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为何不明写宝钗、袭人的恶?因为她们的原型还活着

红楼梦里的人物各有各的缺陷,各有各的优点。但是,总有一些人物,读者基本上都很讨厌,有一些人物,读者基本上都很喜欢。比如黛玉和晴雯,她们不是完人,也有爱猜疑、说话尖刻、脾气不好的一面,但是这并不妨碍读者喜欢她们。

而宝钗和袭人,虽然在书是全是优点,曹雪芹并没有在书明写她二人的缺点和丑恶之处。但是,多数红楼梦的读者对她二人都是讨厌,至少是不喜欢的。这就引起一个问题,笔者也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曹雪芹从来不在书中正面描写宝钗和袭人的丑恶?反倒是其他人物,曹雪芹却明明白白地直接写了出来。

红楼梦为何不明写宝钗、袭人的恶?因为她们的原型还活着

赵姨娘的愚蠢,作者明写了。王熙凤的毒辣手段,作者明写了。夏金桂设计害香菱,也明写了。薛蟠的霸道猥琐,也明写了。秋桐的骄横猖狂,也明写了。贾环的卑鄙无德,也明写了。贾赦的道德败坏,也明写了。贾珍和二尤的淫乱,也明写了。

为什么写宝钗、袭人时,努力正面夸赞,背后反讽?曹雪芹在判词里还说宝钗是“山中高士”,还说袭人是堪称一个“贤”字?真不理解曹雪芹心里是怎么想的?

或许有人说,宝钗和袭人算不上是恶人,只是有一些不完美之处而已。这个观点,笔者可不敢苟同。宝钗给黛玉燕窝下毒,故意让黛玉吃燕窝,好让别人恨黛玉多事。她在滴翠亭栽赃陷害黛玉,导致小红后期残害黛玉。她吃花蕊辣手摧花,住的地方是雪洞一般,像是个鬼屋。对死去的金钏冷血无情,竟然说她是在井边玩不小心掉下去淹死的……

宝钗还不肯教香菱作诗,对香菱见死不救,不去训斥嫂子。她表面帮助湘云,实则给自己捞好名声。勾引宝玉,拆散宝黛的木石前盟,充当第三者。她还劝宝玉读书贪慕荣利,假惺惺地批评教导黛玉不要读《西厢记》一类的杂书,自己却早已读过了。

红楼梦为何不明写宝钗、袭人的恶?因为她们的原型还活着

而袭人呢,她的罪名也不少。争荣夸耀,甘心当奴才,想上位争当姨娘。给王夫人告密,试图拆散宝玉和黛玉。暗中告密害死晴雯和芳官等人,她还爱吃醋,见不得宝玉跟任何女子接触。心机深沉把芳官扶在宝玉身边,陷害他们不清白。她自己早就跟宝玉不清白了,却对宝黛爱情是双重标准,简直就是一个心机女。

宝钗和袭人是恶人,这个就毫无疑问了。风烛认为,作者不明写袭人和宝钗之恶,是因她们两个人表面就是一副好人的样子,只是暗地里干坏事透漏出她们的坏心。但是,日常生活里大家都被她们的表面所迷惑,把她们都当成最好的人。

红楼梦是现实主义小说,作者尽量不加入自己的主观态度,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宝钗和袭人包藏祸心之恶。曹雪芹只是客观地记录她们在暗地里做的小动作,让读者自己去体会辨别出来这就是所谓的识人。

所以我们读者就不能专爱看表面,不能只会看一个人表面的言行。对那些有问题的不着痕迹的害人的细节描写,我们绝不能视而不见或者为她们开脱辩解洗白,打死不相信里面包藏祸心,这就是袭粉钗粉经常干的事情。

红楼梦为何不明写宝钗、袭人的恶?因为她们的原型还活着

要想正确认识宝钗和袭人这样的人,笔者认为要好好研究一下风月宝鉴。曹雪芹说风月宝鉴要看反面,不能看正面。而对宝钗和袭人,我们就要看她们的反面,才能认识到她们的真面目。如果看正面,那么就会被她二人的假言假行所迷惑。

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曹雪芹之所以没有明写出宝钗和袭人的恶,是因为她二人的生活原型,还活着,还生活在曹雪芹的身边。如果曹雪芹写得太明显、太直白,这两位生活原型人物,恐怕看了就会不高兴。

所以,曹雪芹为了顾忌她二人的感受,才用这个风月宝鉴的笔法。但是,我们看红楼梦就得像看风月宝鉴一样,不能正着看,一定要反着看,那么,宝钗、袭人的真面目,就会看得一清二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