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成吉思汗的墓到現在都沒有發現?

遙遠的夢想ppaa


700多年前,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崛起於漠北,裹挾著蒙古草原上的滾滾鐵騎,將戰爭的硝煙漫卷了整個歐亞大陸,奏出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宏偉樂章。鐵木真的名號也因此響徹世界,成了讓人聞風喪膽,戰無不勝的征服者。

不過,再強悍的英雄人物也終歸敵不過自然規律,鐵木真也是凡人,同樣逃不過生老病死。1227年8月,鐵木真在親征西夏的途中,死於六盤山,關於他的死亡之謎,有很多種傳說。

(鐵木真像)

其一,鐵木真死於西夏王妃之手。

鐵木真在征剿西夏時,俘獲了西夏國的一個傾國傾城的王妃,但這個王妃性格剛烈,在鐵木真寵幸她的時候,王妃用一把鋒利的匕首砍斷了鐵木真的命根子,鐵木真傷重不治,就此歸天。

其二,鐵木真墜馬受傷而死。

據《元朝秘史》記載,公元1226年,鐵木真在征討西夏途中,偶然起意,在一個名叫阿兒不合的地方圍獵,因坐騎受驚,墜馬受傷,而後不治身亡。

其三,其他原因。

還有一些更離奇的傳說,鐵木真死於雷擊、中毒、中箭等。

但大家比較認可第二種說法。一是有據可查,史書為證。二是鐵木真受傷和去世的時間地點較為吻合。因此,史學家普遍認可鐵木真是墜馬受傷而死。

鐵木真不但死亡原因撲朔迷離,就連他死後,真身葬在何處,也是無人知曉。

傳說成吉思汗死前曾留下三個遺囑:一是由窩闊臺繼承大汗之位。二是要利用宋金之仇,聯宋滅金。三是他死後秘不發喪,確保所有人不知道他的葬身之地。

第三個遺囑,就是關於他死後下葬的密旨。從中可以看出,鐵木真是不希望別人知道他的陵寢所在地的。那麼,作為一代帝王,都希望自己的陵寢恢弘豪華,葬禮風光無限。但鐵木真為何要大費周章,隱藏自己的陵墓。以至於700年過去了,人們都還找不到他的墓葬呢?

(窩闊臺)

一、鐵木真的下葬地點非常秘密。

據說,鐵木真生前就選定了自己的下葬地點。

《蒙古秘史》記載,鐵木真在西征途中,曾被不兒罕山腳下的一片水草豐美的草原深深吸引。這裡鮮花盛開,牛羊成群,依山傍水,地勢開闊。鐵木真甚為陶醉,在一棵大樹下佇立良久,不忍離開,連馬鞭落在地上,都不知道。經人提醒,鐵木真才回過神來,對左右說:“我死後就葬在這樣的地方。”

鐵木真死後,兒子拖雷按照他的遺囑和生前的願望,用牛車馱著他的屍身,遴選2000多人的護葬隊伍,向著他生前選定的秘密地點出發。

當牛車來到鐵木真當初流連忘返的地方時,車輪忽然陷進了沼澤中,任憑驍勇強悍的士兵們使出吃奶的力氣,都無法撼動牛車分毫。拖雷於是下令,驅趕隨行的十多條壯牛一起牽引,但仍然無法把靈車拉出來。

正在此時,隊伍中有一人大聲唱起了鐵木真生前的頌歌,牛車才緩緩啟動,從沼澤裡爬了出來。

這一隊護送靈車的人馬,一路上只要見著老百姓,不分男女老幼,通通殺死。據說,因此喪命的百姓達數百人。

到達目的地後,眾人將鐵木真葬入墓穴中,把墓坑填平。然後“以萬騎蹂之使平”。也就是說,驅趕數百匹戰馬,在墓地上面反覆踩踏,直到墓坑的表面沒有任何異樣才作罷。

拖雷又吩咐手下在陵墓上種植草皮,栽上樹木,恢復原貌。待到來年春暖花開之時,墓地就會綠草茵茵,百花盛開,一派草原風光,絲毫看不出有陵寢的跡象。

最後,拖雷又叫人找來一頭母駱駝,在它的面前宰殺了小駱駝,將小駱駝的羔血浸入地下,並在宰殺小駱駝的地方,栽樹標記。

如果鐵木真的守陵人找不到墓葬位置,一來可以找到這棵樹,二來還可以牽上母駱駝,到達小駱駝被宰殺之處。母駱駝自會發出哀鳴聲,並久久徘徊。

當然,送葬的士兵最後都被秘密殺死了。因此,鐵木真的真身究竟葬在何處,就成了歷史謎團。

(鐵木真衣冠冢)

二、蒙古人的喪葬習俗。

蒙古人信奉薩滿教,他們將人看作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認為肉身取自大自然,死後自然要回歸大地。蒙古人在死後3天就必須下葬。或者天葬,或者土葬,或者火化。如果肉身腐爛還沒有下葬,那麼靈魂就將無所依附,更上不了天堂。

因此,蒙古人祭祀時,主要祭祀先祖的靈魂,而不是肉身。按照薩滿教的信念,人之將死時,其靈魂將會隨著最後一口氣,依附到最近的駝毛上。在鐵木真臨終前,手下就取來白色公馱的鬃毛,讓他的靈魂附著在這縷駝毛上,現在這縷駝毛,就放在鐵木真的衣冠冢裡。

因此,蒙古人死後,對屍骨埋在哪裡,並不看重。反而對靈魂的安放處,十分重視。靈魂的歸處,就是後人祭祀的場所,這也增加了尋找鐵木真墓的難度。

三、鐵木真的衣冠冢。

鐵木真有一座陵寢,位於鄂爾多斯草原伊金霍洛旗境內,不過這只是鐵木真的衣冠冢和象徵性陵寢,也就是安放鐵木真靈魂的地方,並非他的真身安葬地。

這裡還是全體蒙古人心目中的聖地。每年都會在這裡舉辦盛大的祭祀典禮,全體蒙古人都會雲集到這裡,祭奠他們心目中的神——鐵木真。

四、關於鐵木真墓的一些線索。

近年來,各國考古學家都對鐵木真的陵墓展開了調查,各種線索紛至沓來。

從上世紀末開始,“日蒙聯合考古隊”就曾用衛星遙感技術等,尋找鐵木真的墓地。後來發表聲明說,他們在蒙古首都烏蘭巴托附近,發現了疑似鐵木真的墓地。

2002年,美國的考古學家,也聲稱在烏蘭巴托東北300多公里的地方,發現了疑似鐵木真墳墓。同年,俄羅斯專家又提出,鐵木真的墓地應該在俄羅斯的圖瓦共和國境內。

我國相關學者,也對鐵木真的墓葬有過研究。大多認為,鐵木真的墓地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原上。

總之,鐵木真的墓地,至今仍然不得而知。


張生全精彩歷史


別說是成吉思汗了,基本上元朝皇帝的墓穴都找不到,這關係到他們特殊的喪葬制度。

成吉思汗死因成迷

古代皇帝的死一直是讓人們津津樂道的事情,成吉思汗則是死在了西征回來的路上,雖然已經是60多歲高齡,但是從他打仗的勁頭上來看,完全不像這個年齡的人。

正史當中記載其摔落馬背,又因為當時是攻打西夏的關鍵時刻,最後因為耽誤治療而死。用現代醫療視覺來看,應該是由於體內有淤血,最後造成的梗塞。

雖然這種說法比較可靠,而且也是出自在正史當中。但是馬可波羅在他的旅行遊記當中寫到:成吉思汗是在攻打西夏的過程當中中箭而亡。只是為了保持光輝的形象,才說是摔落馬背。

但是來自羅馬教廷的使者,卻記載說成吉思汗是受雷擊而亡。不過在野史界當中,流傳最廣的還是死於西夏王妃之手。這種說法相對來說也算可靠,但是更多的像地攤文學。

當時西夏城破在即,西夏王自知不敵,於是把自己的王妃送給成吉思汗。而成吉思汗也非常樂意接納,但是沒守信用。雖然把人留下了,但是依然攻打西夏。

西夏王妃得知後氣憤不已,於是在兩人睡覺的晚上,把成吉思汗的下面咬斷。趁著城內大亂逃出營外,最後投河而死。而成吉思汗則是因為失血過多而死,為了留住他的顏面,說是墜馬而死。



蒙古帝國的喪葬制度

雖然成吉思汗死因非常多,而且是疑點重重,但是太過久遠不好定論。然而人死總要埋掉,更何況是成吉思汗這樣的帝王。這又牽扯到了蒙古帝國的喪葬制度!

蒙古帝國信奉的是薩滿教,他們認為靈魂的重要性高於一切。所以人死後埋在哪裡不重要,關鍵是靈魂要得到昇華。所以無論是蒙古帝國還是後來的元朝,很多人都是天葬或者水葬。

而帝王家族一般都是用下面的方法:取一段上好木材的木段,中間掏空可供一人躺下,將屍體放在其中。隨後在草原上選中一塊地方,挖深坑埋入其中。

為了避免有人報復,會把之前留下的痕跡用萬馬踩過。同時再在原先的地方當著一隻母駱駝的面,殺掉他剛出生的小駱駝。

等到來年牽著駱駝從附近走過,駱駝會在小駱駝死掉的地方哀嚎,在附近祭祀就可以了。同時為了避免駱駝遺忘,基本上每年都要殺掉一隻。


那麼靈魂怎麼辦?蒙古人會選用一撮白色的駱駝毛,放在將死之人的鼻子下面,意思是人死最後一刻,靈魂會順著呼吸出來。而駱駝毛又可以鎖住靈魂,以後祭祀也可以只祭祀這撮駱駝毛。

成吉思汗的墓穴在哪裡?

通過之前兩個點的介紹,也可以清楚成吉思汗大概率的沒有墓。但是作為創立如此大帝國的一個大汗,如果說真的沒有任何一個墓,反而讓別人非常懷疑。

因此對於成吉思汗墓穴的探索,歷來都沒有被停止過。

蒙古國肯特山:這是成吉思汗第一處的可疑墓葬地點,起因是當年打仗路過此地,由於水草豐盛,成吉思汗也自感年齡不小了,所以告訴隨從死後埋在這裡。

新疆阿勒泰山:這個地方是來源於馬可波羅遊記當中的記載,把君主的靈柩運到阿勒泰上,殺光沿途所有祭祀者。後來在此地考古發現一座被掏空的山,但是並沒有發現成吉思汗的墓穴。

寧夏六盤山:這裡是成吉思汗折戟的地方,之前也說過蒙古人比較看重靈魂。如果人死後身體腐爛了,靈魂便會從腐爛的地方逃走。

所以人們推測,為了儘可能的保住成吉思汗的靈魂,最大的可能是在當地下葬。畢竟成吉思汗死在6月份,天氣炎熱的情況下屍體腐爛實在是太簡單了。

當然還是有一群考古學家不信邪,非要找到成吉思汗的墓穴。美國的一名富翁在2000年組建了一支考古隊伍,尋找位於烏蘭巴托的傳說成吉思汗墓穴。

但是前前後後忙了兩年時間,雖然挖到了大大小小的幾百座墓穴,花費了上千萬美元的資金。然而要麼是一些匈奴的墓葬群,要麼是一些不值錢的墓葬群,就是沒有成吉思汗的墓穴。

最後又由於當地政府的阻撓,這件事情不了了之。但是這些考古人員可能忘記了一個地方——鄂爾多斯大草原。

鄂爾多斯成吉思汗衣冠冢

雖然成吉思汗還沒有墓穴存在,但是給世人留下了衣冠冢。當時成吉思汗的幾個兒子和孫子為了紀念他,特地給他修建了一座衣冠冢。

他的小兒子託雷訓練了一支1000多人的精銳部隊,專門負責守衛衣冠冢的安全。這一批人享有的特殊的待遇,忽必烈時期還給他們加官進爵。而由於任務的光榮性,他們也被稱為達爾扈特人。

寓意是擔任神聖任務的使者,可惜這支精銳部隊並沒能一直堅持下去。由於元朝末年的戰亂,再加上整個明朝時期對於蒙古人的打壓,基本上都沒有任何人敢露頭。

一直到清朝建立之後,來自蒙古各貴族的王公共同提議——重新組建達爾扈特人守衛隊。這一建議被清廷同意,而且可以免交稅賦。不過規模被縮小,只有區區的500多人。


這支隊伍成立於康熙35年,儘管清朝末年天下大亂,但是仍然堅持了下來。在日本侵華過程當中,遭遇過兩次的危機。第一次是偽滿洲政府,要把成吉思汗衣冠冢獻給日本。

最後因為種種原因,並沒能達成他們的意願。另外一次是在日本掃蕩的時候,為了保護衣冠冢的安全。當時的國民政府下令將其遷移,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才把他重新遷回到如今的鄂爾多斯草原。

在這中間還有一個插曲,據說在這次遷回的過程當中,成吉思汗的衣冠冢被打開了。裡面並沒有成吉思汗的骸骨,只有一小部分的陪葬品,當然也不是特別值錢,外加一個成吉思汗的畫像。

所以說為什麼找不到成吉思汗的墓穴?因為根本就沒有建造。


史之策


中國三大陵墓(不敢挖的秦始皇陵墓、挖不動的武則天乾陵、找不到的成吉思汗陵墓)

相傳,成吉思汗在去世之前吩咐後代,一定不能讓他人知道自己的墓葬所在地,然而在2002年的時候,美國考古隊卻口口聲聲說找到成吉思汗墓,但是卻放棄了挖掘行動撤出外蒙古,因為他們的探險隊發現成吉思汗陵墓由一條2英里長的牆壁保護,等他們靠近牆壁時突然湧出許多毒蛇。



很顯然這是假的,成吉思汗陵墓究竟在哪?

成吉思汗在1227年去世,享年66歲,一生征戰沙場,為此他的子孫對他的葬禮極為重視,因為成吉思汗生前囑託,所以據歷史記載,成吉思汗陵墓沒有留下任何陵寢和寶鼎,下葬的那天只是簡單的在他陵墓周圍30裡處插上一圈箭簇,派重兵守衛這塊禁地。但是隨著歷史的變遷、大自然的改造,成吉思汗陵墓至今也沒有被人發現過,史書上也沒有任何記載成吉思汗墓被盜的事情。



能做到近800年不被盜的帝王陵墓還真是不多,之所以這樣還得多虧了他們獨特的墓葬方式。

明朝葉子奇《草木子》中記載:元朝皇帝駕山崩,“用囉木兩片,鑿空其中,類人形大小合為棺,置遺體其中……加髹漆,畢,則以黃金為圈,三圈定(箍兩頭、中間)”。然後,掘深溝一道埋葬,“以萬馬蹂之使平。殺駱駝於其上,以千騎守之。來歲草既生,則移帳散去,彌望平衍,人莫知也”。

這段話就是介紹元朝都有的墓葬方式的,而成吉思汗正用了這種方法,既成吉思汗在寧夏病逝後,遺體被運往漠北肯特山下,然後他們將一顆大樹劈開從中間掏空,長短正好放入遺體,再將大樹合上,放入已經挖好的深坑,將大樹放進去,因為之前挖土的時候每一塊都做了序號,然後按照序號填回坑內,最後再用馬來踏平。沒過多久地表長出青草,和周圍一樣,因為土層也是按順序填好,所以即使用洛陽鏟取土也未必能知道這裡土層有異樣。但是他們會在此地搭建帳篷,等到這裡的地表和其他地表無異樣後再撤掉帳篷,所以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他們在裡面幹嘛。



有的人就會問,那成吉思汗得後代怎麼祭祀他,很有可能自己都找不到。

其實他們在葬完之後就會在此地殺死一隻駱駝,母駱駝看見後就會非常傷心,還會記住這個地方,到了第二年祭祀時再讓母駱駝帶路,到了小駱駝被殺的地點母駱駝就會流眼淚,如此反,所以他們就靠這樣尋找自己祖輩們的墓地。當然這中間遲早會出現差錯,即使錯了為沒關係,心意到了就行。

因此成吉思汗得墓地至今也沒有找到,不僅如此,整個元朝的帝王陵墓大多是找不到的。但是關於成吉思汗墓的所在地卻有好幾個說法。

①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南、克魯倫河以北的地方; ②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內; ③新疆北部阿勒泰山; ④寧夏境內的六盤山;

其實成吉思汗有衣冠冢。 畢竟真正的墓地所在地已經找不到,所以現在設立了衣冠冢,衣冠冢很好理解,就是這裡面沒有墓主人的遺體,只有他生前的一些物品,而成吉思汗的衣冠冢就設在➮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距鄂爾多斯市區40公里。



(衣冠冢)


羽評郡主


我來說說成吉思汗吧,他的墓確實到現在還沒有找到。

晚年的成吉思汗不顧六十多歲的高齡,親征西夏,在途中圍獵受傷,重病不起。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死於六盤山附近的清水縣。

目前的考古學家認為成吉思汗墓有四個可能點:第一個是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南、克魯倫河以北的地方;第二個是位於蒙古國的杭愛山;第三個是位於我國的寧夏六盤山;第四個是位於我國的內蒙古鄂爾多斯鄂托克旗境內的千里山。

但是,以上地點僅僅是推測,成吉思汗是密葬,沒有留下地面痕跡,沒有留下埋葬地點的任何文字記載。

現在我們能知道的,就是有些資料對於當時密葬形式的表述。

元末明初人葉子奇的作品《草木子》記載:

以萬馬蹂之使平,殺駱駝其子與其上,以千騎守之,來歲春草既生,則移帳散去。彌望平衍,人莫知也。欲祭時,則以所殺駱駝之母為導視其踟躕悲鳴之處,則知藏所矣。故易世之久,子孫亦不能識也。

這個是現在大家比較認同的密葬形式,就是將成吉思汗秘密安葬之後,地面上讓萬馬踐踏,不留痕跡。然後在上面殺掉一頭小駱駝,再留下上千騎兵守衛這片地方,直到第二年滿地長出草來,才離開這個地方。

一般人過來一看,完全沒有墓葬的痕跡。如果想要祭祀了,就牽著那頭殺死的小駱駝的母親,它會在孩子死去的地方悲鳴。

按照傳說,當時建造墓穴的大批工匠,都在第一時間被殺死了。執行殺人任務的士兵,隨後也被秘密處決。

密葬制度細緻周密的保護了墓葬的安全,這麼多年來,大量的探險家和研究者都在試圖找到成吉思汗的墓葬,但是距今為止,都還沒有找到。

據推測,成吉思汗墓中藏有大量的金銀財寶,其規模可能不輸於秦始皇陵墓。正因為如此,還有無數的人在努力尋找著成吉思汗的陵墓。


七追風


一位蒙古學專家曾預言:成吉思汗的陵墓裡可能埋藏著大量奇珍異寶,裡面的工藝品甚至比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還要壯觀。

這並非危言聳聽,因為成吉思汗的陵墓裡可能埋藏著他東征西討,從20多個國家得來的無價珍寶,這也是吸引考古界多年來前赴後繼、苦苦尋覓的原因。究竟成吉思汗的陵墓到底在哪裡?

對於墓地的具體位置,多年來大致有五種說法:

第一,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內;

第二,寧夏境內的六盤山;

第三,新疆北部阿勒泰山;

第四,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南、克魯倫河以北;

第五,張家口。

根據歷史記載,成吉思汗是1227年盛夏季節來到六盤山避暑時去世,六盤山位於今天我國甘肅清水縣。盛夏季節,幾千里路,要保證遺體不腐爛,同時過山涉水,還要穿過沙漠,這些問題在遺體不腐爛的幾天之內是很難解決的。

因此,上述地點都不是墓地的位置,而在六盤山,同樣沒有發現墓地的所在。

據《蒙古秘史》記載,蒙古皇族下葬後,先用幾百匹戰馬將墓上的地表踏平,在上面種草植樹,而後派人長期守陵,一直到地表不露任何痕跡方可離開,知情者則會遭到殺戮。他們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而忽略外在意義上的雄偉壯觀。

當遺體悄悄運到怯綠連河一帶舉行葬禮時,參加者只限於宗室。

至於具體的位置,這裡還流傳著一個傳說。

在行葬時,宰殺一隻駝羔埋在陵前,讓母駝看到駝羔被殺的情景。待到參拜陵墓時,把母駝牽來。母駝一到駝羔被宰殺的地方,就發出哀鳴,人們就可以確定陵墓的地址。

更有一則傳說,說成吉思汗陵墓是有詛咒的。

2002年6月,一支由美國芝加哥大學考古教授及富商組成的美國探險隊進入蒙古國肯特山區,對所謂的成吉思汗陵墓進行挖掘。在挖掘過程中,探險隊發現了一條2英里長的牆壁圍護著一座陵墓,而牆壁內有兩具屍體,且身首異處。

探險隊正在疑惑不解時,一段護牆突然倒塌,從牆壁中游出無數條毒蛇將許多探險隊員咬傷,當探險隊逃出陵墓返回集結地時,發生了更不可思義的事情:他們停放在路邊的汽車無緣無故地自行滑落山谷,所有的探險設備和工具全部損毀。

當然了,這些都只是傳說,成吉思汗陵墓的具體位置至今無人能找到。

對於元朝算不算中國歷史的一部分,一直都有爭議。

鐵木真統一蒙古草原,將能征善戰的蒙古鐵騎變成戰爭機器。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一百多年的對外征戰,征服了亞歐大陸四分之三的土地,帶來的是一億四千萬的屠殺,無數的民族被屠殺和征服,無數的民族文化毀於一旦。

忽必烈建立元朝,征服南宋的過程中,漢族被屠殺了6500萬,南宋人口不過億,人口損失之大,曠古未有。漢人在元朝被列為第四等人,人命與牲口無異,雖說蒙古有漢化的過程,但你只要想一想,鐵木真的名言:人生最大的快樂在於到處追殺你的敵人,侵略他們的土地,掠奪他們的財富,然後聽他們妻子兒女的痛哭聲。

譭譽參半的成吉思汗,連同他的墓地等等秘密,就這樣埋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刀墓手札


成吉思汗(鐵木真)陵墓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是一座具有濃郁蒙古特色的建築群。

可是,這個陵墓只是一個衣冠冢,其中並沒有成吉思汗的遺體。

這裡除了成吉思汗生前使用過的各類物品,還有他的夫人、兒子、兄弟等的靈柩。

而且,這裡的成吉思汗陵也並非元代建築,而是1954年才建成的。

成吉思汗陵中沒有“成吉思汗”,一代天驕,到底魂歸何處呢?他的墓為什麼到現在都沒有發現呢?

一、由於蒙古族的“秘葬”風俗,人死後不習慣為其樹碑立傳,地表沒有明顯的標誌。

據《蒙古秘史》記載,1226年,成吉思汗出征西夏,在一次打獵中,他騎的紅沙馬因為被一匹野馬驚擾,導致他從馬背上摔了下來。

結果當晚他就發起了高燒。

這時候,大臣勸成吉思汗派使臣去西夏交涉,沒想到西夏的一個大臣出言不遜。聽了使者的彙報後,成吉思汗大怒,一氣之下繼續出征,並在1227年消滅西夏。不久,66歲的成吉思汗也在六盤山附近去世。

因為當時正是7月份,屍體也保存不了多久就腐爛了。所以只能在附近找一個風水寶把屍體埋了。

還有人說成吉思汗被葬在了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內。因為這裡距成吉思汗病亡的六盤山不遠,在屍體腐爛之前,以當時的速度能到達這裡。並且,從這裡的石窟中曾出土過一幅畫,似乎就是“成吉思汗的安葬圖”。

成吉思汗死後,不管是就地掩埋,還是埋葬在了鄂爾多斯,按照蒙古秘藏的風俗,將屍體裝入棺中以後,深埋在地下九尺,讓馬踩踏這裡,夷為平地,而不堆起墳堆。對他的墓葬不立標誌、不公佈、不記錄,因此成吉思汗秘密埋葬後,便沒有人再知道陵寢真正的所在。

二、成吉思汗死後,屍體運送過程中,為了保密,相關知情的人都殉了葬。

元代來中國旅行的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是說按照當時的風俗,皇帝死後都應該葬在阿爾泰山,無論死在什麼地方,甚至相距100天的路程,也要把靈柩運過去。

可以這樣認為:

在運送成吉思汗屍體的過程中,為了做好“保密”工作,防止日後被盜墓,又加上皇權大於天,那些不是至親的知情者最後都做了殉葬者。

因此成吉思汗的屍骨到底葬在哪個位置,其他相關目擊者沒有幸存下來的,因此也沒有留下什麼確切的記載。

三、成吉思汗死後,可能實行了天葬。

據可靠史書記載,古代蒙古也有天葬的習俗。這種葬式的意思是,蒙古人是食肉的民族,生前吃肉,死後要把肉還給禽獸。

佛教講究利他,解救芸芸眾生。

人活著的時候要行善,死後靈魂離開了肉體,將肉體作為給這個世界最後的奉獻,這也是一種修為。

同時,死者的亡靈也會快速昇天、轉世投生。

成吉思汗作為蒙古的領袖,也可能留下過希望天葬的遺囑。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戎馬一生,奔走四處,而在死後,卻這樣靜默,不給後人留下一點痕跡。

可能也是想安靜地睡在大地母親的懷抱裡,好好休息吧。


有書共讀


成吉思汗的墓的確是一直沒有找到,有趣的是有一批外國人還專門組成了考古隊,他們的任務就是找到成吉思汗墓的具體位置,這個考古隊耗時好幾年,對外宣佈找到了些許蛛絲馬跡,當然目前為止還是沒有拿出實質性的東西,為什麼要費力找成吉思汗的墓呢?

成吉思汗一生南征北戰,攻下了不少的地方,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掠奪一番,古代的皇帝們死後都會盡可能的把一些珍貴的東西,或者是自己所喜愛的東西帶入地下。成吉思汗這樣的天驕也不例外,可想而知成吉思汗墓裡有多少價值連城的東西,當然文物的價值都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成吉思汗墓裡寶貝的歷史價值很高。

可惜不僅僅是成吉思汗,元朝所有皇帝的墓都是找不到的,因為按照他們的傳統,皇帝們全部都是密葬的,何為密葬?顧名思義就是秘密埋葬,一般都是這樣一個流程,首先是挑選出一批忠心的士兵,讓他們帶著屍骨去尋找一片風水寶地,沒人知道這個地方在哪。

這些士兵找到之後挖開墓地,將東西全部埋葬進去,當然成吉思汗的墓是提前有人就弄好了,之後士兵將其帶過去直接下葬,然後埋了,之後便是萬馬踏過,士兵們騎著馬將其踏平,場地都是在大草原上,所以這個地方是很顯眼的,接下來則是善後工作。

士兵們在馬踏過的地方種上草,等到第二年草長出來的時候,這裡和其他地方看著一模一樣,他們便可以離開,一望無際的草原,就是這些士兵第二年來找墓,都不一定能找到。所以說成吉思汗的墓想要發現是很難的,即使留下書籍記載人們都找不到。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草原的雄鷹自當翱翔在天際,它已隨著長生天遠去在滄藍的星河裡。



何必執著於鐵木真的肉體埋在何方,他沒有留下掠奪的金銀,更沒留下陪葬的物件。蒙古人信仰的是長生天,騰格里的意志不會帶走凡人的東西。



如果你只是想緬懷一個精神,那成吉思汗的確留給了你一座陵墓。雖然它只有大汗的衣冠。

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美麗的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之上。


王司徒老百科


這與蒙古族特有的薄葬簡喪下葬方式有關係!


據記載,當年成吉思汗去世後,告訴後人將其遺體運往漠北肯特山下某處,挖深坑密葬,下葬回填後,使用“萬馬踏平”。之後牽來一頭母駱駝和一頭小駱駝,當著母駱駝面將小駱駝殺死,把血淋在地上,派士兵把守,等長出草來的時候,士兵就撤了,沒有人能夠看出來葬在哪裡。如果想找墓葬,只需牽著母駱駝,它停在哪裡悲鳴哪裡就是先人的墓地了。


據說,當年負責修建目的的幾千名士兵全部被殺,就是為了沒有人能發現成傑思汗的墓地,連成吉思汗的子女都不知道父親的墓地在何處!近些年傳出陵墓裡有大量的寶貝一說,有引發了國內的熱議,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元朝皇帝的陵墓一座都沒有被發現過,其實就與他們的喪葬習俗有關,不留墳頭甚至在上面農耕,因此,想找到是在是太難了!


linux每日談


這句話問的有問題,成吉思汗的墓為什麼沒有發現,難道說你想盜墓嗎?成吉思汗的墓不會去挖的,長言道,入土為安,挖別人墓是犯罪行為。歷代名人的墓地都不是專門去挖的,都是因為其他原因無意才挖到的。成吉思汗的墓地不是找不到,兒是不能夠專門去挖人家的墓地,無意挖到這有可原諒,專門去挖人家的墓地就是犯罪行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