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中,皇上和太后為什麼一定要殺曹貴人?

凌瀾若微


一個為了私利,賣主求榮的人,誰敢留?雍正的皇位如何得來的,皇上與太后再清楚不過了。所以,宮裡更是留不得這樣的人。

其實,不管在什麼時候,一個不值得人信任,沒有立場的人,敢做不敢當的人,都會被嫌棄。



舉報有賞,卻失去了性命

當華妃失勢,曹貴人出來舉報了很多的罪行。這些罪行樣樣都是華妃指示,而她只是迫於華妃的權威,所以不敢高密。那麼如今呢,怎麼就敢高密了?若不是看曾經的隊友快完了,又投靠了新的主子,她會這麼做?

她的舉報也是知道華妃要完了,怕自己沒有了活路。趕緊舉報,然後表明自己的態度。這一點,足以讓她死了。



與華妃撇清關係,卻忘了好多事是她的手筆

當曹琴默數落完華妃的罪狀,其他恨華妃的人,當然拍手稱快。可是明眼人誰不懂呢?曹琴默在華妃身邊那麼久,深得華妃信任,難道那些事情與她豪不相干?

曹琴默能夠生下溫宜公主,已經把她的能力表現出來了。所以相對與華妃,她的心思、詭計應該更多,事實上,很多餿主意也的確是她出的。可是她裝得可憐巴巴的樣子,把所有的罪責都指向了華妃,自己撇的乾乾淨淨的。

如果她真的做了,又如何能三言兩語就撇乾淨呢?既然她是華妃的人,要查的話,她肯定也會被查的。這說明她在出主意或者做那些事情的是,就已經考慮瞭如果東窗事發她當如何?



工於心計,留有餘地

這樣的隊友誰敢要?曹琴默不僅心思細膩,做事要總是留有餘地。她為何敢揭發華妃,其實很早之前與甄嬛的談話,她便已經背叛的華妃。一個時時算計,對任何人都留有餘地的人,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做人做事留有餘地是說別欺人太甚,凡事別那麼絕對。但曹琴默的餘地是退路,跟著朋友做盡壞事,又要留有自己沒有參與的藉口。華妃雖然跋扈,但對曹琴默還是很信任的。



如果非要說曹琴默有個理由的話,那就是華妃不該用溫宜公主,對木薯粉過敏的事情來嫁禍甄嬛。作為一個母親,曹琴默當然不能允許這樣的事情!

皇上與太后,難道看不明白這幫子人在做什麼嗎?當然清楚了。然而,像曹琴默這樣的人,總是留有餘地,他們不確定曹貴人都知道些什麼。萬一她知道了一些事,再為了自己說了出來就不好了!

一沒有擔當,二不值得信任,三是對人不真誠,四是心計太重,如此之人,豈能在皇上和天后眼皮下活著?


無心浪味仙


我們知道《甄嬛傳》裡的華妃雖然跋扈一點,但是本性的殘暴不仁其實遠不及皇后的。她雖然也在後宮掀起了不少風波,製造了不少陰謀去害人,可是這許多毒計都是她的軍師曹琴默給出的主意。沒有曹貴人在旁邊慫恿,華妃也不會幹這麼多喪盡天良的事。


最後這個曹琴默為了自己的利益,臨陣倒戈和甄嬛合謀背叛了舊主華妃,加速了華妃被廢的進程。而且華妃倒臺被打入冷宮後,她還要趕盡殺絕,多次勸說皇上不要念舊情,對其殺之以平眾憤。想當年她能在華妃和皇后中間有一席之地,還生下溫宜全是倚仗華妃的庇護,就憑這份情意也不該對華妃如此落井下石,真是讓人心寒,連華妃身邊的宮女頌芝都不如。

皇上雖然表面上進了曹貴人的位份為纕嬪,以感激她幫助他平定年羹堯有功,其實對曹琴默的這份惡毒的心計,皇上是厭惡之極的。

一次,皇上去給太后請安,和太后說死這件事,在太后的建議下,兩人決定這樣惡毒的女人萬萬留不得,後來就暗暗吩咐曹琴默身邊的宮女給其下毒致死。畢竟是侍奉皇上身邊的老人,還是溫宜的生母,大不了不寵她,為什麼要下令毒死呢?

第一點,曹琴默背信棄義,狡詐惡毒,家世也一般。

後宮本來就表面平靜,其實暗潮洶湧的,這樣人品的女人留著,不知道還要惹出多少事端,不知道下次要背叛誰。而且如此狠毒,盡然想把舊主趕盡殺絕,說不定哪天連皇后和太后都逃不過她的算計。皇上想要什麼的女人沒有,絕對不會把這種女人留下來,這就是留一個炸彈在身邊。還好她家世一般,皇上和太后沒有什麼忌憚,不會像除年羹堯和華妃那樣瞻前顧後的。除去這樣一個女人比捏死一隻螞蟻還容易。



第二點,為溫宜公主的將來考慮。

皇子公主的教育問題一直是皇家很重視的一面,這關係江山的繼承。讓溫宜公主在這樣一位工於心計的母親身邊,會耳濡目染教壞孩子,保不定哪天會發動什麼政亂。為了公主的健康成長,就不能讓她有這樣一位母親,而且皇上和太后已經想好了給溫宜找誰當母親了。最後在甄嬛的幫助下溫宜交給端妃撫養了,也算有了好的歸宿。


第三點,皇上太后想減輕內心自責與慚愧。

當年華妃孩子沒了,被歡宜香害不孕,如今母家也徹底沒了,自己被降位打入冷宮,華妃會有如此下場都是皇上和太后一手造成的。相反華妃對皇上是真心與忠心,太后也算是孝順。可是他們做了什麼,他們對這個為他們爭奪皇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及全家都下殺令,這不是狡兔死,走狗烹嗎?皇上和太后內心也是自責與慚愧的,處死曹琴默就是想把這些錯推到她身上,以減輕內心的痛苦。

當年,麗嬪用背叛甄嬛的康祿海,曹琴默對麗嬪說這樣背棄舊主的人,自己是萬萬不敢用的,要除了他。如今自己也走上背棄舊主的路,被皇上和太后害了,也算是報應了。


歡迎關注我,帶你跟著甄嬛走進雍正王朝,看盡後宮的紛繁複雜、爾虞我詐!


姒莞萱


太后說:“太過聰慧未必是好事”。曹貴人就是太過聰慧,把她放在枕邊,整天不知道都在想什麼,她能背叛、揭發華妃,全然不記得與華妃的主僕情分,這樣背叛舊主的人指不定什麼時候會有其他的想法。

扳倒華妃有功,只給位分、不給恩寵

在曹貴人幫甄嬛扳倒華妃後,皇上和太后就對這個人心存顧慮,不過太后認為,這個曹貴人本來就沒多少恩寵,但是她在扳倒年氏一族的事情上有功,所以太后只想給曹貴人位分,不給恩寵。

所以就把曹貴人晉封為襄嬪,這也算是給了她臉面。可是這個曹貴人的野心可不止在嬪位,她還相當妃、貴妃。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只不過這個曹貴人還想把華妃掐死,以報當年之仇。

曹貴人要殺死華妃,皇帝太后才決定殺了她

曹貴人一直活在華妃之下,有過恩賞,不過華妃對曹貴人的看法就是自己身邊一條會咬人的狗,開心了就給點甜頭,不開心就拿曹貴人出氣。雖然在華妃的庇護下生下了溫宜,但是作為母親的她,也不能忍受華妃拿溫宜爭寵。

所以在華妃落敗的時候,甄嬛也在旁邊煽風點火,意思是假如現在不把華妃殺死,難保皇上會舊情復發,再一次爬到她的頭上去。曹貴人忌憚這件事,於是就找機會跟皇上說,殺死華妃、以絕後患。

更重要的是,曹貴人是公主的生母

這句話踩雷了,皇帝雖然不喜歡華妃,但是他知道華妃本性不壞,那些傷天害理的事情都是曹貴人在背後出的主意,如今華妃失寵,曹貴人就是殺之而後快,關鍵是皇帝還不想殺華妃,這就讓皇上覺得這個女人不能留了。

心狠手辣、殺人如麻,這都是曹貴人的本性,這樣的女人留在身邊,那就是一個禍害。

更要命的是,曹貴人還是公主的母親,公主在這樣的環境下耳濡目染的,難保不學壞。皇帝可以有這樣一個女人,但是不能讓自己的孩子有這樣的母親,因此曹貴人斷斷不能留了。


入行娛樂


看過《甄嬛傳》的人想必都知道,一開始時曹貴人跟華妃是一夥的,因為曹貴人知道華妃的後臺硬,並且知道華妃行事囂張,容易惹事但又沒什麼主意,而她又正好心思縝密且有主意,所以華妃要想在宮中處處所向披靡,必須得有她這樣的人相助。

在這樣的契機下,她與華妃成為了盟友,一起聯手對付所有華妃想對付的人。

後來,華妃在與皇后、甄嬛等人的對戰中漸漸處於下風,見此情勢,曹貴人立即在皇上和太后面前撇清自己和華妃的關係,並一一揭露了華妃的罪行。

任性跋扈的華妃得知皇帝和太后當年為防年氏一族勢力過強而在她專用的歡宜香中添加了大量麝香,致其終身不孕的事後絕望得撞牆而死。

而此時的曹貴人已轉向與甄嬛同夥。

皇上和太后認為:曹貴人先前與華妃關係那般好,後來又急於撇清關係,迅速攀上新靠山,是個“不念舊主,心狠手辣”之人,留這樣的人在後宮無疑是養了條“蛇”。所以皇上和太后密令他人在她的藥物中下了藥,導致她整日夢見華妃的冤魂來索她的命,在病患加驚懼中死去。

此為曹貴人被殺的主要原因。

第二點、皇上和太后擔心溫宜公主(曹貴人之女)日後會被她教壞。

以曹貴人的聰明和心機,勢必會在溫宜公主的成長過程中灌輸一系列爾虞我詐、你爭我斗的理念,這對於一向把溫宜公主視為掌上明珠來寵愛的皇上和太后來說是萬萬不想看到的,所以這也可能是他們想要除掉曹貴人的一個原因。

第三點、她幹過的壞事太多,知道的也太多。

曹貴人曾陷害眉莊假孕爭寵、誣陷甄嬛下木薯粉給溫宜、挑撥皇上和甄嬛的關係和借甄嬛的驚鴻舞為華妃復仇等,這樣的人在後宮,能不動聲色地把後宮攪得不能安寧,且也很有可能禍及皇上、太后和皇后。

再者,她在宮裡的這些年知道了太多宮裡的隱秘事,尤其是皇上和太后壓制年氏一族的,所以她的存在對於皇上和太后來說也是個隱患。

以上是主要原因。說到底,曹貴人是死於帝王家的權謀和利益算計,還有她的忘恩負義,也可以說是死於她自身的算計與過分聰明。


電影爛番茄


劇中對曹貴人的評價是很準確的。如果說華妃是猛虎,那麼曹貴人就是猛虎上的利爪。


曹貴人在劇中智商能排前三,懷孕的時候能攀附上華妃,順利生下公主,華妃張揚,脾氣也不好,她能在華妃身邊那麼多年,深得華妃信任。

華妃得勢的時候,許多事都是曹貴人出的主意,比如勤政殿生事,讓皇帝對甄嬛有嫌隙。設計讓甄嬛跳驚鴻舞,設計嫁禍沈眉莊假孕爭寵,攛掇餘氏下毒害莞貴人等。每一次下手都乾淨利落,做事滴水不漏,於情於理都能把自己置身事外。

華妃強勢,霸氣,卻沒有曹貴人細心,如果沒有曹貴人謀劃,華妃也不能做那麼多壞事,害那麼多人。


可是當華妃顯出要失勢的苗頭,曹貴人馬上就給自己找後路。華妃故意殺死淳常在,曹貴人有意提醒甄嬛,同時又拖延了時間,賣給甄嬛一個順水人情,同時又不會暴露華妃殺人的計劃。華妃利用溫宜公主爭寵,曹貴人去給皇帝送蓮子,幾句話就讓皇帝明白華妃背後使的招。後來曹貴人直接倒向甄嬛,幫助她扳倒了華妃。

華妃倒臺,皇帝封賞曹貴人為襄嬪,暗示前朝年羹堯倒臺,後宮也需要有人出面扳倒華妃,所以曹貴人的告發是幫助了皇帝。

可是皇帝心裡也明白,很多壞事就是曹貴人給華妃出的主意,現在跳出來背棄主人,牆倒眾人推,怎麼說品行都有問題。所以皇帝封賞她,卻不寵愛她。

結果華妃被貶,曹貴人三番兩次的找機會進言,要皇帝處死華妃。皇帝對華妃是真有感情,也有這麼多年的虧欠,所以凡事對華妃留有情面,曹貴人幾次進言顯得自己格外心腸狠毒,不忠不義。

另外曹貴人知道太多事情,皇帝和太后也容不下她,所以曹貴人忍辱負重多年,一直隱藏鋒芒,也處處算計,選擇陣營戰隊,卻又常常為了自己的利益拋棄背叛隊友,這種人,皇帝心裡是非常厭惡的。最後皇帝和太后指使下人給曹貴人下藥,徹底殺人滅口。


曹貴人的死,源於她知道的太多,也源於她算計太過。可她最可憐的地方是她真的是一位好母親,她做的很多事都是在為女兒鋪路。

如果你們身邊有這樣聰明能幹,能幫助你成就一番事業,但隨時可能出賣你的人,你會選擇和她一起共事嗎?

如果你是曹琴默,你會願意為了給女兒鋪路,去機關算盡嗎?還是願意隱忍度日,一輩子平淡平安呢?


清歡閣主


曹貴人,作為無姿色、無家勢、無手藝的三無人員,能在後宮中生下溫宜,自然是靠她的智謀、心機在後宮立足!皇上太后要殺她,也是這樣的原因:

1、背主棄義,立場不堅定

曹貴人作為華妃一黨的軍師,多年來為她獻出多少陰謀詭計,華妃對她也不薄,提攜她生下溫宜還當了貴人!可是曹琴默很會看局勢,一邊在華妃那裡出謀劃策,一邊也不得罪甄嬛,兩邊都佔著,雙面女間諜!當前朝年羹堯失勢華妃涼涼的時候立馬配合甄嬛揭露多年了華妃的種種罪行,還把自己撇的乾乾淨淨,當真心機深厚啊!完全想把太后皇上當小白兔一樣矇混過關!









2、心狠手辣,蛇蠍心腸

其實任後宮嬪妃多麼強大,也抵不過皇上太后。曹琴默多年的言行太高調,不夠內斂!所以她的所作所為都在皇上太后眼裡,華妃本性也沒有這麼壞,只是驕縱的一些,可曹琴默不一樣,心狠手辣,手腕驚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諫言皇上賜死華妃!要想皇上是很喜歡華妃的,還是很有感情的!此次曹琴默揭露華妃有功升為襄嬪,其實暗裡皇上對她已經厭惡至極!不能留!

3、為了後宮安定,溫宜成長著想

曹琴默這樣蛇蠍之人在後宮只是攪屎棍!不管她後面站在哪一黨,都會牽起腥風血雨!再一個,她的女兒溫宜現在還小,不能讓她教壞了女兒!所以把溫宜給了穩重大氣的端妃撫養!這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曹琴默最後在皇上太后的默許下讓溫實初藥裡下毒毒死了!也是悲慘一生!想想前面第八集的時候她與麗嬪的對話:“這背棄舊主的東西,換作是我,那是斷斷不敢用的!”竟一語成讖了!


荰尒二0716


《甄嬛傳》中曹貴人揭發華妃罪行,受到皇上嘉獎被封為襄嬪。但在這之後不久,皇上和太后就商量著要暗中把曹貴人賜死,那麼這又是為什麼呢?

我認為原因有:其一,皇帝雖然把曹貴人封為襄嬪,這也只是因為局勢的需要。皇上本人還是一直認為曹貴人為人奸詐,心思深沉。還有皇帝認為華妃本人心眼不壞,她之所以做了很多錯事,背後都是曹貴人挑撥的。皇上這樣想雖也有偏袒華妃的意思,但曹琴默也確實替華妃出了不少壞主意。所以這種禍水,太后和皇帝都不喜歡,也留不得。

其二,曹貴人不僅背叛舊主,還有趕盡殺絕的心思,這份毒辣連皇帝都做不到。因此皇帝認為她幸虧沒有什麼家室,否則後宮還不得亂成什麼樣。也正是因為沒有家室,皇帝才和太后決定要暗中下藥讓曹貴人慢慢地無聲無息地死去。

其三,皇上和太后認為曹貴人既然如此不堪,以後難免會帶壞溫宜公主,所以乾脆就給公主找一個思想純淨、端莊穩重的養母。所以皇上和太后才決定暗中指使太醫院給曹貴人的飯食中下藥,賜死曹貴人。


凌瀾若微


不請自來的小魚昆有話要說!

《甄嬛傳》作為近年來宮鬥劇的巔峰,我看的連臺詞都快能背下來了。

大家都知道,曹琴默也就是曹貴人剛開始跟華妃是一夥的,一則是受華妃的提攜才成為皇妃,二則華妃得聖寵,又有一個強大的孃家年氏一族,抱住這棵大樹也是曹貴人在這爾虞我詐的後宮中的靠山。

與華妃高調張狂、飛揚跋扈的性格截然相反,曹貴人低調聰明、心思縝密。她最最聰明的表現就是她有孩子,溫宜公主。

為什麼說這是她最聰明的地方?大家都知道,皇上為了提防年家勢力,不僅藉端妃之手打掉了華妃的孩子,而且獨獨給華妃配置了避孕的歡宜香讓華妃常年燻著。麗嬪和曹貴人都依附華妃,天天在翊坤宮待著,華妃和麗嬪都沒有孩子,只有曹貴人懷孕生下公主。這說明曹貴人早就識破了皇上這其中的計謀,才會如此。

但這並不是置她於死地的關鍵,關鍵是華妃的死。

曹貴人是一個超級會審時度勢的人,當華妃後宮獨大之時,她鞍前馬後,為華妃出謀劃策。但在後來與甄嬛的鬥爭中,華妃處於劣勢,而且逐漸下滑,曹貴人便倒向了甄嬛一夥。終於,在皇上處理了前朝年羹堯時,曹貴人出面揭露了華妃的種種罪行,一舉打到沒有心計的華妃娘娘。

雖然曹貴人在這一過程中不但背棄舊主,還紮了致命的幾刀,顯得有點不忠不義,但也是迫於無奈。後宮中沒有家室又不得聖寵的女子要想活下來,哪個能是傻白甜呢?

但有時聰明反被聰明誤,她之所以一定會被皇上和太后除掉,小鯤認為應該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知道的太多,做了太多壞事!嫁禍眉莊假孕爭寵、淳貴人溺水之死、溫宜公主中木薯粉之毒、逼甄嬛跳驚鴻舞等等,樁樁件件,有的不僅僅是參與,更是主謀,助紂為虐,善惡到頭終有報。

二、唯利是圖、心術不正。華妃被貶為答應她還不滿足,一定要趕盡殺絕。今天可以為了自身利益背棄舊主,保不齊明天會為了自身利益做出什麼。而且父母是孩子的老師,上樑不正下樑歪,溫宜公主天天看著母親的言行舉止,又會學的成什麼樣呢?

三、生下孩子,知道歡宜香的秘密,這本身就是對皇上的威脅!所以皇上對同在華妃身邊沒有孩子的麗嬪都晉封到了嬪位,有孩子的曹貴人才只是個貴人。

其實,認真看劇的人都知道,曹貴人之死的真正凶手是甄嬛。是甄嬛給她說文解字般的解讀了皇上給她的封號“襄”的含義,“聰明的”襄嬪才去跟皇上進諫賜死華妃,她的一番話沒把華妃致死,倒把自己送進了鬼門關。


北冥小魚昆


我們都知道曹貴人是華妃曾經的心腹,在華妃得寵時幫過華妃很多。但是沒有母家的強力支撐,雖有個女兒,卻也一直不得寵,且位份也不高。


但她卻頗有心機,從她看到甄嬛的勢力在一步一步增強以後,便想要靠攏她,所以當淳貴人偷聽到華妃的年羹堯手下在私自收受銀錢給別人買官的時候,曹貴人扔了個石子提醒了淳貴人。看似是提醒淳貴人,其實是提醒華妃,後來淳貴人被周寧海殺死,曹貴人就提醒了甄嬛去救淳貴人。

為什麼說她提醒的是華妃呢?首先,可能她不扔那個石子,淳貴人也不可能被發覺,她並沒有發出什麼聲音,只要等到華妃和那個外臣走遠了再下來便是。可是曹貴人扔了那個石子,提醒了華妃四處看,便看到了淳貴人。



若她是為了提醒淳貴人,後來又為什麼不以此來向甄嬛邀功?好讓甄嬛更加偏袒自己?她只不過想借這個事讓她有機會向甄嬛邀功而已,只是甄嬛也不知道是她害死了淳貴人,只一味把責任推給了華妃。好一個一石二鳥之計。

由此小事便能夠看出來曹貴人的心計不一般。壓死華妃的最後一根稻草也是曹貴人放的,她向皇上皇后檢舉華妃的過失的罪孽,在她看來是為自保,其實在皇上太后看來她更是出賣自己的主子。此等不忠不義之人是萬萬不能留的。



況且曹貴人有溫宜公主,皇室血脈。假若曹貴人在華妃死掉以後還繼續活著,保不齊會做出更多有心機和傷害別人的事,皇上也說曹貴人不配撫養皇室血脈,這樣的人太辛辣狠毒。


還有一段是曹貴人三言兩語就挑撥了皇上和甄嬛的關係,讓皇帝懷疑甄嬛在剛遇到皇帝的時候喜歡的是那時候的“果郡王”。

從而給曹貴人下了慢性毒藥,殺掉了她。保全了公主的名譽。

你覺得曹貴人的心機還提現在何處?


愛豆伴醬


“看似不叫的狗咬人最狠”,曹貴人就是這類人,看著弱懦好欺負,以華妃馬首是瞻,在華妃面前要麼就是諂媚,要麼就是唯唯諾諾。牆倒猢猻散,她不僅散了,還一點情份不留的落井下石,實在是陰的可怕。華妃不是一個好角色,但她所有的一切都在面上,尚可防備,而曹貴人的背主棄義,讓人不寒而慄。

而且還有一個原因,皇上對於華妃是有情份的,華妃對於皇上的愛也是真實的,這些皇上都明白,只是政治原因不得不有此安排,對於華妃的不孕,皇上或是也有過愧疚,對於華妃的死,不一定完全出自皇上的本意,所以對於曹貴人的落井下石,皇上名義獎勵,實則己暗下殺機。

可能皇上也認為有曹貴人這樣的枕邊人,睡覺都不踏實,古往今天背主棄義者,似乎都沒有好下場,因為能背叛一次,就能有第二次,太后也害怕留著這樣的人,會禍害皇上,所以這母子兩一商量就決定了她的歸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