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这条老街有段难忘的历史,100多年前“扬州教案”就发生于此


去扬州,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目的地就是瘦西湖,不可否认,瘦西湖是扬州旅游的一张名片,但扬州除了瘦西湖和大明寺这些著名的景点之外,还是有很多好看好玩的地方,比如像宋夹城就不错,也是扬州市民平时休闲健身的好地方,而且还不要门票。另外想感受一下老扬州的话,可以到东关街去逛逛,古色古香的而且美食众多。不过今天我说的却是扬州的另一条老街,皮市街。

历史上富庶之地的扬州,当然少不了皮货生意,并最终形成了"皮货一条街"。元代,皮市街称作马军营四铺南与马军营四铺北,而要装备马军,当然少不了皮货,自此,皮市街与皮货也就有了渊源。清代,皮市街发展成为皮货街市。清末民初,皮市街上还有不少其他商店,如1922年秦立干、秦志员开设的天宝斋茶食店,1925年纪尚五开办的达仁医院,1933年在31号开业的荣顺源饼面店,1936年开业的福昌酒店等一些老字号。

皮市街是连通文昌路、广陵路和徐凝门路的重要通道,是古城居民进出的重要通道,而随着时代发展,原本3米的皮市街,经常拥挤不堪,现在的皮市街比之前宽多了,街道两边的也新开了一些比较文艺的小店,像一些书店了咖啡馆什么的也让这条老街时尚了起来。还有几家民宿环境也很不错。


民市街其实没多长,慢慢悠悠的闲逛,从这头走到那头那用不了多大会儿。逛完了整条皮市街,也可能是我忽略了,感觉没看到一家卖皮货的。像这些的古玩店倒是有几家。

这家店像是家老店,招牌上写着“市民心惊肉跳”,仔细一看前面还有一句“跳蚤家中跳”,原来如彼,谁看到跳蚤心里都不会好受的,这是一家卖老鼠药和跳蚤药的老店,不过现在好象改成卖旧货古玩的店了。

100多年前曾经震惊全国的“扬州教案”,就发生在这里。1868年,法国天主教传教士金缄三在扬州三义阁开办育婴堂,半年间死亡婴孩24名,于是民众谣传传教士私藏小孩,暗地烹而食之。这就引起了扬州人的极大不满。这时又有英国传教士戴德生来扬州强行租赁房屋,开设教堂,遂激起民众的公愤。1868年8月22日傍晚时分,扬州内地会被万余人包围,手拿刀棒,投掷砖块。有人放火烧屋,墙壁倒塌,传教士及眷属跳楼逃生。


同治十年七月间,扬州官绅会商驱逐洋人,民众亦向教堂投掷石块,击破门窗。其时正是府学考试期间,众考生也立即投身其中,反对洋教。捣毁家具并欲焚烧房屋。这就是轰动一时的扬州教案。英国驻上海领事麦华陀(W. H. Medhurst)得知扬州发生教案,立即赶往。9月2日,麦华佗向扬州知府交涉,没有得到满意答复,之后麦华陀率军舰瑞那尔多号到南京与两江总督曾国藩交涉。

11月28日,扬州教案以惩凶、赔款、立碑议结,赔偿教会损失,修复被毁的住宅,门前立碑,保护教堂,惩罚肇事者,邀请传教士返回扬州。教案的发生,传教士的侵略工具性和部分教士在华的恶劣行径,是主要原因。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冲突和社会上因反感而产生误传,也起了激发作用。历经沧桑,1996年10月,“教案旧址”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老街上很时尚的一家咖啡馆,里面环境也很不错,还有不少书。坐在这里喝着咖啡看着书,倒是一个打发时间的好方式。

这位帅哥是扬州当地的一个大学生,闲暇无事经常在这里和朋友小聚,喝茶聊天谈人生。

这家民宿也在老街上,走进去看了看,环境很不错,要是停车方便的话,住在这样的老街上还是很不错的,白天晚上都热闹。

民宿的大堂收拾的干干净净,可能这个时间段客人都出去玩了,店里显得很安静。

皮市街上众多的经营者,多是外地人。他们把家乡的特色小吃也带入扬州,如羊肉店、蒸笼店、芝麻烧饼店、风箱店等。这些小店所在的小巷,久而久之就有了名儿,被称为羊肉巷、蒸笼巷、大芝麻巷、小芝麻巷、风箱巷等。现在,这些小巷依然依附皮市街而存在,虽然比较安静,但曾经的热闹,它们都是最忠实的见证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