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图书馆,虽小却大有来头的你,承载着腾冲人的岁月如歌


到腾冲玩,必去和顺古镇,而到和顺古镇,就一定要去一下和顺图书馆。它是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前身是清末和顺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于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1938年新馆舍落成,各地知名人士纷纷题词祝贺。

著名数学家熊庆来题词“民智源泉”,张天放题词“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迄今有藏书7万多册,古籍、珍本1万多册,内有胡适、熊庆来、廖承志、李石曾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图书馆的建筑为中国传统的楼房建筑,前置花园,美观素雅。

和顺图书馆位于侨乡和顺风景如画的双虹桥畔。占地1392平方米,建筑物由大门、中门、花园、馆舍主楼、藏书楼等组成,为一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群。大门为清光绪年间所建汉景殿的牌楼式大门,门额悬和顺清代举人张砺书“和顺图书馆”匾额,蓝底白字,十分醒目。


步入大门,登石级而上,至西式造型的平顶拱形中门,门额悬胡适先生题书馆名。中门内为花园,园内花木扶疏,布局典雅。穿过花园即达馆舍主楼,主楼为二层五开间木结构楼房,正面两侧突出两个半六角亭,建筑立面玲珑别致,门窗造型西式设计,建筑结构新颖,气宇轩昂。主楼后为藏书楼。

中门所用的铁门为当年在英国定制,运至缅甸,又用马驼,才云至和顺,铁门至今依旧完好,还在使用,走进图书馆,恍如当年重现,乡民们劳作之余,到图书馆学习知识文化。

基于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和顺出了不少的名人大家,比如哲学大家艾思奇等,如今和顺还保留有艾思奇故居,供大家参观。

虽然从藏书量与规模上看,腾冲那个小小的和顺图书馆,不要说与世界上藏书千万、上亿册图书馆相比微不足道,但是,把它放在祖国西南前哨的“极边第一城”的位置上,放在曾是穷乡僻壤的农村环境里,放在侨乡的氛围里,放在始于20世纪二十年代的起点上,放在历史风云变幻的进程中考察,和顺图书馆算得上是中国农村举世无双的第一座图书馆。

和顺图书馆的价值不仅仅在此。当我们沿着历史的隧道,循着这家小小图书馆的轨迹探访时,它建立的时光历程,是腾冲人追求文化前进的脚步,是那个年代这个小城的一首高亢的颂诗,是独属于腾冲的一幅壮美的图画。


图书馆的内部,整齐摆放的书籍报刊。

参天古树下的图书馆。

图书馆内的老建筑。

图书馆内的老建筑。

图书馆的内,整齐摆放的书籍报刊。

图书馆的内,整齐摆放的书籍报刊。

藏珍楼,藏了很多珍贵书籍。

图书馆内的老建筑。

图书馆内的老建筑。

图书馆内的老建筑。

图书馆内的老建筑。

图书馆内的老建筑。

参天古树下的图书馆。

参天古树下的图书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