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战略天才”的德军元帅曼斯坦因,在二战后结局如何?

文史小茶馆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1887年11月24日—1973年6月10日,原名埃里希·冯·莱温斯基。

出身于军人世家,贵族血统,给人傲慢不合群的印象。

曼斯坦老爸是西普鲁士的炮兵上将、姨夫是中将(因没有孩子,曼斯坦被过继给了姨夫),三姨妈嫁给了德国元帅兴登堡。

他的不足也源于贵族出身所带来的傲慢、自视清高,但太多同样是容克出身的年轻参谋军官都愿意追随曼施坦因,他也确实才华出众,卓尔不群。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纳粹德国德意志国防军中最负盛名的指挥官之一。

曼斯坦因在二战中一度被称为军事天才,还素有""闪电凶神""名称。与隆美尔和古德里安,并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三大名将。

他们的结局却各不相同,战争未结束隆美尔被迫自杀。

战后,古德里安在监狱里生活了三年宣布无罪释放,曼斯坦因被军事法庭审判后,判了18年徒刑,后来得以减刑。

1、被判刑原因

曼斯坦因参加进攻波兰、法国、苏联。尤其是效仿“施里芬计划”的黄色计划,是他自己制订。

自己越级上报,得到了希特勒采纳,后被称为""曼施坦因计划"",在法国获得了""闪击战""的成功。

在苏德战争中因为多次与希特勒发生战略战术上的冲突、争辩,希特勒无法忍受曼施坦因的直言相谏,将他招到萨尔茨堡“杯酒释兵权”。

授予他栎树叶宝剑骑士十字勋章,并为他举办了一个小型酒会,随后解除了他的指挥权。

曼施坦因伤心地告别了集团军群司令部,大战未完身先歇,踏上归国之途,因长期眼部疾病去做了白内障手术。

1945年5月,曼施坦因被英军逮捕,并送到战俘营,后来又转到纽伦堡集中关押。

1946年秋天,他又被转到英国的德国高级军官关押所,并于1948年夏天回到德国。

开庭审判形势对曼斯坦因十分不利。他面临17项具体指控,其中3起涉及波兰,14起涉及苏联。

主要是授权或允许部下杀害俘虏及平民,还有驱使平民为强制劳工,并且执行焦土政策等等。

接近4个月漫长的审判,共有16位前同事和同僚作为证人替曼斯坦因作证,他们提供了很多与指控矛盾的证据,最终9项指控被判有罪。

他没有参与种族迫害,自己曾做过说明:""自己不屑于纳粹为伍,没有时间去搭理他们的所谓种族纯洁工作。""表明他不了解对犹太人的屠杀,也没有参与。

没有命令部下枪杀犹太人,所以在波兰和犹太人问题上被宣布无罪。

但被判犯有允许驱逐平民,奴役劳工,使用苏联战俘建造防御工事,执行政委命令,忽视囚犯和平民的治疗导致死亡以及处决平民的罪行。

对历史的研究表明,曼斯坦因对所辖防区内发生的战争罪行有所了解,但他没有加以制止和干涉,污点难以洗清。

所谓党卫军是屠夫,而国防军""干干净净""的神话,在惨烈的生死战场中终究站不住脚,所以他的结局是有罪,被判处18年徒刑。

2、刑期被改判

判刑之后,许多同情他的政治人物为他大力奔走,呼吁减刑。

当时,西欧各国已经开始和苏联的冷战对抗,而曼斯坦因是因为和苏联作战获罪,让人们对他倍加同情。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西德第一任总理阿登纳,军事理论家作家利特哈德等支持者纷纷出面帮他设法活动。

因实际指挥能力和人格魅力,让人们对他倍加同情,得以减刑。1950年2月曼斯坦因的刑期减到12年。

对一个60多岁的老人来说依然算不上短。媒体和作家们这时写出了不少,正面宣扬曼斯坦因功绩的作品,把他描述成为一位面对俄国恐怖大军的光荣战斗者。

人们在冷战铁幕下很容易倾向于同情,整个西方社会舆论对他已经非常有利,也是考虑到曼施坦因在装甲战上的才能,得以减刑。

3、出狱的贡献

1953年5月7日,曼斯坦因的眼病再次复发,获释的通知也到达。

4年的牢狱生涯就此结束,加上被捕后的四年,对曼斯坦因来说,已经在法庭和牢房之间浪费了太多时间。

从此他把精力投入到回忆录的攥写,以及对自己军事生涯的总结。1955年,回忆录《失去的胜利》得以完成出版。

1958年写成《士兵的一生》,叙述自己从1887出生到1939年大战爆发之间的经历。

提前释放,没等曼斯坦因休息,西德联邦国防部再次找到了他。这次正式的召集,他担任了多年西德国防部军事顾问。

作为高级顾问,和其他几位前高级将领一起制定重建德国军队的计划,以及如何应对苏联可能的进攻。

他的贡献展现在《失去的胜利》一书中。该书是最好的二战回忆录之一,阐述了如何通过正确的时机、关键的地点,通过出其不意的机动给予对手以致命一击。

曼施坦因被某些网友称为“曼不群”,因为他在《失去的胜利》一书中,对自己的战争罪行采取了掩饰和忽略的态度。

自认为是一贯正确、高尚、比元首或对手高明得多的人。

把战争中一切过错都推给了元首希特勒,却表现出自己的高智商、无与伦比、卓尔不群。

1966年,陪伴了自己46年,是刚刚认识三天就答应了自己闪电式求婚的妻子尤塔·西贝丽静静离世。

80岁生日那天来了许多庆贺的人,包括西德联邦国防军最高指挥官。

他的大儿子,早在1942年10月29日就死在了俄罗斯前线,还好有女儿吉赛拉和次子吕迪格陪伴。

作为最后一位德国陆军元帅,1973年6月9日晚间中风,随即去世,终年86岁。

曼施坦因具有极高的战略天赋,擅长组织计划周密的闪击战。

曼施坦因第一个主张陆军建立突击炮兵种,而闪击法国的""曼施坦因计划""简单明了,击中要害。

英国军事历史学家利德尔·哈特在评价时说""他对作战的可能性独具慧眼""。

尽管他的经历饱受争议,但在军事历史上的地位却难以撼动,他以自己的实战指挥表明了人类战争艺术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

虽然自命不凡,但作为接受过专业军事教育的曼斯坦因还是得到了广大军迷们的喜爱。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曼斯坦因在二战中一度被称为军事天才,还素有“闪电凶神”的美名,都说战争不是艺术,而是血淋淋的屠杀,但是曼斯坦因却将二战活生生的演化成为了他的艺术表演,士兵们在战场中舍生忘死的拼搏中,总会想起他们的军事统帅-----曼斯坦因。


曼斯坦因能够在波澜壮阔的二战中成功的脱颖而出,离不开他的独特的出身。


曼斯坦因出生在德国柏林的一个军事家族,这样的出身无疑为他以后的军事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曼斯坦因老爸是西普鲁士的炮兵上将;他的姨夫是中将(后来曼斯坦因过继给了姨夫);曼斯坦因的三姨妈还嫁给了兴登堡,兴登堡是德国的元帅。


这样显赫的贵族出身,还同时拥有这强大的军事背景,曼斯坦因的崛起只是时间问题。


1906年,曼斯坦因开始可人生中的第一段军旅生涯,没过一年的时间,曼斯坦因就被授予了少尉军衔。七年之后,曼斯坦因进入了世界四大军事学院的柏林军事学院,曼斯坦因恰好迎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是战争的结果却是异常的残酷,因为德国战败了。


作为战败国,德国被限制仅仅能够拥有10万的军队,但是在1933年希特勒的上台之后,德国开始了紧张的备战计划,曼斯坦因开始崭露头角,成为了德国第三军区司令部参谋长。但是,曼斯坦因逐渐开始反感希特勒的纳粹党干扰军队的行为,也正是因为这一事件,曼斯坦因被降职为步兵师长。


“老兵永不死,只是未到时”,曼斯坦因的军事旅程才刚刚开始,他注定不会因此被埋没。


二战开始打响时,曼斯坦因被授予少将军衔,并且出任南方集团军群的参谋长,闪击波兰的计划在他的脑中瞬间形成,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坦克军群迅速出击波兰,炮兵、空军迅速轰炸,在曼斯坦因的策划下,波兰主力全部被围歼,首都华沙被攻破,一个多月的时间波兰就被横扫一通,曼斯坦因的军事天赋就开始初露锋芒。


如果是这是曼斯坦因的军事巅峰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曼斯坦因的“曼斯坦因计划”更是让曼斯坦因成为军事天才的最好证明,他将横扫法国的光辉战绩将他迎来了军事生涯的巅峰。


1940年,曼斯坦因的计划得以真正实施,大规模的装甲集群瞬间冲入了阿登山地区,锐不可当的装甲集群长驱直入,消灭了法国30个师团,仅仅半个月的时间法国就投降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打垮了西欧的众多国家。


巅峰之后的战役却让曼斯坦因却迎来了一段低谷期。


斯大林格勒战役让德国开始转攻为守,大规模的反攻军团,让德军开始兵败如山倒,战争的失败德国军团开始迅速败退,曼斯坦因曾经的自信和曾经的巅峰让他付出了重大的代价。


而紧接着哈尔科夫战役再一次退败,曼斯坦因或许已经达到了人生的低谷期。在哈尔科夫败退的时候,曼斯坦因出其不意的迅速反击,居然重新抢回了哈尔科夫。


1943年的时候,德国开始加剧了迅速败退的步伐,但是此时的曼斯坦因似乎着魔了一样,不仅仅不听希特勒的话,还开始教训希特勒,曼斯坦因终于被解职了。


一代军事天才结束了自己的军事生涯。


在二战结束后,曼斯坦因被送往了英国军事法庭,判处了18年的有期徒刑,囚禁在了韦尔监狱。1953年的时候,曼斯坦因因为生病被释放了,回归生活的曼斯坦因开始了写书的生活,《失去的胜利》一书顺利出版了。


1973年6月11日,一代军事天才在慕尼黑溘然长逝。


历史总探长


曼斯坦因,德国著名军事将领,与隆美尔、古德里安并称为三大名将,他们一方面是德国法西斯的帮凶,另一方面又有着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二战期间,曼施坦因被认为是德国陆军最优秀的将领。对于各种战术运用自如,曼施坦因具有极高的战略天赋,擅长组织计划周密的闪击战,曼施坦因第一个主张陆军建立突击炮兵种,被誉为战略天才。

01

曼斯坦因出生于柏林,父亲本就是一名军人,伯父又是一名元帅,可以说是军人家庭,受到了父亲和伯父的影响,之后便娶了好几所军事学校受训,1906年就开始了军事生涯。

一战爆发后,曼斯坦因在前线参战,受伤之后就开始担任参谋,很快又被任命为步兵师作战科长,因获战功晋升为上尉。一战结束后他有去了欧洲其他国家学习,参观别的国家的装甲部队,受益匪浅,1933年曼斯坦因晋升为上校,1939年晋升中将军衔。

二战爆发后,曼斯坦因一开始是以参谋长的身份参与其中,为攻打法国提供了计划,但是并没有得到重视,反而还被降职。1941年,希特勒向苏联发起进攻,曼斯坦因指挥一个装甲军,在开战4天后便冲进了苏联腹地,打了苏联一个措手不及,他的战略思想就是,既然是装甲军就应该深入敌阵,然敌军无法组成新的防御阵地。

02

整个过程中,曼斯坦因的装甲军没有丝毫停顿,更不会给苏军喘息的机会,1942年,曼斯坦因有担任第11军团的司令官,带领军队攻占了克里米亚半岛,要知道此时的苏军是他军队数量的四倍,不但主动发起进攻,还俘获苏军17万人。

之后希特勒命令曼斯坦因拿下列宁格勒,但是曼斯坦因并不赞成,他认为第11集团军不应该浪费在一个次要战场,这样还会增加消耗,没办法,曼斯坦因只能服从,他决定先断了列宁格勒的补给线,但是这样风险极高,因为要抽调兵力去进攻苏军的补给线,原本就在将要成功的时候,希特勒有下了命令,让他前去接触苏军其他威胁,此时又听闻自己的儿子阵亡,曼斯坦因非常伤心难过。

但是这场战役最终以德军的失败告终,曼斯坦因对希特勒的命令时执行的,但是他认为作为最高统帅,不应该对战场上战略战术那么用心,应该多关注政治、外交、局势,战场上的事情就应该交给将领,曼斯坦因在很多次战略问题上都和希特勒意见不同,但是希特勒往往忽略他的建议,1944年,希特勒解除了曼斯坦因的指挥权。

03

曼斯坦因被撤职之后,他因为眼部有问题,去医院检查并做了切除白内障手术,这段时间他完全退出了这个舞台,而是精心休养,1945年骂他疏散了自己的家人,自己向英军元帅蒙哥马利投降,之后便被俘虏。

曼斯坦因先是被送到战俘营关押,接着又被转移到纽伦堡,直到1948年被送回德国,1949年,曼斯坦因接受了审判,被判处18年监禁,1952年,曼斯坦因又被提前释放,因为他的身体问题。出了监狱,他写了很多书籍,都是关于战争的回忆,1956年成了联邦德国的军事顾问,1973年,曼斯坦因病逝,享年86岁。


羽评郡主


受审的战略大师——曼斯坦因元帅的结局。

1945年,二战硝烟刚刚散去,一场又一场的审判紧接着随之而来。德国著名的曼斯坦因元帅和古德里安将军先后上了纽伦堡法庭。

(图为国外学者在曼斯坦因墓前的留影,墓碑左侧名字为曼斯坦因,右侧为妻子尤塔,下方为长子吉罗)


还未结束的“战斗”——纽伦堡审判。

与心态良好,表现轻松的古德里安不同,曼斯坦因这次如临大敌。他像制定作战计划一样,和同僚熬夜准备了一份长达132页的详细文件,这将是他们辩护战时行为的武器。1945年8月,纽伦堡审判开始,像戈林和李宾特洛甫等纳粹高官因为地位显赫,罪行突出,很快被宣判死刑。但关于德国政府里面,各军政部门是否有罪的问题上,各国观点显得复杂微妙起来。

(少年时帅气的曼斯坦因。他来自普鲁士军事世家,出生时原名:弗里茨·埃里希·冯·莱文斯基。因为过继给姨父,因此改姓曼斯坦因。)

特别是德军最高统帅部和总参谋部是否犯有战争罪行,这将决定众多将领们的生死。当检方问询到坐在证人席上的曼斯坦因时,他侃侃而谈,希望打造一个国防军“干干净净”的神话,把军官们和党卫军区分开来。

(从幼年到老年的曼斯坦因照片)

由于长期在东线和苏联作战,苏方法官对曼斯坦因提出的问题十分直接,这就是关于希特勒发布的“政委命令”,即所有被捕的苏军政委不经审判就加以杀害。曼斯坦因承认,自己收到过上级命令,但自己没有让部下执行。检方继续追问,发现曼斯坦因掌握的书面资料有文件和这一说法相反,那就是1941年整个夏天,他都在收到部下定期发来的数百份政委处决报告。

关于在东线四处抓人杀人,臭名昭著的党卫队“特别行动队”,曼斯坦因否认自己对此有任何了解,也提出自己麾下的士兵没有参与屠杀犹太或苏联平民。结果特别行动队指挥官奥托奥伦多夫(Otto Ohlendorf,1951年死刑)却指出曼斯坦因不仅知道发生了什么,他属下第11集团军还参与其中。

(受审中的曼斯坦因)

曼斯坦因不断辩解,他就特别行动队和苏军战俘待遇,以及军事服从原则都做了论述。尽管疲于招架,他仍表示,自己对集中营这种屠杀事件并不了解,因为远在千里之外。只是听说过一些囚犯受到了“严重但正确”的对待。他也说明:“自己不屑于纳粹为伍,没有时间去搭理他们的所谓种族纯洁工作。”

庭审过程中,曼斯坦因除了口头供词,还提供了很多详细书面资料,尽管无法洗清自己的罪行,这种努力仍旧让让整个德军最高统帅部和总参谋部免于被划为“犯罪集团”的指控。

审判持续到第二年春天方才结束,德国将领被关押在各个监狱等待判决。曼斯坦因呆在英国威尔士一所名为“第十一号营地”的监狱里。他被和其他犯人分开看管。这里环境其实还不错,他可以独自散步,或者照看小花园,还开始了自己两部回忆录的早期写作。在此期间,曾提出装甲战思想的英国军事理论家利特哈德拜访了狱中的曼斯坦因,两人一见如故。利特哈德将曼斯坦因称为军事作战中的天才,两人便持续保持着通信联系,后来因此利特哈德还努力帮助他减轻罪责。

(战后,身着西装的曼斯坦因)


第二次审判——嫌犯仅剩曼斯坦因一人……

苏联人显然不满意纽伦堡处决的德国战犯数量,对于那些苏德战争中指挥千军万马的将领他们也希望能得到严厉的惩处。因此,英国内阁受到不小压力,只能决定在1948年7月,起诉勃劳希契,龙德斯泰特,斯特劳斯和曼斯坦因,这几位苏德战争里闻名遐迩的战略战术指挥者。

英国人其实很矛盾,美苏冷战的局面已在眼前,对德国将领的对苏罪行到底惩罚还是睁只眼闭只眼?丘吉尔主张和德国和解,外交部和战争部倒认为证据确凿就要起诉。

(实拍,英国方面庭审人员)

1949年底,拖了许久的审判姗姗来迟。军事法庭里,旁听的人们发现,出席的嫌疑犯竟然只剩下曼斯坦因一人。原来,勃劳希契不久前刚刚去世,龙德斯泰特和斯特劳斯都因为身体健康原因获释。我们可以想象,此刻曼斯坦因元帅的心情是不太舒适的,自己早在1944年春就被免职。还因为长期眼部疾病去做了白内障手术,难道自己就没有“健康问题”吗?

一开庭,形势对曼斯坦因就十分不利。他面临17项具体指控,其中3起涉及波兰,14起涉及苏联。主要为授权或允许部下杀害俘虏及平民,还有驱使平民为强制劳工,并且执行焦土政策等等。

(坐在被告席上的曼斯坦因)

检方花了长达20天的时间提出证据,指出曼斯坦因的指挥决策导致多起死亡事件,其中包括至少1209名波兰平民和7393名苏联战俘死亡,更允许特别行动队在他部队所在区域执行种族屠杀政策。

受过曼斯坦因帮助的同事们和老领导布施纷纷行动起来,公开招募证人来为他辩护。很快他们就筹集了2000英镑,并且得到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捐助。证人们表示,曼斯坦因仅有下令枪决政委的行为是在克里米亚后方区域,是因为游击队活跃原因。曼斯坦因自己表示,自己也发现纳粹的种族政策令人反感,并没有命令部下枪杀犹太人。对那些特别行动队,他声明其不受自己控制,说:“据我所知,特别行动队的任务是筹备行政管理,其中包括对东部占领区域的政治监督。他们按照特殊的命令工作,是希姆莱在管理。”

总共16位前同事和同僚作为证人替曼斯坦因作证,表明他不了解对犹太人的屠杀,也没有参与。他们提供了很多与指控矛盾的证据,审讯不得不一直持续下去。

接近4个月漫长的审判于年底结束,唯一的嫌犯曼斯坦因最终以其中9项指控被判有罪。在波兰和犹太人问题上他被宣布无罪,但被判犯有允许驱逐平民,奴役劳工,使用苏联战俘建造防御工事,执行政委命令,忽视囚犯和平民的治疗导致死亡,以及处决平民的罪行。 因此,曼斯坦因被判处总共18年徒刑。

(战后,身着平民服装的曼斯坦因)


变化的局势——减刑和再获任用。

这是一个让曼斯坦因身心俱疲的结果,但并不是结束。判刑之后,许多同情他的政治人物为他前后奔走,呼吁减刑。毕竟,西欧各国已经开始和苏联的冷战对抗,而曼斯坦因是因为和苏联作战获罪,加上他的实际指挥能力和人格魅力,让人们对他倍加同情。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西德第一任总理阿登纳,军事理论家作家利特哈德等支持者纷纷出面为他设法活动。

1950年2月,曼斯坦因的刑期减少到12年。对一个60多岁的老人来说依然算不得短。媒体和作家们这时写出了不少正面宣扬曼斯坦因功绩的作品,把他描述成为一位面对俄国可怖大军的光荣战斗者。人们在冷战铁幕下很容易倾向类似观点。整个西方社会舆论已经非常有利,只是需要找一个台阶下。

1953年5月7日,曼斯坦因的眼病再次复发,获释的通知也到达了。4年的牢狱生涯就此结束,加上被捕后的四五年,对曼斯坦因来说,他已经在法庭和牢房之间浪费了太多时间。从此他把精力投入到回忆录的攥写,以及对自己军事生涯的总结。

(获释以后的曼斯坦因和妻子尤塔)

随着西德东德的对峙,局势不容许他这样有能力的人物赋闲。面对陈兵境外的苏联和东德,联邦议会除了争取美国人的帮助,还四处寻找应对良方。他们很快找上了在家的曼斯坦因,面对新政府的官员,曼斯坦因从实用角度来分析了战略力量分析和国家防御力量。他们谈到西德军队应该采用职业军队还是征兵制时,曼斯坦因建议所有应征入伍者的服役年限应该至少为18个月,最好达到24个月,这样才能形成一定的战斗力。他还提出要组件预备役部队,已应对战事需要。

虽然如今德国已经取消了征兵制度,也取消了9个月的服役期限,以自愿服役的职业军队来维持,并且不断削减军队数量。但在冷战之时,曼斯坦因的建议因为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而十分具有意义。

1955年,回忆录《失去的胜利》得以完成出版,曼斯坦因以他传统军人的视角来审视分析了东线苏德战争的经历,其详细的描写和战略战术分析在当今也具有十分价值。这一年,没等曼斯坦因休息一下,西德联邦国防部再次找到了他。这次是正式的召集,曼斯坦因将作为高级顾问,和其他几位前高级将领一起制定重建德国军队的计划,以及如何应对苏联可能的进攻。

古德里安此前已经被征召,但因病去世,没能和这些过去的同僚一起再次在欧洲地图上排兵布阵了。

除了给西德政府提供建设性意见,曼斯坦因还成为北约的军事顾问,他的军事才华如今被西方世界看重。除此之外,他终于可以静下心来继续回忆录第二卷的写作。这是关于自己一生军旅生涯的总结,从1887年自己出生,一直写到1939年二战爆发为止。他和妻子在此期间搬了好几次家,最后选择在慕尼黑的一所房子里居住,也在此完成了第二部回忆录的攥写。

(回忆录《失去的胜利》详细记述了他所经历的苏德战争。图为库尔斯克战役时,正在虎式坦克后方用炮兵观测镜的曼斯坦因)


最后时光。

平静的日子就这样持续着,担心之中的美苏之战没有爆发,让曼斯坦因和普通的人们有幸能够享受天伦之乐。尽管自己的长子吉罗(Gero)早在1942年10月29日就死在了俄罗斯前线,还好有女儿吉赛拉和次子吕迪格健在。他或许记得,自己在获得橡叶双剑十字勋章时,对希特勒说过:“我的元首,当我说我会用掌握的一切战略手段来保卫埋葬我儿子的土地时,请相信我。”他也许不会忘记自己在东线和苏军恶战的回忆,以及与希特勒战略上的反复争吵,到底是元首所说的寸土必争,还是自己的以空间换机会。

(和长子吉罗在1942年的最后一张合影,不久后吉罗战死)

1966年,陪伴了自己46年的妻子尤塔·西贝丽静静离去。曼斯坦因应该不会忘记,他俩刚刚认识三天自己就闪电式提出求婚,而那位美丽的西里西亚少女居然开心接受了。

(曼斯坦因一家,此时刚诞生长子吉罗)

接下来的时光显得单调而木然,倒是80岁生日那天热热闹闹,来了许多庆贺的人,包括西德联邦国防军最高指挥官。身体每况愈下让自己不太有精力去从事复杂的脑力劳动。那些精妙复杂的战略指挥战术调动或许依旧在脑海里浮现,但它们也逐渐变得越来越模糊。

(1971年,老年曼斯坦因)

作为最后一位德国陆军元帅,86岁的曼斯坦因在1973年6月9日晚间中风,随即去世。他以全套军礼下葬,数百名各级老兵前来送别。庄严肃穆的军乐声里,一个时代结束了。

就如今最新的历史研究表明,曼斯坦因对所辖防区内发生的战争罪行有所了解,但他没有加以制止和干涉。这也许是苏德战争的残酷性和意识形态特性所导致。归根到底,污点难以洗清。所谓党卫军是屠夫,而国防军“干干净净”的神话,在酷烈的生死战斗里终究站不住脚。

尽管经历饱受争议,但曼斯坦因在军事历史上的地位难以撼动,他以自己的实战指挥表明了人类战争艺术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并且作为珍贵遗产留给任何一个重视国防建设的国家。


曼斯坦因名言:

当你认为战争失败之前,战争还不会真正失败。

A war is not lost until you consider it lost.



一生著作:

比起古德里安的多产,曼斯坦因元帅的作品较少,但都以自身亲历为出发点叙述,分析,其细致和条理性有很高价值。

  • 《失去的胜利》,1955年,对波兰苏联作战的亲历回忆,以及战略分析。

  • 《士兵的一生》,1958年,叙述自己从1887出生到1939年大战爆发之间的经历。



    参考文献:

    Trial of Erich von Manstein,

    Manstein: Leadership – Strategy – Conflict,

    Erich von Manstein: Hitler's Master Strategist,

    Manstein, Erich von “von Lewinski”


    文史小茶馆


    曼施坦因二战末期被英军俘虏了,结束后被军事法庭判刑判了18年。出狱后,在西德做顾问,卒于1973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