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李光地為什麼要在明珠的壽宴上彈劾他,有什麼特殊目的嗎?

青燈問史


根據我的理解,李光地這是在暗戳戳地報復康熙,打康熙皇帝的臉呢!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得先看看,李光地第一次是怎麼栽在明珠索額圖手裡的。

這件事還得從選拔督撫道臺的任升說起。

朝廷通過年察,要簡拔空缺的督撫道臺,大部分都是肥缺。然而,面對這幾個空缺,明珠和索額圖兩黨,都覬覦已久,開始活動負責甄選的李光地。

索額圖為了把自己的人安排進去,對李光地是威逼利誘,用盡手段。

首先是掌握了他的軟肋,就是他在母喪守孝的三年期間,曾經嫖妓。

更嚴重的是,他在此期間,還跟康熙最寵愛的藍琪兒熱戀。

李光地畢竟是一介書生,聽了索額圖的一番話以後,知道自己闖了大禍,不得不屈服於索額圖的淫威之下。

接著索額圖又對他進行一番安撫,又是許諾他保密,又是給他五千兩銀子的安家費。索額圖自以為已經拿下了李光地。

而明珠呢?比索額圖還要狡猾,採用的是“官大一級壓死人”和“賄賂”的策略。

首先是官大一級壓死人,他直接就給了李光地一個名單,讓李光地照辦。李光地不辦,恐怕他自己推薦的人員,在明珠那裡也通不過。

其次,他在甄選名單裡,夾了一張銀票,要賄賂李光地,李光地如果照辦了,就等於收了明珠的錢。必然落下收受賄賂的把柄在明珠手裡。

但是,李光地此時做官,還有點書生氣,還搞不懂官場的規矩,說好聽點,還有點良心。他便去找蘇麻喇姑求教。

面對明珠和索額圖兩黨的擠壓,他根本沒法辦。

因為空缺人員是七個人,索額圖和明珠,再加上太子大阿哥,總共給他安排了13個人。遠遠超出了李光地能安排的數量。

更可怕的是,這四個人,要麼是當朝重臣,皇親國戚,要麼是太子阿哥,皇子皇孫,其中任何一個,李光地都不敢得罪。

面對這種局面,李光地突然頭大了,膽怯了。於是他就去找蘇麻喇姑。想通過蘇麻喇姑給康熙遞話,讓康熙放他回家,說白了就是要辭官。

可是,當蘇麻喇姑得知李光地是自己的初戀伍次友的學生以後,蘇麻喇姑變得冷淡了,他知道康熙欺騙了自己,竟然連伍次友的任何訊息都不告訴自己。

於是蘇麻喇姑教給李光地,向康熙坦陳一切,包括他自己做過的齷齪事,還告訴李光地,只能忠於皇帝,要不然死無葬身之地。

她蘇麻喇姑,因為愛上了伍次友,沒有忠於皇帝,不就落個青燈古佛相伴終生的結局嗎?甚至連自己愛的人,八年前去世了,康熙都不告訴她。

李光地畢竟還太嫩了,他雖然聽了蘇麻喇姑的話,卻沒聽懂。蘇麻喇姑的意思是,你要忠於皇帝,皇帝卻不一定會忠於你。李光地卻以為康熙對他的忠心會理解,誰知道康熙背叛了他,出賣了他的忠心。

李光地隨即就上了一道摺子給康熙,表示要辭官。康熙看後勃然大怒。帶著明珠索額圖太子大阿哥,一起去質問李光地。

這時候,李光地的書生氣就犯了,竟然直接頂撞康熙。這還不是最嚴重的。

更嚴重的是,他當著那麼多的面,把明珠索額圖兩黨安插人員到甄選名單的事說了出來,還有太子大阿哥牽扯在內,竟然也說了出來。

李光地他犯了為官的大忌。這種事,怎麼能拿到檯面上來說呢?這不是讓所有人都下不來臺嗎?

明珠索額圖被當眾揭穿結黨營私還好說,把皇子,太子大阿哥也牽扯進去,這不是打康熙的臉嗎?

這不等於說皇子也結黨營私?康熙能受得了嗎?

於是康熙又一次勃然大怒。這時候,明珠索額圖為了自保,出賣了李光地,把李光地幹得那些齷齪事都給抖落出來了。

康熙帝順勢,也出賣了李光地,把李光地的忠心扔在地上,用腳反覆摩擦碾壓。

李光地本來以為自己盡了忠心,康熙會維護他,誰想到,康熙竟然聽信明珠索額圖的。李光地死的心都有了。

從此以後,李光地不但對明珠索額圖恨之入骨,恐怕在他心裡某塊地方,也怨恨康熙。

康熙對明珠索額圖兩黨黨爭無法再忍耐以後,要對明珠下手了。但是,下手之前,他還想給明珠一點面子,不想羞辱明珠。所以,他准許明珠大辦特辦自己的六十大壽,臨倒臺之前,也最後風光一回嘛。

可是,李光地卻在宴會上當眾彈劾明珠。百官立刻明白,康熙要對明珠動手了。

而在場的大部分人會在心裡想,李光地敢這麼幹,背後肯定是康熙的支持。是康熙要當眾羞辱明珠,目的嘛,自然是敲山震虎,殺雞儆猴。

康熙說,我冤枉啊,我確實是想辦了明珠,可是我沒想羞辱明珠啊。都是李光地自己的主意啊。

康熙心裡想,好啊李光地,你夠陰險,朕的臉,這次被你給打了!


西堤君


明珠和索額圖的朋黨之爭愈演愈烈,明珠知道自己即將失寵,康熙打擊自己是遲早的事。在自己六十歲生日來臨之際,為了試探康熙對自己的態度,他決定辦一場生日宴,看看康熙有什麼反應。

沒想到康熙很爽快的答應了他的壽辰請求,這似乎出明珠的意料。明珠是絕頂聰明的人,他知道要是康熙答應自己,自己的時日就不多了,如果不答應,反而沒事。只是,明珠不知道康熙的水到底有多深,會把自己到底怎麼樣。

可以說,明珠是戰戰兢兢的舉辦這場生日宴的,但卻只有他自己心裡最清楚。過完這個生日,估計也就完了。

李光地其人。

李光地,因為一紙萬言書而受到康熙的重視,然後被派往福建,和姚啟聖一起辦收臺的差事。臺灣收回後,到上書房任職,可謂一路青雲。

這位和康熙的心頭肉藍琪兒格格談過戀愛的人論人品真的不怎麼樣,在丁憂期間逛青樓,要知道,那時候他還在和藍琪兒飛燕傳書。到上書房後,因為夾在索額圖和明珠之間,被搞得身敗名裂,不知所以。要不是康熙愛才,估計李光地永遠沒有出頭之日。

可以肯定的是,李光地道德水平一般,辦差能力還是很不錯的,要不然,也得不到康熙的重用。

為什麼李光地這人一直不討人喜歡,有一則史料道出原委:康熙的三兒胤祉是一位典型的讀書人,對政治沒有多大興趣,但是對編纂書籍很有見解,著名的《古今圖書集成》就是在他的主持下完成的。而胤祉的兩個助手,一個叫陳夢雷,一個叫楊文言,他們可是當時最優秀的學者。

陳夢雷和李光地是福建同鄉,同年進入翰林院,所以關係一直很要好。一次,他們請假回福建探親的時候,偏偏遇上了三藩之亂,鑑於陳夢雷的名聲,耿精忠脅迫陳夢雷參與叛亂招攬知名人士,而恰恰楊文言當時也深陷叛軍之中。期間,陳夢雷和楊文言秘密策劃了一個擊敗耿精忠的計劃,力勸李光地回京向康熙帝稟報。李光地照他們的話做了,結果,清軍大獲全勝。然而,這項天大的功勞讓李光地一人獨佔了,他並沒有說起成陳夢雷和楊文言二人。因為當時陳和楊在耿精忠那裡被關押,李光地因此受到康熙重用提拔後,也沒有為陳夢雷和楊文言洗刷冤屈。

為此,陳夢雷寫了一篇著名的《絕交書》。雖然李光地受康熙帝寵信,但是卻為正人君子不齒,成為康熙朝著名的偽道學家。

有人說,李光地丁憂期間逛妓院是出於自汙,我看未必,以這件史料來看,李光地的道德人品的確也不咋地,他完全有可能幹出這樣的事來。

為什麼康熙還要重用這樣一位品德低下之人呢?其實,看過《大明王朝1566》你就明白了,為什麼嘉靖帝要讓從容大度,處事有方的呂方退休,而重用心狠手辣的陳洪?道理都是一樣的。當明珠和索額圖這對天平失去平衡之後,新的天平會逐漸產生,康熙必須要利用得力的人來對付其他的人。帝王之術不在於人品高貴如何,而在於是否能為我所用。李光地其實就是另外一個陳洪,他只不過是康熙用來對付其他臣子的一顆棋子。比如這回,他就要用李光地來對付明珠。

所以,一方面,康熙讓李光地給明珠送一幅字以表彰,另一方面,李光地迎合康熙的實際意思,在壽宴上去狠狠彈劾他一把,還可以報之前明珠欺凌自己的一箭之仇。康熙都說李光地你太不近人情了,但是依照李光地的人品,他的確做得出來。

但是顯然,李光地的所作所為康熙是認可的,也是默認的,甚至是欣賞的,這有利於他打擊明珠一黨。

李光地當然也有自己的算盤。明珠壽宴上的彈劾大戲必定是他深思熟慮的結果。好處和目的是顯而易見的。

一是宣傳效果好。康熙要打擊明珠一黨是大勢所趨,在所難逃,利用明珠壽宴這麼好的機會進行打擊彈劾,既表明自己的立場和態度,又讓明珠自己抬不起頭來,真可謂臉面盡失,無地自容。

二是公報私仇。明珠沒有少欺負李光地,李光地這人是睚眥必報,耿耿於懷,在明珠的壽宴上彈劾他,正好是公報私仇。一面宣佈康熙的表彰,一邊打擊,巨大的落差怎不能讓明珠絕望之極。

三是蒐集證據方便。明珠壽宴,多半都是朋黨之人參與,都要送禮記錄,明珠一黨的人可謂悉數盡在,無一漏網,證據確鑿。李光地只要拿著禮單,就能順藤摸瓜,收集到明珠一黨所有成員的名單,豈不是很方面。

其實,李光地和陳洪一樣,都是被皇帝利用的小人,有這種人當道,只恐有損康熙千古一帝的名聲。


青燈問史


《康熙王朝》中的李光地,對於明珠和索額圖充滿了極度的恨意,因而他也會選擇最為極端的方式對於明珠進行打擊。

李光地在福建的時候,憑著帶領一群孤兒攔下容妃的馬車,進上一份《萬言書》,由此進入了康熙的視線。而在此後李光地擔任福建巡撫的時候,不僅積極居中調度、籌措錢糧,為施琅率軍收復立下了大功,更是在施琅和福建總督姚啟聖之間充當了“潤滑劑”,很好的調劑了兩人之間的關係,因而得到了康熙的進一步重用,被提拔進入了上書房,成為朝中的權臣。

而就在李光地本想著大幹一場,抒發自己才智與抱負的時候,卻遭到了明珠與索額圖的無情打壓,這其中有威脅、有掣肘、還有心不甘情不願,最終李光地告發索明兩黨結黨營私,培植黨羽而遭到了兩人無情的打擊,進而被康熙送進了監獄,以至於是坐著求著跟隨康熙去征討噶爾丹。

就在李光地再一次被康熙所啟用的時候,從前那個剛正不阿的李光地不見了,現在的李光地更越發的像他的兩位前輩也是對手的索額圖和明珠,而李光地也就此開始極度的記恨與二人,可以說是“羨慕嫉妒恨”,也可以說是“公怨私仇”彙集在一起,李光地也在一直謀求機會報復。

終於,在明珠的生日宴會上,儘管明珠也知道自己距離末日不遠,儘管康熙還特意知會要讓明珠安穩的過個生日,但是李光地顧不得那麼多,直接在明珠的生日宴會上當著所有人的面彈劾明珠。

原本歡天喜地的場面,瞬間變得寂靜,而被明珠的心情也從最後的歡喜直接降到了絕望,這對於明珠的打擊是極大的,於是明珠當晚便冒著雨親自到皇宮向康熙請罪,明珠的妹妹慧妃和大阿哥胤褆也跪在康熙的殿外。

而這也是李光地希望看到的,他要把自己的心中的那份苦悶報復性的發洩在明珠身上,讓明珠也感受到這份痛苦。


明珠在如此場合公開性的彈劾明珠,實際上也就是逼著康熙必須要開始處理明珠。

明珠的壽宴上,朝堂之上的官員,社會名流和八旗貴族紛紛到場。

而李光地在這個時候彈劾明珠,將明珠的罪狀公之於眾,並不單單是針對明珠,而是把一個難題也出在了康熙皇帝的面前。李光地已經彈劾了明珠,罪名之大、條目之多令人瞠目結舌,而且知道李光地彈劾明珠之人已經遍及朝堂,罪名大家也都是悉數知曉,這個時候的康熙就是想壓也壓不下去了,事態的發展必然已經超出了康熙的預期,對於此事康熙必須要有所表態,不然無法向滿朝官員交代,也沒有辦法向天下人交代。

對於李光地而言,他希望的是明黨能夠儘早的倒臺,不管是於公於私,他都會這麼想,而他也用了這樣的方式倒過來逼著康熙皇帝來除掉明珠,懲治明黨,而這也是康熙事先沒有想到的。


儘管康熙處理了明珠,但是李光地也讓康熙對他有了芥蒂。

上一次康熙親征噶爾丹,帶了輛囚車隨行,裡面坐的是李光地;而這一次,康熙還是出兵征討噶爾丹,還是帶了輛囚車隨行,裡面坐著的是明珠。上一次,是明珠和索額圖將李光地送進了囚車,而這一次,成功逆襲的李光地反而將明珠彈劾治罪,將其送進了囚車,讓明珠與他有了同樣的境地,也算是大仇得報。

但是李光地在彈劾明珠,扳倒明黨的同時,自己也為康熙所芥蒂,他的舉動並不為康熙所認同和接受,也並不是按照康熙所想要的時間和方式來處理明珠的。這個時候的李光地或許才真的明白了,不管是自己也好,還是明珠也好、索額圖也好,都是康熙的臣子,都是康熙用以統御百官、治理天下的工具,同時也是康熙用以讓他們之間相互牽制以維持勢力平衡的棋子,即便是扳倒了明珠,索額圖,還會有新的勢力出現,而這一切最終都只能是由一個人來掌控,這個人就是康熙皇帝。


雍親王府


李光地在明珠的六十大壽上當眾宣讀彈劾奏章,此舉既報了當年他深陷在明珠和索額圖兩人中間所受的夾板氣,又料定了明珠已失聖寵,彈劾他便可在康熙面前表功邀寵。一石二鳥之計,何樂而不為呢!

明珠是康熙少年時期便起用的朝廷重臣,妹妹慧妃又替康熙生下了大阿哥胤禔,是正兒八經的皇親國戚。隨著時間的推移,明珠結交朝中大臣擁戴大阿哥胤禔組成阿哥黨,與國丈索額圖組成的太子黨之間明爭暗鬥,互不相讓,甚至愈演愈烈,迫使康熙決定下狠手整治一番,以起到殺雞儆猴的效果。

朕一直以寬仁為本,以德才取人。兩個丞相這麼鬥來鬥去的,非逼著朕下死手。

正所謂擒賊先擒王,康熙將第一個整治的對象放在了明珠身上。先是從外地調來張廷玉、郭秀等四名青年才俊入值上書房,將首席大臣明珠架空。然後又將歷年文武百官密奏明珠、索額圖朋黨之爭的奏摺悉數展示在李光地面前,並問他“有什麼法子可以讓百官公開上疏彈劾?“

有一點朕不大明白,為什麼這些臣工們只敢給朕上密奏?為什麼不公開彈劾他們?光地啊,你有沒有什麼辦法,讓京內外的臣工們公開上疏?

李光地敏銳地察覺到康熙準備行動,便建議重開“風聞言事”,文武百官可以憑風聞上疏彈劾各類不法情形,以廣開言路,且言者無罪。“風聞言事”一開禁,上書房收到全國各地彈劾奏章1533份,其中有彈劾明珠和索額圖的,也有彈劾太子及大阿哥的,一時間可謂是“誰人背後無人參,誰人背後不參人”。

可奇怪的是,唯獨李光地沒有彈劾任何人。按說李光地當年深陷在明珠和索額圖之間,一個拿捏著他在居喪期間嫖妓的把柄,一個用甄選名單上夾銀票公開行賄的方式迫使他徇私枉法,害得他走投無路,竟然當著康熙的而公開揭露明珠與索額圖,還牽連了太子和大阿哥。李光地指責他們協迫他欺君罔上,被罷官下入大獄,差點死在獄中。幸虧康熙網開一面,在西征時讓李光地坐在囚車中隨軍出征,這才僥倖逃脫獄中迫害,李光地對他們二人應該有著滿腹怨言才對,為何現如今一言不發呢?康熙召見李光地,讓他把一肚子的怨言寫成摺子遞上來。李光地回到府中把滿腹牢騷拜統統拜折上奏,卻先在明珠六十大壽的壽宴上當眾宣讀彈劾奏章,聲稱明珠深受皇恩卻辜恩負義,犯有結黨營私、貪贓枉法、欺君誤國等十不赦之罪。

這下弄得滿堂賓客不歡而散,熱熱鬧鬧地一場壽宴被徹底攪黃了,李光地這回結結實實地打了明珠一個響亮的耳光。太監李德全向康熙報告此事,康熙雖然表面上責罵李光地處事操切,不留情面,可實際上李光地這麼做完全是出自聖意。

因為李光地當眾彈劾,即使康熙抹不開情面,想要維護明珠也是不可能的,必須要給天下人一個交代。而康熙卻因此落得一個聖明天子、處事公正的好名聲。事後李光地也並未因此受到任何訓斥。說白了,李光地就是康熙用來扳倒明珠和索額圖兩大權臣的一顆棋子,而對於李光地來說,他當眾彈劾明珠既報了當年之仇,還可討得康熙歡心,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歷史茶坊


在《康熙王朝》裡李光地選擇在明珠的壽宴上彈劾明珠,把李光地此人的刁毒刻畫得淋漓盡致。

李光地進入康熙視線的時候,就是因為他”刁毒”。

但那一刻的李光地還只是一個為涉足過官場的普通仕子。收復臺灣的過程中,在”遷界禁海”對百姓造成傷害的時候,他用了一個特殊的方法引起了康熙的重視。那就是集合了一堆孤兒給康熙上”萬言書”,康熙知道朝廷準備不足,必然對百姓造成傷害,康熙好面子,其他真實情況通向康熙的渠道實際上是堵死的。但是面對這種軟刀子,康熙不得不接招,所以康熙讓李光地協助姚啟聖去辦理臺務,負責賑濟災民。



一來康熙的確缺人;

二來實際上把球踢給了李光地。

李光地因”才能”受康熙重視,奉命進京。


結果李光地在福建做得很好,臺灣收復後。康熙覺得李光地人才難得,就默許了他和藍齊兒之間的關係。 並把他調入京城,放在身邊使用。

一來繼續磨練李光地;

二來有意識培養他成為第3個能夠維持局面平衡的人。

因為索額圖的赫舍裡家族世代功勳,從扶持順治繼位開始,就可謂功不可沒,更別提扶持康熙親政,擒鰲拜,平三藩這些功勞了。索額圖逐漸由一個功臣變成一個權臣。而明珠恰恰就是用來制衡索額圖的。康熙忍受了明珠與索額圖20多年來的纏鬥,但是由於皇長子胤禔和太子胤礽同樣被糾纏其中,當原有的平衡逐步被打破的時候,康熙意識到有些問題不得不解決了。

到了京城的李光地墜入醬缸,處處碰壁,痛不欲生。


但是結果很糟糕,李光地夾在明珠和索額圖之間,左右為難,痛不欲生,連丁憂時眠宿青樓的事情也被索額圖抓成把柄要挾自己。所以在吏部推選督撫人選的時候,李光地無法平衡各方面關係,最終崩潰了,在康熙面前公開了明索之間的矛盾,甚至牽連進了胤禔和胤礽。

李光地此舉深深觸怒了康熙,結果被打入死牢。因為李光地犯了一個大忌,解決不了的問題,誰捅破誰倒黴。此前康熙與明索之間保持了心裡明白,但是誰都不捅破的默契,此刻這個矛盾被捅破了,明索之間必然緊張起來,弄不好就會狗急跳牆。後來索額圖就是看到了密摺,知道康熙知道自己在聯合朱三太子的陰謀,才決定先下手為強的。


但是康熙沒有殺李光地,甚至連出徵的時候都帶著李光地,就是怕自己不在,索額圖殺李光地滅口。這就說明康熙已經下定決心剷除明索二黨了。當然擔起重任的人必須還是李光地。

”受壓蛻變”後的李光地心思更為”刁毒”,幾乎成為明珠與索額圖的加強版。

因為李光地對明索二人心中有恨。但是要問剷除明珠還是要剷除索額圖,康熙更傾向於先剷除索額圖,畢竟明珠是自己扶植起來制衡索額圖的,算是有功之人。


然而事情發展的結果卻是李光地為了謀求索額圖放鬆對他的警惕,決定先讓明珠倒臺。明珠快要過60大壽了。戰戰兢兢地試探康熙,自己還能不能過這60大壽了。康熙念及明珠這麼多年來的功勞和苦勞,讓明珠安心回家過壽。


但是明珠過壽的那天,康熙派人送來壽禮,以彰明珠多年來的功德。這本是件蓋棺定論的好事。那是康熙派來送壽禮的人正是李光地,讓李光地來,用的就是他的刁毒。


所謂大喜大悲,李光地刁毒的地方就在於,當明珠看到康熙送來的“亮輔良弼”四個大字的時候,應該是大喜的時候。然而恰恰在此刻,李光地要明言彈劾明珠,列數罪狀,這是大悲。人經歷極喜極悲容易崩潰。明珠頓時墮地,面如死灰。

這種報復人的方式,非刁毒之人不可為也。時候,康熙再次暴怒,大罵李光地喪心病狂,為人歹毒。然而康熙忘記了,李光地為了鬥倒明珠和索額圖,活生生把自己變成了明珠和索額圖的加強版,正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