的時候說:“以某比之,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反觀諸葛亮從來沒有說過如此謙虛的話語。

綜上所述,造成這樣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二人的處世方式不同。


羽評郡主


其實不管是在演義中還是正史上,徐庶都指揮不了關羽,諸葛亮就更不用說了,關羽在劉備集團的地位非常特殊,屬於半君半臣的地位,劉關張三人有很大的可能是一種創業合作伙伴關係,關羽實際上就是蜀漢集團的二老闆,而且,關羽又是集團中唯一的文武雙全的統帥之才,集團只要分兵作戰,必定是關羽和劉備各帶一路,他也是唯一可以在劉備不在的時候代替劉備行使職權的,關羽才是蜀漢真正的二老闆,徐庶不過是劉備集團的謀士,僅僅是為主帥出謀劃策的文官,至於什麼搖著鵝毛扇子,手捧劍印,代主帥指揮全軍的事兒,不過是戲臺上的把戲,在現實中是絕不可能發生的,至於說徐庶跟關羽的關係比諸葛亮好確實是有可能的,因為徐庶出身寒族,早年在江湖中闖蕩過,跟關羽有相似的人生經歷,加上徐庶也比較尊重關羽,所以他們才能和睦相處,而諸葛亮一直自視甚高,因為跟龐家,蒯家,黃家,蔡家都有姻親關係,所以自己也覺得身價不菲,尤其是他在為劉備聯絡荊州士族豪強方面很出了一些力,所以在劉備集團總是以謀主和二把手自居,這就難免招致關羽的反感。實際上諸葛亮在劉備死前一直就沒有當過二把手,曾經一度地位非常尷尬,建安24年,劉備晉漢中王,法正為尚書令,中護軍,許靖為太傅,張飛為左將軍,假節,領司隸校尉,魏延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董督荊襄,劉巴為尚書,後繼法正為尚書令,而此時的諸葛亮依然是軍師將軍,屬左將軍府事,因為劉備稱王時已經向朝廷納還了左將軍官爵,此時的左將軍府已經沒有了。漢朝自武帝以後取消丞相制,以尚書檯行丞相事,尚書令成為實際上的丞相,三公(司馬,司徒,司空)如果沒有加“錄尚書事”頭銜,就是榮譽職務,沒有實際權力,由此可見,法正,劉巴才是劉備心目中的丞相,諸葛亮此時無論是職務,信任度都不如法正,諸葛亮自己也曾經說過,“若孝直在,則必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亦必不傾危亦”,這說明在劉備的心目中,諸葛亮始終都不是最信任的人,就更不用說“嬌矜剛愎”的關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